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車票和勞動合同我們已收到,通過初審無誤。我們已經將補助票價999.52元匯入您的銀行帳戶,請留意查收。」3月14日,儀隴縣就業服務保障局工作人員張曉榮正和在杭州務工的該縣貧困群眾王素容聯繫,並進一步宣傳就業服務保障相關政策。
為推動該縣貧困勞動力有效轉移,儀隴對符合條件的務工貧困勞動力,一次性給予單程交通補貼。此外,儀隴在就業政策宣傳、力促返鄉人員創業就業上下足功夫。
1 就業服務 做外出務工者的「貼心人」
2月14日,家住炬光鄉安全村的王素容和丈夫安建明從儀隴縣客運站乘車前往浙江務工,到達工廠郵寄回車票和勞動合同後,很快就接到了儀隴縣就業局的回覆電話。「政府的就業政策真是好,不僅報銷車費,連打的的費用都報。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電話那頭,王素容言語中充滿感激。
「以前節後出門務工,要提前一個月搶火車票,很多時候還買不到有座位的。今年外出打工,乘坐到浙江的客車,就業局早已幫忙買好了車票,一點都不操心。」在杭州務工的吳維君表示,「愛心專線車」不僅讓她節省了路費,也少了擁擠。
為推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該縣出臺政策,凡年滿16周歲以上、在浙江務工的儀隴籍貧困勞動力,由縣政府一次性給予單程鐵路、公路或水運(路)交通補貼,憑票實名打卡到人。「這是抓好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的一項舉措。此外,我們還通過送政策、送崗位、送信息等方式,為農民工提供更多優質服務。」該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儀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後開展了暖心關愛、就業服務、創業扶持、權益維護、工作保障等關愛活動。截至目前,該縣召開關愛慰問農民工座談會433場,走訪慰問農民工24.56萬人次;結合就業援助月活動,累計舉辦「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25場,提供崗位2640個。
2 多渠道宣傳 培養就業政策的「明白人」
3月15日一大早,柳埡鎮的劉和君就走進儀隴經開區渝源電器有限公司上班。此前他在重慶一家工廠當電焊工。「每年春節前,父母都會打電話問我要不要回家過年。」劉和君說,如果因工作忙不能回家,父母便會很失望。
今年春節回家後,他在鎮上舉辦的招聘會上找到了適合的工作,工資待遇、住房保障和小孩上學都讓他很滿足。「現在我能安心上班,還能照顧家人。」談起現狀,劉和君很滿足。
數據顯示,該縣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民工有37.87萬人,佔農村實有勞動力的67%。
如何留住更多人員在家門口就業?政策宣傳成為重要的紐帶。為擴大就業創業政策的社會知曉面,儀隴縣人社局通過集中發放材料、上門走訪、政策宣講、流動宣傳等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廣泛地宣傳就業創業政策,並深入社區、鄉村、農戶家中,讓更多群眾充分了解就業政策。
「幾乎每個月都會下村組了解農民就業的情況,對於有就業需求的農民,我們會第一時間統計好,上報縣就業局,並要求所有村組在微信群裡發布就業招工信息。」楊橋鎮勞動保障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儀隴縣就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主要利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及手機APP和微信群等多種渠道,宣傳惠民政策和招聘信息,同時通過手機簡訊,及時將創業促進就業有關的社保補貼、培訓補貼、求職創業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獎補政策發送到千家萬戶。如今,縣、鄉鎮、村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宣傳平臺,把崗位信息、技能信息等第一時間傳達給廣大群眾。
3 抱團發展 培育發展產業的「合伙人」
過去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儀隴不少農民外出務工,從事的職業以建築、服裝鞋帽加工、電子產品生產等為主。如今,在相關政策激勵下,儀隴積極回引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5年,儀隴縣共回引農民工返鄉創業2667人,創辦各類實體2239個,投資規模在5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638個。
「現在,村裡的柑橘產業園建起來了,合作社與同耕紀電商服務平臺合作,利用電商平臺將柑橘銷往全國各地,再也不用愁銷路了。」近日,儀隴縣福臨鄉建華村黨支部書記徐偉告訴筆者,「去年,我們村跟同耕紀電商銷售平臺籤訂了20萬斤的柑橘銷售合同。」該村種植柑橘1200畝,年產量超50萬公斤。因交通不便,村裡的柑橘部分滯銷。該縣返鄉創業青年張之菡多次帶領她的團隊實地了解該村柑橘種植情況,並積極協助拓寬銷售渠道。通過與電商「聯姻」,建華村柑橘產業每年能增加60萬元收入。
「我以前也出去幹過活,但是太不容易了,有很多困難。如今我留在家鄉創業。去年通過就業局辦理了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貼息貸款。」賽金鎮柏埡子村村民熊朝學曾在外打工多年,現如今他在村裡開了一家養殖場,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單打獨鬥」風險高,唯有抱團發展做大做強,才能抵禦風險。為此,儀隴縣人社局引領和扶持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下崗人員等人員,在用好項目孵化功能、培訓功能、技術諮詢功能、政府和創業者之間的溝通協調功能上進行創新探索,並計劃成立德鄉創業聯合會,吸引更多創業者成為「合伙人」。(記者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