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是為孩子好?物極必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2020-12-20 寶寶好萌

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在家裡越來越受到寵愛,可以說是毫無壓力和困難可言,我的一位朋友,為了改變這種嬌縱的現狀,決定從孩子的飲食做起,從白米飯換成了粗糧,從魚肉換成了青菜,孩子每天吃這些東西,吃到最後面如菜色,免疫力下降不少,還生了一場大病,到醫院檢查以後,才知道,就是因為突然改變飲食,讓孩子成了營養不良,鬧得轟轟烈烈的吃苦教育,最後只能慘澹收場。

不要以為吃苦教育,就是簡單的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讓他們過得艱難一點,更核心的內容在於讓孩子不嬌慣,不輕易放棄,如果家長隨便實行吃苦教育,很可能會害了孩子,所創造的苦環境,對孩子來說,也沒有任何的好處。

為什麼不能進行吃苦教育?

1、時代已經發生了改變,吃苦教育可能只是故步自封

在很多家長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並不好,所以不得不早早懂事,幫著家裡分擔壓力,但是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經濟發展迅速,人人安居樂業,孩子並沒有受到什麼委屈,也不需要放棄什麼也能夠生活得很好。

如果家長,僅僅為了讓孩子感受自己當年的那種感覺,讓他早點懂事,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的體質和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吃苦教育帶來的不是憶苦思甜,而是心裡的不解與疑惑,根本達不到父母想要的目的。這個時候的吃苦教育,只是家長被自身的經歷所限制,找不到別的方法,才會只盯著吃苦教育。

2、吃苦教育會影響現在孩子的正常生活

教育講究的是因人制宜,現在的孩子與以前的孩子不管是體質還是觀念,都已經不同了。家長還想把吃苦教育,套用在孩子身上的話,只會對孩子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讓孩子吃苦,只是為了讓孩子得到鍛鍊,一味地去創造艱苦的環境,不僅讓孩子得不到鍛鍊,反而會在心裡產生無盡的孤獨和恐懼。

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窩窩頭,粗糧飯等等東西,根本無法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如果家長非要這麼胡鬧,孩子不僅生長發育受到了限制,身體狀況也令人擔心。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是被寵著長大的,磕了碰了全家人都會跟著著急,突然被扔到美名其曰吃苦鍛鍊的艱苦環境中,怎麼可能受得了?除了對孩子的身體摧殘以外,根本一點作用都沒有。

要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正是依賴父母,心裡充滿了安全感的時候,認為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而吃苦教育,則相當於狠狠地擊碎了他的依賴,打破了他對於家的印象。原來父母也會故意對自己不好,在父母眼裡是考驗的事情,在孩子眼裡,與丟棄無異,而安全感一旦消失,就很難再次建立,孩子的內心會對家長關閉大門,漸漸對父母沒有那麼依賴,甚至產生懷疑,與父母疏遠,開始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要知道,對於孩子來說,越是親近的人,打擊就會越大。

其實,說到底,家長進行吃苦教育的目的,不過是為了鍛鍊孩子,讓孩子在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那麼容易被打敗,內心更加堅定,身體素質更加強健,認識到以前的不容易,能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家長可以試試下面這幾種方法,也可以達到原本的目的。

1、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簡直就像是一個小大人,和別人相處的時候特別懂禮貌,一起聊天的時候,還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從來沒有見過他因為什麼小事情發脾氣,撒潑,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經過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位朋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鼓勵他自己一個人做事情,當然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比如和媽媽一起買東西,讓孩子參與講價,既能夠鍛鍊孩子的交流溝通能力,還能夠讓孩子對金錢有所認知,明白錢的重要性。在家裡的時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可以幫忙,但是這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當孩子感受到自主獨立的自由以後,不由自主就會發生改變了。與其逼迫孩子去吃苦,倒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這樣得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2、家長做出表率

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的家長就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也許家長自己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會去模仿,所以與其想著去改變孩子,不如想想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麼不得體的事情,讓孩子看到了,在孩子面前露了怯。

家長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帶頭作用,在家裡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幹活,給自己分擔壓力的同時,也給孩子一種參與感。在外面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公益類的活動,不一定要做出什麼成績,關鍵是讓孩子去感受。不僅能夠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還能夠增加孩子對於社會的責任感,無形中孩子也得到了成長,與本身的目的不謀而合。要知道,這種一起參與的感覺,比僅僅自己對著孩子說大道理,孩子會更加喜歡前者。

3、吃苦不是驟然的改變,而是點滴的積累

其實吃苦教育,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情況去運用,還是很有效果的,只不過現在的家長,因為心態的因素,恨不得讓孩子在一夜之間就能夠得到改變,而鑽進了牛角尖,把吃苦教育變成了九九八十一難,哪個孩子能夠承受得住呢?

