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強:北京泥彩塑代表性傳承人 視頻剪輯:綦智鵬
北京彩塑代表性傳承人張忠強和他的老北京兔兒爺店。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每逢中秋佳節,在商場貨架上,各式月餅品類繁多、琳琅滿目。然而,老北京的傳統中秋節,可不止只品月餅、賞月亮,還要祭拜兔兒爺。
祭拜兔兒爺是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寫照,他們在兔兒爺身上寄託著殷切希望。坐象兔兒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兒爺,虎為百獸之王,寓意事業興盛;坐葫蘆兔兒爺,「葫蘆」與「福祿」同音,寓意福祿雙全。
每逢中秋佳節,人們將兔兒爺請出來,奉上瓜果月餅祭拜,祭拜完後的兔兒爺搖身一變成了孩子們的玩具,新的兔兒爺再被請進家。
這一習俗自晚明至今,傳承了400多年。著名作家舒乙曾回憶道:「童年時候兔兒爺就是中秋節的象徵,沒有了兔兒爺好像就不是中秋節。」
兔兒爺作為老北京中秋節必備品,如今卻日漸式微。如今在北京,中秋請兔兒爺的人不多,製作兔兒爺的手工藝人更少,北京彩塑代表性傳承人張忠強則是為數不多還在製作兔兒爺的手工藝人。
張忠強向記者介紹兔兒爺的發展歷史、製作過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為了做一尊兔兒爺,張忠強需要提前一年開始做準備。
第一步是制泥。張忠強將泥土晾曬一年,然後放進容器裡浸泡,「這主要是將泥裡的雜質和植物的根系過濾掉。」張忠強彎腰從貨架下的紅色小桶裡挖出一塊泥,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再用指甲點、劃、刻等,小泥團就變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雄雞。
「中間最柔軟細膩,黏滑的部分才是我真正需要的原材料。」張忠強表示,第二步是做胚,用一個小模子磕泥胚,七天之後水分揮發,泥胚變成塑坯。
第三步是彩繪上色。張忠強稱首先要搭配色彩,「彩繪的時候由上到下彩繪,由左到右彩繪。先畫淺色,再畫深色,最後再開臉。」
張忠強表示,「整個製作過程開臉最重要,開臉中眼睛最重要。眼睛是有神韻的,好像和你在對話,這就是優秀手工作品的必備點。」在張忠強的老北京兔兒爺店裡,擺放著姿態萬千的兔兒爺,不同的兔兒爺眼神各有不同,有的上眼皮下搭,有的上眼皮上翹。
「它的眼皮往上一翹變化特別大,有朝氣有神韻了。」張忠強捧起一尊眼皮上翹的瑞虎大將軍兔兒爺說。
一尊兔兒爺的眼睛千變萬化,可有一點卻始終不變,每尊兔兒爺長長的耳朵都可以拿下來。張忠強將眼前兔兒爺長長的耳朵從頭頂拿下來放在手心摩挲,「這是傳統兔兒爺最大的特點。」
作為時令性的玩具,兔兒爺每年舊去新來,所以保存至今的舊兔兒爺很少。
保存至今的老北京五款經典兔兒爺形象。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在北京故宮博物館,留存著五尊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兔兒爺:祥雲富貴大將軍兔兒爺、蓮蓬荷花兔兒爺、金光洞兔兒爺、福祿大將軍兔兒爺、黑虎兔兒爺。
而在歲月變遷中,隨著時代發展,品種日趨豐富,出現了黑貓警長版兔兒爺,火車兔兒爺……迄今為止,兔兒爺的品種總計30個左右,「現在的兔兒爺要能適應時代,能滿足人們需求,這是進步與必然。」張忠強欣慰地說。
而在30多款新品兔兒爺背後,有一群對傳統文化熱愛的手工藝人與美術工作者們,他們創造出了屬於這個時代的兔兒爺。
張忠強有一位熱愛老北京傳統文化的年輕朋友小胡,他將功能性、色彩性、造型性、實用性融合在一起,在張忠強制作的傳統兔兒爺上做改造,設計了一款新式的五福兔兒爺。
「真的太棒了!」在張忠強看見小胡設計的兔兒爺後,打心眼裡高興。
閒暇時,張忠強經常和青年人就兔兒爺設計展開討論,「如何把傳統手工技藝變成了一個文化的符號?如何又將文化符號變成一個有實用性的物件?」
