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中風患者 護理注意體位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仰臥位

  健側臥位

  患側臥位

      廣州連日氣溫較低,神經內科收治了不少新發的腦卒中病人。醫生提醒,天氣寒冷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導致血管收縮,如果本身有腦血管高度狹窄就會誘發腦卒中。其次,氣溫低時血液黏稠度增加或者血流緩慢,也容易發病。所以腦卒中也是很典型的冬天高發病之一。腦卒中導致偏癱的病人,在寒冷的冬天頗為「難熬」,醫生提醒家屬,仔細正確地護理對病人來說十分重要,而正確的體位擺放卻經常被人忽略。

      護理:每1~2小時翻身一次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劉剛介紹,確證腦卒中的患者,很多經搶救後遺留以一側偏癱為主的肢體運動障礙,造成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的喪失或下降,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臨床研究發現,正確的良肢位(良肢位是為了保持肢體的良好功能而將其擺放成的一種體位或姿勢,是從治療護理的角度出發而設計的一種臨時性體位。)擺放可以對抗患者的肌痙攣,減少壓瘡、足下垂、足內翻、肩手症候群等併發症的發生,能有效促進患側肢體功能恢復和減輕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利於患者的康復。轉換體位間隔時間為每1~2個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

      提醒:不宜長期仰臥 儘量避免半臥

      劉剛提醒家屬,軟癱期或痙攣較重的患者,鼓勵患側臥位,有助於患者壓迫肢體促進患側感覺輸入,同時方便患者健側活動,增加早期康覆信心;健側臥位可作為轉換體位時使用,限制健側活動,一定程度上促進患側的肢體活動;不提倡長期仰臥位,此體位受異常反射影響,容易增加患者骶骨處及跟骨處壓瘡風險;任何時候避免半臥位,因為這種體位會引起不必要的軀幹屈曲和下肢伸直,易導致患者痙攣模式加重。

      由於腦卒中的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早發現、早治療是預防的重點。腦卒中發病的常見症狀有:一側肢體(伴面部或者不伴面部)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楚或理解語言困難,視力減退,眩暈伴嘔吐,整天睡不醒,愛忘事等症狀。一旦發現類似症狀就要及時就診,特別對於年齡60歲以上的老人,伴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疾病等病史,或者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熬夜等人群,應特別注意,這些都是腦卒中的高發人群。

      三大臥位擺放注意要點

      (一)仰臥位

      1.頭部由枕頭支持,不宜過高或過低,避免胸椎屈曲。

      2.患側上肢保持肩胛骨前伸,在肩下墊枕頭(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柱之間),肩外展30~45度。(1)肩外旋、前臂旋後,腕放枕頭邊緣使其被動抗重力背伸。(2)若肩內旋、前臂旋前,則在手握(類似蚓狀抓握)一毛巾卷或其他類似物品,保持腕微背伸同時避免接觸手掌心,如手指屈肌痙攣等可能導致手抓握物體觸碰到手掌心誘發手指屈肌痙攣,此時應讓手部自然放置即可。(3)若肘屈曲痙攣無法保持伸直,可用輔具幫助固定肘伸直位。

      3.臀部及大腿外側墊毛巾卷,保持患側下肢髖中立位,避免重力下髖過度外旋。

      4.若患側下肢出現伸肌張力,在膝下膕窩墊枕頭或毛巾卷,保持微屈膝。

      5.保持足背屈,在足底與床板之間墊毛巾,毛巾放置於足底腳掌以下(壓住前腳掌容易增加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動),且毛巾要足夠厚以隔開前腳掌與床板。

      6.足踝壓瘡處理,毛巾卷放置跟腱下墊起腳跟。

      (二)健側臥位

      1.頭部有枕頭良好的支持,患者處於舒適的位置。

      2.軀幹與床面成直角或稍小於90度,避免患者過度往前傾或往後傾,在患者胸背部放枕頭或被子或楔形墊等給予支持。

      3.健側上肢根據患者自己舒適位擺放。患側上肢由枕頭支持,枕頭高度應與胸廓高度相仿,患側上肢肩屈曲約90度,並保持肩胛骨的前伸。若肩內旋、前臂旋前,參考仰臥位手部擺位。

