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 | 三克油買來買去?看了71歲上海農村阿姨的英語筆記,我笑...

2020-12-12 上觀

 

上海奉賢李窯村楊阿姨的英語筆記生動詮釋了什麼叫「智慧在民間」:

 

apple(蘋果)=愛撲

banana(香蕉)=b拿呢

orange(橘子)=奧裡菊

tomato(番茄)=七貓偷

……

 

啥?七貓偷?這基本已經看不出是英語了。但如果用奉賢地方方言來讀一下,還可以勉強聽出些味道。

 

這不能怪楊阿姨。71歲的楊勤芳中文能力尚且有限,學英語簡直是「要命的事」,何況她的英語筆記不單單是用於自學,還要給30多名「學生」作「教材」,不出點絕招怕是不行。

楊阿姨為了學英語特地買了智慧型手機。

 

楊阿姨的這群學生平均年齡70多歲,絕大多數是李窯村裡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他們常常會感到「嘴跟不上腦子,手也跟不上腦子」的無能為力,卻偏偏在「學習」這件事上,體現出高度的「用戶粘性」——90%的人每天都會來楊阿姨這報到,英語只是其中一課,他們還會聚在一起學唱歌、舞蹈、手指操、經絡操,可以說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了。

楊阿姨自己精心準備的課件。

 

他們的教室,就在李窯村7組的「睦鄰四堂間」裡。三年前,當地政府租用了閒置的農民房,改造後形成兩間寬敞的活動室,作為農村老年人吃飯的食堂,學習的課堂,聊天的客堂,議事的廳堂,簡稱「四堂間」。楊阿姨因居住在其隔壁,主動報名成為了「堂主」。

最初堂主的職能就是「看門的」。睦鄰四堂間一周「營業」一天,楊阿姨就來開關一下大門,打掃一下活動室,燒一點熱水,方便村民來打打牌、看看報。然而,這樣安逸的活動空間對農村老百姓來說實在太難得,不少老人來了便不想走。多番爭取後,李窯村7組的睦鄰四堂間營業時間逐漸從一周一天增加到一周五天,再到一周六天。

 

村民們是開心了,可愁壞了楊阿姨:「人越來越多,怎麼才能把大家組織起來幹點啥?」兩個年輕人的出現,「解救」了焦慮中的楊阿姨。他們是上海新途社區健康促進社的志願者。去年4月,奉賢區民政局針對全區300餘家睦鄰四堂間「有人氣,卻缺乏組織化的活動」這一現狀,請來了這家專業從事社區健康促進的社會組織,幫老人們策劃睦鄰四堂間裡的日常活動。

於是,幾位小年輕帶著「指導員」的身份上崗了。他們一一走訪了包含李窯村在內,先期試點的50家睦鄰四堂間,並在每個村的當地老人中間,分別選出一名文娛大使、一名自治大使、一名健康大使,再加上像楊勤芳這樣的堂主,組成一支支特殊的「大使隊伍」。

 

每月,各村承擔同一職能的大使會聚在一起上一次課。比如,老年人如何防跌倒?健康大使要先跟著指導員們學起來:腿力與平衡力訓練、健康幸福舞等等,課程難度和內容是根據老人的接受水平特別定製的,不僅可以起到實效,學起來也並不複雜。

 

按照指導員的要求,大使回到村裡,至少要每周給睦鄰四堂間的老人開一節課,把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上課的情景還要通過手機拍下來,上傳到指導員所在的微信群,作為大使們認真上崗的記錄。楊阿姨生命中的第一隻智慧型手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買來的。為了當好堂主並完成考核任務,她讓家裡的孩子們給手機裝了微信,還特意學習了拍照發送等功能。

 

楊阿姨領受的第一項任務是把手指操教給四堂間裡的老人們。兩隻手舉起,手型交替變化,既練了體力,又練了腦力,老人們學得不亦樂乎。偏偏中間有幾個老人,手腳不甚協調,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逗得大夥捂著肚子笑,課堂氣氛也相當活躍。

 

