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瑩,臨沂第九實驗小學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把「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作為自己的工作信條。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感染每一個孩子。她多次參加市區級講課比賽,獲得一、二等獎,並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稱號。
有愛,有暖,有溫度,讓英語學習向課堂更深處漫溯
——讀《兒童英語深度學習》有感
「深度學習」這一概念近年來被頻頻提起,雜誌網絡上常見到,培訓學習時常聽到。可究竟什麼是深度學習?英語深度學習怎麼開展?小學英語也能進行深度學習嗎?……每當聽到「深度學習」這個概念,這些問題就會浮現於我的腦海。找不出頭緒,理不清思路。直到讀完了楊金華老師所著的《兒童英語深度學習》一書,我才逐漸對「深度學習」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
對於「兒童英語」和「深度學習」,楊老師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教育,只有站在兒童的立場,才會真正發生。兒童英語成就兒童的終身發展,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要為兒童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亮麗的生命底色。」
全書共分五章,楊老師分別解析了兒童英語學習的內涵、要素、形式特徵、理論指引、實施路徑、評價保障,並用大量的教學案例詳細詮釋了自己對兒童英語深度學習的理解和認識。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第四章《兒童英語深度學習的評價與保障》。在這一章中,楊老師以敘事性的具體案例向我們呈現了兒童英語深度學習的智慧保障、精神元素、信任支持、溫情浸潤、個性尊重。相比其他章節,這一部分內容似乎顯得不那麼專業,學術味不那麼濃。但作為英語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有著人格尊嚴與鮮活思想的生命個體,如果我們不去關注教育的主體兒 童,不從兒童人格成長的角度審視英語教學,而是讓英語學科教學局限於傳授知識,忽略最重要的對兒童的生命關懷與呵護,我們就不能培養出面向未來的合格公民。
在楊老師的啟發下,我想試著去做一名具有人文關懷的英語老師。
初為人師時,我以為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簡單的關心,就能體現教師對他們的愛心。但讀完整本書,在楊老師的啟發下,我終於領會到課堂才是兒童生命成長的主場。對學生真正的關愛應該是將視角鎖定在課堂,更多的關注課程本身。洋溢著生命溫暖的課堂,應該是充滿理智挑戰的課堂。儘管已經從教十年,但對於課堂的駕馭能力,我仍然不夠自信。很多時候,不能有效的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經常是為了設計活動而設計活動,呈現出的也只是「表面的熱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嘗試多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環節,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真正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輸出能力。提供真實的語用環境,使孩子們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提到孩子的求異思維,我想到了剛工作時遇到的一位可愛的小男生。工作第一年,在鄉村小學教一年級。有一次課間,孩子們都在畫畫,畫好之後爭先恐後地拿給我看。我一一點評著孩子們稚嫩的畫作:「你這隻大公雞畫得可真傳神!」「喲,這是喜羊羊吧?畫得真好!」突然,一副特別的畫遞到我面前,紙上畫的是一個黑色的蘋果。圍在身邊的孩子們哄堂大笑,議論紛紛。「看呀,居然有人畫黑色的蘋果。」「畫的這是什麼呀,蘋果哪有黑色的啊!」「就是就是。」畫的主人是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生。他聽到同學們的議論,漲紅了臉,不服氣地爭辯道「我家的蘋果就是黑色的!」我將他拉到身邊,問他「能跟老師說說你家的蘋果為什麼是黑色的嗎?」「我家的蘋果生蟲了!」男孩理直氣壯地說。「原來是這樣啊」,我恍然大悟「你觀察得可真仔細。」我趕緊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誇他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看到孩子臉上有些得意又有些含羞的笑容,我慶幸自己沒有著急去否定他的作品,而是耐心詢問了緣由。也是從那時起,我時常提醒自己,面對孩子的求異思維和出奇的做法,一定不要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因為這很有可能傷害到孩子敏感的心靈,從而失去他們的信任。
兒童英語深度學習是以生命關懷為溫度的。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生命的藝術、心靈的藝術,它的最高目標是提升兒童的生命狀態,不僅要讓兒童快樂地學習知識,而且要促進其精神的發展、心靈的發育。
有溫度的深度學習課堂,教師對兒童充滿著生命關懷:教師對兒童的愛是有溫度的。有溫度的兒童英語深度學習課堂,兒童勤於思考、樂於表達、善於合作、衷於探究,兒童的學習過程也是有溫度的。有溫度的兒童英語深度學習課堂,兒童喜歡英語教師,喜歡英語課堂,兒童個性表達和思維火花在課堂裡綻放。有溫度的兒童英語深度學習課堂,充滿著趣味,兒童的語言訓練真實有情、情感互動真實有情、文化滲透真實有情、課堂生成真實有情。
兒童英語深度學習關注更多的並非英語學習,而是英語學習背後的兒童觀。身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擁有怎樣的兒童觀,就意味著擁有怎樣的課堂。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有愛,有暖,有溫度,是我今後的努力的方向。我將以愛為帆,為孩子們的成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