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之《論婚姻》,來自《人生五大問題》一書
本文結構
一、前言
二、所讀該文章是什麼類型的?
三、所讀該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
四、所讀該文章是否有道理?
五、所讀該文章與我何幹?
六、文章內容節選
一、前言
《論婚姻》一文共28頁,來自《人生五大問題》一書,法國莫羅阿著,傅雷翻譯,筆者看的版本是三聯書店2016年11月版。作者莫羅阿生活在1885年-1967年間,曾目睹一戰的可悲災禍,該背景可能有助於了解作者的思想。
筆者今天終於下定決心寫出《論婚姻》的讀書筆記,讀此文是因為害怕自己由於不懂婚姻而陷入糟糕的家庭生活。希望從前人的智慧裡摸索到一點點可以參考的經驗,從而更好地經營自己的婚姻。
二、所讀該文章是什麼類型的?
人生哲學類的通俗文章,帶有演講性質,闡發人類之於配偶究竟如何生活。
三、所讀該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
兩大部分,為何婚姻制度重要?如何促成婚姻完滿?
開頭從近些年人事劇變——發生失業、災荒、公開殺人等混亂的災禍的原因,引出對近代國家的基本細胞——家庭(夫婦)的研究,約2頁。
男子如何和女子一起生活得很好?引出對婚姻制度的反對者與擁護者觀點。反對者觀點約3頁,擁護者觀點約5頁。
結論是:「婚姻中男子和女子有最好的機會,可以達到相當完滿的結合。婚姻是歷時愈久締結愈久的唯一的結合。「因此婚姻制度重要。
人們是如何得到其終生偕老的伴侶?被安排的婚姻or自由戀愛而成的婚姻?約2頁。
什麼來造成美滿的婚姻?肉體與靈智的吸引+永恆締結的真誠意志。約1頁。
共同生活的困難與男女兩性的差異。約10頁。
永恆締結的真誠意志對婚姻幸福的重要。約3頁。
四、所讀該文章是否有道理?
根據筆者與女性不多的相處經歷,認為婚姻制度確實提供了一個讓男女得以加深對彼此認識的機會,戀愛中對對方世界的了解依然是不夠的。筆者也同意作者所列的促成婚姻生活完滿的條件——這些條件是處理人生很多問題通用的辦法。
五、所讀該文章與我何幹?
筆者希望自己對婚姻有更多了解,以期未來結婚後不至於彷徨。抱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心態,提前做做功課。
六、文章內容節選
(一)對婚姻制度的兩派觀點
男子既不能沒有女人而生活,那麼什麼制度才使他和女人一起生活得很好呢?對婚姻制度,有擁護者,有反對者。
1.反對者觀點
反對者認為,婚姻制度在於把本性易於消滅的情緒(肉慾)加以固定。對肉慾需要變化的某一般人,為何要有約束終生的誓言呢?
也有反對者認為,結婚足以減少男子的勇氣與道德的力量。白裡安(Briand)堅謂政治家永遠不應當結婚:「如果妻子常提起同僚們的成功、或他人說自己的壞話,那將難以保持男子清明的意志」。正如有人所說:「一對夫婦總依著兩人中較為庸碌的一人的水準而生活的。」
反對者對婚姻的攻擊,並非無力的。那麼數千年來,婚姻制度依舊存在,為什麼呢?