有了這樣成功的授課經驗,楊阿姨就放開膽子幹了——她從指導員那兒領取了英語學習資料,主動要給老夥伴們上英語課。只見材料上用聯想記憶的方式標註了10個單詞和短句的記憶方法:什麼「哈嘍」(hello)「拜拜」(byebye)「狗」(go)……10句教完了,楊阿姨仍不過癮,特地請教了孫輩,又自學了10個單詞的讀音,筆記記了整整一頁紙:

 

sorry(對不起)=少來

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謝)=三克油買來買去

eggplant(茄子)=愛個p朗t

……

 

人才!這樣巧妙的聯想記憶中,閃爍著民間智慧之光。還別說,看了楊阿姨的筆記,老夥伴們雖仍舊記不住,也念不清楚,卻總是忍不住一起「交流」著令人發笑的讀音,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楊阿姨說,包括她自己在內,好久都沒這麼開心地笑過了。上海的農村老人,大都「空巢」。他們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地離開家,一方面卻又希望他們常常回家,於是就在孤獨寂寞中等著盼著,蹉跎了自己的歲月。

 

如今有了這樣的睦鄰四堂間,有了這樣的英語課,老人們反倒忙碌起來:今年大年初三,小輩們還在鄉下陪伴著,老人卻忙不迭地去四堂間「打卡」了;周末,孩子們驅車回家見大門緊鎖,得跑去四堂間上才能見著父母的面。農村老人算是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就在今年,奉賢睦鄰四堂間的數量還將繼續增加,計劃至「十三五」末完成創建500家,實現全區農村(以行政村為單位)全覆蓋。

