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點:通篇一遍接一遍去練琴,這是不正確的練琴方法,分段地、有針對性地練琴才是比較有效的。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學習新曲子時,必要的練琴步驟:
第一步 大體的概念
通篇彈不是不行,而是不能一直這樣通篇彈。
通篇彈只有在「一頭一尾」才有實際的作用。
我們這裡先來說一下「一頭」。
這裡的「一頭」,是指剛開始識譜的階段,也就是學習一首新曲子的開頭。
在識譜階段,大家可以嘗試在最初的幾遍裡通篇快速識譜整首樂曲。
在這個通篇識譜的過程中,同學們就可以對一首曲子有個大概的了解,比如說:這首曲子一共分成幾段,每一段裡又分成了幾個小單元,每個小單元由幾小節組成,每一個小單元又是什麼調,上下文的起承轉合關係如何,都用到了什麼技術,曲子的整體風格和腔調是什麼,大體表達了個什麼樣的情緒,每一段的情緒和音樂肢體之間的配合有什麼關係,等等這些方面。
可能第一遍識譜會比較慢,同學們的主要精力也都集中在音符有沒有彈對上面。但是沒關係,一遍不熟練,就多彈幾遍。
我們所說的「最初的識譜過程」,並不是單指「第一遍識譜」,而是指一開始的「幾遍識譜」,也就是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會的識譜,到後面彈了幾遍之後開始熟悉起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做好筆記,將需要重點練習的小段落標出來,為後面練習打下基礎。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同學們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不同程度的技術要點,比如那些不是特別難,只需要稍微練一練就能拿下的段落,就用藍色畫一個星號;那些有些難度,需要多練的,就用橙色畫兩個星號;那些特別難,原來在練習曲裡又沒有遇到過的新的技術難點,需要重點練習的特殊技術,就用紅色畫三個星號。同學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畫上自己喜歡的標記。
這樣做的好處,第一,是在一開始就對全曲有了個大體的了解,方便同學們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排出優先級,方便後續練習分配時間;第二,用不同顏色的符號標出練習的難易程度,能有效地幫助同學們消除對學習新曲子的恐懼感,從心理上建立起練琴的自信。
第二步
深挖細節
在第一個步驟裡,我們已經對一首新曲子有了些了解,在識譜方面也稍微熟練了一些。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開始了練琴過程的重頭戲。
在上面的步驟裡,我們已經在不同的技術難點上畫上了不同顏色的標記,接下來我們就是深挖這些難點的練習方法。
我們舉個例子。
比方說長串的琶音與分解和弦的手指跑動。這個技術對於平時沒有認真練過音階琶音的同學們來說,是非常難的技術。因為這個技術,識譜並不難,它難就難在手指在高速跑動時難以保證每一個音的準確性和觸鍵的質量。
在實際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是,有很多同學平時基本功不好好練,《哈農》和音階琶音練得都比較敷衍,結果就是手掌沒打開,不會放鬆,單個手指的獨立性也不過關,要麼因為不熟練、不自信,在2-4指和2-3指落鍵時猶豫不決,1指的轉指也經常會彈錯;要麼因為手指撐不住,導致每一個音的觸鍵質量參差不齊,一陣輕一陣響,一串跑動彈得音響破碎不堪。
這時候,如果在一首奏鳴曲裡碰到這樣的段落,那就請同學們「缺哪補哪」。雖然在一首奏鳴曲的一個樂章中,這種長串的琶音跑動可能只有一個或幾個段落,但是這是古典奏鳴曲中非常常見的技術,把它練好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練好一項技術和練好一小節的技術有本質區別,練好一小節的分解和弦跑動和練好一長串分解和弦的跑動是兩回事。要想將一首曲子的某一項技術彈得遊刃有餘,那麼演奏者的實際水平一定要遠遠高於這首曲目的技術要求。彈出來容易,彈得好就很難了。所以演奏者向觀眾傳遞出的自信與果斷,都是建立在日常堅持不懈的練習和堅實的基本功之上的。
