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阿姨」,上海阿姨還有哪些型?

2020-12-16 央廣網

  原標題: 周日品「區」| 除了「王阿姨」,上海阿姨還有哪些型?

  王阿姨是上海阿姨(上了年紀的上海女性)中的一種類型,樂觀、爽朗、潑辣,有點小市民氣,也有點「排外」。上海阿姨有哪些特質?中心城區阿姨和郊區阿姨有沒有明顯區別?上海人年輕人和外地年輕人眼裡的上海阿姨,有啥不一樣?

  最近,一篇《王阿姨之勞力士啊勞力士》的奇文在網上躥紅,再翻翻之前的幾篇「王阿姨」系列,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兒子以老媽為原型,活脫脫勾勒出一位上海阿姨的嬉笑怒罵、不屈不撓、愛恨情仇。許多上海人從手機上讀文章裡的滬語對白,無論是在正襟危坐的會場上,還是坐在安靜的咖啡館裡,都會忍不住失聲而笑;外地朋友看不懂,「傻笑啥呀」。

  王阿姨是上海阿姨(上了年紀的上海女性)中的一種類型,樂觀、爽朗、潑辣,有點小市民氣,也有點「排外」。上海阿姨有哪些特質?中心城區阿姨和郊區阿姨有沒有明顯區別?上海人年輕人和外地年輕人眼裡的上海阿姨,有啥不一樣?

  90後新上海人說,「上海阿姨分三類」

  90後女孩Vivian是山東人,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住在郊區。「上海阿姨分三種類型」,問起她對上海阿姨的印象,她不假思索地作出分類。

  第一種類型:優雅得體型

  Vivian熟識一位60多歲的上海阿姨,是位教師。教師阿姨很符合Vivian心目中對上海女士的美好「描繪」。出門前,教師阿姨穿上黑色的低跟鞋,系上暗花小絲巾,別上玉蘭花的胸針,再塗一個深紅色唇膏,確保在鏡子前360度無死角了,再走出家門。她身上有一股素淡的氣質,留著齊耳短髮,從她身邊經過時,還能隱隱地聞見香氣。那香味不是香水,可能是擦在臉上的很上檔次的護膚霜。教師阿姨待人總是客客氣氣的,哪怕是對待後生晚輩,也禮貌的很。不過,在Vivian看來,教師阿姨的客氣總是恰如其分的,不會讓人覺得過於親暱,也不會讓人生分。「她這個人就像她身上的味道一樣,淡淡的,遙不可及似的。」

  第二種類型:大嗓門熱情洋溢型

  因為生活在上海郊區,工作在中心城區, Vivian 對中心城區阿姨和郊區農村阿姨的差異,感觸太深了。「上海的農村阿姨嗓門大,顯得特別熱情洋溢。」

  「東嘎姆阿,買菜去啊?」 Vivian經常聽到,隔著一條馬路,農村阿姨就扯著嗓子「吼」了起來。對面的「東嘎姆阿」也高聲道,「誒!買菜去!」。

  聽說鄰居家的兒子找了對象,村裡的阿姨們都激動了,紛紛議論,「儂曉得哇?伊拉呢子尋著女旁友咯!」不出一會兒,這成了全村的新聞。平日裡走的近的、不近的阿姨媽媽們,都要來湊湊熱鬧, 「撒地方額小姑娘?」 「照片有哇?」

  第三種類型:莫名「優越感」型

  Vivian家附近有家麵包房,她隔三差五就會去買糕點,但對這位上海店員阿姨總是有點發怵。

  店員阿姨50歲左右,身上總是有種莫名的優越感,頭是永遠不會抬的,眼皮都很少抬一下。想跟她做進一步的交流,你要做好冷場十秒鐘的準備。

  Vivian發現,對於上海顧客,店員阿姨交流起來明顯輕快。而對於說普通話的顧客,可能要視情況而定了。如果她覺得你的問題還算「有水平」,比如「這個餅乾是不是無糖的?」她會從牙縫裡擠出一個「嗯」。你若質疑「這個蛋糕會不會太甜?」「這個麵包裡包餡嗎?」,那你就要自我探究、自問自答了。若是買得不多,問得不少,那就別怪店員阿姨沒好氣地丟給你一句「廿塊七角!」不好意思,沒聽懂?「二-十-塊-七-角!」順便從老花鏡下遞出一個鄙夷的睨視。

