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說話的人,如何走出「被動沉默者」的心理困境?

2020-12-15 創咖學院

你好,歡迎來到創咖學院,點擊右上角「關注」,和我們一起解決商業增量問題!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腦海有很多想法,但是別人問起來又只能說一句「我沒什麼想法」,一碰到需要在很多人面前發言的時候,緊張到不知道該說什麼,眼睛也不知道該看向哪裡。想和某個人成為朋友,就是沒有辦法大方自然地接近對方。

不敢說、不會說,這些常見的溝通問題,大部分人都有。被動沉默者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常見,一個人越是容易碰到這樣的情況,就越是會容易產生否定自己的想法:我就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久而久之,一個越是習慣於沉默的人,表達欲望就會越小。

被動沉默者不知道社交的重要性嗎?他們也許比任何人都知道社交、人脈的重要性,也知道怎樣才算正確的溝通方法,怎樣才能讓別人更願意和你成為朋友,但是等到真正的社交場合,卻又恢復到了靜音狀態。

如果你想改變這種狀態,就要從現象背後的原因入手,積極改變被動沉默者的身份。

一、被動沉默的原因

1.邊界感

熟讀溝通技巧的應該都知道,基本上每本書裡都會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想法也是千差萬別,想要別人尊重你,首先就要尊重別人。正如伏爾泰所說的: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實生活中,許多溝通不良的原因都是因為觀點不同,各執己見,一方想讓另一方同意自己的看法。

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強調距離感,心理上也同樣如此。被動沉默者正是出於邊界感的考慮,不想和人分清是非對錯,不想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更不想聊起侵犯邊界感、探索隱私的問題。於其等著說出的話被誤解,被反駁,不如沉默,也是捍衛自己想法的一種方式。

2.人際交往的代價

真正的人際交往也是要計較利益得失的,而人際交往要付出的代價就更多了。其中最讓人感到有壓力的就是人們的評價。這種評價來源於各個方面,一個眼神,一句無心的話,都會讓外界對你形成一個標籤化的印象。

溝通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不能得罪人,也要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既要通情達理,循循善誘,又不能讓人認為你是一個沒有想法的人。但是沉默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不用擔心這句話我該不該說,我怎麼說,對方才能相信我說的話呢?

沉默也許不是最好的表現,但卻是很多人權衡利益得失後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畢竟誰也不想開口被拒絕,被反對,被人當成是一個沒腦子的人。

