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美國漢語教育的第一人?

2020-09-16 BCC國際教育



美國自漢語教學肇始起140多年來的政策變遷歷史,將其劃分為四個主要政策階段:戰前放任化政策階段、戰時優先化政策階段、戰後抑制-優先化-多元化政策階段、本世紀作為國家關鍵語言的優先化發展政策階段。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漢語教育在美國也越來越受重視,並逐漸成為與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等西方語言一樣重要的外語。

在美國,漢語作為新興的廣受歡迎的外語之一,很多地方上至大學下至幼兒園都列入了學校的課程體系。


∆ 基於語言規劃觀的外語政策發展模型


當人們將語言僅看做一種交際工具時,語言多樣性是一個問題,語言統一或同化是解決交際問題的對策;當人們意識到語言的其他功能如思維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的重要性時,語言多樣性就被看作權利或資源。


美國漢語教育不同階段的發展史


01 二戰前60年「漢學」取向的漢語教學:放任化政策

1814年漢學作為一門專業在法國正式被確立下來,西方各國的漢語教學開始了它們的歷史。

二戰之前美國的外語教學基本上是只教傳統的拉丁語和法語。美國本土的漢語教學始於1877年,入華傳教士Samuel Wells Williams回國後在耶魯大學創立了美國第一個漢語教研室和東方圖書館。隨後,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 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紛紛開設小規模漢語課。

哈佛大學在1879年開設漢文講座,正式從中國聘請了戈鯤化(1838-1882)為首位漢語教師,學生僅有5人。漢語教學為美國人閱讀、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文史哲服務,當然還兼有培養中文翻譯的目的。

這一時期成立的一些研究機構,比如美國當代語言學會(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等,直接或間接促進了美國漢學發展。

但這時期美國學生對學習中文的興趣不大,美國政府對漢語教育也是放任態度,對教育部門、研究組織等進行漢語教學沒有任何政策導向或實踐幹涉,是否開設中文相關課程以及如何 進行教學完全是個體行為。


02 戰時漢語培訓法案:戰時優先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政治和軍事需求,美國政府實施各種短期培訓計劃,使接受培訓人員在短期內掌握漢語、熟知中國歷史文化,培養會說漢語的軍官和情報人員。

1942年夏天,美國15所大學開辦了65個速成外語班,開始進行與戰爭密切相關的日語、漢語和阿拉伯語等包括26種語言的教學活動,學生總數達700人。同時,美國政府和軍隊也啟動了一系列培養軍事外語人才的計劃,比如成立海軍語言學校、實施陸軍特別訓練計劃等。

美國陸軍委託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教授軍人漢語;美國空軍派飛行員去耶魯大學學習漢語。

漢語教學開始向具有實用價值的現代漢語轉型,日常口語會話課為教學重點,語言的交際價值開始受到重視


03 戰後50年:抑制—優先化—多元化政策

從1949年到20世紀末這50年中,美國的外語政策發生了三次大的變化:從麥卡錫(McCarthyism)時期的抑制政策,過渡到六七十年代的優先化政策,進而過渡到中美建交後的多元化政策。


  • 麥卡錫主義對漢語教育的抑制

1949年新中國成立,美國國內關於中國問題的爭論日趨激烈,排斥共產黨的麥卡錫主義盛行,與共產黨有牽連的機構、組織、個人難逃被打擊、迫害的命運。研究現當代中國的機構、組織、個人趨於沉寂,有關中國社會經濟的研究幾乎全部中斷。

在此陰影下,漢語教學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高校課程表中很難找到有關中國的課程,報名學習中文的學生也大幅度減少,這一時期哥倫比亞大學報名學中文的學生數從29個減少到10個。1954年福特基金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學對中國的興趣和註冊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都已大大減少。


  • 國防教育法案與優先化漢語教學政策

兩極化在戰後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隨著中國、日本、歐洲等各國經濟復甦,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的趨勢發展。

1958年,美國通過《國防教育法案》(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把外語教學與科學技術教學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外語教學與國家安全聯繫在一起,把漢語與日語、阿拉伯語、北印度-烏爾都語、葡萄牙語和俄語等6種非普遍教授語言列為第一層次的關鍵語言。政府投資建立暑期強化學院,還資助冷門語言教育項目擴建,並授權K-12年級的學校實施外語教學。

