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史有「茶興於唐,盛於宋」的說法,宋代點茶在中國茶道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想跟默默一起體驗宋人點茶的風雅嗎?
文末有福利!
宋式點茶公益茶會等你來參加~
(劉松年 《攆茶圖》)
宋朝的繁華盛世、閒適生活是許多文人讚美、追捧和嚮往的。
宋徽宗:宋朝第八代皇帝
一個不會治國,但對茶道、書畫、園藝等領域無不精通,藝術造詣精深的文藝範兒官家。
宋徽宗喜歡喝茶,常常給自己點茶,對茶有極深的研究和實戰經驗。《大觀茶論》就是他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的詳細記述。
點茶什麼樣?
看一個視頻就知道
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中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寫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此四者,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
(宋徽宗 《文會圖》)
茶餅磨成茶粉,用沸水衝調的「點茶」出現,是喝茶方式的一股清流,同時引發了「鬥茶」風尚。
宋徽宗推崇「天下之士,勵志清白,兢為閒暇修索之玩。」鬥茶在皇室貴族和士大夫之間盛行,平民百姓也熱衷效仿取樂。
我的泡沫又厚又白又細密,嘖嘖,你的不行啊
兄臺,我的泡沫重在持久
你看你茶碗裡的泡沫不行了,已經露水。
少來~我的還能咬住盞,你的一倒就沒了。
這種場面在宋代文人畫中經常可以看到。
(宋代建安 《鬥茶圖》 作者不詳)
宋徽宗是鬥茶高手,為了鬥茶取勝,把鬥茶的幾大要素做到極致,從茶葉選取、蒸青壓餅到點茶杯盞用具等等可謂至善至美、竭盡所能。
「龍鳳團茶」是蒸青貢茶茶餅,製作過程精益求精,簡直無可挑剔。
為了讓茶沫在點茶過程中更加凸顯,宋徽宗喜歡用黑釉瓷茶盞。《大觀茶論》提到:「盞色貴青黑,兔毫條達者為上。」
日本鎌倉時代,日本僧侶曾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對建盞敬仰不已,後來帶回日本,成為了日本國寶」天目盞「 。
宋代文人雅士喜歡喝茶,經常舉辦點茶、插花、撫琴等雅集活動,留下了很多文學作品,對當時社會的文化提升有很大貢獻。
蘇東坡
從來佳茗似佳人
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黃庭堅
梅堯臣
東溪北苑供御餘,
王家葉家長白牙。
造成小餅若帶銙,
鬥浮鬥色傾夷華。
爽朗的唐人煎茶,閒適的明人泡茶,而風雅的宋人點茶。
點茶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頗考驗功底。
很多人覺得「點茶」二字,離生活太遙遠,仿佛已經銷聲匿跡似的,實則不然。近些年,宋式美學的回歸,點茶這一古老的飲茶方式又重新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為了現在也能做的閒事、雅事。
默默聽茶記之前組織過聽友進行漢服點茶體驗。
這裡面有你嗎?
錯過了之前的精彩活動也沒關係
注意下面劃重點!!
漢服點茶體驗活動
—公益—
11.29
主播 | 陳默默
FM90.9《聽茶記》主持人
I聽廈門《四海聽茶》主持人
廈門音協古琴專委會秘書長
分享嘉賓
印童
福建省建陽市點茶協會副會長
福建省建陽市建窯建盞協會理事
分享嘉賓
柔克
大學教師,北大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佛教哲學及中國傳統文化。
茶人
注意:參與者請儘量穿漢服出席
想學點茶嗎?
快快掃碼進群吧!
本次公益茶會特別感謝:
武夷山樸門品 & 廈門俱舍茶集
歡迎收聽FM90.9廈門音樂廣播
每周日18:00—19:00《聽茶記》
默默聽茶記,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
廈門廣電集團廣播中心i聽廈門
策劃:陳默默、葉紅、張帆
微信編輯:陳默默
攝影:梵涼
責編:林軍、陳國勝
編審:張瑤、王亞男
廈門廣電微信矩陣
i聽廈門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
點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