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保險,很多人都會覺得頭大,覺得保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但相信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都會萌生出給孩子添加保險的念頭,為的就是想給他們好的保障,讓他們的未來更加安心。
為什麼要給孩子配置保險
你想讓孩子的一生如何度過?曾經看到這樣一個讓人感觸頗深的答案: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他同行一段。
一個生命的誕生,帶給家庭的喜悅是無限的,同時也讓父母的責任加重,如何讓孩子一生既陽光燦爛,也在面臨風雨時處之泰然,是每個父母一直思考的問題。如果孩子得了重大疾病,相信父母都會盡全力去治療,但因為一個患病的孩子而改變一個家庭命運的悲劇不止一次的發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也一直都是一個普遍社會問題。有風險才需要保險,作為父母要做的便是合理的為孩子規劃配置一份保險。
給孩子配置什麼類型的保險
近些年,隨著大眾對於保險保障功能的認識加深,給孩子購買的意識也逐漸加強,面對保險市場眾多的產品類型,如何合理的給孩子選擇一份保障成為父母所面臨難題。其中建議給孩子配置險種分為四大類: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教育金型保險。
在6歲以前,可以給孩子配置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對於兒童來說,意外險的作用舉足輕重,從寶寶剛會翻身到成長入學,好奇心逐步增強,且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差,因此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也就相對較大。同時重疾險越早購買對於孩子的保障越全面,性價比也越高。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也可以給孩子增加一份醫療險,做好全面的保障。
在6到18歲,如果預算充足,可以在上述的基礎上購置一份教育金型保險。在這個階段,孩子要開始求學,各類興趣輔導班的花費也初步增加,為孩子做好未來教育的規劃也顯得十分必要。
給孩子配置保險時有哪些誤區
一是「先小孩、後大人」。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掌中寶,在配置保險的時候,往往優先給孩子購置保險,而忽略給大人投保。但實際上,父母才是孩子和家庭最大的保障。大人是孩子的保護傘,孩子生了病,有家長來呵護遮風擋雨,家長生了病家庭卻喪失了收入來源,所以科學正確的投保原則要求是「先大人、後小孩」。
二是「越貴越好」。給孩子配置保險時,保費支出最好佔比家庭總保費支出的15%左右,並不是越貴越好。應該根據自身家庭的經濟狀況,結合家庭狀況和寶寶風險缺口去挑選產品,讓保障更合理均衡。
三是忽略保障,看中收益。保險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風險保障,建議優先做好孩子的人身保障,在做保障的之後,再讓教育金型保險為孩子的求學發展助力加油。
一位母親在微博上寫過一段話,如果孩子一生中真的罹患疾病,治不治得好那是老天爺和醫生的事情;但有沒有錢治,那是我的事情,如果因為前者,我會很傷心但能放下;如果因為後者,沒錢治療而不得不放棄,那會是我永遠的痛,我會永遠無法原諒我自己!所以,保險並不是經濟富裕時才去思考的,而是要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合理規劃,讓保險真正作為風險規避工具,為您分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