那麼,這就要求同學們在深挖細節的過程中,要將學習的重點放在那些自己平時沒有學好的技術上面,哪裡不足,就回過頭去練《哈農》,回頭去練音階琶音、練基礎技能。
這樣才叫「會練琴」,才叫「練好琴」。
第三步
結構化的思維方式
上面已經說過了「一頭」,這裡再來說一下「一尾」。
在上面的「一頭」我們提到了通篇練習,我們經過了第二步在細節技術上的重點攻克之後,那麼在「一尾」,我們又要開始通篇練習了。
在「一尾」的通篇練習中,同學們要明確這個通篇練習的目的:第一,是為了曲式結構的角度去理解樂曲;第二,是為了提升演奏的完整性。
通篇練習對於完整性的提升這一點很好理解。
這實際就是提升全曲的熟練程度,同時也是提升演奏速度。用我們的大白話來說,就是「遛手指」或者「溜手感」。手感有了,也就是身體記憶變成了手指的條件反射,在背譜過程中,這種條件反射,會讓手指自動地往下一個音去動作。
考過級的同學應該都對這個概念有體會,我們就不展開講了。我們下面來說一下從曲式結構的角度去理解曲子的問題。
許多同學彈琴是不管不顧的,彈出來就是完事了,甚至很多考出了十級的同學,也都有這樣的問題,而很少有同學能從結構的角度去理解一首曲子,也就是說同學們普遍忽略了曲式內部的結構化為樂曲帶來的張力。
結構化的張力,不僅是演奏的要素,也是聽眾欣賞一首作品時特別要關注的要點。這些結構化的張力不僅體現在大塊的段落分布上,還體現在每一個小樂句中的和聲走向,比方說終止式,比方說離調和轉調的安排。
尤其是離調和轉調。同學們通常都認為離調頻繁的段落識譜非常麻煩,各種升降記號連成一片,還不能構成好聽的旋律,很難彈,也很難背譜。但正是這些離調的和聲進行,推動著樂曲的從一個素材走向下一個素材,從一個段落走向下一個段落、從一個動機走向下一個動機。
這些結構上的轉折,是樂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同學們應該儘可能地從理論的高度去理解一首作品。
好了,這就是我們學習一首新曲子應該注意的幾個步驟。
當然,在練習過程中,同學們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可以用一種浪漫的心態去對待嚴肅的演奏過程。
但還是要著重強調一點,那就是:在你自由發揮之前,一定要按照正規的技術和正規的步驟學習一首曲子,將一首曲子真正地抓到手。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紮實理解的基礎之上的自由發揮,才能稱之為個性化的演奏處理,否則,就成了沒有根基的自我發洩。而到底是真正的個性化演奏,還是自我發洩的花架子,內行人一聽便知道。所以,請同學們還是一定要嚴肅認真地對待練琴過程。
疫情期間,網絡上各類鋼琴線上教學陪練平臺逐漸走入了家長的視線。但是有很多琴童家長卻覺得,這些平臺上的線上陪練老師水平參差不齊且價格也比較貴,無法實地考察教學,所以始終無法產生信任,又有很多專家並不推薦線上授課的模式,但是自己沒能力輔導或沒有時間一直監督孩子練琴,該怎麼辦?那麼,除了VIP陪練、柚子練琴等這些軟體之外,還有沒有什麼更適合考級琴童非付費授課性質的智能輔助練琴APP呢?小編為大家推薦:好多曲譜APP
海量高清曲譜覆蓋,分類清晰查找方便
鋼琴、小提琴曲譜海量收錄,覆蓋多所考級院校和經典曲目,分類清晰明了操作簡單,想彈哪首隨時搜,點擊收藏後下次練習更方便。
高清曲譜自動翻頁,專注琴鍵解放雙手
全部曲譜支持自動翻頁,人性化設計可調節翻頁速率,貼合你的各個練習階段進度。更有單段練習模式,解放雙手練習更專注。
作品錄音隨時上傳,智能精準打分評測
開啟錄音後可記錄下每一次演奏音頻,根據演奏的速度、流暢度、準確度等方面進行智能打分評測,實時了解練習效果。每一次錄音都自動收錄到屬於你的獨家作品庫,陪伴並記錄你的點滴進步。
練習進度實時更新,每日打卡記錄進步
實時記錄每首練習曲目與練習時長,再次練習時進度一目了然,更好的把握練習節奏。當天練習固定時長後即可進行本日打卡,記錄你的勤奮並分享給親朋好友,共同督促進步。
師生在線互動評測,實時溝通高效練習
學生實時與老師溝通互動接受指導,及時改正練習過程中存在的錯誤,練琴更高效,家長更放心。老師隨時掌握每個學生的練習進度,及時發現學生的練習問題並做出對應的指導,多個學生統一管理,一鍵查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