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迫使各校選擇線上教學這種方式,但我們發現,由於對線上教學的認識不同,加上教學資源、師資力量、教學手段、教學設備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各地區、各學校、各個班級之間在教學效果方面產生差距。多措並舉,防止分化,以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為例,看看怎麼辦!
應值得一線教師關注的是班級學生在面對同樣的教學環境、享受同樣的教學資源的情況下,加大了兩極分化的趨勢。線上教學的特殊性要求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要關注學生全體,尤其要防止分化。
一、密切關注,綜合分析
我們通過一定範圍內的調查發現,在線上教學環境下,優秀學生的特質有以下幾點:自律性高、計劃性強、自主性強、聽課效率高、按時按質完成學習任務、家長負責等。反之,「後進生」在以上幾個方面或多或少的欠缺。這就要求我們在線上教學期間要時刻關注學生動態,可通過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與家長交流,並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線上教學設備密切關注學生學習動態。這樣,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就可為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依據。
二、定向指導,及時疏導
一是要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問題」學生的背後可能就有「問題」家長,線上教學背景下對家長的要求更多、更高。「問題」家長大多有以下表現:對孩子疏於管理,不懂如何管理孩子,管得太多等等。所以,在線上教學前要對家長進行科學的指導,如讓家長了解本學科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指導家長如何督促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做好課堂筆記、完成課後作業、整理錯題;指導家長如何配合教師讓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提醒家長發現學生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等等。
二是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線上教學環境下,許多學生尤其是「問題」學生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形式的心理問題,如緊張、焦慮、灰心、無助等,教師要及時發現這些問題,並與班主任及校心理老師協同幫助這些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
三、加強督查,善於激勵
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區別在於教學環境的變化,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環境的變化改變教學手段、教學策略及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以歷史學科為例,同樣要求學生在線上學習時要識記基礎知識,要閱讀史料,要回答教師提問,要進行問題討論並展示自己見解等等。教師在線上教學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些教學環節,留足學生尤其是「問題」學生學習、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千萬不能搞「講座式」的一言堂,在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問題」學生的學習動態,隨時、及時提問或檢查,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
在教學過程中,在保證「問題」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基礎上,利用限時答題、彈幕等功能吸引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學習當中,避免學生分心、走神。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利用線上教學手段的優勢給他們「點讚」、「頒勳章」、「送鮮花」等,培養他們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四、優化內容,分類指導
教學環境的變化決定了線上教學的特殊性,所以教師不僅在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選擇上要精心設計,還要根據「問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優化。以高中歷史學科為例,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史料時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史料的趣味性。趣味性的史料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二是史料的易懂性。儘量避免艱澀難懂的史料,即節省了時間,又使所有學生能迅速閱讀;三是史料的時代性。目前,正是防疫期間,可多選擇一些古代、近代史上防疫的典型史料,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其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此外,歷史學科要識記的內容較多,我們不可能讓學生在課外花過多的記憶,可將重要的識記內容變成朗朗上口的便於記憶的口訣引導學生掌握,這樣,可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尤其幫助「問題」學生解決後顧之憂。
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分類」指導。從歷史學科的教學看,「問題」學生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學習態度較差的;二是怕「背書」的;三是閱讀史料、理解史料能力欠缺的。教師可利用「釘釘」網,將這些學生編成若干學習小組,為每一個小組制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內容、考核方案等。通過這樣的「分類」指導,可有效監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學習狀況,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