我教的是高一數學,這些學生剛從初中升入高中,和初中生相比,他們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自覺性,但面對新的學習環境,他們對高中數學知識內容比較陌生,而且對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不知從何入手。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這點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剛從初中升入高中,肯定有部分學生的初中數學基礎是比較差的,而且比較怕數學,甚至對數學有種牴觸感,沒有信心去學好它。所以,我在第一節數學課上,並沒有急於講新課,而是告訴他們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在老師眼中並沒有基礎好與不好之分,只要肯學好每一天的知識,那麼你就打好了每一天的基礎,自然就會學好數學;只要跟著老師的步伐走,那麼學起數學就會覺得很輕鬆。這樣就給學生吃下了定心丸,減輕了他們的壓力,使他們覺得老師都這樣說了,那自己肯定也能學好的,重新樹立起學數學的信心。這樣一來,學生起碼不會對數學產生恐懼感、覺得自己不行,反而會激發他們探索學習數學的方法。
其次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是高一新生,所以他們對高中數學是比較陌生的,因此在一開始講課的時候就要抓住機會,從學生熟悉的實例起,課要講的較生動有趣,要巧設懸念問題,讓師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學下去的胃口,覺得學數學是那麼的有意思、不枯燥,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當然,無論是作業還是測試,千萬不能出的太難,因為難度大的話很多學生是不會做的,分數一低的話就會大大打擊他們繼續學下去的信心了,就談不上什麼培養學習興趣了。因此,面對高一新生,儘量出基礎題讓他們做,讓他們收穫自信,這樣他們才會有學習的興趣。
最後要引導學生自覺學習。由於學生在初中學習的時候,沒有一個良好的看書習慣,無論是平時預習,還是單元、期中或期末複習,一般都是照著老師的去做,老師忘了布置就不去做。但是,高中數學的理論性、抽象性較強,而且知識容量大,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夠自覺的學習、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上多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擁有自已的一套正確的學習方法。
根據自己所擔任的科目和教學,我覺得,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興趣和引導自覺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