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吃水果不吃飯可行否?專家: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當下很多人認為吃水果有利健康,而吃米飯並沒有什麼益處,甚至不少老年人保養身體也講究不吃米飯、光吃水果這一套。光吃水果不吃飯,如此養生可行否?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答案肯定是不能,那其中的道理有哪些?接下來將從古人留下的養生百科全書《黃帝內經》中尋找答案,來探尋中醫的「養生之道」。

五穀為養 主食才是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認為五穀雜糧才是養生的根本。五穀是指 「稻、黍、稷 、麥、菽」,即大米、小麥 、大豆、小米等,亦泛指所有穀類和豆類食品。五穀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大多數營養素。五穀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配比很合乎人體需要。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來源,而人類生長發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故「五穀為養」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

為什麼說 「五穀為養」,首先, 「五穀雜糧」都是植物的種子,能補養人體元氣、陽氣。

「五穀雜糧」本質都是植物的種子。只要有土壤,一粒小小的種子便可以生根發芽,最終成長為一個新的生命,因為種子濃縮了植物的精華具備旺盛的生命力,也稱之為「生機」或「陽氣」。我們吃主食的時候,不僅吃了各種化學營養物質,還吃糧食的「陽氣」。五穀,也就是粗糧,其谷氣充沛,補養人的元氣最好。

其次, 「五穀雜糧」調養脾胃。五穀只要撒在土地裡就能生長發芽,而脾胃在五行中屬土,在脾胃裡播下種子,也就是我們人體所攝入的「五穀」,通過脾胃「以灌四傍」人才能生生不息。

五穀雜糧的屬性大多都是性平、味甘、色黃的特點, 多歸脾經、胃經和腎經,這些性味歸經特點也決定了其養脾胃的功能。谷氣皆入胃,散精於脾;脾氣散精,輸布五臟。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無從攝取,氣血無從生化,後天之本虧耗,導致氣血不足,脾胃虛弱。

「五穀」,以其充飢則謂之食,以其療病則謂之藥,所以「五穀」一則養生,二則治病。「藥食同源」的本質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正常飲食過程中祛除病痛,使機體恢復健康。

因此,五穀雜糧等主食是最基本的養生,既可以補養人體元陽之氣,又可以補益後天之本脾胃,絕對不可以不吃主食。

五果為助 因人而宜忌過量

吃水果一直被大家認為是可以減緩衰老、減肥瘦身、降低膽固醇、補充維生素的良品,《皇帝內經》中言「五果為助」, 五果, 本指棗 、李 、杏、慄、桃 ,亦泛指各種水果和乾果。人們在主食之外適當進食果品, 從中醫理論看, 可以調整陰陽,補充津液,某些水果和乾果還具有補益心腎脾胃和潤肺潤腸之功。水果的益處頗多,導致有很多人不吃飯只吃水果來調理身體,但這種方式並不可取。

中醫認為,水果有寒熱溫涼不同屬性,一般可以分為寒涼、溫熱、甘平三大類,而人也有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溼熱質、痰溼質等不同體質,需要根據不同體質選擇合適的水果。

簡單來說,像大部分老年人體質虛寒,進食偏於寒涼的水果容易導致胃部不適,甚至腹瀉,中醫認為 「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胃司受納,主腐熟水谷」, 過食寒涼水果易傷脾胃,導致胃失和降,脾失健運,寒溼內生,陽氣受困,又加重運化不利,出現精神萎靡、少氣乏力、納差、痞滿、洩瀉等症狀,因此建議此類人群食用溫熱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例如蘋果、木瓜、橘子、桃等。

對於熱性體質的人來說,本身機體處於陽氣旺盛的狀態,如食用了熱性的水果,容易導致胃腸積熱,火勝傷津,進而出現一系列「上火」的症狀,如面部生瘡、口乾、大便乾結等。因此建議此類人群食用涼性或者甘平性味的水果,例如梨、柚子等。

總之,不管是寒涼還是溫熱性味的水果都不易過量,更不能代替主食,宜飯後食用。每個成年人每天的水果攝入量建議在200克到350克。

生活變好 勿陷入「過補」誤區

《黃帝內經》中寫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不管是五穀還是水果,或是肉類蔬菜,不能有所偏食。要做到葷素搭配,合理飲食,饑飽有度,才能滿足機體的營養需要。

