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璜碑,一件質樸無華生趣有加的隸書

2020-12-19 中華網文化頻道

鮮于璜碑》,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為「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立於延熹八年(165)。現藏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全碑包括碑座與碑身二部分。碑座為長方覆鬥形,長1.2米,寬0.73米,高0.25米。座上有長方形榫槽。碑身為圭形,上銳下方,高2.42米,寬0.81~0.83米,厚0.12米。碑首陽面中部為「凸」字形碑額,陽文篆書碑名。碑額兩側刻青龍、白虎額下為一直徑11.3釐米的圓穿碑首陰面刻朱雀。這種以「四神」圖象作為碑額裝飾的現象,在漢碑中較罕見。

碑身兩面刻文,碑陽17行,滿行35字;碑陰15行,滿行25字。總計827字。絕大部分保存完好。碑文主要敘述鮮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歷。鮮于璜初舉上郡孝廉後,曾為度遼右部司馬、贛榆令、太尉西曹、安邊節使等,終官雁門太守。卒年81歲。碑陰銘文頌揚死者功德,並記錄了鮮于一家的世系。碑陰記載的世系與碑陽有所不同,可能二者並非同一人撰寫。

碑文字體結構謹嚴,渾樸蒼勁,含蓄沉著。以方筆為主,與以圓筆為代表的曹全碑等漢碑書體不同,為漢隸中方筆流派的典型代表,對古代碑刻與書法發展史研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鮮于璜碑》(碑陽)



□諱璜,字伯謙,其先祖出於殷箕子之苗裔,漢膠東相之醇曜


而謁者君之曾,孝廉君之孫,從事君之元嗣也,君天姿明達,徹


有芳,在母不瘽,在師不煩,岐齔謠是,合好?常,治禮小戴,閨


族孝友,溫故知機,輝光篤實,升而上聞,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


中,遷度遼右部司馬,慰綏朔狄,邊宇艾安,遷贛榆令,經國帥下


政以禮成,民誦其惠,吏懷其威,喪父去官,服終禮闋,復應三公


之招,闢太尉府,除西曹屬,葴謨屢獻,使事日言,王人嘉德,臺司


側席,蠢爾葷育,萬邦作寇,冀土荒饉,道謹相望,帝諮君謀,以延


平中拜安邊節使,銜命二州,受莢秉憲,彈貶貪枉,清風流射,有


邵伯述職之稱,聖上珍操,璽符追假,永初元年,拜鴈門大守,折


節清行,恭儉束脩,政崇無為,聲教禁化,猷風之?,時依郡烏桓


狂狡畔戾,君執以威權,徵其後伏,永初之際,有勳力於漢室,令


德高譽,遺愛日新,內和九親,外睦遠鄰,免浣息隸,為成其門,周


無振櫃,亦古晏臧之次矣,當遂功祚,窮爵永年,意乎不造,早世


而終,以延光四年六月壬戍,卒於家,蓋銘勒之雲,所以彰洪烈


纂乃祖,繼舊先,悲夫盛德,惡可已哉,於是君之孫魴倉九等,乃


相與刊山取石,表諡定號,垂之億載,以示昆苗,其頌曰:  


於鑠我祖,膺是懿德,永惟孝思,亦世弘業,昭哉孝嗣,光流萬國


秩秩其威,娥娥厥額,此宜蹈鼎,善世令王,如何夙隕,丁此咎?


國無人兮王庭空,土罔宗兮微言喪,王機悵兮嘉謀荒,旌洪德


兮表元功,闡君靈兮示後萌,神有識兮營壇場


延熹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酉造

《鮮于璜碑》(碑陽)釋文:

□諱璜,字伯謙,其先祖出於殷箕子之苗裔,漢膠東相之醇曜,而謁者君之曾,孝廉君之孫,從事君之元嗣也,君天姿明達,徹?有芳,在母不瘽,在師不煩,岐齔謠是,合好?常,治禮小戴,閨族孝友,溫故知機,輝光篤實,升而上聞,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中,遷度遼右部司馬,慰綏朔狄,邊宇艾安,遷贛榆令,經國帥下,政以禮成,民誦其惠,吏懷其威,喪父去官,服終禮闋,復應三公之招,闢太尉府,除西曹屬,葴謨屢獻,使事日言,王人嘉德,臺司側席,蠢爾葷育,萬邦作寇,冀土荒饉,道謹相望,帝諮君謀,以延平中拜安邊節使,銜命二州,受莢秉憲,彈貶貪枉,清風流射,有邵伯述職之稱,聖上珍操,璽符追假,永初元年,拜鴈門大守,折節清行,恭儉束脩,政崇無為,聲教禁化,猷風之?,時依郡烏桓,狂狡畔戾,君執以威權,徵其後伏,永初之際,有勳力於漢室,令德高譽,遺愛日新,內和九親,外睦遠鄰,免浣息隸,為成其門,周無振櫃,亦古晏臧之次矣,當遂功祚,窮爵永年,意乎不造,早世而終,以延光四年六月壬戍,卒於家,蓋銘勒之雲,所以彰洪烈,纂乃祖,繼舊先,悲夫盛德,惡可已哉,於是君之孫魴倉九等,乃相與刊山取石,表諡定號,垂之億載,以示昆苗,其頌曰:於鑠我祖,膺是懿德,永惟孝思,亦世弘業,昭哉孝嗣,光流萬國,秩秩其威,娥娥厥額,此宜蹈鼎,善世令王,如何夙隕,丁此咎?,國無人兮王庭空,土罔宗兮微言喪,王機悵兮嘉謀荒,旌洪德兮表元功,闡君靈兮示後萌,神有識兮營壇場,延熹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酉造。

《鮮于璜碑》(碑陰)



唯□行操,體?則乾,至孝通洞,克勤和顏,烝烝慄慄,可移於官


郡□察上,宿?報關,出典邊戎,民用永安,遂遷宰國,五教在仁


嗇民□彰,家用平康,父君不?,棄官奉喪,闢踴哭泣,見星而行


子無隨歿,聖人折中,五五之月,令丞解喪,州闢典部,入領治中


萬裡同風,艾用照明,大尉聘取,上輔機衡,遂登漢室,出司邊方


單于怖畏,四夷稽顙,皇上頌德,群黎慕涎,莢書追下,銀龜史符


到官視事,七年有餘,民殷和睦,朝無願憂,勳績著聞,百遼詠虞


以病去官,廿有餘,年踰九九,永歸幽廬,皇上憀慄,痛惜欷墟,生


民之本,孰不遭諸,歍?哀哉,奈何悲夫。 君三子,大子諱


寬,字顏公,舉有道,闢大尉府掾,中子諱黼,字景公,郡五官掾,功


曹,守令,幽州別駕,小子諱晏,字魯公,舉孝廉,謁者,鴈門長史,九


原令 膠東君諱弘,字元譽,中子諱操,字仲經,郡孝,灌  


謁者,子諱琦,字璋公,舉孝廉,子諱式,字子儀,故督郵,早卒,督郵


子諱雄,字文山,州從事,子即君是也。

《鮮于璜碑》(碑陰)釋文

唯□行操,體?則乾,至孝通洞,克勤和顏,烝烝慄慄,可移於官,郡□察上,宿?報關,出典邊戎,民用永安,遂遷宰國,五教在仁,嗇民□彰,家用平康,父君不?,棄官奉喪,闢踴哭泣,見星而行,子無隨歿,聖人折中,五五之月,令丞解喪,州闢典部,入領治中,萬裡同風,艾用照明,大尉聘取,上輔機衡,遂登漢室,出司邊方,單于怖畏,四夷稽顙,皇上頌德,群黎慕涎,莢書追下,銀龜史符,到官視事,七年有餘,民殷和睦,朝無願憂,勳績著聞,百遼詠虞,以病去官,廿有餘,年踰九九,永歸幽廬,皇上憀慄,痛惜欷墟,生民之本,孰不遭諸,歍?哀哉,奈何悲夫。 君三子,大子諱寬,字顏公,舉有道,闢大尉府掾,中子諱黼,字景公,郡五官掾,功曹,守令,幽州別駕,小子諱晏,字魯公,舉孝廉,謁者,鴈門長史,九原令 膠東君諱弘,字元譽,中子諱操,字仲經,郡孝,灌謁者,子諱琦,字璋公,舉孝廉,子諱式,字子儀,故督郵,早卒,督郵子諱雄,字文山,州從事,子即君是也。

