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碗、茶盞、茶杯有啥區別?一文帶你讀懂

2020-12-20 央視財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一槌定音》)我國在飲茶之始喝茶時常與酒器、食器一同使用。

自秦漢以後,飲茶之風日漸興起,茶具才開始從日常的食器、酒器中分離出來。

至唐代,茶已成了人們日常生活飲品,此時方出現了專門用於飲茶的器具。唐代,喝茶的器具稱為「茶碗」,唐代的茶碗口徑較大、高度較矮。在唐代煎茶法中,大口徑,有利於觀看茶湯的色澤與變化;高度較矮有利於手的把持。

到了宋代,喝茶的器具稱為「茶盞」。受宋代理學的影響,宋代茶盞輕盈而優雅,造型上更為秀麗、挺拔,盞壁斜伸、碗底窄小,亭亭玉立,充滿了「文人氣質」。

進入明清之後,茶盞開始被稱為「茶杯」,並漸成主流,器型上與唐宋時期具有質的不同。不僅將茶盞、茶託二器合一,且器型上比宋代小得多。

茶碗、茶盞、茶杯,不同的稱謂,代表著中國人飲茶方式的巨大變革。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茶杯茶盞茶碗,選哪個喝茶?他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不過,正所謂任何事物都有其複雜性的一面,雖然喝茶關鍵點在茶,但茶杯的力量,足以改變茶湯的風味。一個小小的茶杯,有叫杯,有叫盞,有叫碗,很多時候一個看似平常不過的舉動,較真起來瞬間手足無措。  杯、盞、碗?你用哪個喝茶?  會友親朋以茶相待是國人習以為常的基本禮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閒暇時喝功夫茶也已經十分普遍。
  • 史上最貴的日用品之一「茶盞」
    至唐代,茶已成了人們日常生活飲品,此時方出現了專門用於飲茶的器具。唐代,喝茶的器具稱為「茶碗」,唐代的茶碗口徑較大、高度較矮。在唐代煎茶法中,大口徑,有利於觀看茶湯的色澤與變化;高度較矮有利於手的把持。
  • 唐、宋飲茶之美,觀茶色,最愛哪種釉色的茶碗?
    唐代的茶碗也分等級,越窯和邢窯的茶碗因釉色瑩潤,適宜飲茶而排在前列。但是他們之間也有區別:邢窯的茶碗厚重,口沿有一道凸起的卷唇;越窯茶碗口唇不捲,底卷而淺。皮日休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他在《茶中雜詠·茶甌》中對晚唐時的邢窯、越窯製作的茶碗有高度的評價,「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
  • 盞託你見過多少種?
    盞託——置茶盞的託盤。託多呈圓形,中間有作為承託的凸起的託圈,即託口。瓷盞託始見於東晉,南北朝時開始流行,唐以後隨著飲茶之風而盛行。 白釉花口盞託 宋遼以後盞託幾乎成了茶盞的固定附件。《水滸傳》第四回「只見行童託出茶來。
  • 好茶配好器,除茶壺、茶杯、茶碗、茶盤等飲茶用具,還需要什麼?
    自古好茶配好器,似紅花綠葉相映成輝。把玩心愛的泡茶美器,置滿身疲憊、一心煩憂於腦後,在茶香瀰漫之際怡靜淡然,讓歲月和心情都濃縮在茶盞之內,會頓覺一切都暫可忘懷……衝泡茶葉,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外,還要有好的茶器。我國茶器種類繁多,各種茶器的結構、特點及其藝術價值都包含了極豐富的文化內容。
  • 茶杯一茶之知己,品飲好茶的必需品,你對茶杯有多了解?
    你對茶杯有多了解?【功用】用於品茶和賞茶的容器。【材質】瓷、陶、紫砂和玻璃等質地;鬥笠形、鼓形、碗形等款式,其中碗形最常見。[衝泡原則)一壺一盞總相宜,茶杯和茶壺的搭配一定要和諧,比如紫砂壺最好搭配紫砂杯。
  • 瓷器收藏知識:風靡一時的黑釉茶盞!
    #黑釉茶盞#宋代,一種擂缽形的黑釉深腹茶碗曾風靡全國,這種被宋人稱作「盞」的茶具的興起與當時盛行的鬥茶有密切的關係。宋人沏茶是用一種經半發酵的茶餅,先將其碾成細末放入茶盞,和少量的水攪成糊狀,再以初沸的水,就會浮起一層白沫。鬥茶就是比試茶色的青白和茶沫的持久,用黑盞盛茶便於觀察茶沫茶色而受到鬥茶者的厚愛。由於鬥茶的風行,黑釉茶盞得到極大的發展,為此興起了不少專門的瓷窯,其中以福建建窯最為著名,其次還有江西吉州窯。
  • 聽茶記|這事太有趣了!和主持人默默一起體驗宋代茶生活吧……
    我的泡沫又厚又白又細密,嘖嘖,你的不行啊 兄臺,我的泡沫重在持久 你看你茶碗裡的泡沫不行了,已經露水。 少來~我的還能咬住盞,你的一倒就沒了。 這種場面在宋代文人畫中經常可以看到。
  • 十堰收藏|十堰資深藏友三十多年來收集百餘個各朝代茶碗