許多大學得到資助得以開設漢語課。教授漢語的學校由不到10所增加到了100所,這一時期成立了一些有重要影響力的學會、研究機構等,有關中國研究的專門課程和項目紛紛在各大學設立。

漢語教學開始面向現代中國研究,漢語教學重心完成了向現代漢語的轉移。


這一時期開設中文課程的大專院校和漢語學習者都逐年增長

長期以來受到忽視的中學漢語教學也開始受到重視


  • 上世紀80-90年代:多元化政策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兩國長達30年的隔絕對峙時期結束,兩國關係回歸正常。

這一時期,美國政府出臺各種法案,明確了外語教學的意義和地位,大學漢語教育發展穩定


上世紀80-90年代大學中文學習情況表


中國經濟開始參與世界經濟交流,國際經濟貿易需求開始影響漢語教育,各大學也逐步開設了商務漢語、媒體漢語等課程。同一時期,大量說普通話的新移民湧入美國,普通話的地位日益凸顯。

1983年道奇基金會(Dodge Foundation)發起「中文啟蒙教學方案」,中文開始更多地進入中小學課堂。1987年, 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會成立。1993年,美國大學理事會成立SATⅡ中文考試,高中生申請大學時可以將中文測試成績作為一項資歷,促進了中學漢語教學的發展。


上世紀80-90年代中學漢語教學情況


漢語教學與其他外語教學同步步入科學化、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時期,美國外語教學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


04 21世紀作為國家關鍵語言的漢語:優先化政策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的漢語教育進入了更快的發展軌道。據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對美國大學的調查,大學漢語學習者成倍增加。


美國大學漢語學習人數表


美國國土安全部於2003年出臺《國家安全語言法案》(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Act),阿拉伯語、漢語、朝鮮語列為「三大戰略語言」,倡導學習這三大語言。2003年,美國大學理事會批准了AP漢語項目,把漢語與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等傳統西方語種一起列為可供高中生選修的大學預修課程。漢語正式進入了美國中學主流學校教育。

2007年,美國在各地開展語言計劃「星談計劃」(Star Talk Program),對高中或中小學任職的外語教師提供課程開設、師資培訓的免費資助,該計劃2007年的重點語言為中文和阿拉伯語。


至2009年估計有10萬中小學生學習漢語


這一時期美國漢語教育也呈現低齡化趨勢,幼兒園漢語教育不斷升溫。以喬治亞州的幼兒園漢語教學為例,2009年這個州有7個幼兒班140名學生學習漢語,至2011年,共有110個班2303名學生學習漢語。幼兒漢語教育的這種發展速度在美國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以沉浸式學習(immersive learning)為特點的漢語沉浸式學校和漢語沉浸式課程於這一階 段產生並得到快速發展。

同時,中國政府開始在全球實行建立孔子學院等漢語國際教育政策。漢語教師志願者和國家公派漢語教師進入美國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課堂教學,順應了美國優先化發展漢語的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漢語教育對漢語師資的大量需求問題,促進了美國漢語教育的發展。


△ 美國漢語教育政策階段劃分


漢語教育在美國的發展情況,主要取決於中國國際地位變化與中美關係變化。中國作為「新晉強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逐漸提升,勢必會給美國這位「老大哥」帶來危機感。

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回顧歐巴馬時代的中美關係有波折,也有合作;曾有爭執,也互相包容。總體相對穩定,也有深入交流與發展。推動了中國人去美國留學、遊學和旅遊,也使得美國民間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

如今,時逢美國大選,中美關係出現較大波動也實屬「常規操作」,因為「推翻重來」的尷尬操作在每一次大選前都會持續較長時間。從理性的角度來說,不管誰上臺,中美關係都會朝著穩定發展的路徑走向深入,多極化世界格局決定了世界各國之間互相需要又互相戒備


圖源:BCC


沒有土壤,播種也是徒勞。

It is lost labour to sow where there is no soil.