      4.健側下肢避免過度屈曲導致軀幹屈曲模式,可稍伸髖,屈膝,讓患者舒適體位。患側下肢成邁步位,下方由枕頭支持,稍屈髖、屈膝,避免足懸空導致內翻。

      (三)患側臥位

      1.頭部擺放舒適位置,可稍高於胸部(拉長患側)。

      2.軀幹與床面稍大於90度,避免患者壓迫患側肩關節及保持肩胛骨前伸,在患者胸背部放枕頭或被子或楔形墊等給予固定支持。

      3.患側上肢肩前屈約90度,保持肩胛骨前伸,前臂旋後、腕可被動抗重力背伸,若前臂旋前,參考仰臥位手部擺位。健側上肢取舒適體位。

      4.患側下肢稍伸髖或稍屈髖均可、屈膝。健側下肢成邁步位,由枕頭支持,稍屈髖、屈膝。 (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林浩輝、遊華玲)

相關焦點

  • 家有中風患者護理注意體位
    醫生提醒,天氣寒冷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導致血管收縮,如果本身有腦血管高度狹窄就會誘發腦卒中。其次,氣溫低時血液黏稠度增加或者血流緩慢,也容易發病。所以腦卒中也是很典型的冬天高發病之一。腦卒中導致偏癱的病人,在寒冷的冬天頗為「難熬」,醫生提醒家屬,仔細正確地護理對病人來說十分重要,而正確的體位擺放卻經常被人忽略。
  • 骨科術後體位護理技巧,趕緊收藏!
    骨科手術後,病人必須注意術後體位,安全舒適的體位是保證手術成功的基礎,正確的體位對病人術後恢復有著重要的作用,今天就給大家詳解常見骨科手術後的體位及護理的注意事項,值得大家學習參考!,局部不彎曲,不扭轉,動作一致,有專人固定患者頭頸部,保持患者頭頸部置自然中立位,避免頸部扭轉、過屈或過伸。
  • 中風偏癱患者正確臥位很重要
    □記者林輝    中風偏癱患者初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即使患者白天不在床上,晚上仍需在床上度過8小時或更長時間。因此,如果要避免肌張力過高和感覺、活動能力喪失的併發症,採取什麼臥位是非常重要的。
  • 中風的原因是什麼?
    最後高血脂引起中風,血脂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人體的血脂含量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血脂過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逐漸的阻塞血管,嚴重血流被中斷引起中風。發現中風的症狀後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平時也要注意預防中風的發生,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菸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 39家護理站遍布10區,居家老人可享上門護理服務
    按照方案,護理站以維護社區人群健康、滿足社區人群基本醫療護理需求為宗旨,以護士為核心的各類護理人員組成的團隊,在一定社區範圍內,為長期臥床老人、患者、殘疾人、臨終患者和其他需要護理服務者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臨終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營養指導、社區康復指導、健康宣教和其他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
  • 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提高手術患者體位安置合格率
    我科申報案例為2019年的護理持續質量改進項目——提高手術患者體位安置合格率。我們按照PDCA的步驟,第一部分,計劃。首先團隊成員採用頭腦風暴法和評價法,選定「提高手術患者體位安置合格率」為主題。全體成員懂得,如果體位安置不當,會對患者造成神經損傷、皮膚損傷,發生低體溫併發症等等。然後,擬定計劃書。其中現狀把握,我們使用2018年的基線數據。用2018年體位安置評價表,對護理評估、術中護理、術後交接的各項檢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得出體位安置合格率的基線數據67.5%。隨機抽取比較,統計分析得出手術室高層級護士,對體位安置的合格率明顯高於低層級護士。
  • 心梗患者,要警惕這4個症狀,或是中風前的「警報」信號!
    臨床發現,有很多例心梗患者在獲得及時的搶救之後,三個月之內都有可能發生中風的情況。其中心梗發生後的第一個月,引起中風的概率大概是2.7倍,等到第三個月的時候發生中風的機率就會降到1.6倍。若是心梗患者,在這三個月之內沒有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就會有極大的可能性發生中風。
  • 台州陽痿患者日常的護理措施
    核心提示:生活中有許多男性被陽痿這一疾病所困擾,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也應該做好護理。陽痿是危害男性健康的嚴重性功能障礙疾病,一旦發現患病就應該積極的治療。那麼,治療的過程中該如何來護理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台州五洲生殖醫學醫院醫生的詳細介紹。
  • 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