  「鋼琴哪能好放在大庭廣眾的啦」

  在作家筆下,喜歡把上海年輕女性描繪得花團錦簇,衣香鬢影,千嬌百媚。當年輕女性邁入「阿姨」行列,許多人即便經歷了人生起落,世事滄桑,「上海Lady」的印痕仍然深刻。

  蘭蘭阿姨今年63歲,但她最討厭別人稱呼她「阿姨」,熟悉她的人,都叫她蘭蘭或者小蘭。

  聽說她祖上是在徐家匯一帶開氈帽廠的,父親是翻譯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蘭蘭家住在靜安區和長寧區交界的一棟花園洋房裡。那時候大家很難得看見外國人,蘭蘭的父親就有很多藍眼睛高鼻子朋友,經常請到家裡來,一起聽音樂、一起在房間裡跳舞。蘭蘭家有一臺三角鋼琴,聽說她五六歲的時候就天天在家彈鋼琴。

  「人家都把鋼琴放在客廳裡,為啥你家裡要放在臥室裡?」經常有客人好奇地問,蘭蘭阿姨略有深意地一笑,慢悠悠地說:「音樂嘛,都是自己給自己欣賞的,鋼琴哪能好放在大庭廣眾的啦?」更令人訝異的是,蘭蘭阿姨鋼琴上的樂譜都是法文字。

  蘭蘭阿姨的兄弟姐妹大多都在海外生活,只有他們夫妻倆生活在上海,「上海多少好呀,什麼都有,組撒要出國?」儘管她喜歡上海,但生活方式還是頗洋派的。譬如說,他們夫妻倆每天早晨都去健身房騎自行車,她自己每天下午要煮現磨咖啡喝,嫌外面的咖啡味道不靈。

  蘭蘭阿姨對誰都是客客氣氣的,有時候買了鮮花會送給鄰居,走親戚的時候會帶自己做的馬卡龍做伴手禮。不過大家都覺得,她對誰都保持著距離,誰都不是很了解她。

  一個人在綠楊邨點了一臺子菜

  小時候家境頗好的上海阿姨,常常難以割捨那份「老底子」情結。

  楊阿姨住在浦東,幫女兒帶孩子,不管路途多遠,帶孩子再忙,她每月雷打不動要抽出兩天時間到南京路來,在王家沙後面的公惠醫院配些藥,再找熟悉的飯館點上幾個菜吃頓飯。

  那天,楊阿姨到美琪大戲院對面的綠楊邨吃午飯,一個人佔了一桌。飯店生意好,來了三位年輕顧客,想跟楊阿姨拼桌,她爽快地答應了。楊阿姨點了揚州乾絲、蟹粉獅子頭、五香鯧魚、招牌菜包(三個)、蝦仁煨面、響油鱔絲……同桌的幾位顧客露出驚訝表情:一個人點這麼多菜,怎麼吃得完啊?