古人云「食為八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容易陷入「過補」的誤區,尤其是老年人氣血陰陽 、臟腑俱不足,人體胃腸容量也是有限,過量飲食會加重胃腸負擔,久之則臟腑虧損更甚。因此需防止「飲食自倍」和「膏粱厚味」,要注意營養均衡,不可暴飲暴食。

總而言之,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保養身體要順應四時陰陽之變化,調養心神,不管是吃飯還是吃水果,要做到合理均衡,飲食有節,不可偏食,不宜過量,寒溫適中,五味不過,順應自然規律吃時令果蔬,才能達到古人養生的最高境界——「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武漢市第一醫院針灸科主任、主任醫師 周利)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相關焦點

  • 專家: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摘要:五穀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大多數營養素,同時能夠能補養人體元氣、陽氣,對脾經、胃經和腎經都有好處,水果的益處同樣頗多,但不吃飯只吃水果這種方式並不可取,長期不食用主食會導致氣血不足,脾胃虛弱。
  •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想要養生日常多吃雜糧就可以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出自《黃帝內經 》,原文是「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大概意思就是藥物都是用來攻擊去除疾病的,保護身體健康的則是五穀,五畜之肉滋養身體,五果五菜則是起到輔助補充作用。
  •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都是些啥?
    「螞蟻中醫」以中醫知識科普為目的,讓您的健康養生如有神助!本刊記者/王志翔採訪專家/韋大文 河南中醫藥大學三附院 教授小編說提到食療養生,不得不說的就是中醫食養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但是,五穀、五果、五畜、五菜指的都是什麼呢?他們又有什麼功效呢?
  • 健康養生就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提到食療養生,不得不說的就是中醫食養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但是,五穀、五果、五畜、五菜指的都是什麼呢?他們又有什麼功效呢?一起來看一下吧~現代營養學認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營養,即平衡飲食,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在世界飲食科學史上,最早提平衡飲食觀點的是中國。
  •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菜萵苣,也叫萵筍。萵苣清香爽口,肉質嫩,莖可生食、涼拌、炒、幹制或醃漬罐裝,當然在這裡不推薦大家醃製,醃製食品儘量少吃,萵苣是一種常見的蔬菜非常美味。萵苣味甘、性涼、能通乳汁,利小便,消食,醒酒,不筋骨,潔牙齒,除口氣。可治小便赤澀,短少,尿血等。同時萵苣中的鐵離子容易被人體吸收,常食用新鮮萵苣,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 五穀為養,五菜為充
    人不宜食眾生肉蓮池大師雲棲舊景經言靴裘①等物皆不應著,以其日與諸畜相親近也。夫此特著之身外,況食肉則入於身內乎!今人以犬豕牛羊鵝鴨魚鱉為食,終世不覺其非,何也?夫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以歸於脾,其渣滓敗液出大小腸,而華腴乃滋培臟腑,增長肌肉。
  • 當代中國人的「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之前有北京某幼兒園院長非常推崇國學,想給孩子們按照《內經》原則安排衣食住行,讀了這段話興奮莫名,然後在網上一查,「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的說法很多,馬上凌亂了,於是打電話給我們,問「五穀」、「五果」、「五畜」、「五菜」到底是什麼?不搞清楚沒法給小朋友們做飯。
  • 五穀、五果、五畜、五菜
    講究膳食平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五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類作為五穀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因為穀類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少蛋氨酸,穀類、豆類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質相互補益的作用。
  • 郭述真:學《黃帝內經》習「五穀為養」|《小米花絮》系列⑥