    面對護生小賀一連串的問題,帶教老師覺得有必要向小賀進行一次全面的有關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胸腔閉式引流管位置的安置護理要點1.胸腔閉式引流應妥善固定,保持管道密閉。隨時檢查引流裝置是否密閉及有無脫出,水封瓶長管應浸入水中3-4cm,搬動患者或更換引流瓶時應雙重夾閉引流管,以防漏氣發生,進一步加重氣胸或導致併發症發生。2.保持有效引流。取半從臥位,定期以離心方向擠捏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阻塞,鼓勵做深呼吸、咳嗽及變動體位,以利於及促進肺擴張。
  • 蘇暢講輔具 | 體位墊
    體位管理的各種輔具、體位墊主要是針對被動體位和強迫體位中的各種坐位和臥位人群。立位、蹲位還有膽石症、輸尿管結石患者疼的輾轉體位,這類人群基本用不上體位墊。    使用體位墊的目的就是改變姿勢,維持正確的體位,增加舒適,預防壓瘡。
  • 為什麼中國人容易中風
    在我國,中風而亡的患者並不少見。中國卒中學會發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現有中風患者1494萬人,每年新發病例330萬人,每年腦血管病死亡154萬人,存活者中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由此可見,眼下,加強對中風的防治已經迫在眉睫。那麼,究竟該如何進行科學防治呢?
  • 中風冬季高發,家庭急救要注意哪些?家有老人要收藏!
    冬季到來,天氣驟冷,又到了中風的高發季節,家中有患高血壓老人的朋友要多加注意了!而由於剛剛進入冬季,氣候不穩定,忽冷忽熱的氣溫波動最易使血壓變化,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高血壓是發生中風的極危險因素,無論收縮壓或舒張壓升高,均與腦中風發生成正比。
  • 研究:新冠患者中風機率是流感患者的8倍,輕症或無症狀年輕患者也常...
    三分之一有過中風經歷的COVID-19患者病情嚴重,需要使用呼吸機。此外,有缺血性中風的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更高,為32%;而無缺血性中風的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為14%。相比之下,只有3名(不到0.2%)流感患者因腦部阻塞而經歷過中風。平均而言,流感患者較年輕、大都為女性,高血壓、糖尿病和腎病等潛在疾病較少。
  • 日本中風患者過半康復而中國80%術後都不能自理,原因在這裡
    在日本,65歲以上的中風患者群體中,有一半以上的概率恢復行走,接近一半的概率恢復日常生活;在小於65歲的患者群體中,行走和恢復以往生活的人數均大於60%。 在中國的中風患者中,70%-80%的人將因為中風後遺症偏癱、語言和吞咽功能的喪失而失去自理能力。
  • 如何為臥床患者做背部護理?
    長期臥床患者很容易發生褥瘡,進行背部護理可以有效的預防。第一步:準備用物備熱水,浴巾,小毛巾,50%的酒精以及潤膚露。(注意:熱水溫度50-52攝氏度為宜)第二步:準備體位將病人翻身側臥,脫去上衣,背部由浴巾蓋好。第三步:背部擦洗將毛巾擰至半乾,成手套狀,纏繞在手上,將浴巾向下折,先擦頸部,然後再擦洗肩膀,腰部,以及臀部,可反覆擦洗直至擦淨為止。
  • 搶佔黃金時間,中醫院成功搶救一中風患者
    腦卒中又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對於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是治療的有效手段,但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4.5個小時,一旦錯過,後果不堪設想。近日,縣中醫院卒中中心就爭分奪秒,成功實施一例腦卒中院前溶栓。
  • 中國人十大死因中的頭號殺手:中風
    二:引起中風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缺乏運動、心臟疾病、飲食、酒精、心理因素、腹型肥胖等。 有研究結果顯示,影響東亞地區卒中的危險因素主要為高血壓、吸菸等,其中90%以上的腦卒中是可控的。
  • 中風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留心身體的部分徵兆,很多中風可以預防
    中風的常見症狀包括身體一側不能移動或身體一側無力、不能聽懂別人的話、不能說話、頭暈、看不見一側的視力等3、中風發病率2010年,大約有1700萬人中風,3.3億人有中風病史。大約一半中風患者的平均壽命不到一年。總的來說,三分之二的中風發生在65歲以上的人身上。
  • 漫談中風: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中風能治好嗎?
    漫談中風: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中風能治好嗎?中風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同時中風還極易復發,復發後常常加重。腦卒中的死亡率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疾病,近年來有減少的傾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腦卒中死亡率下降,腦卒中患病率病並沒有下降,這是因為隨著醫學的發展,患病臥床行動受限的患者增加了。那麼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中風能治好嗎?  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
  • 上虞讓更多殘疾患者恢復功能回歸社會
    時過半年,本報記者現場走訪區康復醫院,實地了解殘疾患者的功能康復情況。   時過半年,記者現場走訪區康復醫院,實地了解殘疾患者的功能康復情況。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