  楊阿姨邊吃邊跟同桌顧客聊了起來:她家原來就住南京路上,小時候家裡算條件好的,爸爸工程師,媽媽是醫生,放假的時候,爸媽每天會把她和弟弟中午飯錢留下,10歲左右的她就一直帶著比她小3歲的弟弟,吃遍了南京路上大大小小的飯館。

  中間的幾十年,家庭遭遇了許多波折,楊阿姨現在住到了浦東,但時代的變遷沒有改變他們一家吃「老底子米道」的習慣。楊阿姨的爸爸已經86歲了,老人有句口頭禪:要吃就吃正宗的,要麼就不吃。所以老人家每個星期都會找個地方吃吃,會一個人走到新雅吃片皮鴨,走到綠波廊吃八寶鴨。

  「今朝我是特意多點幾個菜,吃掉一些,再帶回浦東一些。」楊阿姨說。

  「開心不開心都是一天,不如開開心心過」

  和住過花園洋房的蘭蘭阿姨相比,絕大部分上海阿姨都出身平常人家,小時候住的是侷促的裡弄房子,出入灶披間、亭子間,天天在油鑊氣飄散的弄堂裡穿行。物資供應緊張的年代裡,清晨四五點鐘要幫姆媽一起跑菜場,拎個籃子排隊「搶位子」。當年弄堂裡的小姑娘現在成了老阿姨,許多人家裡條件好了,一家有兩三套房子的不稀奇,不過勤勞節儉的本色還是不會變。

  劉女士的小孩2歲多,家裡不知換過多少鐘點工,印象最好最深的還是上海人袁阿姨。開始中介告訴她這位上海阿姨57歲時,她有點擔憂:「這麼大歲數,還做得動嗎?」第二天,一位盤著頭髮、十分精幹、看著不到50歲的上海阿姨微笑著走進來,「聽中介說你覺得我老啊,我當時就告訴中介,『不要緊,讓她看看我本人就沒顧慮了。』我的身體可一點不比年輕人差。」獨特的開場白,打動了劉女士。

  後來從聊天中得知,袁阿姨是企業退休人員,由於天生閒不住,就開始了鐘點工生涯。她特別勤快,號稱「沒什麼菜不會做」,而且味道很贊。其他鐘點工一般都不願意擦洗抽油煙機,她卻主動買了食用鹼,熟練地把油煙機拆下來,一點點地擦洗。當煥然一新的抽油煙機重新裝起來時,她就像看著自家東西一樣高興:「這樣清爽多了。」

  袁阿姨常常自嘲自己「沒啥心思」,信奉的哲學是「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不如開開心心過」。在劉女士的記憶中,從沒看過她愁眉苦臉的樣子,而且特別有活力,像有使不完的勁。後來,劉女士一家從浦東搬到浦西,而袁阿姨住在浦東,她甚至說:「沒事的,我騎助動車也方便,大不了開過黃浦江。」劉女士算了一下,發現騎一趟車至少一個半小時,於心不忍。之後,劉女士家又請過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鐘點工,但沒有一位像袁阿姨這樣好的。

  表面氣場強大,內裡「俠骨柔情」

  上海小區居委幹部、志願者裡,上海阿姨佔了大多數。她們看上去風風火火,潑辣能幹,卻在細微處盡顯上海女人的細膩和柔情,居民們對她們「老服氣」的。

  2011年12月9日,申城第一居委成立62周年,歷代寶興居委幹部來到小區弄堂裡,回味當年走街串巷的情景,看裡弄新變化。蔣迪雯 攝

  一日,孤老王阿婆在居委會哭天搶地,鬧著要政府必須解決她的問題,否則就「死在這裡」。居委幹部張阿姨坐在一旁,極其冷靜地看著她:「儂要是真想不通,就死在這裡好了,沒人攔你!」王阿婆楞了一下,不哭了。張阿姨語氣緩和了一些:「阿婆,有些事情是政府應該做的,我們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幫儂解決。但有些事情屬於私事,或者是儂和開發商之間的矛盾,關政府啥事體?阿拉小區居民素質老高的,不能啥都賴上政府呀!」

  張阿姨拉過王阿婆的手,掏出200元塞給她。阿婆推辭,張阿姨不容分說:「這是我個人的錢,給儂這幾天救個急。鑰匙拿著,勿要再做戇事體!」原來,張阿姨一直對王阿婆照顧有加,阿婆的鑰匙也一直寄存在她這裡。這些天由於他人的教唆,有些糊塗的王阿婆越來越想不通自己和開發商的一個矛盾,以至天天四處鬧騰,零錢也花完了。

