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橋先養牡蠣?揭秘古今中外造橋工藝大不同

2020-12-24 百家號

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體,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座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大橋的落成通車,標誌著中國現代橋梁建造技術再次站到了新高度。我們在驚嘆這座跨海巨龍的雄偉氣魄和國人強大的創造力的同時,也一起來看看從古至今人們都是怎麼造橋的吧!

作者:韓松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其實,從發展歷史來看,橋梁可以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橋梁三類。隨著人們對工程技術的不斷鑽研,橋梁從材料選取到結構設計、從建設施工到通行能力,都有了質的飛躍。

古人搭橋

用過養牡蠣的妙招

從歷史上看,木材和石材在數千年間都是人類建造橋梁的主要材料。但兩種材料卻都有先天的不足,可以說,材料的發展嚴重製約了古代橋梁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力學基礎理論的缺乏也制約著橋梁的設計和建設。

當時,幾乎所有橋梁的設計都來自生活經驗,比如拱橋和梁橋,也都採用最簡單的搭接和架設方式,無法形成大的跨徑,也難以設計合理的拱形。

儘管如此,古代橋梁結構的工程探索依然出現了技術進步的萌芽。比如,羅馬時代出現了橋梁基礎的圍堰施工方法,即打木板樁成圍堰,抽水後在其中修築橋梁基礎和橋墩;中國在11世紀初修建的洛陽橋,建設過程初期首先在橋址江中遍拋石塊,其上養殖牡蠣兩三年後膠固形成筏形基礎,這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總的來說,在18世紀以前的橋梁,材料基本以木材和石材為主,嚴重製約著橋梁技術的進步。工程技術和設計理論尚處於萌芽階段。

近代修橋

抗風設計開始引入

隨著18世紀前後鋼鐵和水泥的出現,材料的發展和工程技術的進步為橋梁技術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時期的橋梁我們稱為近代橋梁。世界上第一座鑄鐵橋是英國科爾布魯克代爾廠於1779年所造的塞文河橋,該橋為半圓拱,由五片拱肋組成,跨徑30.7米。

那時修橋,橋梁設計中的力學原理除了以承載力為代表的靜力作用之外,動力作用相關的力學原理也逐漸成為人員關注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橋梁抗風設計的研發頗受重視,如尼亞加拉瀑布公路鐵路兩用橋採用了鍛鐵索和加勁梁;紐約布魯克林吊橋採用了加勁桁架來減弱震動;舊金山金門橋和奧克蘭海灣橋也都是採用加勁梁的吊橋。

另一方面,材料基礎理論的進步也積極推動著橋梁工程進入新時代,比如鋼筋混凝土橋梁的出現。鋼筋混凝土是將鋼筋埋入混凝土中受拉區的部分,讓兩者協同工作共同受力。受力過程中鋼筋抵抗拉力,混凝土抵抗壓力,協同工作,使得結構的承載能力大幅提高。因此,1900年之後的二三十年間,出現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拱橋和梁橋。

現代造橋

新工藝帶來大跨度

隨著預應力混凝土和高強度鋼材在20世紀30年代登上歷史舞臺,橋梁結構從近代橋梁發展到現代橋梁。

隨著工程對橋梁跨徑要求的不斷提高,斜拉橋和懸索橋逐漸成為大跨距長大橋梁的主要形式。

斜拉橋和懸索橋都是使用預應力鋼絲索作為懸索,並同加勁梁構成自錨式體系,通過鋼索將橋梁的力傳遞到主塔來承重;不同的是,斜拉橋是通過斜拉索直接將橋面的力傳遞至橋塔,而懸索橋是通過拉索垂直傳遞到主索,再由主索將力傳遞至橋塔。斜拉橋和懸索橋的設計形式為橋梁結構提供了更大的跨越長度。中國現有的著名長大的大跨距橋梁也多為斜拉橋或懸索橋,如青島海灣大橋、港珠澳大橋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滬通大橋。

力學和材料學方面研究工作的新進展不斷給橋梁技術注入新鮮血液,大量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被運用到橋梁工程建設中,推動橋梁工程的基礎理論、結構設計和工程建設水平不斷進步。

