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茶記|這事太有趣了!和主持人默默一起體驗宋代茶生活吧……

2020-12-20 騰訊網

中國茶史有「茶興於唐,盛於宋」的說法,宋代點茶在中國茶道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想跟默默一起體驗宋人點茶的風雅嗎?

文末有福利!

宋式點茶公益茶會等你來參加~

(劉松年 《攆茶圖》)

宋朝的繁華盛世、閒適生活是許多文人讚美、追捧和嚮往的。

宋徽宗:宋朝第八代皇帝

一個不會治國,但對茶道、書畫、園藝等領域無不精通,藝術造詣精深的文藝範兒官家。

宋徽宗喜歡喝茶,常常給自己點茶,對茶有極深的研究和實戰經驗。《大觀茶論》就是他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的詳細記述。

點茶什麼樣?

看一個視頻就知道

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中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寫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此四者,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品味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

(宋徽宗 《文會圖》)

茶餅磨成茶粉,用沸水衝調的「點茶」出現,是喝茶方式的一股清流,同時引發了「鬥茶」風尚。

宋徽宗推崇「天下之士,勵志清白,兢為閒暇修索之玩。」鬥茶在皇室貴族和士大夫之間盛行,平民百姓也熱衷效仿取樂。

我的泡沫又厚又白又細密,嘖嘖,你的不行啊

兄臺,我的泡沫重在持久

你看你茶碗裡的泡沫不行了,已經露水。

少來~我的還能咬住盞,你的一倒就沒了。

這種場面在宋代文人畫中經常可以看到。

(宋代建安 《鬥茶圖》 作者不詳)

宋徽宗是鬥茶高手,為了鬥茶取勝,把鬥茶的幾大要素做到極致,從茶葉選取、蒸青壓餅到點茶杯盞用具等等可謂至善至美、竭盡所能。

「龍鳳團茶」是蒸青貢茶茶餅,製作過程精益求精,簡直無可挑剔。

為了讓茶沫在點茶過程中更加凸顯,宋徽宗喜歡用黑釉瓷茶盞。《大觀茶論》提到:「盞色貴青黑,兔毫條達者為上。」

日本鎌倉時代,日本僧侶曾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對建盞敬仰不已,後來帶回日本,成為了日本國寶」天目盞「 。

宋代文人雅士喜歡喝茶,經常舉辦點茶、插花、撫琴等雅集活動,留下了很多文學作品,對當時社會的文化提升有很大貢獻。

蘇東坡

從來佳茗似佳人

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黃庭堅

梅堯臣

東溪北苑供御餘,

王家葉家長白牙。

造成小餅若帶銙,

鬥浮鬥色傾夷華。

爽朗的唐人煎茶,閒適的明人泡茶,而風雅的宋人點茶。

點茶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頗考驗功底。

很多人覺得「點茶」二字,離生活太遙遠,仿佛已經銷聲匿跡似的,實則不然。近些年,宋式美學的回歸,點茶這一古老的飲茶方式又重新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為了現在也能做的閒事、雅事。

默默聽茶記之前組織過聽友進行漢服點茶體驗。

這裡面有你嗎?

錯過了之前的精彩活動也沒關係

注意下面劃重點!!

漢服點茶體驗活動

公益

11.29

主播 | 陳默默

FM90.9《聽茶記》主持人

I聽廈門《四海聽茶》主持人

廈門音協古琴專委會秘書長

分享嘉賓

印童

福建省建陽市點茶協會副會長

福建省建陽市建窯建盞協會理事

分享嘉賓

柔克

大學教師,北大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佛教哲學及中國傳統文化。

茶人

注意:參與者請儘量穿漢服出席

想學點茶嗎?

快快掃碼進群吧!

本次公益茶會特別感謝:

武夷山樸門品 & 廈門俱舍茶集

歡迎收聽FM90.9廈門音樂廣播

每周日18:00—19:00《聽茶記》

默默聽茶記,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

廈門廣電集團廣播中心i聽廈門

策劃:陳默默、葉紅、張帆

微信編輯:陳默默

攝影:梵涼

責編:林軍、陳國勝

編審:張瑤、王亞男

廈門廣電微信矩陣

i聽廈門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

點個

相關焦點

  • 聽茶記|巖茶圈的「霸道總裁」——肉桂
    近年來,肉桂以辛銳持久的高香,「霸氣」位列巖茶圈的「頂流」,獲得萬千巖粉的寵愛和追捧。 據說,一年初夏,武夷山的蟠龍巖主從一株未命名的茶樹上採了茶葉製成茶,請蔣蘅和慧苑寺住持、馬枕峰茶主一起為它命名。 蔣蘅啜咽一口,頓覺香氣新銳,口齒清香涼爽,便說:「此茶有明顯肉桂香味,而且帶有乳味,香氣釅鬱。」 肉桂因此得名。
  • 宋代茶詞:茶文化的文字載體,文人詩意生活和內省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炎炎的夏日,驕陽似火,路途遙遠和跋涉的艱辛使人倍感睏乏和口渴,這時如果能夠暢飲一杯涼茶那是一件多麼享受的事情啊。趕緊去路邊的人家敲門問問有沒有茶吧。將茶比作美人,以美人喻茶,這種人格化和寓意化的處理正是宋代文人的一大發掘。這是一首讚美北苑龍鳳團茶的名篇,千百年來被人津津樂道。以美人喻茶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品茶美學之高整首詞以美人比作佳茗, 立意靈氣飛動。你看這株仙山靈草(代指壑源佳品),恰似如花似玉的美人,冰肌玉膚,粉妝未勻。
  • 行知讀書會|盛世之清尚,茶與宋代社會生活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宋朝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市民生活繁榮,文化藝術更是走向巔峰。11月28日,行知讀書會正式打開「宋人生活季」第一集,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國家高級茶藝師張海嵐做客,與讀者分享宋代的茶文化,透過「茶」之道再現宋人的生活美學。
  • 10首關於茶的詩詞佳作或名句,茶與詩的搭配,很美很愜意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唐,盧仝,節選,《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關於茶詩,不得不提的便是盧仝的這篇《七碗茶歌》,一首詩歌便被封神!
  • 宋代詩詞中的茶盞
    南宋到如今已有八百多年,經歷了數朝數代,歷經戰爭和文化的劫掠,留傳到如今的文獻都已經是碎片化記載,已經很少有描繪茶盞的文獻流傳到如今,我們只能通過書畫和文獻記載結合來還原宋代燦爛的文明和輝煌的成就。南宋時鬥茶文化盛行,人們吃茶已經融入在生活當中,有文獻記載;宋 吳自牧《夢粱錄·鯗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當時已是深入百姓生活。鬥茶文化的興起,促進了對茶和茶盞的要求,茶盞製作的越加精美,出現眾多精美的品種,有紺黑盞,兔毫盞,鷓鴣斑盞,木葉紋盞,青白盞等。
  • 約茶記,約上自己喝杯茶
    茶知識的缺乏讓很多喜歡喝茶的人很尷尬,因為和茶友交流的時候自己不知道該怎麼描述;也讓不懂茶的人只能用「好喝」來表達自己的喜歡。本上講這是因為對茶知識的缺乏,以至於不能很好的描述自己的感覺,側面上也反映出,喝茶出現了3個群體。懂的人樂此不疲,不懂的人不感興趣,似懂非懂的人被前兩者鄙視。
  • 水滸中的「茶博士」是什麼人?茶與博士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
    不過,水滸中關於茶的情節也不少,比如史進和魯智深第一次見面,就是在茶館裡喝茶;何濤抓捕晁蓋之前,先與宋江在茶館裡見了面,自己還吃了個泡茶;西門慶和潘金蓮勾搭在一起,也是在王婆的茶館裡;宋江、柴進等人去東京,希望通過李師師完成招安之事,也曾去茶館裡喝茶。有趣的是,水滸中,對於茶館裡的店小二,總是稱之為「茶博士」。
  • 茶的演變與發展,看看最鼎盛時期的宋代,宋人是如何飲茶的
    茶的演變與發展,到了宋代的是最鼎盛時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提出來的。可見,茶已經上升到了和吃飯喝水的日常所需是一個層面了,謂之生活必須品。宋代大街小巷到處遍布著茶肆、茶坊。宋人也是以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鬥茶為樂,茶文化好一派繁榮雅尚。中國的飲茶法共有兩大類四小類,兩大類是煮茶法和泡茶法。
  • 日常感觸:「和朋友一起野餐的感覺太棒了吧!」「尋路記」
    「和朋友一起野餐的感覺太棒了吧!」不是在這悶得慌的鋼筋水泥裡越來越忙就是有更多「重要的事」使彼此越來越難約到一起找回生活找回與親愛的朋友談天說地、胡吃海喝的時光尋路記給大家準備了4個場景希望體驗歸來後「和朋友一起野餐的感覺太棒了吧!」
  • 我們把茶咽下喉頭,也把茶揉進畫裡