  壓住陣之後,張阿姨不忘之後每天去看望王阿婆,細心觀察她的情緒變化。

  老舊小區老弱病殘多、外來人員多,矛盾多發,物業服務能力也相對較弱,居委會就成了各種矛盾的處理器。張阿姨練就了三下五除二化解矛盾,特別「搞得定」的強大氣場,骨子裡卻依舊「俠骨柔情」。她說起小區裡的老人如數家珍,連他們有什麼慢性病、有什麼業餘愛好都了如指掌,以至於很多原先來居委會「吐槽」的老人,最後都被她「收編」,做起小區志願者來,還隨叫隨到。

  12下一頁 12下一頁

相關焦點

  • 我們都把王阿姨當家裡人看待,最後王阿姨走的時候
    王秀平阿姨很認真負責,做事有調理,也很麻利。還教我們很多育兒知識。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已經堵奶了,臨時叫王阿姨提前來醫院,她立即安排好,第一時間趕來醫院為我疏通,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專業很負責。月子裡,對我和寶寶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為我護理剖腹產傷口,惡露消毒等等,對寶寶的照顧也是非常耐心和細緻。除此之外,在我情緒不好的時候,王阿姨還鼓勵我寬我心。
  • 鬥魚王阿姨事件的經過是什麼?王阿姨郵件照片事件講解[多圖]
    鬥魚王阿姨是誰?王阿姨其實就是王羽杉,而這位王阿姨最近可火了,原因就是王阿姨的一次直播事件,這次事件導致很多人關注,話題討論度也直線上升,具體是什麼情況呢?關於這件事情的始末內容下面會有詳細的講解。鬥魚王阿姨郵件照片事件講解
  • 抖音上海小阿姨個人資料年齡多大了 上海小阿姨怎麼火起來的
    抖音上海小阿姨是誰?  抖音上有一位還挺火的很有意思的美妝博主,叫做「上海小阿姨」,不少人說這是個富二代,那麼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一起來看看!抖音上海小阿姨是誰  據小編所知,上海小阿姨最早在抖音上走紅,還是因為一段教化妝的短視頻,視頻中她鄭重地告誡小姑娘們,不要仗著自己底子好就不化妝,重點強調了化妝的重要性。  正是因為這段視頻,網友們才注意到了視頻的作者——上海小阿姨。
  • 地鐵站務員阿姨熟練掌握八門外語 網友: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最近在上海地鐵工作的一位站務員阿姨火了,一段阿姨在工作的時候拍的視頻在網絡上特別多的人進行點讚和轉發。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有兩個日本的旅客來赴臺進行諮詢,說是想買地鐵一日票。這位站務員阿姨就直接用流利的日語口語來告訴這兩位日本小姑娘該如何去買、如何付錢、如何使用等一些列問題。阿姨流利的日語也是讓網友們全部都看呆了。
  • 上海:首屆家政本科招生了 「阿姨」也能上大學
    今天,上海首屆家政學本科招生在上海開放大學正式啟動,吸引了眾多一線從業者和家政企業管理者前來報名。家政服務員聞信寶,老家在安徽農村,來上海18年,一直從事涉外住家阿姨的工作。勤奮踏實、積極進取,八任僱主都對聞阿姨豎起了大拇指。也正因為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聞阿姨不斷通過學習培訓提升自己。
  • ...替工,上海,阿姨,家政,看護,保姆,返鄉,育兒,工種,大規模,-上海...