來源:北京晚報 知識就是力量供稿

編輯:TF0328

相關焦點

  • 古代橋梁:作用不同構造各異,哪種結構能代表古代最高造橋工藝?
    導語橋是人類的一種交通建設,自古有之,古代的橋更具民族特色,做工跟技藝都彰顯出時代風格,是匯集古人智慧的一種文化建築。但每一個朝代的橋梁受當時風氣跟多種因素影響均變得各有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各橋梁的不同之處。
  • 水上搭積木 追求「工廠化」造橋
    潘東發夢想將來有一天,橋墩和橋面都能在工廠裡做好,浮運到江上去直接組裝,實現工廠化造橋。「世界上沒有兩座一模一樣的橋。」潘東發稱,每座橋所處的地質、水文等不同,沒有一座橋的施工方案能完全照搬,須針對施工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研究,用新技術、新工藝加以解決,創新無止境。
  • 臺灣海峽到底有多寬,是應該造橋還是填海?看完就明白了
    導讀:臺灣海峽到底有多寬,是應該造橋還是填海?看完就明白了 我們國家的臺灣省一直都是我們國家不可分割的領土,這一點是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懷疑的,不過今天咱們要探討的可不是兩岸關係那麼大的話題,而是我們國家和臺灣省之間隔了一道淺淺的海峽,這對於兩岸的溝通交流來說,那可不是一般的不便利。
  • 德國工程師: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連造橋都用「火箭」來造
    發展至今,中國的基建技術以及處於世界頂尖,就連美國、德國與日本這樣基建技術不弱的國家,很多工程都得請求中國幫忙建造,而中國人在各種基建工程中更是開創了先河,就有德國工程師: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連造橋都用「火箭」來造。可能有人疑惑,火箭不用來發展航天事業,反而用來造橋,這是真實的嗎?
  • 動物森友會教程:造橋需要的圓木樁怎麼獲得?收集12個木材就夠了
    那麼今天我就針對部分人比較關注的造橋問題進行解答。當遊戲主線進展到一定階段即你曾經外出無人島邀請其他小動物來你的島上定居之後狸克會建議你造橋,同時讓你幫其他小動物的房子選址。造橋所需要的材料是4個圓木樁,4個黏土和4個石頭,黏土和石頭可以用斧子砍大石頭來獲得,許多人卡住的地方在於不知道圓木樁怎麼收集。
  • 腦洞大開!這些學生用紙和線「造橋」
    摺疊、拼接、構建……原本普通的紙張在他們手中,慢慢變成不同的形狀,一座座製作精良、造型優美的紙橋由此誕生。他們當中,有初次參賽、躍躍欲試的「00後」新生,也有經驗豐富的「老將」。談到「造橋」遇到的困難,同學們紛紛表示,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將頭腦中的想法轉化為現實。「體驗到了嘗試與付出的快樂」「要想成功,豐富的理論知識必不可少,團隊協作、創新思維、選材設計也至關重要」……比賽結束,大家暢所欲言。
  • 是填海還是造橋?看完大開眼界
    早期的大陸和臺灣其實是合二為一是一體的,但是因為板塊運動所造成,導致現在臺灣和大陸越來越遠,這就造成了現在的臺灣海峽,看過中國地圖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臺灣海峽的形狀是呈南寬北窄的矩形,它的整體寬度大約為230公裡,最窄的地方有130公裡,這樣的距離到底是填海還是應該造橋呢?
  • 到底是填海還是造橋?今天總算知道了
    臺灣海峽,是我國福建省和臺灣省之間連接南海,東海的海峽。因為這樣不僅會給當地的環境帶來影響,而且安全係數也不高,隱患非常的大。不知道小夥伴們了解了情況之後,有什麼想說的呢?
  • 最短路徑問題「將軍飲馬」,「造橋選址」,「費馬點」(珍藏版)
    【問題原型】「將軍飲馬」,「造橋選址」,「費馬點」.【涉及知識】「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三角形三邊關係」,「軸對稱」,「平移」.【出題背景】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圓、坐標軸、拋物線等.
  • 到底是填海還是造橋?看完真是讚嘆不已
    到底是填海還是造橋?看完真是讚嘆不已。
  • 真空冷凍乾燥機加工牡蠣肉凍幹生產工藝
    牡蠣(ostrea gigas tnunb)俗稱海蠣子、蠔等,隸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珍珠貝目,是世界上第一大養殖貝類,是人類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資源之一,為全球性分布種類。牡蠣不僅肉鮮味美、營養豐富, 而且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和藥用價值,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海產珍品。
  • 「中國醉美鄉村」廣東羅定南充村,藉助社交媒體力量成功集資造橋
    2018年的春節期間,村微信群發出了一條由村委發起的修橋造橋倡議書,本倡議由被村民親切叫為「晚叔」的村書記陳武龍先生親自動員指揮,父母官身先士卒帶頭效應下,很快就在微信群起到了「一呼百應」的奇妙效果,幾天時間便成功集資了六萬多元,籌集到了重建橋梁的資金。筆者打開倡議書回看數了數,從3月2日倡議發出到15日動工,僅僅是13天時間,無不讓人驚嘆社交媒體的巨大力量。
  • 《橋梁建造師:行屍走肉》——吝嗇建築師的末世大逃亡
    與另一款著名造橋遊戲《多邊形造橋》不同的是本系列雖然流程短,但是有著非常豐富的劇情以及大量致敬元素。在前作《橋梁建造師:傳送門》中,除了經典的傳送門外,機槍機器人、凝膠以及逃生標誌等等全都還原了出來,讓玩家有了很好的代入感。
  • 德高防水施工工藝揭秘 德高材料防水大不同!
    德高防水施工工藝揭秘 德高材料防水大不同!但是,做防水除了買材料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施工工藝,那究竟也怎樣用德高材料做防水呢,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解個答。 德高防水塗料在業內得到過很多好評,所以很多需要做防水的朋友都會選擇德高防水塗料。
  • 武漢造橋,天下第一
    今天就想來講一講,大武漢在橋梁建造上,到底有多牛?>網友@fl0408 攝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