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茁壯的長耳兔:
聽說你在家中打掃一整天,身體酸痛疲勞,手都快要舉不起來了,經歷了一日的辛苦。
我為你感到驕傲,因為唯有體驗勞動,能夠吃苦的孩子,會變得有力量,身心皆能歷練而有成長。因此人們常說:「不經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指的是吃苦的歷練,對於人生至為重要,但是吃苦的當下,那種體驗真是讓人難以忍受。
跟你說一個小故事。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有一個窮人,一直覺得自己運氣不好,沒機會賺大錢過好日子。
窮人的朋友富人來訪,很關心窮人的生活,建議窮人開墾門前的荒地,等春天撒上種子,秋天時就可以收割,過富足的日子了。
窮人望著一片荒地,感嘆著自己沒有種子,也沒有牛幫忙墾荒。
富人決定送窮人一頭牛,要窮人先開墾荒地吧!來年春天富人再送上種子,播下種子於鬆軟的土地,就能孕育希望與成果,到時候也能漸漸成為富有的人了。
窮人滿懷希望墾地。
然而經過幾天開墾,窮人感到氣餒,因為墾地很累呀!全身酸疼極了,每天早出晚歸,還要照顧牛,早晚帶牛吃草,生活比過去還要辛苦!
窮人不想吃苦,左思右想好方法,決定將牛賣了,買幾隻羊來養,那就不用墾地了,只要照顧羊兒就好,還可以先享受羊肉的美味。窮人買了幾隻羊來養,殺了一隻吃了,等待其他的羊兒生小羊。
然而放羊的生活也不輕鬆呀!尋找好的草料給羊吃,驅趕羊群也是一件苦差事!而且羊兒遲遲沒有懷孕,窮人等待的過程,又宰了一頭羊。
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將羊賣了,買幾隻雞來養,雞生了雞蛋可以賣錢又可以孵小雞,真是一舉兩得。
窮人立刻將羊換了幾隻雞。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雞要以飼料餵養,那又是一筆花費呀,因為人都吃不飽啦!怎能照顧雞呢?窮人開始殺雞來吃了,殺到最後一隻雞,窮人的理想破滅了,最後將雞賣了,換了幾斤酒下肚,暫時一醉解千愁吧!
來年春天來臨,好心的富人送來上好肥碩的種子,卻發現窮人醉醺醺,苦悶的訴說自己的困難,門前荒地依然荒涼。富人轉身離開了,留下不斷抱怨的窮人,窮人依然貧窮。
親愛的長耳兔,我幼年讀這個故事的時候,覺得這個窮人註定是窮光蛋,除了偷懶與抱怨,卻無法勇敢吃苦,也無法擁有美好的未來。難道這點道理都不明白?他只要耐得住辛苦,就有機會得到美好收穫呀!
聖經上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在收割之前,不想經歷辛苦流淚,又怎麼能得到踏實的歡樂呢?不能吃苦的人,日後流的淚反而更多,吃苦的日子反而更長呀!
吃苦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這個世界上,被眾人視為成功的人士,大部分都經歷吃苦的過程。
以財富的累積來看,臺灣歷任首富,幾乎都在苦難中磨練出來。
我童年時的首富,是臺塑的創辦人王永慶,他出身窮苦,在茶園當雜工,日後在米店當學徒,這些都是辛苦的差事。舊時代的雜工與學徒,就像下人一般讓人使喚,當時的臺灣環境,不少人都這樣成長。因為吃苦的歷練,王永慶日後開辦米店,有別於開米店的有錢人,他為了開發客源,挨家挨戶拜訪推銷,並且親自送米到家,比其他米店多營業四個小時,若不是吃過苦的人,不會想以苦幹成家立業。
也曾是臺灣首富的蔡萬霖,出身貧窮佃農之家,8歲時北上工作求學,在磚窯半工半讀完成中學。8歲是個多小的年紀呀?一直到15歲中學畢業,都是半工半讀完成,磚窯需要大量勞力與耐力呢!我童年曾搬磚塊打工,將磚塊從1樓搬到3樓,每搬一塊磚賺一分錢(十分是一毛,十毛是一元。),覺得辛苦無比,何況是在酷熱且大量勞動的磚窯廠呢?