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BCC國際留學輔導

排版:BCC

文字整合:BCC

參考文獻:

1.孟豔華《美國漢語教育政策變遷及其啟示》(2017)

2.張敬偉《張敬偉:評析歐巴馬時代的中美關係》(2008)

圖片來源:《美國漢語教育政策變遷及其啟示》&BCC

相關焦點

  • 誰是美國漢語教育的第一人?
    #美國漢語教育#美國自漢語教學肇始起140多年來的政策變遷歷史,將其劃分為四個主要政策階段:戰前放任化政策階段、戰時優先化政策階段、戰後抑制-優先化-多元化政策階段、本世紀作為國家關鍵語言的優先化發展政策階段。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漢語教育在美國也越來越受重視,並逐漸成為與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等西方語言一樣重要的外語。
  • 0910.你知道網際網路教育的第一人是誰嗎?
    蓋茨痴迷於網絡教育,可謂是可汗最狂熱的粉絲之一。他曾經花費很多時間教3個孩子數學和科學的基本概念,可孩子們總是聽得懵懵懂懂。2010年初,有人向他推薦了可汗的網站。沒想到,那些他怎麼也解釋不清的知識點,汗通過短短12分鐘的視頻,就讓孩子融會貫通。蓋茨直言,「我真有些嫉妒他」。
  • 美國專家學習抗疫經驗,李蘭娟全程漢語授課,誰說非得學英語?
    無獨有偶,應美國的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肺炎病毒問題與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李蘭娟院全程都用漢語交流,所以全程都美方專家自己翻譯來聽,美方專家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真霸氣!李蘭娟院士現在掌握著話語權,美國專家想學習,你就得跟著我們的語言習慣走,此時此刻,漢語就是「國際語言」,誰說在國際上必須都得說英語?誰說只有英語才能翻譯成漢語,我們說漢語這不也能翻擇成英語嗎?
  • 美國學生不願在中國學漢語?|漢語|美國|中文|對外漢語|高校
    自稱「生在上海、長在臺灣、老在美國」的周質平,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離臺赴美,在印地安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82年,周質平獲中國文學博士,次年,他開始接觸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並出任美國明德大學暑期中文學校(The Chinese Summer School , Middlebury College)主任。此後三十年間,這位研究專長為明代文學及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學者,便與對外漢語教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 美國漢語沉浸式教學的來龍去脈
    此後,該教學法又被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許多國家廣泛借鑑。1971年,第一所沉浸式學校在美國加州誕生。隨後,沉浸式教學模式在美國發展迅速,最先開設了西班牙語、法語、日語等語言的沉浸式課程。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我國迅速崛起,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產生著顯著影響。「中國熱」像一股風暴席捲了美國,甚至整個地球。
  • 美國首次恢復死刑,而中國主張廢除死刑第一人,你知道是誰嗎?
    今天上班還沒坐定,就看到一個熱門新聞推送,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在當地時間周四宣布,美國聯邦政府將恢復執行死刑,這是時隔20年,美國第一次恢復死刑。死刑在美國廢除年月已久,而我們中國,主張死刑廢除的第一人,恐怕鮮有人知道。但是說起法學鬼才,法學界傳奇人物,無一人不曉,邱興隆。邱興隆,1963年出生,湖南湘鄉人。
  • 美國漢語教育前景無限美好 AP中文攪動一池春水
    華聲報消息:如果說孔子學院的蓬勃發展是宏大的圖卷,那麼美國AP中文項目的實施則是圖卷上的重要一筆。  2003年12月25日,美國「大學漢語和中國文化預修課程及考試」項目(簡稱AP中文)正式啟動。來自美國政府、教育界、基金會、商界、美國中文教師組織和新聞媒體代表100餘人在這裡見證了美國中文教育的歷史性時刻。
  • 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陝西省教育廳協辦,西安外國語大學承辦的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在陝西賓館隆重召開。研討會主題為「創新與發展:國際漢語教師培養培訓」。  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許嘉璐,國務院參事、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陝西省副省長朱靜芝、西安外國語大學校長戶思社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埃及、法國等47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位代表與會。西安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王峰以及漢學院等有關單位的教師參加了會議。
  • 中國健美第一人到底是誰?
    中國健美第一人到底是誰?年代國內就有了自己的健美協會:「滬江大學健美會」,那時候開辦健美協會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比賽,而是強身衛國,趙竹光不僅把這項運動帶進國內,還創辦了健美周刊,從此開啟了中國健美的序幕,為了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第一位全國健美冠軍:楊新民關於「健美常青樹」楊新民老師大家絕對不陌生,古稀之年的他至今還活躍在健身房裡,他也是國內第一批參加比賽的健美運動員
