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作為教師招聘考試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高點,在各地教師招聘考試中出現頻率非常高,所以中公講師為您解析知覺相關考點。
(一)知覺的定義
知覺是人腦對於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知覺是對事物意義的反應,是對感覺到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整合。而錯覺就是知覺。
(二)知覺的種類
根據知覺反映的客觀對象的不同,知覺可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
1.空間知覺:是指人腦對物體的空間特徵的反應。它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方位知覺和深度知覺。其中深度知覺強調對事物遠近距離的知覺,而不是深淺的知覺。
2.時間知覺:是人腦對客觀現象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包括時點(例如現在是幾點)、時序(例如時間在前還是在後)、時距(例如上課到現在過了多長時間)。
3.運動知覺:是人腦對物體空間位移的知覺。運動知覺就分為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
(1)真動知覺:指物體發生實際的空間位移所產生的運動知覺。例如,飛馳而過的汽車、短跑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跑動、將貨物從車上搬到商店裡等。
(2)似動知覺:是將實際不動的物體知覺為運動的,或在沒有連續位移的地方看到了連續的運動。而似動知覺其實就是錯覺。似動知覺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種。
①動景運動:當兩個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間距離和時間間隔相繼呈現時,人就會感覺到一個刺激物在向另一個刺激物做連續運動。
例如,電影就是按照動景運動的原理製成的,其實質在於視覺後像(即在視覺刺激消失後,感覺仍保留一段時間而不是立即消失)。電影播放的為定格膠片,當第一幅畫面的膠片播放完之後,人的視覺系統會產生視覺後像,在視覺後像消失之前第二幅畫面的膠片緊跟著播放,會讓人把一幅幅靜止的畫面知覺為連續運動的場景。
②誘發運動:由於一個物體的運動使相鄰的一個靜止的物體產生運動的印象。
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對靜止的,而浮雲是運動的,可是,由於浮雲的運動,使人們感覺到好像是月亮在雲朵間穿行。
③自主運動:例如人在黑暗的房間緊盯一個打在牆上的固定的光點,過一段時間後,便會感覺它似乎在不停地遊走。自主運動其實質在於人的眼球為了保持靈活性而做的微顫運動。
④運動後效:在注視向一個方向運動的物體之後,如果將注視點轉向靜止的物體,那麼會看到靜止的物體似乎向相反的方向運動。例如在一直注視瀑布的流水向下流之後,再注視周圍山上靜止的樹木,會產生樹木在向上運動的錯覺。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學科知識」即可查看13大學科知識點解讀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