同樣曾是臺灣首富,目前最為人熟知的企業家郭臺銘,在臺灣醫療、教育與社會福利回饋甚多。他早年求學期間,曾在橡膠廠、砂輪廠和藥廠打工。我曾進入橡膠廠觀摩,那裡的氣味與工作現場,對於一個學生而言,都是辛苦且艱難的環境,更何況噪音嘈雜且悶熱的砂輪廠?
華人首富是香港的李嘉誠,12歲的年紀便在茶樓打工,進入表行修表、銷售手錶,17歲轉為玩具銷售員。他的工作看起來較為輕鬆,但是12歲至17歲的年紀,一般人都在做什麼呢?他卻去工作了!放棄享受與輕鬆的權利,這就是吃苦哪!不止這些人,創辦阿里巴巴的馬雲,白天踩三輪車送書,晚上上夜校;來過臺灣的富人陳遊標10歲賣水賺錢養家.。
長耳兔,我舉的例子,都是創業家成功的要素,事實上名人傳記成功的故事,都是吃苦磨練的故事。眾人熟知的周杰倫、方文山、張惠妹、王建民、陳偉殷、林書豪,大部分的品牌創辦人,各領域的佼佼者、各界的成功人士,都經歷吃苦而成功,他們若不能吃苦,在遇到困難的時刻,就會輕易放棄,而不能擁有一番成就。
因為願意吃苦,將學會一份積極、進取的人生觀,能淬練出重要養分,便不會畏苦怕難,因此臺灣俗語說:「吃苦當做吃補。」確實有其意義。吃苦的歷程,養成了嘗試與堅持,吃苦應該是成功的快捷方式呢!
從吃苦中學會...
我出生於1967年,臺灣的經濟逐年成長,各方面的條件,比上一代過得美好許多。但是吃苦的心態,仍然深植於人們心中,因此我從小就勞動。我幫忙做家事、搬粗重的磚塊,也外出打零工。
這些勞動吃苦的經驗,讓我成年之後,在群體裡受尊重,因為我總是主動做事,不會逃避困難;讓我擁有特別學習,那些修水管、做木工、蓋房子、煮飯炒菜.的日常活動,增加了生活情趣,體驗勞動的美感;讓我身心有深刻體驗,遇困難不輕易放棄,可以從流汗與堅持中,體驗自己的勇氣與力量;讓我在辛苦的環境中,得以安然自適不抱怨,精神打造得寬廣開闊,思維顯得與眾不同;讓我更懂得珍惜幸福美好,體驗簡單的快樂.。因為了解痛苦,就擁有愛與慈悲,便不會抱怨,懂得幸福之中有痛苦的轉化。
生活中吃苦的體驗,彷佛石縫中涓滴滲出的泉水,滴穿了石頭,人格也就有深刻養成。我肉體上真正吃苦,是兩年的軍中生活:我每天跑18公裡、數百下伏地挺身、數百下交互蹲跳、在烈陽下出操、吃米蟲與石粒甚多的飯菜。在那個戒嚴的年代,視「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不講究軍人的人權,身受無形牢籠監禁的軀體,完全無可逃避,只有思考從中可以獲得什麼學習?那種變態的對待方式,我沒有白白受苦,磨練出專注的意志,養成節制規律作息,專注面對我的人生,因而考入大學窄門,在此之前,我無法擁有專注的意志,也已經落榜3次。
親愛的長耳兔,沒有人想吃苦,而你卻願意吃苦,這是條成功的快捷方式,最能學會人生所有的功課啊!
我給你最深的祝福.
因為吃苦成為習慣,而不喜歡吃甜食的 阿建
關於崇建:
•臺灣著名教育實踐家,薩提亞模式資深導師、作家、臺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理事長。•李崇建老師曾出版多本童書、小說、教育書,其中《麥田裡的老師》,曾獲2013年中國教育報「影響中國教師之10本書」。•把薩提亞模式應用於教學、生活、工作溝通的第一人。歡迎您們:
每個想要成為更好的爸爸媽媽,讚賞您們從未放棄對孩子的努力和愛。「頑爸頑媽父母成長營」是您學習成長道路上的夥伴,誠摯的邀請您加入我們,一起創造孩子美好的未來。掃碼(備註:成長營)
[長按二維碼加入↓]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