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話茶事——豐子愷

2020-12-17 大道知行知行堂

窗外新月如鉤,室內茶杯幾隻,人的一生,遇上過多少個一鉤新月天如水的夜?

豐子愷,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豐子愷一生有四位良友:煙、酒、茶和唱機。「四友」經常出現在他的各種小畫中,只簡練的幾筆,就保持了友情的溫度。

自古茶與畫淵源深遠,這位漫畫大師的書畫中也在不經意間流露著茶的閒適與趣味。

1.

畫題中的兩句詩,取自明朝園信的《天目山居》一詩。全詩如下:

簾卷春風啼曉鴉,閒情無過是吾家。

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畫中人一定是個富有閒情逸緻的隱士。

他獨居在這山間小屋中,吟吟詩,喝喝茶,望望山景,多麼幽雅!

面前一座座的山,在他看來好似一個個人伸著頭在看,看他坐在庵中吃苦茶。他有群山為伴,並不覺得寂寞。

2.

四口之家,不但隨季節經歷了寒冬與酷暑,還一起走過了人生的起伏。

在這個柳條飄飛,鮮花盛開的春季,在草廬前閒坐,沏一杯新茶,享受天倫之樂,也是人生的大快事了。

3.

三位好友,小院閒坐,大家品茗閒話,且留一個位置與小院盛開的梅花,著實雅事。

4.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蘇軾《後赤壁賦》,如此雅趣,必是興趣相投的好友,此情此景,於茶於酒都使得。

5.

畫題中的兩句詩,取自清朝巨超的《山居》一詩。全詩如下:

簾卷西風雨乍晴,閒憑小閣聽流鶯。

白雲無事常來往,莫怪山僧不送迎。

如此之境,非茶莫屬。

6.

茅廬一座,小院內一松,一蘭,一壺,一杯,一老者,讀書靜坐,雖室陋,但也不覺陋矣。

7.

畫中詩出自初唐詩人宋之問的《下山歌》,全詩如下:

下嵩山兮多所思,攜佳人兮步遲遲。

松間明月長如此,君再遊兮復何時。

一株蒼勁的古松樹下,一輪秋月之下,一對夫婦悠悠然相對而坐,桌上一把茶壺,他們的孩子憑著曲折的迴廊,一起欣賞著遠山近水。

在豐先生的茶畫中,可見他的茶風澹泊,在茶裡寓寄的是對平靜生活的嚮往——願松間明月長如此。

8.

畫中詩出自南宋大詩人、大詞人陸遊的《自法雲歸》,全詩如下:

落日疏林數點鴉,青山闕處是吾家。

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

坐在窗臺前,將書置在一邊,架起爐子,燒水煮茶。

這個時候已經是懸燈夜半,加上手邊的閒書,想來一不待客,二不邀友,只是興之所至,茶知我心。

從柴米油鹽的瑣碎中脫身出來,深夜無人,與茶為伴,此時茶是說話人,也是知己,人與茶再無秘密。

茶水經過衝泡,一出茶香,主人的風雅也就呼之欲出。

9.

畫中詩來自張在的《題青州興龍寺老柏院》,全詩如下:

南鄰北舍牡丹開,年少尋芳日幾回。

唯有君家老柏樹,春風來似不曾來。

春天來到,萬象更新,百花齊放,充滿一派生機盎然、繁花似錦的景象。

攜一生摯友,老柏樹下品茗賞景,世間萬物都隨這大好春光,滋芽瘋長。

而喝茶人,此時也應是心淡如水,不以姿色取悅世俗。

10.

畫中詩來自宋代詩人翁森的《四時讀書樂》之一,全詩如下: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讀書喝茶,此乃人生之樂事!

11.

窗外新月如鉤,室內茶杯幾隻,人的一生,遇上過多少個一鉤新月天如水的夜?