所以適當的進行鍛鍊與考驗,對孩子是有益無害的,比如當孩子因為冬天寒冷不想上學的時候,當孩子覺得家長勞累,主動端過來一杯水的時候,當孩子明明已經遇到了困難,但還是咬牙堅持的時候,當孩子一次沒有考好,還哭著鼓勵自己要繼續努力的時候,這些小細節雖然聽起來都是小事情,算不上是什麼吃苦,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正是這些小細節,促使著他們的內心發生變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發生變化,這些情景算不上是吃苦教育,只能夠說是改變。

孩子是祖國的希望,也是家庭的寶貝,家長對孩子寄予了厚望,所以才會誤認為吃苦教育,是一種對孩子好的教育,本來這份心思是沒有錯的,只是運用的方法有點太過了,對於尚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太過於艱難,難以實現。

吃苦教育的重點,並不在於過程,不在於孩子有多麼難多麼苦的經歷,重點應該在於結果,讓孩子受到教育,成為更加堅毅的人,在未來自己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時候,也不會因為害怕而退縮,家長恰恰是本末倒置,而做出了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孩子不需要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要找到吃苦背後的意義,所以適時的吃苦,稍微的進行鍛鍊。

雖然希望孩子能夠堅強,能夠早一點長大,但是他畢竟還小,還沒有完全定型,他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家長不能過分嚴苛,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學問,是需要謹慎的,不能聽風就是雨,隨便把孩子當成是試驗品,哪怕是想改變教育思想,也要慢慢來,千萬不能想著一蹴而就。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深度好文)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有天,他偶然發現購買保險以後如果遇到意外,保險公司會進行巨額賠償,他當即為父母辦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殘疾等多份保險。然後,他親自下廚招待父母,把事先準備好的亞硝酸鹽拌入買來的牛肉中,吃飯的時候,他主動把有毒的牛肉夾到父母碗中。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
    有天,他偶然發現購買保險以後如果遇到意外,保險公司會進行巨額賠償,他當即為父母辦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殘疾等多份保險。然後,他親自下廚招待父母,把事先準備好的亞硝酸鹽拌入買來的牛肉中,吃飯的時候,他主動把有毒的牛肉夾到父母碗中。
  • 好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吃苦」
    足球,不僅僅是強體教育,更是人格教育。讓孩子吃點苦,人生路是孩子自己走的,該面對的阻礙、經歷的挫折、忍受的磨難絕對躲不過。家長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少走彎路,不如培養他們面對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實力。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深度好文)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從小什麼都為孩子安排好,不讓孩子受半點挫折。殊不知,當這樣的孩子失去了家長的庇護,而去獨自面對社會時,一旦遭遇挫折,孩子的承受和抵抗的能力幾乎為零。盧梭曾說過一句話:「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深度好文)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從小什麼都為孩子安排好,不讓孩子受半點挫折。殊不知,當這樣的孩子失去了家長的庇護,而去獨自面對社會時,一旦遭遇挫折,孩子的承受和抵抗的能力幾乎為零。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 談教育,就得讓孩子吃苦
    當我們老去以後,會發現,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此時陪伴你的是孩子。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孩子成不成器,來源於教育。在教育中,這一個東西又是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吃苦教育,特別是男孩子,家這個更不能少。一個怕苦的男人,註定是沒有擔當的。捨不得讓孩子吃苦,終究會讓他身邊的人吃苦,讓父母吃苦。
  • 周聖超: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是啊,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會讓他更苦。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早早放手,讓孩子獨立。你今天對他的「狠心」,只為換得明天他被世界溫柔以待。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 白巖松:孩子,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吃苦」教育是人生財富
    孩子會想:究竟什麼是苦,是像爸爸一樣每天機械地上班,還是像媽媽一樣每天辛苦地操勞。可見現在孩子對於家長提出的「吃苦」教育的理解有所不同,在社會情況和經濟情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吃苦」教育也有了新的區別與含義。
  • 不怕吃苦:決定孩子未來成功的條件,如何培養孩子不怕吃苦?
