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旭輝,女,醫學博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九三學社社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風溼病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醫學院)訪問學者
2020年庚子鼠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國的醫療系統面臨大考。全國的醫務人員不管前方、後方,都積極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來,體現了白衣天使的責任和擔當。
為了更加迅速地識別、診斷「新冠」患兒,避免在就診過程中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領導和我們科室負責人反覆討論、論證,最終決定成立兒科發熱門診。2020年1月30日大年初六,在家中接到通知,讓我參與兒科「新冠」門診的組建工作。短短數天內,各職能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協作,原來的兒科腸道門診按照感控要求被改造為包括清潔區、潛在汙染區和汙染區在內的「兒科新冠病毒感染篩查門診」。
2月3日周一,兒科「新冠」門診正式開診。開診一周以來,由我負責制定規章制度、人員培訓考核、質量控制、感控管理,一項項熟悉而陌生的任務撲面而來,種種感觸和體會,是既往十餘年工作中從未經歷過的。
臨時組建的團隊由我和一名「資深」護士長帶隊,加上3名醫生、3名護士,總共8人。有的同事家中有90歲的老母親,有的孩子從來沒有在晚上離開過媽媽,有的同事為了安心工作把孩子送回了老家……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未知的挑戰風險,心裡難免會有不安和忐忑。但在開診之後,大家都熱情百倍地投入了新的工作。首日接診第一個病人,最年輕的護士穿起隔離服進入汙染區,臉上看不到一絲退縮和猶豫。診間「空下來」的時間也一點兒不浪費,流程哪裡不順、怎麼才能改進預檢分診、如何提高感染管理控制,大家時刻都在主動思考、積極討論、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這段時間讓我對感控工作感觸頗深,才認識到自己對感控的理解還很膚淺。穿脫防護用品的順序、如何穿脫隔離衣、如何帶口罩和消毒雙手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細節不只關乎自己,還會影響隊友甚至家人的安全。醫生、護士和保潔員都需要進入汙染區,團隊的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太重要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幾天下來,我們養成了「互相揭發檢舉」的良好風氣,護士長和我緊密配合,暗中「監視」每個人的一舉一動,「碰門把手前你手消了嗎,咋又沒關門,沒『手消』你摸哪兒呢……」。護士長更是落下了管閒事兒的「毛病」,她發現大家坐電梯少了,樓梯消防通道的門把手以及門帘成為新的隱患,主動向後勤反映情況,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籌備兒科「新冠」門診過程中,門診護士長和科領導春節期間天天「駐紮」在醫院,院裡各部門以「史無前例」、「雷神山」般的速度,在短短4天內完成門診改建、物品到位並投入使用,真正感受到「人心齊、泰山移」。繁忙的工作中,接到孩子老師檢查寒假作業的微信,老師最後總會加上一句「特殊時期,您多注意安全,您辛苦了」;買護目鏡支援武漢同行,商家聽說是買給醫院的立馬免費贈送、快遞免郵……一點一滴,讓我們在這個最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人際間的絲絲溫暖。
有位著名的病毒專家曾說「我們只聽到時鐘的滴答滴答聲音,但是從來不知道現在幾點鐘,病毒就是這樣,我們不知道時間,但是它一定會來」。目前「新冠」門診的病人還不多,我們也經常開玩笑說希望它早日關張。但請相信,勇敢的戰士在用心聆聽時針的運轉,一旦到了戰鬥的那一刻,沒有人會退縮,我們一定會亮劍前行!
作者:鍾旭輝
編輯: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