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就得讓孩子吃苦

2020-08-27 成青羽文史筆作

當我們老去以後,會發現,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此時陪伴你的是孩子。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澹。

孩子成不成器,來源於教育。在教育中,這一個東西又是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

吃苦教育,特別是男孩子,家這個更不能少。一個怕苦的男人,註定是沒有擔當的。

捨不得讓孩子吃苦,終究會讓他身邊的人吃苦,讓父母吃苦。

吃苦並不可怕,勞動光榮,勞動讓人有尊嚴。

在吃苦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父母的觀念。

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一個家庭如果有好幾個兄妹姐妹,假如上面有姐姐最後一個是弟弟的話,這個弟弟大多是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的。

很多父母中年甚至於晚年得子,愈發珍惜,視為掌上之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如此這般,孩子哪有絲毫可能吃苦,更不要說是吃苦教育了。

實際上,很多的父母都是捨不得孩子吃一點苦的。自己省吃儉用,孩子則是慣著,要什麼買什麼,要怎樣就怎樣。

這樣的孩子,不會幹家務活,也不懂得體貼、尊重父母,更不會明白財務是辛勤勞動才能獲得的。他們自然不會理解父母的辛苦,對於金錢更是沒有概念,最終成為啃老一族。

不僅於此,有的孩子甚至最簡單的家務活、洗衣做飯都成問題,連白糖和食用鹽都分不清,何其可悲!