    30多年來,李先生從全國各地收集到我國各個朝代100多個茶碗。因為承載著茶文化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古代的茶碗越來越受收藏愛好者的喜愛。30多年來,鄖陽區資深藏友李先生從全國各地收集到100多個茶碗。從年代上看,這些茶碗幾乎涵蓋了我國各個朝代,最古老的茶碗可追溯到紅山文化時期。貼花天目盞,是吉州窯最為精美的茶碗。
  • 為何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柴燒盞有啥特點?
    首先,為什麼大家越來越喜歡柴燒盞?眾所周知,柴燒建盞相對於電燒、氣燒,精品更少,成品率更加低,價格自然也會高一些。因此玩柴燒盞,不光是看它能不能養出七彩寶光,而且是玩它的老味和斑紋。那柴燒建盞真有如此之後嗎?這看起來不就是一隻小小的黑碗嗎?
  • 茶杯宜茶,可助茶之味
    喝茶,簡單時,一壺一杯即可。品茶之細,由杯開始。同樣泡一種茶,注入不同茶杯,產生不同湯色滋味,味久回甘,境遇大不同。而自用杯,從選擇一隻主人杯開始。什麼是主人杯?當一個人拿出自己的品茗杯時,你可能就已經讀懂了他60%。或白底兒,繪花鳥、山水,或素色,沒有任何裝飾,或杯子超乎尋常的精緻,價格甚至超過了茶壺,都說明主人對品質和體驗的偏好。好茶杯首先要好用,宜茶,助於茶之味。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個品茗杯呢?
  • 怎麼選擇茶盞?挑選之時需注意哪些?
    用不同質地、顏色、形狀、大小、高低、薄厚的茶盞來進行品茶,茶湯的香氣和味道,可能就會呈現出一種不同的氣質,很多時候甚至會差距大到,令人感到驚訝。至於最後選擇什麼風格的茶盞,都在自己選擇。有些人喜歡漂亮的茶杯,例如仿汝窯的杯子或者柴窯燒制的陶杯;有些人喜歡喝茶觀察湯色,就選擇白瓷、青花瓷杯;而有些朋友,則喜歡建盞,不止是欣賞茶湯的變化,也是迷戀其安靜而不寒暄的氣質。而下面就聊一聊大家挑選茶杯關注的幾個重點。
  • 西壩古窯茶盞的歷史與特徵
    在建盞、吉州盞已「紅運當頭」,做為一個收藏愛好者,特別是一個玩瓷的,也許你已經與它們支之交臂了,而與它們同時代的西壩窯茶盞,就目前來說,還正處於被發掘、被認可中,也許潛力可掘,也許是一入手收藏的合適門類。咋晚上網絡上查尋了一些相關的,整理如下內容(因是一個外行,也只能查尋網絡,還得借圖),發出,愛好者們共享。
  • 日式嫩滑茶碗蒸,入口即化,一分鐘教程
    日式茶碗蒸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精緻,那什麼是茶碗蒸呢?實際上,這就是我們中式的蒸雞蛋。在日本,茶碗蒸非常受婦女和兒童的歡迎。與中國蒸雞蛋相比,這種雞蛋餅的容器和配料略有不同。茶碗是茶杯,它通常以一個人一頓的形式出現,並且該部分相對較小。蒸蛋容器也使用相對較小的杯子,因此得名。
  • 優雅下午茶居然用手吃?原來人們喝下午茶的姿勢是錯的!
    圖中的法國紳士不了解英式飲茶禮儀中把茶匙橫放或留在杯中是不需要續茶的表示,所以喝了13 杯茶。杯碟錯亂眾所周知,英式茶具,一杯一碟構成基本一套。然而,英式茶具外形和功能的演變獨具歷史特色,鮮為人知。最奇怪的是,那時茶碗(茶杯)不用來喝茶,卻用茶碟來喝茶。那麼這錯亂了的茶碗(茶杯)和茶碟的功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歷史上茶碗和茶盞是如何演變的?
    回望建盞史,共賞一簾雨潺潺。晉杜毓(yù)《荈(chuǎn)賦》所謂:「器擇陶揀,出自東甌(ōu)。」甌,越也。甌,越州上,口唇不捲,底卷而淺,受半升已下。這裡的東甌也就是浙江一帶,其實在這裡就是說浙江那邊的瓷器也就是茶器比較好。
  • 「十堰收藏」快來開開眼,看看南宋茶碗長啥樣?
    兩隻兔毫盞的正面。我國的「鬥茶」興起於宋代,並催生出「鬥盞」,延續千年,流傳至今。在十堰,一些茶友相約品茶時也愛「鬥盞」,休閒之餘也看看對方最近又收羅了哪些古董茶碗。近日,兩位茶友相約「鬥盞」,令人驚訝的是,兩人都用南宋時期的茶碗品茶!
  • 看宋朝人如何喝茶,帶你了解宋朝點茶法
    前文我們講了唐朝人如何喝茶,等到了宋朝,「點茶法」成為飲茶方式的主流。點茶法是將茶餅烘乾、碾碎、磨成末,然後將茶末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即調膏),然後再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接著就是一手點茶,通常是用執壺往茶盞點水。
  • 喝蓋碗茶的正確方法,來了解一下、以後別再丟臉了
    蓋碗茶,四川等地人民傳統的飲茶風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品蓋碗茶,韻味無窮。是成都最先發明並獨具特色,所謂「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稱蓋碗或三炮臺。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