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行業觀察丨「逆勢增長」中窺見浙江製造未來模樣
「1-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利潤同比增長11.5%」「預計202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近2.3萬億」「全省工業經濟實現『v型』回升」……歲末年初,一場盤點在全省經信工作會議上展開。
去年的工業經濟有多難有目共睹。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提升,一些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斷鏈斷供風險,而一些關鍵環節、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
工業穩,則經濟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將加快建設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作為「十三項戰略抓手」之一。也因此,浙江工業連續打好「抗疫」「化危」「促穩」「做強」四場漂亮的翻身仗,各項指標「逆勢增長」,運行質量好於預期、好於全國,既證明了自身應對複雜嚴峻局面的強大韌性和實力,也為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穩步向好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行遠自邇,篤行不怠。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建設「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號召,浙江工業再次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的目標,並細化為9項重要抓手,著力形成9個方面系統性突破性標誌性成果。圖紙已然繪就,亟待新的一年繼續堅定信心、拔足狂奔。
向復工復產成功經驗要潛力。疫情防控前期,浙江許多產業和企業響應抗疫需求、抓住發展機遇,短時間內快速恢復生產、擴大產能,甚至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的同時,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和新興產業發展帶來機遇,為我省工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拓展騰出空間。要突破舊有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關注和挖掘與新發展格局密切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進一步釋放浙江工業發展潛力,將「復工復產速度」轉化為工業發展的「平均速度」。
向數字變革創新驅動要動力。製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現代產業體系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搭建等,種種核心舉措,都離不開數位技術的深度研發應用。要圍繞打造全球數字變革高地,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堅持系統觀念、系統方法,加快數字變革、創新驅動向各領域滲透,在新技術、新製造、新基建、新業態等方面取得突破。
為民營企業轉型發展添活力。民營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歷史多次證明,浙江工業民企敢於自謀出路、甘於同舟共濟。要推動省內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承接好、轉化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自貿區建設等紅利,擴大工業有效投資,持續實現企業減負降本,繼續用好「一企一策」「駐企服務員」等政策分級分類防範化解企業風險。堅持系統論和重點論相結合,關注幫扶傳統產業企業改造提升,培育壯大一批隱形冠軍、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為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空間。
(文章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