出品人 · 施晗 | 主編 · 柴天鱗

責編 · 王曉 聶海燕|美編· 苗雨

相關焦點

  • 隸書學習必經之路,曹全碑入門,鮮于璜碑脫俗
    大部分書法初學者都會將曹全碑作為入門的書法字帖,學好隸書筆法,感受隸書的魅力,但是學到一定時間以後,就會進入瓶頸,發現自己的字越寫越俗,完全進行不下去了。書法專家介紹,這本《鮮于璜碑》非常適合這個階段的你。《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為漢隸中方筆流派的典型代表碑陽書風方整樸厚,碑陰真率稚拙。有網友表示,自己也曾經聽說過這個碑帖,學了幾天,但是寫著寫著就沒有興趣了,感覺不夠秀麗,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書帖,然後就放棄了。
  • 從鮮于璜碑看中國的孝悌文化
    東漢《鮮于璜碑》,全稱《漢故雁門太守鮮于君碑》。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十一月立。碑高242釐米,寬83釐米,厚12釐米。出土時有碑座,座長120釐米,寬73釐米,高25釐米。碑首呈圭形,有篆額,有穿。碑額兩面刻有青龍、白虎、朱雀圖案。碑文分刻兩面,碑陽16行,碑陰15行。
  • 大工程,郭名高通臨《鮮于璜碑》,您看漢碑能否這樣寫
    《鮮于璜碑》立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高242cm,寬83cm,厚12cm。該碑有前後,分陰陽:前碑碑額有青龍、白虎分置篆額兩側,有字16行,滿行35,是謂碑陽;後碑有朱雀,有字15行,滿行25字,謂之碑陰。碑主為鮮于璜,字伯謙,官至雁門郡太守。《鮮于璜碑》簡述了鮮于璜的生平履歷,文辭簡練、高古,以文採論,亦屬經典。1973年5月,該碑出土於天津市武清縣高村鄉蘭城村東鮮于璜墓中。
  • 東漢《鮮于璜碑》,方拙樸茂,難得的漢隸範本
    《鮮于璜碑》全稱《漢雁門太守鮮于璜碑》,刻於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1972年5月,出土了天津武清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發現的保存完整,字數較多的一塊漢碑 ,現藏於天津歷史博物館。碑文書法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是成熟漢隸書法中方整勁挺這一流的代表。
  • 隸書是怎麼產生的?居然是因為趕時間!
    竹簡容易腐爛,所以保存至今的隸書墨跡並不多見,最有名的要數涼州漢簡(甘肅涼州西漢墓出土),統稱武威漢簡。竹簡上字跡清晰可見,是當時人們日常書寫的隸書字體。漢代有立碑的風氣,所以有大量的碑刻留存於世,也正因為此我們今人才能一睹隸書的風貌。立碑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都是請名家寫文,再請書法大家成書,最後再由能工巧匠鑿刻,這些保留下來的碑刻是我們今人學習隸書的寶貴資料。
  • 山東孔子墓出土了一件「極品隸書」,被書法界奉為「百代楷模」!
    這種學書範式基本以唐朝作為分水嶺,唐人以前普遍以隸書為入門之基,而唐人以後則確立了以唐楷為主的書法基準,從而有說人,「唐人以後則無書」!唐人之後的書法的氣格遠遠比不上千代的原因除了文化環境的更易之外,與學書傳統有關,這裡面的核心問題就是隸書的重要性。
  • 適合小學生練習的著名隸書字帖有哪些?
    一說到適合小學生練習的隸書,我第一個就想到了漢代的《曹全碑》,漢代的曹全碑風格秀美、結體工整平穩,字體清晰,字數也非常的多。通過這一本字帖就能完全掌握隸書的基本寫法,由於曹全碑裡的字數很多,能滿足大部分古詩詞的集字創作,是一個隸書入門的好範本,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學生。但是,這僅限於入門。《曹全碑》只是漢代隸書的一個風格,學習隸書不能只學習一種風格。要多方面的去嘗試,即使是小學生。
  • 學習隸書大家談·周庶民
    出版《2012書畫名家——周庶民書法選》《當代中青年書法家系列叢書——周庶民卷》《當代書畫家叢書·周庶民卷》《顏真卿〈勤禮碑〉基礎教程》《隸書〈曹全碑〉基礎教程》,應邀主編《書法藝術教育基礎教程叢書》等。
  • 三國時期曹魏與吳國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比較