人走了茶香和餘溫久久嫋繞、依稀尚存。

這種融合經歷、漫畫和文字於一體的喝茶場景,可遇而不可求,在民國眾大師的喝茶經歷中,豐子愷大約算是獨一份。

他一個人說完了所有的茶事。

◎本文轉載自「神州茶韻訂閱號」,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的茶漫畫
    茶,是咱們中國人一直以來獨有的飲品,西方國家的茶也是中國流入過去的,茶自古以來一直受到文人騷客的追捧,是他們離不開的夥伴。咱們近現代著名的畫家豐子愷也是一個愛茶之人。我國一些著名的漫畫家都有關於茶事的作品,如陳師曾的《牆有耳)(北京風俗人物譜之一)葉淺予的《茶樓侍者)、方成的《陸羽夜寫茶經圖》和《功夫茶》、丁聰的《茶館畫舊》(組畫之一)等。這類茶漫畫在中國茶文化史上確實值得一書。子愷漫畫誕生在浙江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當年他與夏丐尊、朱自清、劉薰宇、朱光潛等人都是春暉中學的同事,大家都愛好文藝,後來被文壇稱為白馬湖派。
  • 豐子愷:春風啼曉鴉,閒情無過是吾家
    豐子愷,現代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 今天我們一起來品味豐子愷畫中的茶趣,在茶畫與茶語中感悟這曼妙人生吧!
  • 豐子愷:被認作叛徒,只因為一件事,結果捧腹大笑
    老師提倡「白話文」,這一主張更是影響了豐子愷一生的創作,從文章到漫畫都是滲透其中。一天晚上,李叔同老師叫住了豐子愷說:「你的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人。一個「不要臉」的畫家一天早上,豐子愷閒來無事,翻看起上海的「新聞報」,不料,看到一篇文章赫然寫著《豐子愷畫畫不要臉》,把豐子愷氣的夠嗆,等到讀完,豐子愷卻笑了,原來妥妥的一個「標題黨」。
  • 豐子愷翻譯《源氏物語》時知道錢稻孫處境難,竟為他做過這些事
    鍾桂松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回顧展 資料如 新華社供圖 攝:黃宗治藝術家豐子愷曾經擔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此時,豐子愷正在翻譯《源氏物語》,這是上一年從人民文學出版社接受的翻譯任務,所以豐子愷與出版社的編輯時常打交道,對翻譯家錢稻孫先生的生活處境有所耳聞,對錢稻孫艱難的生活處境十分牽掛。
  • 給我的孩子們-豐子愷 電子書分享
    豐子愷作為一個著名漫畫家,文章不多。這篇《給我的孩子們》的文章裡表露了對孩子的讚美。對他們那種純真、毫不掩飾、由心流露的特點的喜愛、讚美、甚至崇拜。 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說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意思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 民國最網紅漫畫家豐子愷的日本留學二三事
    豐子愷在日本呆了短短的十個月,自稱是「金盡回國」,可見他是用著極有限的資金出國去的。豐子愷在國外都學了什麼?留日的短短十個月,對豐子愷的畫風、文風都形成了深遠的影響,這段求學時期為他的藝術成就奠下了基石,即使他只稱這十個月為「走馬觀花」。
  •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很多人愛看豐子愷的漫畫。愛他筆下看似隨隨便便,但卻妙趣橫生,常常蘊含著大大哲理的漫畫。一輪新月,一棵垂柳,三兩孩童,往往就是一副明媚的作品。我們喜歡豐子愷,是因為不管是寫散文還是畫漫畫,他都能看到平淡生活中最溫柔,最深遠的部分。
  • 豐子愷:阿咪
    豐子愷(1898—1975)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書法家、翻譯家和美術音樂教育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被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1914 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業於名師李叔同和夏丏尊。
  • 李叔同與學生豐子愷的「邂逅」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后豐子愷曾作文《懷念李叔同先生》以紀念恩師。豐子愷在弘一法師的五十大壽上送來了自己精心繪畫的50幅《護生畫集》,弘一法師很是高興,並且很快為護生畫配上了文字,並且希望在自己今後的60至100歲大壽時,豐子愷能為其續上第2-6集。
  • 豐子愷的月亮
    2豐子愷喜歡畫月亮,不超過兩筆就能畫完的那種。他總在滿月下,畫一個女子的等待。有少女的背影纖細,有也許是人到中年,小肚子墜墜。有人也許還在望著月亮許願天長地久。有人只敢期盼當下圓滿。3有天文愛好者隆重指出,豐子愷把兩個月亮畫錯了。明明是「楊柳岸曉風殘月」,他怎麼給畫了一彎上弦新月?
