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漢語之後,我的眼界更開闊了,我的視角不再局限於北卡羅萊州,已經習慣關注在國外發生的一些事情。」柯魯瀚用流利的漢語直言學習漢語後的變化。
23歲的柯魯瀚(John Klump)來自美國北卡羅萊州,是漢語橋大賽的美洲冠軍。他在南佛羅裡達大學孔子學院學了三年的中文後,申請了中國政府獎學金,2018年8月來到對外經貿大學讀研究生課程。「我一直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特別是對中國的歷史很感興趣,中國朝代的更替總是那麼不可預期,我覺得讀中國的歷史就像在學習一個個神秘莫測的故事。」
柯魯瀚。
到中國繼續學習漢語是柯魯瀚的夢想。「在這裡不僅能圓我的漢語夢,還有我的人生夢想。」他說,為了圓夢,他要珍惜在中國的學習機會,利用寒暑假時間,到中國各地多走走、多看看。
被「大洋彼岸的中國」吸引
1995年,柯魯瀚出生在北卡羅萊州的一個小鎮。「在那裡很少有人學習外語,大家在那裡學習、工作、生活,安逸並自得其樂,沒有人會想到或嚮往外面的世界。」在10歲之前,沒有人和柯魯瀚提起過中國和漢語,「那時候,我真的不知道在大洋彼岸還有一個中國」。
進入中學後,柯魯瀚知道了「中國功夫」「大熊貓」「春節」。「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李小龍主演的電影,才知道他練的功夫是出自中國,那時候我就開始嚮往這個神秘的國度,開始留意和中國有關的東西。」後來,一次隨同學參加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孔子學院的慶祝春節活動,讓柯魯瀚有了學習中文、到中國去留學的念頭。
「中國人過春節好有儀式感,和我們過聖誕節完全不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差異。但正是這種差異,讓我對這個東方國家很是著迷。」柯魯瀚說,他喜歡去孔子學院參加活動,喜歡在網上搜索和中國有關的內容。
高中二年級那年,柯魯瀚正式接觸並學習漢語,他的漢語老師卻是一位地道的美國人。「上個世紀90年代我的老師開始學漢語,那個時候,當他身邊的朋友聽說他學漢語時,大家都以為他瘋掉了,腦子有問題。當我的這位老師說準備去中國時,他的朋友們都覺得這太不可思議了。」柯魯瀚說,自己老師的這番經歷,恰好說明了那個年代人們對漢語的漠視,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美國人的漢語學習,柯魯瀚說是「痴迷」。
「漢語似乎天生就有一種魔力,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選擇了學習漢語,並且現在我們的小學、中學、大學課堂裡都有了中文課程,這種現象是最近10年才有的。」柯魯瀚覺得,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變化,他說很多美國家長都在告訴自己的孩子,「學好漢語將來會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還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比賽中的意外收穫
柯魯瀚似乎自帶學習漢語的天賦,在很多人認為學習過程枯燥乏味的時候,他卻找到了其中的竅門和樂趣。
「拼音就是學習漢語的基礎,要想學好漢語拼音自然要掌握漢語中的四種聲調,平調、升調、拐彎調以及去聲調。」柯魯瀚說起這些頭頭是道。在進入大學後,他積極參加孔院舉辦的各種交流活動,他的漢語表達有了實質性的飛躍。
2018年4月22日,在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T Dallas)孔子學院舉辦的2018年「漢語橋」中文比賽美南地區預選賽上,柯魯瀚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這個賽區的冠軍。
「漢語橋」作為由孔子學院總部和國家漢辦主辦的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際人文交流領域的重要品牌活動,被譽為漢語「奧林匹克」。通過「漢語橋」,來自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走近中國、感知中國。
2018年7月至8月,柯魯瀚和來自全球118個國家141個賽區的152位大學生經過海外預選賽層層選拔後,齊聚中國的中部省份湖南省的省會長沙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過橋」賽、複賽、決賽。經過激烈角逐,柯魯瀚獲得了美洲的冠軍,站上了總決賽的舞臺。
柯魯瀚在湖南長沙參加第十七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總決賽。
「總決賽真的是高手過招,雖然無緣總決賽冠軍,但這個過程讓我的漢語水平有了極大提高,還收穫了比賽之外的友情。」比賽中,柯魯瀚的機智幽默和鄰家大男孩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想到就是在中國的這一場場角逐和比賽,實現了我來中國學習漢語的夢想。更沒想到的是,也是因為這一場場比賽,讓我在中國擁有了一大批粉絲,這些都是我繼續學好漢語的動力。」柯魯瀚在漢語橋比賽中的上佳表現,讓他成功申請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實現了來中國留學,繼續學習漢語的夢想。
努力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大使」
在湖南長沙參加漢語橋比賽期間,主辦方組織選手赴青島海水稻中心、張家界武陵源區、科大訊飛、洞庭湖生態區等地進行文化體驗,和當地人互動,這給柯魯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些體驗和互動,讓我們更好地感受了現代科技和生態文明帶給這片神秘土地的變化,一個太平洋彼岸的帶有濃厚土耕文化的國家,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居然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生活和物質上,更大的體現是精神上的富足。」這樣的體驗讓柯魯瀚在中國找到了根植希望的沃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
總決賽中的柯魯瀚。
漢語橋比賽過後,柯魯瀚回到了他的家鄉。「我和女朋友去電影院看電影,當我聽到身邊的男生在用中文和女朋友交流觀影感受的時候,我和女朋友都笑了,沒想到中文在這個封閉已久的小鎮,已經成為年輕人追逐的時尚語言。」柯魯瀚說這種改變讓他發自內心的高興,漢語學習不僅改變著自己的人生,他還將影響更多的美國年輕人。
在家鄉,柯魯瀚還去看望了他的第一個漢語老師。「當老師得知我參加漢語橋比賽成績優異並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去留學時,他激動了很久。他說,在二十多年前學漢語時,他就預測到了漢語一定會成為很多美國人學習的第二外語;他還說,中國和中國文化,博大的總是讓人不可思議,這就是其自帶的魅力和吸引力。」
來到對外經貿大學讀書,柯魯瀚說這是他人生夢想邁出的第一步,他希望通過幾年的學習,能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希望畢業後能留在中國或去美國的中資企業工作,在工作中得到鍛鍊和提高,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
「我要努力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大使,距離這樣的目標雖然還相差很遠,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年輕人總要有夢想,為夢想我現在努力還來得及。」 柯魯瀚說。
更多精彩
◆ 新春走基層|洋女婿的中國年
◆ 新春走基層|農民畫裡的鄉愁
◆ 新春走基層|節日裡的堅守
◆ 新春走基層|為小微企業解決金融難題
◆ 新春走基層|在雪鄉體驗不一樣的年味兒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 新春走基層|農家小院裡的脫貧故事
◆ 新春走基層 | 鄉村旅遊帶來紅火的好日子
◆年味兒|「破五」習俗知多少?
◆ 新春走基層 | 多彩繡球燈舞出幸福年
◆ 異國他鄉過大年
◆ 視頻 | 年味兒裡話彩塑京劇臉譜
◆ 來西藏,過一個「重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