    東方網記者解敏1月14日報導:還有1個多月將迎來羊年春節,2周後家政阿姨們將開始陸續踏上返鄉之路。上海的家政市場又將如期出現「保姆荒」,由於今年春節時間比往年更長,人手緊缺的現象或將更加明顯。
  • 兩個《知否》都是王大師的女兒,康阿姨有毒,大夫人很蠢
    這是明蘭發現的,請到王老太太問問你是想保護大小姐還是康阿姨。為了保護康阿姨,王老太太是一個糊塗蛋王老太太是一個糊塗蛋王老太太為了保護康阿姨,大小姐已經進入了真實的故事。王老太太真的很殘忍而且有手段。為了保住康阿姨,她把老大當擋箭牌,算了算,為了成名,她也得保住自己的位置,這是惡毒的。
  • 地鐵站臺窗口阿姨會8門外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提到上海就會有很多的詞語形容,比如說魔都,夢幻都市,洋氣,活力,隨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追求的東西就越來越多了,在人來人往的巷尾街頭的建築風格,象徵了上海的風華絕代的魅力。
  • 漢語日語無縫切換 上海地鐵這位「雙語」阿姨火了
    原標題:視頻|漢語日語無縫切換 上海地鐵這位"雙語"阿姨火了一位地鐵站務員大姐用流利的日語為日本乘客服務,告訴對方所買的票在24小時內有效等內容。網絡小視頻發布2天迅速走紅,收穫了近9萬個贊,評論超過2700條,許多網友都感嘆"這位阿姨好厲害",甚至有網友留言:要去跟阿姨學日語。其實,這位新晉"網紅"阿姨會的語種還多著呢!她是地鐵2號線江蘇路站的站務員王瑋琳,今年45歲,朋友將短視頻轉發給她的時候,王阿姨第一反應是覺得自己當時的日語說得不夠好。「稍微說了幾句,發揮不是最好,不是最溜的。
  • 上海交大宿管阿姨和兒子同時考上研究生?網友:名校宿管阿姨真牛
    近期有一個上海交通大學的宿管阿姨和兒子同時考上研究生,她考的還是211重點廣西大學的研究生。網友說名校的宿管阿姨真牛據聽說考上研究生的這位阿姨,之前是在銀行工作,前幾年陪陪孩子到上海讀大學,就到上海交大當了宿管。兒子即將畢業,準備考研,她就和兒子一起備考。結果兒子考上了復旦的研究生,而阿姨本人考上廣西大學的研究生。
  • 上海謝阿姨的哥哥去世大半年,家人收到他的交通罰單,還有抓拍照片?!
    最近,家住上海浦東的市民謝阿姨收到了一張國慶期間的交通違法處理告知單,告知單裡的違法當事人是謝阿姨的哥哥,1933年出生的謝老伯。
  • 上海地鐵站務員阿姨會8門外語,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提及上海,「洋氣」一詞定會映入你的腦海,從著裝到飲食,從街頭巷尾的建築風情到馬路兩側的梧桐樹,上海洋氣的風格無一不體現的淋漓盡致。當然,上海的洋氣還不止這些,最近一則短視頻走紅網絡,內容是在上海地鐵的江蘇路站,一位中年站務員用流利的日語為日本乘客服務,短視頻發布2天收穫近9萬個贊,評論超過2700條,許多網友都感嘆"這位阿姨日語說的好好",甚至有網友留言:想跟阿姨學日語。前幾天,小新在上海地鐵江蘇路站見到了這位洋氣的網紅「外語阿姨」王瑋琳。
  • 上海月嫂"成交價"一年漲27% 月末"臨時阿姨"身價或翻倍
    東方網記者解敏1月14日報導:還有1個多月將迎來羊年春節,2周後家政阿姨們將開始陸續踏上返鄉之路。上海的家政市場又將如期出現「保姆荒」,由於今年春節時間比往年更長,人手緊缺的現象或將更加明顯。
  • 不是所有阿姨都會照顧老人,這招會了就不怕假阿姨了!
    歡迎收聽第26期《魔都養老》,我們是上海第一檔用上海話傳播老年生活知識的節目。  聽音頻  ↓↓↓點這裡立即聽節目↓↓↓  為爸媽請位阿姨有多難(中)  嘉賓介紹