  • 刊訊丨《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2020年第4期
    ●主編寄語 / 趙楊●專家主題論壇:科技與中文教學的融合與創新——以美國羅德島大學中文領航項目為例主持人:何文潮美國羅德島大學中文領航項目如何融科技於中文教學 / 何文潮以語言能力為導向的大學初級中文教學模式及策略——以美國羅德島大學中文領航項目一年級教學為例
  • 臺北師大與美國加州合作發展漢語語文教學
    臺北師大與美國加州合作發展漢語語文教學 2013年04月17日 13:5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中國健美第一人是誰?有人說是楊新民,有人說是鹿晨輝!
    中國健美第一人到底是誰?最近這個話題在某健身、健美社群中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中國健美第一人是楊新民,也有人說中國健美第一人是鹿晨輝,那麼中國健美第一人到底是誰?接下來就讓我們從中國健美的歷史長河中尋找線索!
  • 漢語將加入俄羅斯高考 對外漢語教育行業風口來臨?
    古老的中國漢語再下一城,俄羅斯中學生高考將「喜迎」中國漢語!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6日報導,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監督局副局長表示,2019年將首次在國家統一考試中進行漢語科目的考試。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是中學生畢業考試,相當於中國的高考。
  • 詹姆斯再現場外第一人風範!重申教育重要性!宣布想當世界領袖!
    這回的採訪,詹姆斯繼續升級話題,再現場外第一人風範!重申教育重要性,並宣布想當世界領袖!詹姆斯首先對美國現狀進行評價,具體是對川普在任期內的工作特別不滿意,認為同胞們的時間被浪費了。他還以運動家的身份提出一個偉大的命題,那就是:美國該如何挽回那四年呢?詹姆斯認為通過總統換屆能拯救美國,所以拜登和哈裡斯通過選舉入駐白宮,就是這個工程的第一步。
  • 中國推行"教育券"第一人:大膽實踐教育公平理想
    中國推行"教育券"第一人:大膽實踐教育公平理想 2008年09月26日 17:28 來源:錢江晚報 這是他大膽實踐教育公平理想的全新嘗試。  今時今日再讓熊全龍回憶初識「教育券」的往事,他內心的感慨與激動依舊不減當年。  八年前。2000年11月,剛剛上任長興縣教委主任的熊全龍,在美國加州考察。當時,長興縣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和浙江省的「教育強縣」,但是長興教育的發展仍面臨著諸多困擾。而非常巧合的是,他在美國第一次聽說了「教育券」。
  • 江嵐教授解讀:如何成為美國的中小學漢語教師
    這項計劃的主要內容,是要加緊培養美國急需的外語人才。在這其中,漢語和阿拉伯語、俄語、印地語、波斯語等15種語言一道,被列為的「對國土安全具有關鍵作用,但在美國教育體系中不受重視」的「關鍵語言」。  這就是關鍵語言這個概念的由來。美國國務院、教育部、國防部、中情局之所以要聯合發起這個項目,就是要在美國教育體系中,加強從幼兒園到大學「關鍵語言」的教學和人才培養。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誰說一定要學好英語
    美國的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他們已經是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已經突破了8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 但是我們發現,在整個分享會上,李蘭娟院士全程採用的是漢語進行講述,而不少的美國人則是認真做起筆記。 對於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少人紛紛給李蘭娟院士點讚。對此,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 詹姆斯憑什麼是NBA第一人?美國黑人屍檢出爐後,船長說了真話
    北京時間6月2日消息,央視新聞披露了前段時間被白人警察跪地窒息而死的美國黑人喬治的屍檢結果。美國當地媒體報導,喬治的家屬律師表示,獨立屍檢發現喬治的死因是「頸部和背部受壓,腦部血液不流通導致窒息性死亡」,簡單來說,就是窒息致死。然而,檢察官卻持不同觀點,檢察官表示,官方初步結果顯示,喬治體內的潛在毒品和潛在健康問題,很可能是導致他死亡的原因。
  • 【專業介紹】漢語國際教育
    由於「還沒準備好就要出徵」師資匱乏成為制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就業前景是一片大好! ,具備國際漢語教學、跨文化交際以及文化活動策劃與推廣的能力,能夠從事國內外漢語教學、國際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與推廣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國際教育學院承辦2015年美國西肯塔基大學漢語短期留學項目
    5月23日,經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批准,由我校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美國西肯塔基大學漢語短期留學項目順利開班。本次漢語夏令營共招收15名對漢語和中國文化十分感興趣的美國學生,項目課程將持續一個月時間。這是我校第一次與西肯塔基大學合作舉辦的夏季漢語轉學分項目,標誌著兩校的國際合作交流持續深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