張忠強店裡形態各異的兔兒爺。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張忠強和志同道合的人有說不完的話。每年國際設計周,張忠強不大的店鋪裡總是站滿了一批美術工作者,他們的手裡拿著自己新設計的作品,和張忠強交流學習。「下周就是國際設計周,他們還會過來。」談到此處,張忠強面露笑意,甚至有點興奮。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兔兒爺,他們將兔兒爺從過去請到現在,變成21世紀的兔兒爺。2010年,北京中秋節的形象大使就是兔兒爺,它在這一潮流中應運而生,攜舊帶新,成為了一個裡程碑式的作品和標誌。
張忠強表示,該款兔兒爺參考了傳統民間泥彩塑的的色彩造型特點,兩隻腳和海水江崖袍服沒變,手中依舊拿著搗藥杵,身上依舊披著武士鎧甲。為了適應時代,開臉過程增加了時尚元素和卡通元素,火焰眉變成了雲字頭眉,上眼皮外眼角往下搭變成了上眼皮下眼皮往上翹,和傳統元素有非常大的反差。
張忠強自豪地說,「這個時代造就了這款兔兒爺,也是一個跨時代的作品。」
張忠強專門設計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版兔兒爺。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如今,與時代接軌的兔兒爺越來越多,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張忠強設計了兩款「70周年」兔兒爺。
「70周年」兔兒爺有可以拿下來的長長耳朵,戴著淺藍色頭盔,一雙火焰眉下有張元寶嘴,身著紅袍,裡面的薄紗是檸檬黃,薄薄的畫了一層金。官補的位置上畫上了「70周年」的標誌,前面插上了五星紅旗,配著絨花絨球,身旁浮著祥雲,站在草綠色的往裡兜的海水江崖上,十分可愛。
張忠強對「70周年」兔兒爺寄託了希望,「兔兒爺的設計中,我是想營造一個富足、友善、平安的環境,保護著我們的國家,祝福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環境越來越好。」
屬於這個時代的兔兒爺有了,那麼如何讓更多的人感興趣,張忠強思考良多。
「我希望建造一個博物館,不用太大,只是希望有一個可以了解自己文化的地方,各地朋友也能通過這個博物館了解北京,愛上北京。」
如今兔兒爺博物館還在計劃中,張忠強在他的工作室先建立了一個兔兒爺DIY點,每次可以接待12個人,提供教學服務,「去的人還挺多的,外國人也不少,主要是想讓人們體驗製作兔兒爺的過程。」張忠強表示。
張忠強現場展示兔兒爺製作過程。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無獨有偶,一直想推廣兔兒爺、讓更多人了解兔兒爺的張忠強,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大興實驗學校聘任為美術老師,長期任教。
作為兩個年級12個班的老師,他的學生有260多人,每周12節課。「除了讓他們了解兔兒爺,我主要是想讓他們了解這個地區的文化習俗,愛上北京。並且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對美術的熱愛。」
兔兒爺從式微走向再度繁榮,傳承人張忠強一路走過來的歷程正是近些年來兔兒爺發展的寫照。早年間,張忠強是下班後兼職擺路邊攤的手工藝人,多年後,路邊攤發展成店鋪,他還帶著兔兒爺走出國門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做了20多年的兔兒爺,從最初業餘售賣小玩意兒逐步發展到現在以兔兒爺教學、銷售、展示為主。張忠強肩上的責任重了,「如何將這個技藝傳承下去?如何擴大北京泥彩塑的影響力?如何讓更多的人了解北京文化?這是我的主要任務。我期待年輕人加入到創作隊伍裡來,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北京泥彩塑兔兒爺。」
而今,張忠強正在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設計新版兔兒爺,至於冬奧會兔兒爺將以何種形象面世,張忠強笑道「暫時保密」。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實習生 宋仕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