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夯實河湖安全底色。相繼實施南盤江、西河、洞上河、白浪河、花山河、肖金河、毛洞河等30餘條河道防洪綜合治理,完成毛家油房、紅瓦房、漁洞、三裡橋、新奮橋等150餘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7平方公裡,規劃實施九龍水庫至西河連通工程、南盤江渾水塘至水泥廠段治理工程、西河水庫至西河溼地公園段治理工程等河道治理工程,著力補齊防洪排澇短板,提升防洪安全係數。全面取締南盤江沿線土法煉焦、煉鋅生產線,關閉水汙染嚴重企業19家,建成全省首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全市首個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劃定牛欄江流域禁養區83平方千米和白浪水庫及8個集鎮水源地保護區,改造建設汙水處理廠5個,有效織密河湖水質安全防線。
深挖巧添珠源景觀特色。充分挖掘珠江源「一水滴三江」的源頭文化、徐霞客「二度探源」的歷史淵源和「交河夜月、天生瀑布」等霑益古景特色,大力保護牛欄江大橋、黑橋、太平橋、妥樂橋、天生壩發電站、毒水等河湖水文化設施,厚植水文化底蘊。同時,將水景觀打造與美麗河湖創建相結合,建成珠江源國家水利景區、城市客廳西河公園、西河國家溼地公園等水生態親水景觀,創建南盤江珠江源段、西河霑益段、牛欄江大坡段、海峰溼地、水洞山水庫5個省級美麗河湖,通過生態溼地、濱河綠道、周邊植被恢復、引水入城、水系連通等項目逐步實施,全區形成了「兩系並存、百川匯流、五湖競秀」的水網體系,「看得見水、 望得見山 、記得住鄉愁」的珠源畫卷徐徐展開。
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成色。建立兩級督察、三級河長、四級治理整體聯動的河長制工作體系,區財政每年安排350萬元專項用於河長制工作,對全區河湖庫渠保潔、巡查進行網格化全覆蓋管理,水質達標逐年提升、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在提升城市顏值、有效激發城市活力的同時,全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引擎。全區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0個以上、發展農業「小巨人」3個,培育家庭農場10個、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個,建設農業產業化集中示範點7個、創建休閒農業示範點3個、打造最美休閒鄉村6個,優化提升花山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建珠江源片區、龍興片區兩個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廣特色水產養殖3.8萬畝,培育飲用水品牌10餘家,「綠水青山」正迅速轉化為助推綠色發展的「金山銀山」。
通訊員 :朱翰森
圖文來源:霑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