相關焦點

  • 三克油買來買去?看了71歲上海農村阿姨的英語筆記,我笑出了聲
    這基本已經看不出是英語了但如果用奉賢地方方言來讀一下還可以勉強聽出些味道上海奉賢李窯村楊阿姨的英語筆記生動詮釋了什麼叫「智慧在民間」楊阿姨自己精心準備的課件71歲的楊勤芳中文能力尚且有限,學英語簡直是「要命的事」,何況她的英語筆記不單單是用於自學,還要給30多名「學生」作「教材」,不出點絕招怕是不行。楊阿姨的這群學生平均年齡70多歲,絕大多數是李窯村裡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
  • 三克油買來買去?看了71歲上海農村阿姨的英語筆記……
    上海奉賢李窯村楊阿姨的英語筆記生動詮釋了什麼叫「智慧在民間」:apple(蘋果)=愛撲banana(香蕉)=b拿呢orange(橘子)=奧裡菊tomato(番茄)=七貓偷這基本已經看不出是英語了。但如果用奉賢地方方言來讀一下,還可以勉強聽出些味道。這不能怪楊阿姨。71歲的楊勤芳中文能力尚且有限,學英語簡直是「要命的事」,何況她的英語筆記不單單是用於自學,還要給30多名「學生」作「教材」,不出點絕招怕是不行。
  • 看了71歲上海阿姨的英語筆記,我笑出了聲!
    這基本已經看不出是英語了。但如果用奉賢地方方言來讀一下,還可以勉強聽出些味道。這不能怪楊阿姨。71歲的楊勤芳中文能力尚且有限,學英語簡直是「要命的事」,何況她的英語筆記不單單是用於自學,還要給30多名「學生」作「教材」,不出點絕招怕是不行。楊阿姨的這群學生平均年齡70多歲,絕大多數是李窯村裡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
  • 上海交大49歲宿管阿姨和兒子一起考上研究生
    原夢園擔任上海交大宿管阿姨時的照片原夢園從沒想過,自己年近50歲時還能「金榜題名」。除了上海交大的宿管阿姨,她今年又多了一個身份:她將和兒子成為同級的碩士研究生。去年開始,原夢園決定和兒子一起考研。原夢園曾是河南新鄉的一名銀行職員,2011年來到上海「全職」陪兒子讀書。因為酷愛文學,兒子上大學後,原夢園參加了成人高考,考取了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一次偶然的機會,原夢園在上海交大生活園區裡看到招聘公告。之後,她應聘成為上海交大留學生公寓的前臺。她說,做這份工作看重的正是大學裡濃厚的學習氛圍。
  • 上海交大49歲宿管阿姨考上研究生 兒子今年亦考上復旦研究生
    49歲宿管阿姨考上研究生  東方網4月1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圓夢的道路不論多艱險,路的盡頭一定是夢圓。」這句微信籤名,體現了上海交通大學宿舍管理員原夢園阿姨的心路和智慧。  4月初,49歲的原阿姨收到了廣西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擬錄取通知。喜訊不止一個,她23歲的兒子同時考上了復旦大學研究生。
  • 學員故事|71歲,我從零開始學瑜伽
    前排右三那位活力十足的阿姨,就是本期「學員故事」的主角——71歲的楊映紅。同學說她的字典裡沒有「偷懶」一詞,她認真又專注的學習態度讓很多同學都十分敬佩。今天,楊阿姨用她的瑜伽故事告訴你:年齡,不是拒絕瑜伽的理由……2019年杭州瑜伽學院艾揚格瑜伽I級學員71歲,我從零開始學瑜伽我女兒以前肩周炎很嚴重,吃了很多藥都沒治好,後來她在學院學習艾揚格後才慢慢恢復。
  • 9歲男孩翻看媽媽英語筆記,內疚到哭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據了解,這位成都的小男孩小名CC,今年9歲,正讀小學三年級。媽媽鄧女士是四川省人民醫院的醫生,也是今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鄧女士已經工作多年,決定考研後,重新拾起了英語,做了不少筆記,兒子看的筆記便是她考研時的英語筆記。
  • 除了「王阿姨」,上海阿姨還有哪些型?
    許多上海人從手機上讀文章裡的滬語對白,無論是在正襟危坐的會場上,還是坐在安靜的咖啡館裡,都會忍不住失聲而笑;外地朋友看不懂,「傻笑啥呀」。  王阿姨是上海阿姨(上了年紀的上海女性)中的一種類型,樂觀、爽朗、潑辣,有點小市民氣,也有點「排外」。上海阿姨有哪些特質?中心城區阿姨和郊區阿姨有沒有明顯區別?上海人年輕人和外地年輕人眼裡的上海阿姨,有啥不一樣?
  • 看懂上海:洋涇浜英文
    「小王這件事做得太『骯三』,不漂亮……」「骯三」一字出自英文On Sell。On Sell為減價的意思,但凡On Sell,凡事凡物都會打點折扣。用On Sell形容不到位、不盡責十分生動,且很幽...舊上海稱門童、服務生為「Boy」,與中文「僕」發音相近,音意都十分到位。
  • 70歲上海阿姨三萬字熱帖講海外生活 不懂英語照闖美國
    日前,一個總字數已超三萬字的、名為《不懂英語的70歲老太太闖美國》的帖子在天涯社區走紅,不少銀髮「洋漂」一族及其子女稱讚該帖不僅內容實用,發帖人樂觀向上的精神也非常有感染力。日前,記者採訪了這個網絡紅帖的執筆人、年屆七十的上海老太太,她表示很願意通過網絡平臺向年輕人學習與並他們互動,她還鼓勵同齡人衝破電腦關、語言關,生活得更精彩。
  • 「我年薪50萬,入不了上海老阿姨的眼」