諸如此類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這裡就不一一枚舉,唯有心痛。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不想責怪他們,因為是他們的父母、是他的家庭造就了現在的他!因為捨不得孩子吃苦,所以他終究活成了父母最無奈、最心疼、最憤怒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吃苦教育是為孩子好?物極必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不要以為吃苦教育,就是簡單的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讓他們過得艱難一點,更核心的內容在於讓孩子不嬌慣,不輕易放棄,如果家長隨便實行吃苦教育,很可能會害了孩子,所創造的苦環境,對孩子來說,也沒有任何的好處。為什麼不能進行吃苦教育?
  • 吃苦是最好的教育
    大人什麼都替孩子做了,孩子甚至連繫紅領巾、繫鞋帶都不會,那他們如何能獨立、怎麼能成長呢?所以,適當地給孩子吃一點苦頭,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教育,其實是大有益處的。我的孩子生在鄉鎮,長在縣城,成長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城市。我經常教育他要懂得農村,了解農村,熱愛農村,他一直不承認自己是農村的孩子。
  •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他在談科技與教育這個話題時,談起了自己的育兒觀:「要在孩子小時候教會他們吃苦。」我們為人父母的總以為孩子從小不該吃苦,卻不知道我們越是嬌生慣養,孩子越容易成為熊孩子!這樣的熊孩子也許現在有父母的庇護可以過得「如意」,但是父母能保證自己能夠庇護孩子一輩子嗎?不說將來吧,就說說眼前。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留學生許可馨事件吧!
  • 白巖松:孩子,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吃苦」教育是人生財富
    孩子會想:究竟什麼是苦,是像爸爸一樣每天機械地上班,還是像媽媽一樣每天辛苦地操勞。可見現在孩子對於家長提出的「吃苦」教育的理解有所不同,在社會情況和經濟情況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吃苦」教育也有了新的區別與含義。
  • 最好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吃苦」!
    體育不僅僅是強體教育,更是人格教育今天你不逼孩子吃苦,日後他苦上百倍!
  • 國內教育現狀:富人家孩子在吃苦,窮人家孩子卻在「富養」
    文|文兒不知道你家在教育孩子時,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麼?但表弟特別「重教育」,給五歲的女兒報了繪畫班、鋼琴班,還準備加上民族舞。不光是興趣班,表弟他們在女兒的吃穿上也很捨得花錢,每個月光孩子的開銷就夠他們受的了。但他們咬牙撐著,覺得「再苦不能苦孩子」,女孩嘛,就得「富養」著。看,這就是如今父母們普遍的育兒觀——窮養兒富養女。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
    錢財莫輕,勤苦得來;奢華莫學,自取貧窮。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育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所謂的貴,並不是財富的多少,而貴在父母的胸懷,貴在父母的格局,貴在父母的教育理念,更貴在父母的言傳身教。
  • 好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吃苦」
    足球,不僅僅是強體教育,更是人格教育。如果今天孩子,沒有吃苦的精神準備,缺乏吃苦的能力,將來會真正體會到「苦」的滋味,家長對孩子過多的呵護,實際上就好比在無意中製造陷阱,最終會讓孩子跌進去。2015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01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8%受訪者贊同父母對青年少進行「吃苦教育
  • 為教育孩子「節約」吃過期食品:父母是不是對「吃苦教育」有什麼誤會?!
    視頻中的主人公為了教育孩子節約,不惜「以身試毒」,即便身體目前沒有受到不良影響,但依然讓不知情的人看了感覺背後發涼。 該男子的刻意為之,不免讓我想起了「吃苦教育」這一說詞。 在訓練的時候一邊痛得流眼淚,一邊咬著牙堅持。換做很多父母,一定不忍心這樣對孩子,甚至會有人覺得這是一種虐待。 但是釋小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稱自己從來沒有怪過爸爸,對爸爸嚴格的教育很感激。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得益於那份日復一日在「吃苦歲月」裡的堅持。 可見好的吃苦教育,對孩子的性格和處事觀念有多麼的重要。
  • 周聖超: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是啊,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會讓他更苦。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早早放手,讓孩子獨立。你今天對他的「狠心」,只為換得明天他被世界溫柔以待。>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可是,這樣養出來的孩子,根本不知人間疾苦,也不理解父母的艱辛。他們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為得來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待到那時,你再抱怨孩子不懂感恩又有何用?是你從小給了他不匹配的生活,才讓他活成了「巨嬰」。有人說:「有錢人在刻意讓孩子吃苦,窮人還在談富養」。
  • 不怕吃苦:決定孩子未來成功的條件,如何培養孩子不怕吃苦?
    一個大人帶著4個孩子徒步旅行,早晨隨便吃點,中午隨便找個陰涼的地方,吃完乾糧繼續走,晚上在路邊小店住宿,每天趕路10個小時左右。孩子們平均每天行走30千米,剛開始他們的腳底磨得全是水泡,後來他們才逐漸適應了。一個本來很嬌氣的孩子中途發燒了,但是他為了不拖慢大家的進度強撐著走了一天,到晚上休息時才恢復過來。一路上,面對艱苦的環境,孩子們學會了相互扶持。
  • 教育孩子三樣東西:吃飯、吃苦、吃虧
    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第一吃飯,第二吃苦,第三吃虧。第六培養孩子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的習慣。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春節期間,跟家人、客人一起進餐的機會比平時多,而這也是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的極好機會。
  • 董事長推薦文章:《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育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董明珠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吃苦的精神。從小到大,董明珠沒有用車接送過兒子一次,一直讓他坐公交車自己回家。有一天,董明珠等兒子回來吃飯,結果左等右等都不見兒子回家。兒子到家後告訴董明珠,原來他是為了等一塊錢沒有空調的車,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深度好文)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你的溺愛,不僅搭上了孩子的人生,讓他把天性裡面的惡發揮到極致,還會搭上自己的人生。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育出貴子的,一定是貴門。
  • 孩子童年不吃苦,家長晚年必吃苦(原創)
    有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放眼望去,許多父母自己節衣縮食,但給孩子買高檔名牌時眼都不眨;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丁點家務活也不捨得幹;父母都沒捨得出去旅遊幾次,但孩子要錢參加出國遊時,就算借錢也要報名。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呢?
  • 白巖松的教育理念,期待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讓孩子捨得吃苦
    如果說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是最毒害孩子的人生,那麼溺愛這樣的教育方式一定是榜上有名。,就要捨得讓孩子吃苦,不可心軟。殊不知,這樣就是害了孩子,如果說孩子太脆弱,之後到了社會上就很難走得下去。所以家長打著長遠的打算,必須要讓孩子在從小就能夠吃苦,要有吃苦是福的意識。
  • 有遠見的父母都教孩子「吃苦」,包括施一公
    他在談科技與教育這個話題時,談起了自己的育兒觀:「要在孩子小時候教會他們吃苦。」我們為人父母的總以為孩子從小不該吃苦,卻不知道我們越是嬌生慣養,孩子越容易成為熊孩子!這樣的熊孩子也許現在有父母的庇護可以過得「如意」,但是父母能保證自己能夠庇護孩子一輩子嗎?不說將來吧,就說說眼前。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留學生許可馨事件吧!
  • 風靡的吃苦教育,真的適合孩子嗎?這「四力」才是關鍵
    當聽到她說「吃苦教育」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是什麼意思。記得有一次在育兒講座中,也聽到了不少寶媽提到了這個詞語。並且深以為在現在的社會中,給孩子進行「吃苦教育」能夠訓練他們強大的意志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吃苦教育,在父母們的意識中,帶娃體驗「農家樂摘菜」就是「吃苦教育」嗎?
  • 快評丨市委書記發話「學校空調開不了就停政府的」,談「吃苦教育...
    受疫情影響,今年開學推遲,在夏季炎熱的地方,7月份正值高溫酷暑,幾十個孩子坐在教室裡上課堪比蒸桑拿,如果沒有裝空調,或者裝了空調卻因為用電負荷不夠開不了,孩子確實受不了。不僅身體受不了,如果扛不住,還會影響學習效果。
  • 對孩子「吃苦教育」好嗎?家長的言傳身教,能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
    這些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種東西,那就是吃苦教育,當然這種吃苦教育並不是一定要孩子在吃苦的環境下長大,而是要有意識地去鍛鍊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夠拿出勇氣迎難而上。當然現在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吃苦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參加夏令營,不同的父母各顯其能,想出了了各種各樣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