相關焦點

  • 寫給社交恐懼的人:你一直渴望交流,卻習慣被動沉默(附方法)
    你低下頭、感到萬般羞愧你很在意別人的目光,在意自己的每一次發言完不完美,有沒引起大眾的重視你的朋友很少,總感覺和周圍格格不入,只有一個人呆著的時候,你才感到安全和舒服有的時候,你很渴望和別人說說話,可是坐在別人面前時,內心卻害怕起來,目光閃躲、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這一類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被動沉默者」。他們內心渴望和別人交流、也知道交流的重要性,可是就是無法自然大方的和別人交流。
  • 在世界的盡頭是一群沉默者的寧靜敘事
    1聰明的人,越來越不說話了。
  • 揭秘:心理諮詢師是如何幫人走出困境的?
    本文是心理動力學療法的學習筆記。內容比較多,所以用清單體。大部分是書中內容引發的個人觀點,這類記錄下來目的是輸出,深化記憶,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1.首先動力學,顧名思義就是動態的。區別於之前巴普洛夫研究的,狗聽到鈴鐺就會流口水。在此前,很多人認為心理是靜態的,但實際上是動態的。意思是,人的思想、情緒和行為是會發生變化的,至於變向哪個方向?
  • 孩子說話緊張、口吃、不自信,或是"心理失語",三步幫走出困境
    女孩看著我,一臉認真地說:&34;這時她媽媽有些不好意思:&34;這個看上去已經5、6歲的女孩,為什麼語言器官正常,說話卻含糊不清呢?這就說明他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心理受到了阻礙,出現&34;症狀。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這會影響他成年以後的生活。
  • 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
    大豪在學校上課很少主動回答問題,和同學合作也是被動分組完成任務,有問題也不會找老師。回到家,我們問他在學校過得如何,也只隨便應付幾句,興致缺缺。要是家裡來客人,打個招呼就回房間。外出時更是沉默不語。我們漸漸覺得不對勁,老師也來溝通,幾番折騰,總算有點眉頭。基本上孩子不愛說話,原因有三個:1、沒需要,孩子不習慣說家庭環境不可避免地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 心理諮詢師幫人走出困境的原理是什麼?
    出現問題的人,大概是身處於某種情緒,比如焦慮抑鬱,環境或者關係的困境中,比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在這個困境中,自己走不出來,同時又不知該向誰發出求救信號,那麼花錢解決問題,找心理諮詢師,好像是一個可以消費的解決方案。心理諮詢是個補救的過程,曾經有過創傷,而現在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創傷得以被看見,被治癒,可以有新關係,新成長。2.治療原理一,結成同盟。
  • 迅速走出心理困境的8個「自救法」
    天智心理諮詢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失意與困惑的時候。如果不及時疏導自己,對身心健康危害極大。此時,外界的幫助固然重要,關鍵還是自我解救,因而應學會一些心理困境自救法。然後認真地做9次深呼吸,一下一下地數,數完告訴自己,等處理完手頭的事再想心事也不遲。信不信由你,等你真正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時,你的壓力就已經減輕了許多。
  • 中文學科如何走出困境?
    對浙大中文系來說,出版《系史》及召開研討會,目的均是尋找中文學科走出困境的途徑。    中文學科陷入困境    這是國內外名校中文學科戰將雲集運籌「突圍」的會議:北大、復旦、人大、南大、南開、武大、臺大和香港的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及日本、韓國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這也是一次頗有意味的聚會:探討的話題是中文學科如何走出困境。
  • 「漫畫」心理效應43——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裡爾·弗勒德和梅爾文·德雷希爾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終導致納什均衡僅落在非合作點上的博弈模型。
  • 【蘭山論語】李近遠:不做「道德沉默者」-蘭山論語|李近遠|道德...
    李近遠  路見不平,沒有伸張正義一聲吼,而是悄無聲息繞著走;見到摘花折柳、當眾親暱、大聲喧譁等違背公序良俗行為,往往無言以對,頂多側目而視;真有表達意見、維護公義的機會,左思右想,最終還是「沒啥說的」……有專家將具備正常的公共道德準則、但在遇到違反公德行為時選擇保持沉默的人,統稱為「道德沉默者」。
  • 如何走出心理創傷帶來的負面影響?
    談了快7年的戀愛,突然宣告結束,原因是對方出軌,從那以後,我不敢去相信一個人,不敢去愛,不敢結婚,變得敏感、不自信。曾目睹有人在我面前被砍殺,近一年的時間,我都睡不著覺,做噩夢,總是莫名焦慮,背後不能站人,有時候有人在我背後說話,我會突然驚恐地跳起來。
  • 《工作不稱心》如何走出困境,怎樣調節自己不良情緒,細節講解
    如何怎樣調節自己的不良心情情緒,看經歷過來的人如何講解細節。大多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可以說是十有八九,有學習的煩惱,有工作的不稱心,有無理取鬧不和善的人,有乏力的家務事,這些都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苦煩惱,然而這些煩惱會時不時地打破人們的平常心裡平衡,讓人導致鬱悶,煩躁,焦慮,多疑等等過多的不良情緒的性格。
  • 高一新生如何走出心理困境
    調整輸入式的學習方式對自己學業成績的擔憂是高一新生普遍具有的心理。高中與初中相比,首先是學習任務重,課堂容量大。初中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講練結合,有時第二節課老師還會花一半時間讓學生鞏固複習,教授的新內容少,練習消化的時間相對充足。
  • 每日由新 ·書|《博弈論》如何幫助我們走出困境?
    通過反覆使用博弈論的方法,能幫助我們走出生活中的困境,理解一些你覺得不合理的現象。現在很多學術導向和大眾傳播導向——人是非理性的,我們要跟著感覺走,隨心而動……同意現實中沒有「完全理性」的決策,但並不代表決策應該「隨心」或者大家對「隨心」還是有一定誤解的。
  • 一個沒有任何社會背景的人在職場如何走出困境
    鬼谷子《中經》講的就是如何解救自我處於困難、急難之時,一個有大志的人,不論遭遇到什麼環境,他都能堅持自己的信念,為了擺脫困境,他能受世人不能受之苦,償世人不能償之味,只有這樣他才能走出困境並幹出一番事業來。
  • 不敢說話是重大心理障礙,交際大師對症下藥,3招幫你走出困境
    不敢說話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礙,一定要有勇氣和膽量堅決克服。這裡首先要求我們客觀分析自己的交際情況,找出產生說話膽怯心理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方法之一,仔細回憶,把以前自己被人笑過的事實追憶出來。我們也許在某個年齡的時候,在什麼人面前,因為什麼事,受了某種刺激,如果我們把以前笑過自己的人,或使他人笑話的某些話,從回憶中找出來,讓自己認識怕羞的來源,挖出怕羞的根,這樣就不覺得有什麼可怕了。方法之二,解剖事實,分析情理,尋求解決途徑。
  • 父母發現孩子不愛說話,去醫院找醫生檢查,結果讓父母接受不了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想擁有一個自信陽光開朗的孩子,當他們能夠站在臺上侃侃而談,抒發自己的夢想時,臺下的父母不經熱淚盈眶,為有這樣優秀的孩子而感到自豪。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夢想都能成真呢?當自己家孩子從小缺乏自信,天生有自卑心理,不愛跟人接觸,是不是會非常著急呢?
  • 走出困境
    留學人員面臨的這種困境,首先源於當前整個國際環境的影響。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突如其來的重大影響,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中國留學人員較為集中的國家依然為疫情所困。疫情對教育行業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自然衝擊著留學人員的學業計劃和人生規劃。留學人員面臨的這種困境,當然也與疫情下的國內形勢密切相關。
  • 迷茫的求職者如何走出困境
    nbsp;                                                       迷茫的求職者該如何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