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演變與發展,看看最鼎盛時期的宋代,宋人是如何飲茶的

2020-12-20 茶人滿常覺

大家好,我是茶人滿常覺。茶的演變與發展,到了宋代的是最鼎盛時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提出來的。可見,茶已經上升到了和吃飯喝水的日常所需是一個層面了,謂之生活必須品。宋代大街小巷到處遍布著茶肆、茶坊。宋人也是以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鬥茶為樂,茶文化好一派繁榮雅尚。

中國的飲茶法共有兩大類四小類,兩大類是煮茶法和泡茶法。自漢代至唐代,飲茶是以煮茶法為主,從五代到清代飲茶是以泡茶法為主。後期煮茶法又分解出煎茶法。泡茶法當中又分解出點茶法。漢魏六朝的時候是以煮茶法為主。到了隋唐,則盛行煎茶法。而到了五代和宋的時候流行的是點茶法。後面的元明清才是泡茶法。今天主要和大家聊的是宋人的飲茶方式,是以什麼為主的呢?點茶法在宋代極為盛行。一看湯色,二看湯花,宋人玩的不亦樂乎。

茶盞表面浮著的一層乳狀泡沫,要細膩持久、要潔白如乳、要掛壁不破。這才算點茶點的比較到位了。大家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比賽點茶。勝者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既然是競賽,就要分出輸贏啊,所以比賽點茶就叫「鬥茶」。通過競賽和角逐得出勝負,看誰點茶點的好就是鬥茶。這個點茶法本質上是屬於泡茶法,是一種特殊的泡茶法。點茶法與泡茶法最大的區別是點茶須要調膏、擊沸。而泡茶法則不用。

那麼由此呢,在宋代也特流行一種茶器叫做建盞,兔毫盞就是建盞的一種,大家都聽說過也見過。黑色的,口大底小,碗底也比較的厚實,是有利於茶湯保溫的。且非常適宜觀看潔白的湯色湯花。所以隨著點茶法的流行建盞也是在那個時候流行起來,那麼宋代還有一個人叫做宋徽宗。這個人大凡提到宋茶那是一定要提到他的。

宋徽宗趙佶愛玩會玩是出了名的,那個時候舉國上下沒有比他更會玩的了,在早朝上都可以只和大臣們鬥茶而不理政事。他寫了一本書,叫《大觀茶論》,這是一本完完整整的真正意義上的原創作品,那個時候如果有平臺,他一定是加V大腕,撇去皇上身份不說,人家憑才華拼實力,也肯定是各平臺爭搶的寵兒啊加V認證閃閃發光的,皇帝御筆親書一本茶書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其中「點茶」一篇,見解精闢,論述深刻。你想想上早朝都鬥茶呢,這得多痴迷多用功啊,他能不精闢嗎。這本書對整個茶的研究介紹也是非常全面的。宋徽宗寫字畫畫遛鳥鬥蛐蛐什麼的樣樣造詣深厚,很愛玩,除了皇帝不會做基本上其他的都會玩。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但對茶的確是很有研究。且留給後人的這本《大觀茶論》也是堪稱教科書參考書級別的。

其實在我國宋代,不僅茶文化是鼎盛時期。香文化,還有我們的中國古代插花在宋代同樣都是鼎盛時期。宋代文人四藝指的就是:插花、點茶、焚香、掛畫。很雅很時尚,上至帝王將相宮廷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這麼玩,個人認為比現在很多小年輕動輒低頭玩手機要更那麼有意思點兒。傳統文化的精髓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後期有時間會再和大家逐一道來,細細分享之。

我是茶人滿常覺,事茶多年,專注於茶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傳播,平臺認證持續優質原創作品輸出,只為讓您的茶生活更有品質更美好!感謝閱讀,歡迎您的關注,謝謝點讚轉發留言收藏。