    老師本來是想借艱苦的環境磨練下孩子,可是卻在父母的關懷下失去了作用。要培養孩子不怕吃苦的品質,父母首先要改變怕孩子吃苦的心態。在可能會吃苦的情況下,父母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應對,該吃苦時就吃苦。建議二:不要事事都滿足孩子今天,大部分父母會為孩子準備好一切他需要的東西,並且總是想給他最好的。
  • 對孩子「吃苦教育」好嗎?家長的言傳身教,能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
    這些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種東西,那就是吃苦教育,當然這種吃苦教育並不是一定要孩子在吃苦的環境下長大,而是要有意識地去鍛鍊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夠拿出勇氣迎難而上。有的家長會限制孩子的零花錢,或者把孩子丟到鄉下給其他長輩照顧。無論怎樣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堅強獨立,但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應激反應,最好的吃苦教育還是要融入在日常生活中。
  • 最好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吃苦」!
    體育不僅僅是強體教育,更是人格教育今天你不逼孩子吃苦,日後他苦上百倍!
  • 董事長推薦文章:《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
    有天,他偶然發現購買保險以後如果遇到意外,保險公司會進行巨額賠償,他當即為父母辦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殘疾等多份保險。然後,他親自下廚招待父母,把事先準備好的亞硝酸鹽拌入買來的牛肉中,吃飯的時候,他主動把有毒的牛肉夾到父母碗中。但父母太愛自己的兒子了,想留給兒子,就一口沒吃。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原創)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放眼望去,許多父母自己節衣縮食,但給孩子買高檔名牌時眼都不眨;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丁點家務活也不捨得幹;父母都沒捨得出去旅遊幾次,但孩子要錢參加出國遊時,就算借錢也要報名。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呢?
  • 吃苦是最好的教育
    大人什麼都替孩子做了,孩子甚至連繫紅領巾、繫鞋帶都不會,那他們如何能獨立、怎麼能成長呢?所以,適當地給孩子吃一點苦頭,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教育,其實是大有益處的。我的孩子生在鄉鎮,長在縣城,成長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城市。我經常教育他要懂得農村,了解農村,熱愛農村,他一直不承認自己是農村的孩子。
  • 如何讓孩子在「吃苦」中成長?父母讓孩子適當吃苦,百利而無一害
    如何讓孩子在「吃苦」中成長?自從80後、90後當了父母以後,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一種觀點會常常被提及,那就是:「絕不讓孩子吃苦!」這種觀點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很多80後、90後,小時候的生活貧苦,吃穿用度都很簡單,甚至緊缺。
  • 讓孩子「吃苦」,是給他們真正的愛,沒意義的「苦」只會害苦孩子
    一、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喜歡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小時候,就聽老人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輩輩傳承下來的理念,始終在影響著一些家長,他們認為,孩子就應該從小吃一些苦頭,才能長記性,他們認為,孩子經過「吃苦教育」後,可以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從小什麼都為孩子安排好,不讓孩子受半點挫折。殊不知,當這樣的孩子失去了家長的庇護,而去獨自面對社會時,一旦遭遇挫折,孩子的承受和抵抗的能力幾乎為零。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 國內教育現狀:富人家孩子在吃苦,窮人家孩子卻在「富養」
    文|文兒不知道你家在教育孩子時,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麼?對比表弟一家,再想到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的做法,我忽然發現一個事實:富人家孩子都在吃苦,窮人家孩子卻在「富養」。為什麼「富不過三代」?很大原因是孩子吃苦機會少了縱觀很多名人富豪,都是第一代吃苦打下江山,但下一代就不如老子,到了第三代就完全變成了混吃混喝的紈絝子弟,所謂「富不過三代」也幾乎成了定律。
  • 風靡的吃苦教育,真的適合孩子嗎?這「四力」才是關鍵
    當聽到她說「吃苦教育」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是什麼意思。記得有一次在育兒講座中,也聽到了不少寶媽提到了這個詞語。並且深以為在現在的社會中,給孩子進行「吃苦教育」能夠訓練他們強大的意志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吃苦教育,在父母們的意識中,帶娃體驗「農家樂摘菜」就是「吃苦教育」嗎?
  •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吃苦」,讓孩子們「理解身邊一切事物來之不易,只有懂得了才能學會珍惜。」不吃苦的孩子,最容易長成熊孩子我們有一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怎麼能夠吃苦呢?我有這麼好的物質條件,我為什麼讓他受那份罪?於是,就出現了一些父母把孩子當成小皇帝一樣供著,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