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介紹:
透明夢柯冰川屬於大陸型複式山谷冰川。當地人又稱其為大雪山。坐落於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其北為昌馬盆地,東界疏勒河峽谷,南臨野馬河谷地,西至公岔達阪山口。長88公裡,寬20至30公裡,山地面積約2200平方公裡。冰川有東、南兩座山峰,互為姊妹峰,遙相呼應,南峰地圖標註高度為5483米。夢柯一詞源於蒙語,意為高大、寬闊的雪山。
攀登歷史:
夢柯冰川南峰攀登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隊首先揭開了該山峰的攀登歷史,其後20年。有十餘支國內外登山隊對其發起衝擊,都因不同原因而失敗。2006年6月,國內西安山友成功登頂冰川東峰。2006年10月kailas透明夢柯冰川攀登隊成功完成了夢柯冰川南峰。
適合攀登的季節:
登山季節為3月底--5月底,8月底--10月底。而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攀登的最佳季節。
線路評價:
該山峰天氣變化莫測,給攀登帶來很大的難度。攀登線路較長,整條攀登線路上冰裂縫密布。主峰隱藏於深谷之中,從BC出發無法看見主峰,且在冰塔林行軍中要注意迷路,且在天氣惡劣時容易迷路。該山峰要求攀登者掌握熟練的結組戰術和冰雪技術並具有識別明暗裂縫的能力,適合具有一定經驗的登山者攀登。
攀登時間:
7天(蘭州往返)
進山線路:
蘭州--瓜州(又名安西)--石包城鄉--老虎溝廢棄冰川站--BC
參考日程(根據2006年10月KAILAS透明夢柯冰川攀登隊攀登報告制定)
D1 上午隊員蘭州集合,下午從蘭州出發前往瓜州
D2 早晨5點可以抵達瓜州,10點可以抵達石包城鄉。在石包城鄉換乘越野車前往老虎溝。晚上可以抵達BC
D3 BC到C1
D4 C1到C2,偵察衝頂線路
D5 C2出發衝頂並撤回BC
D6 BC到瓜州
D7 蘭州修整
登山裝備:
公用技術裝備:小冰鎬1對、動力繩50米、路繩200米、冰錐5枚,雪錐5支、結組繩。
個人技術裝備及被服裝備:大冰鎬、冰爪、安全帶、頭盔、上升器、下降器、主鎖、快掛、衝鋒衣、防風抓絨、羽絨服、雪鏡等。
線路資料:
BC--C1從老虎溝廢棄冰川觀測站下車後,沿乾枯冰川河床行進大概4000米後,直接橫切上冰舌。沿冰舌行走1000米左右可以抵達BC,BC海拔4319米,是一個小盆地,有一條小小的冰川融水形成的小溪。整個BC可以容納20頂雙人高山帳。從BC出發後就是冰塔林區,在冰塔林區前進容易迷路,要隨時注意辨別正確方向。從冰塔林區穿越出來後可抵達一片遼闊的大冰原,大冰原平均坡度在10--25度左右。在大冰原上須時刻注意冰裂縫。C1距BC實際距離近10千米,需行軍5--8小時。C1營地是大冰原上一個坡度較緩的平臺,營地風很大,隊員晚上在營地周圍活動的時候須小心冰裂縫。
C1--C2從C1到C2路線不長,C1出發後沿著主峰方向行進,依然需要主意冰裂縫,經過3個的行進可以抵達C2營地
C2--頂峰圖中綠色圓圈處即為C2營地,從C2營地衝頂有兩條線路可以選擇。第一條衝頂線路是從山峰東面橫切上東山脊,沿東山脊攀登。該線路攀登難度比較小,但是線路較長。2006年KAILAS透明夢柯冰川攀登隊首登南峰時開闢(圖中標註的紅色線路)。第二條衝頂線路是直接從冰原向著山峰北壁前進,從冰原上橫切西山脊,順著西山脊攀登,在經西山脊轉東山脊最後衝頂。該線路攀登距離比較短,但是難度較大,個別難度即使在假設路繩的條件下也有一定的困難。(圖中標註的藍色線路)。
橫切上東山脊後遙望主峰,可以明顯感覺東山脊很想一條龍的脊背,因此東山脊也被形象的成為龍脊之路。龍脊有三個顯著的臺階,第一臺階坡度在35度左右,積雪在5-8釐米,地形為普通的冰雪混合,個別路段有少量亮冰和冰裂縫。第二臺階的情況和第一臺階很接近,第三臺階是一個明顯的鞍部,地形比較平坦。但存在大量的裂縫和亮冰。從第二臺階開始,攀登時最好交替保護,攀登人員較多則可以考慮假設路繩。通過第三臺階後有一個大概坡度在80度左右,高近10米的雪坡,登上雪坡通過一個大概坡度在15度左右的緩坡即可到達頂峰。
下撤時注意冰裂縫和滑墜落。
注意事項
1.在冰裂縫區行軍時須注意冰裂縫,可視情況選擇是否結組。如果冰裂縫較少,可挑選有經驗的隊員在前探路。
2.該山峰天氣易變,在惡劣天氣下極端容易迷失方向。要準備足夠的路線旗。以保證任何惡劣天氣下都能按照正確的路線撤退。
3.C1和C2的風很大,帳篷需要很好的固定,並壘好防風牆。隊員晚上在C1和C2周圍活動時,須注意營地周圍的冰裂縫。
4.在通訊方面,進入老虎溝後就沒有手機信號,和外界的聯繫必須依靠衛星電話。C1和C2之間的聯繫可以使用普通的2W對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