相關焦點

  • 唐代好不容易出了個茶聖,為何卻說宋代才是茶文化的鼎盛時代?
    確實陸羽做到了,他成功在唐代掀起了飲茶熱潮,使得唐代茶文化變得十分燦爛。可是讓人不解的是,唐代好不容易才出了個茶聖陸羽,為何大家卻說宋代才是茶文化的興盛時代?這話至唐朝茶聖陸羽於何地?其實原因很簡單,陸羽以及其《茶經》確實推動唐代茶文化發展乃至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展,在當時引起飲茶熱潮,但宋代茶文化與之相比卻顯得更加燦爛,更為鼎盛。何以見得?
  • 在兩宋時期,飲茶是怎麼逐步取代飲酒,成為最流行的休閒方式的?
    宋代在中國的歷代封建王朝中,雖然其疆域和國力都不是最強的,但是其文化和民間娛樂的發展卻是其他朝代所難以企及的。這主要是拜兩宋時期發達的商品貿易以及優秀的學術氛圍所賜。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宋代百姓的生活條件也是十分優越的,這讓他們有了許多的新的追求和愛好。而其中人們對於茶文化的追捧便是很好的例子。
  • 宋代點茶,影響中外茶界的重要飲茶技法
    自唐代以來,茶在中國得到極大的發展,到宋朝時,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於文化的重視等原因,上流社會嗜茶成風,茶更是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唐盛行煎茶法,而宋則流行點茶法。著有《大觀茶論》的宋代皇帝徽宗,便是一位點茶高手。由上及下的推動,帶動了整個宋代社會對茶的喜愛與痴迷。
  • 宋代飲茶制茶的方式,中國再沒人傳承,卻被日本人視為國寶?
    宋代是中國文化黃金時期,而茶文化更是蔚為大觀。宋代茶文化繼承唐、五代的成就,並在濃厚的文化背景和繁榮的經濟基礎上得到充分地發展和完善,茶文化已融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回顧飲茶發展史,宋代的品飲方式最優雅,也最講究,這同宋代以程朱理學為主導的審美取向有著密切的關係。
  • 茶科普 | 茶的飲法演變
    即不加其他物質,單純品飲茶湯。這是自唐代以來直到當代最主流的一種方式。雖然清飲只用茶葉,但其具體品飲方式卻是非常豐富多彩,如唐代的煮茶法,宋元的點茶法,明清到當代的泡茶法。三者又衍生出各自的風格與品味方式,富有生動的娛樂性和鮮明的時代性。
  • 茶的演進與變化,漫談鼎盛時期的宋代,點茶湯色的變遷史
    在南宋,一個小的茶廠被用來研磨茶。將蒸過的茶葉去除脈脈並切成小薄片,然後將其倒入心軸孔和心軸之間的間隙中。磨碎的茶粉顆粒非常細,訂購茶時很容易吸收。泡沫表面,所以覆蓋茶湯表面的泡沫是綠色的。一、用茶磨製成的白色泡沫在唐代後半期,特別是唐末,隨著飲茶的興盛,飲茶方法也發生了變化。
  • 珍果香草茶的飲用習俗,其實在宋代已普遍存在
    宋代各式各樣的花茶,就以其獨特的製作和烹飲方式,成為宋代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亦為此後花茶的生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宋代特殊的時代背景,塑造了宋人不同的審美趣味,表現在飲茶風尚方面,與唐相較,宋代花茶烹飲呈現出不同於唐代的特徵:首先,花茶種類明顯增多。
  • 分享「茶」之道,行知讀書會打開「宋人生活季」
    2020年11月28日,由寶山區大場鎮文化中心、閻華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場部主辦的行知讀書會正式打開「宋人生活季」第一集,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國家高級茶藝師張海嵐做客,分享宋代的茶文化,透過「茶」之道再現宋人的生活美學。
  • 宋人四雅 點茶
    宋人四雅 | 點茶 茶文化「興於唐,盛於宋」。宋代是飲茶的黃金時代,獨特的點茶方式及鬥茶風氣的盛行,把中國飲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極致。 宋人點茶的工序及器具的選擇上更為嚴苛精緻,上至帝王將相,達官顯貴,下到市井平民,無不以點茶、鬥茶為能事。文人士大夫更是頗好此風。
  • 朱元璋造就了飲茶方式巨變——從唐宋的吃茶到明清的喝茶
    在《清平樂》劇中宋仁宗惜才愛臣,知道戍邊抵禦西夏許久的夏竦最好一口茶,就將作為貢茶的「龍鳳團茶」嘉賞給他。王安石在《議茶法》裡的談到:「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可見早在宋代的時候,茶已經和米、鹽一樣是生活必需品,每天都不可缺少,茶文化在宋代達到了鼎盛,從朝野士大夫到鄉野村夫都愜意吃茶。
  • 從吃茶到喝茶,歷代茶事都經歷了什麼?
    接下來我們隨著時間脈絡繼續梳理各個時期的茶文化,看看究竟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清飲衝泡的飲茶方式。三國時期:以茶代酒到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茶事在漢代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以茶代酒」 的典故就是出現在三國時期,茶作為醒酒的飲料飲用,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唐代。
  • 知否知否應是宋人點茶最為精妙
    電視劇《知否》已經播完了,我也是追著看完的,能看出劇中的服道化非常用心,各花入各眼,我愛茶自無法忽視劇中精美的茶具和良心的茶藝「教學」。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上承唐朝下啟明清,無論是達官貴胄還是文人雅士,亦或是普通民眾,飲茶已經成為宋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以「柴米油鹽醬醋茶」才從宋朝開始傳開。