  • 帶60+上海阿姨去看時裝秀是怎樣的奇妙體驗?
    從2003年成功舉辦的第一屆上海時裝周到今年的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上海時裝周已然成為吸睛無數的頂流 IP。 所以從這期推送開始我會從各個角度,多個層面來對上海時裝周進行一次深入報導。這第一期,我就帶了三位不同年齡的路人去時裝周看秀,想知道其中發生了哪些趣事嗎?
  • 上海爺叔真的觸氣嗎?王阿姨說,嫁人就要嫁上海男人
    原標題:周日品「區」| 上海爺叔真的觸氣嗎?王阿姨說,嫁人就要嫁上海男人(附視頻)  兩周前,區情君寫了一篇上海阿姨的故事,王阿姨的老伴——王伯伯看後非常不服氣,「上海只有阿姨好嗎,沒有爺叔,哪來阿姨?」  想想也有道理。儘管外界一直流傳著對上海爺叔們的調侃,說是對上海男人最大的表揚,就是說你「不像上海男人」。
  • 上海客戶阿姨的一句話,讓快遞小哥受寵若驚
    很多客戶都把我當親戚、家人,還有上海阿姨熱情地要給我介紹對象……口述人:中通快遞新江灣城網點經理 王豪傑我叫王豪傑,今年23歲,來自河南周口鄲城縣,現在是中通快遞新江灣城網點經理。2014年,我從老家來到上海,成為一名快遞員,這幾年親眼見證了上海人消費習慣的變化:以前一天送40多件,現在一天最多要送七八百件;以前送的大多是衣物和電子產品,現在送貨門類大大增多,小到一根頭髮繩、大到五箱礦泉水,人們都在網上買;以前送件集中在中心城區,現在郊區件越來越多;以前感覺自己和這個城市還是有「距離感」的,現在很多客戶都把我當親戚、家人,還有上海阿姨熱情地要給我介紹對象
  • 爐石王師傅,時隔三年再回鬥魚,當初的王阿姨現在怎麼樣了?
    3月1號時候王師傅就發微博說自己和熊貓的合同正式到期,很多水友便紛紛猜測王師傅要來鬥魚。沒過幾天便正式官宣,昨天晚上王師傅時隔三年後再回鬥魚,並且開始了在鬥魚的再次「首播」。王師傅從官宣那一天起就在鬥魚是各種拜山頭,畢竟要和同事搞好關係,也是為了讓首播那天有點牌面。王師傅不僅在爐石區給知名主播刷了禮物,更是給鬥魚「一哥」旭旭寶寶開通了皇帝和7發超火。據後來王師傅說這是超管讓的,但一般新來的主播大多會給旭旭寶寶刷,因為旭旭寶寶的情商很高,絕對不會讓這些主播丟面子。
  • 上海阿姨一大早等開門
    全體上海人注意!大家都很關心的新世界城今天重新開業亮相啦!!!市民辛阿姨和小姐妹相約一起來逛~她說:「關門前最後一天我買了兩雙鞋,今天想來看看羊絨衫。」閉店打折、開業促銷一個都不錯過,阿姨來賽!另一位林阿姨說,兒子結婚用品都是在這裡買的。
  • 月嫂王阿姨專業貼心服務獲好評 好孕媽媽惠及每個家庭
    好孕媽媽的月嫂利用在好孕媽媽母嬰護理學院學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除了能為媽媽和寶寶提供基礎的護理外,還能幫助媽媽快速恢復健康與形體,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她女兒生產時她和親家都沒有經驗,不會照顧月子,導致女兒落下了月子病,想及此王阿姨決定一定要學習月嫂知識,幫助更多新手媽媽不重走女兒的老路,輕鬆科學坐月子。王阿姨每次上戶都很注重寶寶的作息培養。去年6月份的一個寶寶讓王阿姨印象深刻。那個寶寶在月子裡就特別能折騰,是個典型的白天睡覺晚上精神的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