    《黃帝內經》告訴世人,要有這樣的飲食之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黃帝內經》中所指五穀為:小米、小麥、大米、黍、豆類。五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食。小米 在所有穀類食物當中,最為養人的非小米莫屬。小米屬於種子類糧食,其內孕育著生命,孕育著巨大的潛能。一粒種子可以收穫無數果實。這些果實同時又是種子,如此繁衍,生生不息。
  • 《黃帝內經》裡記載的五穀、五果、五畜、五菜分別是指哪些?
    《黃帝內經》裡記載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膳食配伍原則。
  • 唐老師講黃帝內經360條厚生觀念連載9 —— 五穀為養
    所以在谷肉果菜,五穀,五畜,五果,五菜,我們今天重點講「五穀為養」主食的重要概念。主食是有按照現代研究分為三大類,主要提供我們身體熱量的。第一大類呢,是碳水化合物,就是我們說的谷;第二類呢是蛋白,就是我們說的豆;第三個是脂肪,這是我們說的麻。谷、豆、麻,這三大類,跟現代營養學所對照的。那這些對照的方法呢,其實就分出了三個大的不同的體質類型。
  • 《黃帝內經》教你養生:五果為助到底是哪五種水果?你吃對了嗎
    雖然是藉助了各種現代精密的儀器,我們才能夠發現每一種水果中具體的營養成分,但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已經意識到,多吃水果對於身體的確是有許多好處的。翻看《黃帝內經》,就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條文:「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也說明我們祖先很早就認識了飲食搭配的重要性。
  • 「傳統養生」五穀養精 五果助力!如何搭配才健康!
    人們日常的飲食應該如何 搭配才健康,《黃帝內經》 中早已給出了答案,其中指出: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 益,五菜為充,氣味合則服之, 以補精益氣。」這段話可謂飲食 調攝的指導綱領。 五穀包含天地精華。 「五 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 吃水果有益健康,老中醫卻提醒少吃水果?告訴你真相!
    因為,水果有點吃不起了!你的水果自由了嗎?自今年入夏以來,很多時令水果上市,但價格卻並沒有因此而親民,很多網友表示「水果已經吃不起了」。不止是前幾年「車釐子自由」,這樣外來品種呈一枝獨秀外,今年更是出現了「荔枝自由」「芒果自由」甚至是「蘋果自由」了。
  • 為減肥只吃水果,這樣做到底對不對?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吳嶽現在很多人認為,減肥吃米飯是大忌,還是吃水果更有效更有利於健康,於是乾脆只吃水果,甚至連一些老年人為了保養身體也是如此,對此,世博高新醫院消化科主任倪永澤表示,這樣做其實並不科學。
  • 農村人說的「五穀、五畜、五菜、五果」,都是指什麼?
    農民大多是以種地為生,在農村有許多關於農作物的文化,農村人的一飲一食都有講究,農村人還對此進行了總結,常說「五穀、五畜、五菜、五果」,那麼都是指什麼呢?1、五穀農民對農作物十分熟悉,因為常年種植,在勞動的過程中也認識了很多植物,那麼五穀都是指的是什麼呢?分別是水稻、小麥、高粱、豆類和黃米。2、五畜以前農村人基本上家裡都會養殖一些家畜,不過現在農村人還養殖的就比較少了,像牛主要是為了耕地。
  • 成天嚷著多吃水果補維C的媽媽,害死孩子都不知道
    前兩天我有收到一條留言——米醫生,冬天是不是要給孩子多吃水果>2000多年前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內經》就說過: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我們自己的祖先早已把驗證千年,最適合我們,最樸素的飲食方案寫下來告訴我們了——五穀為養
  • 如何吃水果比較好?
    2400多年前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就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說法。其中的五果當然不是指五種水果,而是指各種水果。全世界所有主要國家的膳食指南也都推薦每天吃水果。但是說到減肥和水果的關係,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認為水果脂肪少,熱量低,多吃水果不吃其它食物就能瘦。例如前幾年網上流行的蘋果減肥法。
  • 晚餐吃水果真的能減肥?小夥連續吃了一個月的水果,卻吃進了ICU
    記得曾經網上一直發,說是吃水果可以減肥的。那麼,水果還能當晚餐吃嗎?對此不少市民表示不可以的,但是也有市民表示是可以的。雖然很多的年輕朋友都說,水果是可以當成晚餐吃的,並且還有很多的減肥的朋友都是這麼做的,不過那新聞裡都說了小夥子因為吃水果吃進了ICU,難道水果真的就不能當晚餐吃了嗎?
  • 五穀養五臟 睡眠是良方
    南北朝名醫陶弘景也有道:「凡病之來,不離五臟。」  因此,應多方面對臟腑進行養護,使臟腑安和,氣血和順,防範病邪來犯。  ■趙世立(保眾堂堂主、中醫養生專家)  商報記者 王惠叢 整理  五穀養五臟  中醫的養臟觀:  五穀養五臟    人不吃五穀可以活著,因為人可以吃的食物很多,但是人要想健康地活著,必須要吃五穀。五穀是大米、小米、高粱、小麥、豆類等種子的總稱,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