  •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宋朝人是如何喝茶玩茶的?
    資料圖片「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代可謂是中國茶文化的黃金時代。正如宋代王安石所說,「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茶成為風靡全國的國飲,便是從宋代開始的。追求精細生活的宋人,更是將這一片葉子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從精雕細琢的團茶,到別出心裁的「點茶」、出神入化的「分茶」……宋人將茶玩出了五花八門的新高度,使之成為「盛世之清尚」。一片茶葉究竟能玩出什麼花樣?約千年前的茶技為何至今仍難以超越?只要走進中國茶葉博物館,你就能瞬間穿越千年時光,重回大宋,親自體驗一場宋代茶文化美學。
  • 失傳700多年的宋人技藝:碗裡有宇宙的曜變天目,最精美的在日本
    自從南宋滅亡後,這種製作手藝就已經失傳了,時至今日,人們雖試圖恢復這種工藝,卻始終無法達到南宋時期的水平。黑釉瓷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為什麼到了宋代才產生出這樣美妙的瓷器品種呢?其實從宋代的茶文化中大致可以推出。因為飲茶風氣太盛了,從而催生、促進了茶盞的發展。
  • 行知讀書會|盛世之清尚,茶與宋代社會生活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宋朝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市民生活繁榮,文化藝術更是走向巔峰。11月28日,行知讀書會正式打開「宋人生活季」第一集,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國家高級茶藝師張海嵐做客,與讀者分享宋代的茶文化,透過「茶」之道再現宋人的生活美學。
  • 盛世興茶 | 國運興,茶業興,國家強,茶人幸
    在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興衰起伏,茶運也同此。反觀中國數千年的茶文化發展史,不難發現,中國茶和茶文化發展中出現的高峰期與國運鼎盛的軌跡相重合,茶運不濟,多半和國運有關。唐:茶文化的興起茶葉自古是中國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產業。中國作為茶的故鄉,不僅最先認識和利用茶葉,更重要的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造就了燦爛多彩的茶文化。
  • 唐、宋飲茶之美,觀茶色,最愛哪種釉色的茶碗?
    我國的茶文化歷史久遠,唐、五代時期茶具興起,宋代風行鬥茶。在茶文化中,飲茶器皿的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時至今日,茶具的發展可以媲美任何一個時代,但都離不開唐、宋飲茶文化的貢獻。唐代的茶碗也有等級之分?宋代更講究鬥茶所使用的茶盞宋代「衝點法」泡茶,茶色貴白,茶葉是製成半發酵的膏餅,飲用前先要把膏餅碾成細末放在茶碗內,再沏以初沸的開水,水面浮起一層白色的沫。據記載,鬥茶勝負的標準主要是「色」與「浮」。
  • 宋人不僅改唐人煎煮法為烹點法,還充分拓展了鬥茶和分茶的技藝
    宋人不僅改唐人煎煮法為烹點法,還充分拓展了鬥茶和分茶的技藝茶藝在宋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宋人不僅改唐人煎煮法為烹點法,還充分拓展了鬥茶和分茶的技藝,在茶的把玩中幻化出世間百態,把茶藝的審美功能臻到極致。入宋後,由於氣候的變遷和宋人對茶性的進一步認識,採茶時間、氣候及具體工藝都發生了變化,以團餅茶的採制為例。首先,宋代採茶時間較早,多於驚蟄前後,尤以北苑壑源為最早,且在產茶地風行擂鼓催春的儀式。這在宋代詠茶詩中多有反映,如歐陽修《嘗新茶呈聖俞》一詩即言:「年窮臘盡春欲動,蟄雷未起驅龍蛇。夜聞擊鼓滿山谷,千人助叫聲喊呀。萬木寒凝睡不醒,惟有此樹先萌芽。乃知此為最靈物,宜得天地之英華。」
  • 日本國寶背後的中國故事:見證宋代御用茶盞的輝煌歷史
    在華夏民族宏偉而漫長的五千年文明中,宋朝因其遠超前朝的經濟發展、繁榮鼎盛的歷史文化,被後世譽為悠悠長河裡最耀眼的明珠。 宋代經濟繁榮,對外交流頻繁。南宋時期為防止錢幣外流,規定凡外貨不用金銀銅錢,而以瓷器絹帛為代價兌換,因而瓷器輸出量更大,銷往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受中國茶道的影響,黑釉茶碗在日本茶文化中起到了極大的影響,舉國上下將之視為茶具中的珍寶,並將宋代茶文化與自身結合,誕生的日式抹茶文化延續至今。
  • 茶歷史:始於神農時代,聞於周公時期,繁於唐代,榮於宋朝
    茶在中國是不可或缺的飲品,始於神農時代,聞於周公時期,繁於唐代,榮於宋朝。中國茶集儒,道,佛思想體系為一體,成為了中國文化歷史中一朵獨特的花朵,芬芳而美麗。這是唐代詩人盧仝所做的《七碗茶詩》,關於唐朝飲茶的描述。唐朝時期,經濟蓬勃發展,朝廷重視茶業,佛教崇尚茶,文人寫茶,為飲茶風尚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留下了數百首茶詩。唐代最高統治者主張喝茶,認為茶體現了皇族的意志,有利於國家的統一,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因而茶的地位已經上升到國家政治經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