    男方出首付,兩人還貸款,阿姨覺得還是不太行,因為女兒壓力太大。不到30歲年入50萬,照樣難逃被嫌棄的命運:我女兒雖然月入7千,但是她穩定啊。阿姨普通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信。三十幾萬的國產奔馳也不太行,儘管去公園的叔叔阿姨大都是騎電動或者三輪車。老家有五六套房子?老阿姨一邊走一邊甩出一臉鄙夷,小地方又不值錢,加起來連上海的閣樓都買不到。
  • 49歲,宿管阿姨考上研究生
    2011年,兒子來上海讀初三,原夢園來上海「督學」。為了給兒子作表率,她常到家附近的上海交通大學上自習,並在2016年通過成人高考,考入了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2018年,因兒子計劃考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原夢園決定「伴考」,並報考了上海交大。為了提高英語水平,她應聘成了上海交大留學生公寓的宿管阿姨。
  • 宿管阿姨原夢園49歲讀研 用人生詮釋「勵志」二字
    她是上海交通大學一位很普通的宿管阿姨,但又極不普通。她叫原夢園,今年和兒子一起考研,母子倆「一戰」即成,很快就會成為同一屆研究生。  今年49歲的原夢園,人如其名,努力圓夢。「兒子三年級時我就發現,我坐在旁邊,他很焦慮。於是我改變了陪讀的方式,拿本書坐在一邊看,而不是盯著他寫作業。」  2015年,兒子考上大學,原夢園決定,陪兒子一起讀個大學。「我很愛學習,也想為兒子營造一點學習的氛圍。」一年後,原夢園參加成人高考,順利考取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
  • 再不學英語,大媽超過你!廣東保潔阿姨用6年練成"英語通"
    這下有個廣東大媽的案例,給你好好上上課提提醒了!從26個字母都認不全到英語達人,這位保潔阿姨只花了6年時間。原本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的她利用在一個英語培訓機構做清潔阿姨的機會自學英語,6年過去,她現在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可以輕鬆和外教交流。未來,這位農村阿姨還夢想著出國旅遊。今年52歲的陳芳應出生在安徽桐城的農村,初中未畢業就輟學出來打工了。陳芳應回憶,他兒子上初中時,因為學不好英語而喪失了學習的樂趣,成績直線下降。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的陳芳應只能幹著急。
  • 一家學霸:宿管阿姨陪兒考上研究生 丈夫讀博士
    一家學霸:宿管阿姨陪兒考上研究生,丈夫從技校生變博士  49歲的原夢園終於圓夢了。  今年7月20日,她將離開目前的上海交通大學宿舍管理員崗位,前往廣西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與她一同步入研究生學習的,還有她23歲的兒子,只不過,兒子將繼續留在上海,去復旦大學求學。
  • 你大媽還是你大媽!從26個字母都認不全到英語達人,保潔阿姨花了6年...
    原本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的她利用在一個英語培訓機構做清潔阿姨的機會自學英語,6年過去,她現在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可以輕鬆和外教交流。未來,這位農村阿姨還夢想著出國旅遊。1.動心:要給孫子輔導英語今年52歲的陳芳應出生在安徽桐城的農村,初中未畢業就輟學出來打工了。陳芳應回憶,他兒子上初中時,因為學不好英語而喪失了學習的樂趣,成績直線下降。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的陳芳應只能幹著急。
  • 保潔阿姨在公廁裡被拍到這一幕,趴在自製小桌上,網友:肅然起敬
    公廁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看不出一絲汙跡。王玉蘭阿姨今年64歲,高考時差6分沒有被錄取,與夢寐以求的大學無緣。網友評論:網友們對這位「勵志阿姨」肅然起敬,紛紛表示「厲害了」雖然已過花甲之年,但阿姨心底留存的理想,一刻也沒有熄滅。看到這位64歲的老阿姨,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 22歲「嫩草」撩46歲老阿姨,看到她的身材後,網友:我也要阿姨!
    但是我今天跟大家說的這兩位主人公,他們之間相差了整整24歲,單看照片的話,大家肯定猜不到我們這位女主人公的年齡已經到了46了吧,那麼她有什麼魅力來讓年輕的小夥子倒追,又怎麼把身材和皮膚保持得這麼好的呢,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
  • 40多歲的老阿姨坐在我旁邊,她還老撩我的腳,有點不明白她了
    ,你瞧我的厲害3、你怎麼這樣剎車啊!4、0多歲的老阿姨坐在我旁邊,她還老撩我的腳,有點不明白她了5、現在的後都不知道這是什麼了吧,小的時候家裡有很多。6、孩子:這個蛋該怎麼弄開?媽媽:用腦子想想孩子:好的,媽媽,我明白了。7、這招不錯啊,寶寶竟然也看懂了,家長太聰明了!
  • 「阿姨,我不想努力了」26歲小夥接受「包養」,一年後跪求分手
    「阿姨,我不想努力了」「好,來這個地址找我」一年前,26歲王博來到廣州打拼,出身農村家庭的他, 吃苦耐勞,別人不願意幹的苦力活,他總是第一個上,沒有城市人的嬌生慣養,吃飯也從來不挑食,只要能填飽肚子,他就感覺心滿意足,可謂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