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茶人滿常覺。茶的演變與發展,到了宋代的是最鼎盛時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提出來的。可見,茶已經上升到了和吃飯喝水的日常所需是一個層面了,謂之生活必須品。宋代大街小巷到處遍布著茶肆、茶坊。宋人也是以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鬥茶為樂,茶文化好一派繁榮雅尚。
中國的飲茶法共有兩大類四小類,兩大類是煮茶法和泡茶法。自漢代至唐代,飲茶是以煮茶法為主,從五代到清代飲茶是以泡茶法為主。後期煮茶法又分解出煎茶法。泡茶法當中又分解出點茶法。漢魏六朝的時候是以煮茶法為主。到了隋唐,則盛行煎茶法。而到了五代和宋的時候流行的是點茶法。後面的元明清才是泡茶法。今天主要和大家聊的是宋人的飲茶方式,是以什麼為主的呢?點茶法在宋代極為盛行。一看湯色,二看湯花,宋人玩的不亦樂乎。
茶盞表面浮著的一層乳狀泡沫,要細膩持久、要潔白如乳、要掛壁不破。這才算點茶點的比較到位了。大家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比賽點茶。勝者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既然是競賽,就要分出輸贏啊,所以比賽點茶就叫「鬥茶」。通過競賽和角逐得出勝負,看誰點茶點的好就是鬥茶。這個點茶法本質上是屬於泡茶法,是一種特殊的泡茶法。點茶法與泡茶法最大的區別是點茶須要調膏、擊沸。而泡茶法則不用。
那麼由此呢,在宋代也特流行一種茶器叫做建盞,兔毫盞就是建盞的一種,大家都聽說過也見過。黑色的,口大底小,碗底也比較的厚實,是有利於茶湯保溫的。且非常適宜觀看潔白的湯色湯花。所以隨著點茶法的流行建盞也是在那個時候流行起來,那麼宋代還有一個人叫做宋徽宗。這個人大凡提到宋茶那是一定要提到他的。
宋徽宗趙佶愛玩會玩是出了名的,那個時候舉國上下沒有比他更會玩的了,在早朝上都可以只和大臣們鬥茶而不理政事。他寫了一本書,叫《大觀茶論》,這是一本完完整整的真正意義上的原創作品,那個時候如果有平臺,他一定是加V大腕,撇去皇上身份不說,人家憑才華拼實力,也肯定是各平臺爭搶的寵兒啊加V認證閃閃發光的,皇帝御筆親書一本茶書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採制、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其中「點茶」一篇,見解精闢,論述深刻。你想想上早朝都鬥茶呢,這得多痴迷多用功啊,他能不精闢嗎。這本書對整個茶的研究介紹也是非常全面的。宋徽宗寫字畫畫遛鳥鬥蛐蛐什麼的樣樣造詣深厚,很愛玩,除了皇帝不會做基本上其他的都會玩。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但對茶的確是很有研究。且留給後人的這本《大觀茶論》也是堪稱教科書參考書級別的。
其實在我國宋代,不僅茶文化是鼎盛時期。香文化,還有我們的中國古代插花在宋代同樣都是鼎盛時期。宋代文人四藝指的就是:插花、點茶、焚香、掛畫。很雅很時尚,上至帝王將相宮廷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這麼玩,個人認為比現在很多小年輕動輒低頭玩手機要更那麼有意思點兒。傳統文化的精髓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後期有時間會再和大家逐一道來,細細分享之。
我是茶人滿常覺,事茶多年,專注於茶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傳播,平臺認證持續優質原創作品輸出,只為讓您的茶生活更有品質更美好!感謝閱讀,歡迎您的關注,謝謝點讚轉發留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