    曹魏碑刻隸書整體而言強化了用筆的裝飾性,注重起收的細節處理。為契合莊重嚴肅情境,理性嚴謹使得線條過於平硬。規範、矯情、不自然的成分多了,而作品中質樸、厚重、蒼茫、大氣的氣息卻是一種缺失。相比曹魏隸書,吳國碑刻隸書雖不及曹魏隸書的數量。但從《谷朗碑》的風格形態上看,亦隸亦楷,是一種獨特的書體。形態上更接近於《鮮于璜碑》、《趙儀碑》等方整典雅的碑刻。
  • 簡牘隸書書法,原來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
    書體主要有隸書和草書兩大類,隸書自古隸至八分書可貫穿一線,草書自草隸孕化為章草、今草之線脈明晰可察,行書和楷書的痕跡也可在草書簡牘中窺得一斑。 《居延漢簡》 簡牘書的書風極為紛雜,時空差異和文字內容差異均對其紛雜的書法體格有著很大的影響。書寫者的文化差異是關鍵因素。
  • 隸書的寫法與字形、字態應該是「內圓外方,八分扁」,誰做到了?
    但在一個隸書字體裡出現多種橫畫時,只能有一筆橫畫是「蠶頭燕尾」,不能重複,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燕不雙飛」。隸書作品在傳統隸書中,有秦隸、漢隸之分。秦隸是「秦八體」中的一種字體,時值隸書起源,所以秦隸的字體比較萌態,名碑名帖也較少,還在初始階段,沒有之後的漢隸種類多。
  • 《張遷碑》:漢碑中藝術水平很高的一件作品,高清掃描圖
    第二階段是戰國末期到秦統一文字之間,是字引申義延伸階段,也是其字形由篆書向隸書過渡的階段,這一重要性我們稱其為「隸變」。最後,隸書中的筆畫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變曲為直,變柔軟為剛正,「法變」以「魏碑」為代表,自鍾繇始,到唐朝「顏筋柳骨」時達到了巔峰,可以說,「法變」開啟了中國漢字的「近代化」,它讓兩千多年之後的現代人,甚至都可以認知秦漢簡書。
  • 古代最美的隸書,這字1000年才出一件,真是美得一塌糊塗!
    在中國書法史上有這樣的一件作品,堪稱古代「最美」的隸書,像這麼美的隸書,差不多1000年,才出一件,這字美的一塌糊塗!這件作品就是清代著名書法家席夔的《隸書千字文》!真是美得一塌糊塗!席夔是清朝人,曾經擔任過廣西知州,官聲不大不小,但是其書畫之名在當時極有名氣,只不過在當代少有人知!這麼美的隸書自《曹全碑》之後很少見到,可謂1000年才出一件!
  • 天下第一隸書曹全碑這樣學,事半功倍!
    」 學隸書《曹全碑》,取法漢碑,從書法的源頭處開始,品一口源頭活水的味道。 《曹全碑》屬東漢末隸書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記載了東漢末年曹全鎮壓黃巾起義的事件,是研究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重要的歷史資料,也是現存中國漢代石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少數作品之一。其結字勻整,用筆方圓兼備,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漢隸中秀美風格的代表。
  • 2021隸書春聯:乙瑛碑集字版附橫批
    2021隸書春聯:乙瑛碑集字版附橫批 2021隸書春聯:
  • 關於《曹全碑》,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這裡都有了
    ),無書不讀。 《曹全碑》為何被重視? 碑文中所記平疏勒事,與《後漢書·疏勒傳》頗有出入,因碑為當時所立,故其記事為史家所重視。碑中記載了光和七年黃巾起義時,「幽、冀、兗、豫、荊、揚,同時並動」的形勢,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且碑文字體精美,飄動秀逸,為漢隸代表作之一,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 包東東:天然去雕飾般的質樸無華
    包東東:天然去雕飾般的質樸無華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團 優秀青年鬚生演員 師承前輩名家貟宗翰先生 嗓音清亮 扮相俊朗 唱腔富有韻味 做工細膩灑脫 演出劇目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