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一槌定音》)我國在飲茶之始喝茶時常與酒器、食器一同使用。
自秦漢以後,飲茶之風日漸興起,茶具才開始從日常的食器、酒器中分離出來。
至唐代,茶已成了人們日常生活飲品,此時方出現了專門用於飲茶的器具。唐代,喝茶的器具稱為「茶碗」,唐代的茶碗口徑較大、高度較矮。在唐代煎茶法中,大口徑,有利於觀看茶湯的色澤與變化;高度較矮有利於手的把持。
到了宋代,喝茶的器具稱為「茶盞」。受宋代理學的影響,宋代茶盞輕盈而優雅,造型上更為秀麗、挺拔,盞壁斜伸、碗底窄小,亭亭玉立,充滿了「文人氣質」。
進入明清之後,茶盞開始被稱為「茶杯」,並漸成主流,器型上與唐宋時期具有質的不同。不僅將茶盞、茶託二器合一,且器型上比宋代小得多。
茶碗、茶盞、茶杯,不同的稱謂,代表著中國人飲茶方式的巨大變革。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