    今天,十三夷想和你聊聊,唐宋時期幾幅承載著茶事的茶畫——它們可能是以茶事活動為主題,也可能是畫中提到了茶。唐閻立本 《蕭翼賺蘭亭圖》 這是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唐代最早的茶畫。童子彎腰手捧茶託、茶碗準備分茶。爐邊的茶几上置有茶託茶碗、碾磨茶葉的荼碾、盛茶末的茶罐等用具。唐朝飲茶文化之盛遍及民間,飲茶已成為日常生活所需,此畫記載了唐朝寺院的茶事禮儀,並重現唐朝烹茶飲茶器具,及飲茶的方法與過程。
  •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吃茶喝水的器物也有故事
    於是各類器皿,大到汽車駕乘,小到飯鍋馬桶蓋,他們往往做得最用心,君不見MUJI簡約而又基本的STYLE就默默圈了好多人的錢和他們的心。而MUJI總監原研哉推崇的RE-DESIGN,就是一個不斷對身邊的事物進行重新再認識的過程,能夠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能突破現有構造的設計理念。
  • 圖話茶事——豐子愷
    他獨居在這山間小屋中,吟吟詩,喝喝茶,望望山景,多麼幽雅!面前一座座的山,在他看來好似一個個人伸著頭在看,看他坐在庵中吃苦茶。他有群山為伴,並不覺得寂寞。2.四口之家,不但隨季節經歷了寒冬與酷暑,還一起走過了人生的起伏。在這個柳條飄飛,鮮花盛開的春季,在草廬前閒坐,沏一杯新茶,享受天倫之樂,也是人生的大快事了。3.
  • 中國茶葉博物館「仲夏茶約」帶你領略茶之美
    摘要:近日,中國茶葉博物館全新推出「仲夏茶約」系列活動,邀請茶友沿著龍井八景,走御道、遊茶園、尋茶味。此次活動行程,將帶大家來到三個茶空間遊玩、拍照、打卡。感受世界各地的飲茶習俗,講述茶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茶都杭州的愛茶情懷。
  • 從吃茶到喝茶,歷代茶事都經歷了什麼?
    而「以茶代酒」的餐桌禮儀則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三國時期已經出現了制茶的雛形,人們不再直接煮飲現採的茶鮮葉,而是將鮮葉用火焙至赤色,再碾成碎末,飲用時和蔥姜等調料一起加入沸水中煮飲。在這眾多的詩詞當中,也出現了很多關於茶的內容。最出名的莫過於盧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 泊心有園:茶盞裡的宋代時光
    這地界,名字也好聽,傍花村。村裡,河瘦水細,瓦舍排列,竟然蓄著一泓溫泉,散落林間草地,取名瘦西湖溫泉度假村。散落林間芳草地的還有一個茶藝工作室,泊心園,也算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園地,女主人王瑩,高級茶藝講師、青普茶文化導師。
  • 吃茶看畫賞器靜心!「事茗深圳新人文生活——2020茶文化藝術主題展...
    陸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為儒、道、佛哲學思想生活化提供載體。人與茶交融,逐漸使茶藝進入高尚的精神領域。在一些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作了很多茶詩,僅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百餘位詩人的400餘首,豐富了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宋代茶文化發達,出現一批茶學著作,如蔡襄《茶錄》等。
  • 關於「下午茶」你不知道的事
    今天攢起節後開工的氣力為大家科普關於英式下午茶文化的幾件小事,算是我長久以來觀察到和收集到的一些有意思的「知識點」,我總說,吃飯喝茶都要帶著點研究精神,工作需要充電,生活消遣更需要時時充充電 #萬事皆有趣第一個冷門知識點是從我的懶散假期聯想到的,過去的幾天阿,我完全過上了霍比特人的生活——一天吃七頓飯
  • 宋代點茶,影響中外茶界的重要飲茶技法
    關於宋代點茶,你了解多少?看過宋代電視劇的茶友們,可能都會對其中的點茶印象深刻。在趙麗穎主演的《知否》中,女子點茶與焚香、掛畫、插畫一起,被認為是日常禮儀的一部分,是大戶人家姑娘必須要會的。自唐代以來,茶在中國得到極大的發展,到宋朝時,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於文化的重視等原因,上流社會嗜茶成風,茶更是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唐盛行煎茶法,而宋則流行點茶法。著有《大觀茶論》的宋代皇帝徽宗,便是一位點茶高手。由上及下的推動,帶動了整個宋代社會對茶的喜愛與痴迷。
  • 一元復始|園林雅集茶會
    坐看茶煙起,觀花落成風,淡定閒散,茶裡看花開花落、觀雲捲雲疏。實現從色身香味觸法,眼鼻耳舌身意全方位的感觀體驗,令觀者進入物我兩忘的茶境。茶專家:雪兒老師福建省知名審評茶專家 鬥茶大賽資深評委 福建省茶藝師協會會長作家:殷若衿東方生活美學踐行者,國家中級茶審評員,曾出版《草木有趣》、《印度拾塵記》,
  • 茶吧機最近太火了 海爾茶吧機上手新體驗
    海爾茶吧機體驗:看到目前茶吧機的產品種類繁多、價格也是百元至幾千元不等,再加上考慮到家裡有父母長輩要實用,品牌知名度和功能實用性,是我在2000元預算內著重權衡的兩個要點,最後相中了這一款海爾茶吧機售價14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