  • 豐子愷10句經典語錄,句句都是人生
    「我的孩子們,我憧憬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像委屈地說出來,是你們自己曉得,可惜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意思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豐子愷點點頭,承認是那麼回事,但他無可奈何地說: 「口腹之慾,無可奈何啊!」 豐子愷在《憶兒時》一文中詳細描述過祖父吃蟹的情況,最後說: 「這回憶一面使我永遠神往,一面又使我永遠懺悔。」 當時他正茹素,後來開了葷,就恢復了「永遠神往」的吃蟹這件事。
  • 原來豐子愷是中國漫畫之父 也是與魯迅「撞車」的翻譯家
    3月1日下午,滬上眾多文人雅士齊聚克勒門文化沙龍,以「一鉤新月分外明——海上『豐』採豐子愷」為主題,回憶、探討他們記憶中的豐子愷。而「一鉤新月」幾字正是取自豐子愷的一幅重要畫作,這幅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漫畫」的誕生。邂逅日本畫家竹久夢二豐子愷與漫畫的邂逅,歸因於日本畫家竹久夢二。
  • 《圖話經典:改變世界的孩子》:讓孩子知曉自己權利,健康成長!
    後浪近日出版了一本《圖話經典:改變世界的孩子》書籍,通過數位孩子的親身經歷讓世界各地更多孩子感知自己權利,從而更好的保護自己,健康成長一:你小時候以為所有糟糕的事都是世界末日,那只是生活的開始,你可能還會遇到很多混蛋。——《重返17歲》因為戰爭,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流離失所;因為貧困,有些父母承擔不起照顧孩子的費用;因為更多不可抗力因素,有些孩子由於殘疾,宗教信仰或者種族而頗受歧視。
  • 吳浩然:編這套書,我慢慢了解了豐子愷
    這是他花費三年心血編著的一套關於豐子愷書法繪畫藝術的書:一本他以豐子愷漫畫風格創作的《緣緣人生——豐子愷畫傳》,一本《豐子愷書法字典》,一本研究豐氏楊柳畫法的《豐子愷楊柳畫譜》以及一本堪稱豐氏著作全記錄的《豐子愷書衣掠影》。   「據齊魯書社透露,這一套《緣緣叢書》已經進入他們的銷售渠道進行銷售了。」向記者轉述這句話時,吳浩然的臉上綻放釋懷的笑容。
  • 豐子愷經典語錄,句句精闢走心!
    ——豐子愷3.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豁然開朗》4.
  • 紀念| 豐子愷誕辰120周年,西子湖畔重溫「人間情味」
    10月10日下午,在豐子愷先生的第二故鄉杭州,浙江美術館將揭開《此境風月好——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回顧展》,展出豐子愷作品125件,師友作品72件,文獻120件,全面展現豐子愷先生的文藝人生。豐子愷(1898.11.9-1975.9.15),中國現代文化藝術史上傑出的大家。他於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
  • 開學第一課 中小學生圖話「寒假趣事」(圖)
    嘉興市實驗小學的寒假作業是用藝術的手法記錄寒假的收穫,孩子們充滿童心又妙趣橫生的「圖話」日記讓師長們嘖嘖稱讚。  「發現日記」笑聲多圖畫美  「這每一頁上的配圖都是孩子們自己畫的嗎?」翻閱著學生們的一本本寒假髮現日記,記者心裡不禁有這樣的好奇,而仔細品味圖片中特有的童真和稚氣,則又完全相信出自孩子之手。
  • 魯迅與豐子愷「撞車」翻譯《苦悶的象徵》
    而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候,豐子愷翻譯的《苦悶的象徵》先是由《上海時報》連載,1925年3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列入「文學研究會叢書」出版。兩位譯者幾乎同時翻譯同一本日本文藝論著,並同時出版,這在當時的中國文化界頗為鮮見。當時,人們很是好奇,魯迅和豐子愷的兩個中譯本在翻譯質量上,哪一本更好?豐子愷說:「他(指魯迅)的理解和譯筆遠勝於我。」這當然是謙詞。
  • 豐子愷:長大後再也無心吃個螃蟹,就兩碗米飯
    豐子愷生於清末,是鄉內有名的家族,經營著祖傳的染坊,父親是名舉人,但中舉之後因科舉作廢便無事在家看書、喝酒。姊妹7個,2個弟弟夭折,他是唯一的男孩,父母視他為寶貝,給其起了乳名「慈玉」,大名叫「豐潤」。
  • 豐子愷畫集《阿咪》將面世 收錄超4000幅漫畫
    ■本報記者 傅盛裕  從1925年的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到1971年「今生畫緣盡於此矣」的《敝帚自珍》,豐子愷的漫畫裡常有貓的身影。明年1月,新經典文化的新書《阿咪》行將面世。  這本書的策劃,源自「新經典文庫·豐子愷作品」系列責編楊宇聲的一個念頭:豐子愷寫貓、畫貓、養貓,留下好幾幅有貓相伴的照片,關於貓的書卻從未出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