2.擁護者觀點
人類建造廣大且複雜的社會,靠了生存本能和性的本能與母性的本能。
在固定的夫婦生活之前,人類為了願欲(性本能)而容易發誓,而且受此誓言的約束。隨著時間推移,夫婦間形成持久性的契約,成了趨勢。
自由變換愛的對象的人,並不能實現其找到完美伴侶的想像,等到其對所交往的伴侶認識較深時,便會發現該伴侶和其他人類一樣,受性本能的支配,性情亦隨著健康而轉移,不似初戀印象中那般完美了,於是接著換另一個愛的對象,如此循環而不得志……
自由的男女結合,若無婚姻制度保護,則男女並不自由,因為這對男女除了性本能和愛的情緒,再無其他聯繫,對對方的每一個言語行動舉止,都抱著擔憂。彼此害怕失去對方,反而加重了兩人間的束縛。
若沒有任何制度支撐男女的結合,在第一次失和時便有解散的危險。
因此,婚姻中男子和女子有最好的機會,可以達到相當完滿的結合。婚姻是歷時愈久締結愈久的唯一的結合。
在幸福的婚姻中,一個男子因為對於一個女子有了相當的認識,而幫助他了解一切別的女子,較之於普通的獨身者,其對人生的認識,更深切更正確。
漫無節制的放縱,是否可以令男女產生強烈而穩固的情操?不能。
更新換舊式的結合、一夫多妻制、合法亂交等,都被證明問題重重。
(二)如何促成美滿的婚姻?
原始社會,婚姻往往由俘虜或購買以定。十九世紀的法國,婚姻大多是雙方家庭安排的,也有的由教士、媒人、書吏安排。這些婚姻,其中許多是幸福的。
桑太耶那(Santayana,桑塔亞那)說:「愛情並不如它本身所想像的那麼苛求,十分之九的愛情是由愛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愛的對象。」過於狂熱的愛人對於婚姻期望太奢,以致往往失望。
巴爾扎克論見:「如果你聯合健康、聰明、類似的家世、趣味、環境,那麼只要一對夫婦是年輕康健的,愛情自會誕生。」
不過,隨著男女相遇的機會比以前更多,在大戰以後的法國,「安排就的「的婚姻,有漸趨消滅以讓自由婚姻之勢。
一對青年男女如果互相感到一種肉體的吸引,確實更多構造共同生活的機會。
只是,體力之於我們,遠不及往昔那麼重要,它不復是對於女子的一種安全保障。
一件婚姻的成功,主要條件是:在訂婚期內,必須有真誠的意志,以締結永恆的夫婦。如果誓約不是絕對的,夫婦即極少幸福的機會,因為他們在第一次遇到的障礙上和共同生活的無可避免的困難上,即有決裂的危險。
(三)共同生活的困難與兩性之間的差異
共同生活的困難常使配偶感到極度的驚異。主要原因是兩性之間在思想上在生活方式上天然是衝突的。
男人愛構造種種制度,想像實際所沒有的世界,在思想上改造世界,有機會時還想於行動上實行。
女子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潛心於愛情、母性。
男人心緒的轉變,是隨著他對外事業的成敗而定的。
女性心緒的轉變,卻是和生理的動作關聯著。
男人只要沒有什麼外界的阻難可以徵服時便煩悶。
女人只要不愛了或不被愛了時便煩悶。
男人發明主義與理論,女人則完全沉浸於現實中。
一個純粹的男子最需要一個純粹的女子去補充他。
男人的思想是飛騰的,但是空無實質。
女人的思想老是腳踏實地的。
最優秀的男子忠於思想,最優秀的女子忠於家庭。
我相信若是一個社會缺少了女人的影響,定會墮入抽象,墮入組織的瘋狂,隨後是需要專制的現象。
女人的天性,傾向著性愛與母愛;男人的天性,專注於外界。
當環境使一個男子必須在愛情與事業之間選擇其一的時候,男子傾向於選擇事業。
然而,每個男子應得在一定的時間脫下皮靴,回到家裡,在女性宇宙中寬馳一下,亦是有益的事。
由於男女的差異,夫妻在婚姻最初數天將遇到一個使他們十分驚異的人物。
(四)對婚姻的總結
婚姻不是一件定局的事,而是待你去做的事。
婚姻不但是待你去做,且應繼續不斷把它重造的一件事。
婚姻絕非如浪漫底克的人們所想像的那樣;而是建築於本能之上的制度,且其成功的條件不獨要有肉體的吸引力,且也得要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由此才能形成美妙的堅固的情感,愛情、友誼、性感、尊敬等等的融和,唯有這方為真正的婚姻。
(end)
《羅密歐與朱麗葉》(英文:Romeo and Juliet)是英國藝術家Sir Francis Bernard (Frank) Dicksee於1884年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