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多年前的詩句, 今天讀來, 依然讓人血脈僨張。 詩人如椽巨筆下噴湧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 讓我們感受到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 這就是 中國古詩詞的魅力。
這樣的溫故知新, 可以拂去我們記憶上的灰塵, 而古代文人的情懷和智慧,也同樣能點亮我們今天的生活。
人生自有詩意,來吧,一起加入我們的詩詞狂歡!
在當下這個年代,
我們有很多的表白方式,
而遙想古人,
古人是如何表白的?
錦書,詩賦!
文以載道,書以載文,
唯文字和墨跡,
才能生動的傳承那些美麗動人的愛情傳說。
回望一下古人的浪漫,
回味一下那些年,
我們都曾念過的愛情詩句。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本期讓我們一起走近
柳永的蝶戀花。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宋】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介紹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東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隨父赴任。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裡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
鹹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鹹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譯文
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杆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飄忽繚繞的雲靄霧氣掩映在落日餘暉裡,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一起來欣賞
蝶戀花
英文版
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
Liu Yong
I lean alone on balcony in light,light breeze;
As far as the eyes sees,
On the horizon dark parting grief grows unseen.
In fading sunlight rises smoke over grass green.
Who understands why mutely on the rails I lean?
I』d drown in wine my parting grief:
Chanting before the cup,strained mirth brings no relief.
I find my gown too large,but I will not regret;
It’s worthwhile growing languid for my coquette.
(許淵衝 譯)
不提相思兩字,
但見相思之苦,
柳永是北宋婉約派的創始代表,
對宋詞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是兩宋時期創作詞調最多的詞人,
寫情詩堪稱是自古無人出其右。
那種忘卻一切,
只為一人一事的勁頭,
當事人又哪個不樂在其中?
End
圖文 | 譚論古今團隊編輯 |譚論古今編輯部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