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新冠也擋住了感冒?有兒科診所門診量跌一半 感冒藥銷售降幅最...

2020-12-19 紅星新聞

「今年不光感冒少,往年這個時候流行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也都少了……」幾天前,深圳市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裴洪崗在微博上如是說。

▲7月21日下午,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鄢毅正在接診

這一現象並非只有裴洪崗感受到。紅星新聞記者從重慶、深圳、上海等地的多家兒童醫院了解到,這些醫院兒科的接診量與往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醫院甚至下滑了50%左右。據廣東省疾控中心公布的問卷調查結果,高達56.5%的民眾覺得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自己患感冒或流感等疾病的次數減少了。

在專家看來,究其原因,外出佩戴口罩和勤洗手成了最奏效的防病高招,這降低了各類常見傳染疾病的傳播機率。其中兒科尤其明顯,因兒科病人中,呼吸系統疾病約佔70%左右。「減少聚集、出門戴口罩,這樣的措施並不只是過濾了新冠病毒,其它的有些呼吸道傳染病也擋住了,跟著減少了。」四川大學華西公共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公共衛生諮詢專家欒榮生希望,後疫情時期,病人戴口罩的好習慣也保留下來。

感冒人數驟降,兒科最明顯

有民營醫院稱接診量最少時大跌8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院兒科的兒童留觀輸液室都沒對外開放,到兒科就診的病人也明顯少了。最近幾個月,四川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大樓的保安和分診護士一直有這樣的感受。7月21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看到進入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患者及其家屬,仍需要出示防疫健康碼,並測量體溫。「這段時間要好一點,病人開始多了一些。」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一位分診護士說。

▲7月21日下午,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排隊就診的患者寥寥無幾

來到二樓兒科門診,大廳內等號就診的患者寥寥無幾。在該院兒科主任鄢毅印象中,這與往常的接診量相比,病人數量下滑了不少。

「(疫情)對兒科影響最大,感受最明顯。」鄢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新冠肺炎期間,民眾大量減少外出,學校沒開學,學生都被「關」在家裡,所以病人明顯少了。而在兒科的病人中,呼吸系統疾病佔比達70%左右。「疫情期間,大家減少了外出和聚集,並且出門時還佩戴口罩,所以呼吸道等疾病感染的機率變小了,呼吸系統的病也就少了,尤其是小孩生病率也跟著下降。」鄢毅說。

「醫院每日的門診量,以前忙的時候日均有七八百人,一般在500人左右,現在基本只有兩百多人了。」在鄢毅看來,不僅是普通感冒、流感等常見呼吸道疾病減少了,連往年常見的手足口病等傳染病也少了很多。除了門診,住院的病人減少更多。「(下降)50%到60%,原來,兒科住院部有上百個病人住院,連過道的加床都會住滿。現在,床位基本空一半,只有40來個病人。」

公立綜合醫院的兒科如此,民營的兒童專科醫院又如何呢?「呼吸系統疾病就是人傳人,戴口罩能有效預防傳染。」成都某民營婦女兒童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院兒科的接診量總體下降了約40%。

「疫情最嚴峻那段時間,學校未開學,人群聚集的情況也少,所以醫院兒科的接診量下降很多,達80%。」該負責人說,除了減少外出和聚集、出門戴口罩的作用,也有部分患者在患了小感冒等後,直接在網上藥店購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院的接診量。

紅星新聞記者聯繫重慶、深圳、上海等地的多家兒童醫院也了解到,疫情期間,這些醫院兒科的接診量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並未透露具體數據。他們同樣認為,這與疫情期間,大家減少外出及養成的戴口罩、勤洗手等習慣有關。

實體藥店感冒藥不好賣?

有藥店稱一度賣不動,有醫藥代表稱銷量降80%

「影響很大,我們才開了半年總結。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上半年相比,公司的感冒藥銷售下降了80%左右。」某醫藥公司在四川內江的銷售代表劉女士稱,她主要負責公司感冒藥在內江藥店和診所的銷售。據她了解,做感冒藥銷售的不少同行也認為,疫情期間感冒病人減少了,不少感冒藥的銷售也受到較大影響。

劉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三四月份,公司的感冒藥在內江地區基本沒有出貨,藥店和診所銷售的感冒藥都是他們去年銷售出來的。直到5月底,公司才開始在內江地區出貨。「六七月份比三四月份好一點,相對緩解了一些,銷量恢復了一些。」

▲內江某藥店上的呼吸系統類藥品

「在1月底到2月的那一個月左右,大家搶購了一批感冒藥,我們的銷量還可以。」在內江某大型連鎖藥店上班的王女士說,那次搶購,買藥的大多數人並非是家裡有人生病了,而是為了備藥。但到了三四月份,藥店的感冒藥基本就賣不動,銷量跌幅高達七八成。他們從客戶處了解到,往年經常生病的,因為戴口罩,減少外出,加強個人保養,客戶患感冒明顯減少了。「直到四月底學校開學複課後,感冒藥銷售才慢慢扭轉過來,到目前已基本恢復正常。」

不僅是內江,全國不少地區的藥店感冒藥銷售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如北京朝陽,據健康時報報導,朝陽區一家連鎖藥店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普通感冒類、退燒類藥物下降幅度達60%以上,有的藥店則下降達70%。

紅星新聞記者查詢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發現,今年一季度,在感冒藥市場上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的華潤三九、葵花葯業、白雲山等醫藥公司的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有5.9%至24.9%的跌幅,但也有香雪製藥等醫藥公司的營業收入「逆勢上漲」。此外,生產連花清瘟膠囊的以嶺藥業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漲幅超過50%,而生產雙黃連的幾家藥企,一季度營收則是有漲有跌。

相關調查、研報指出

過半民眾自覺感冒次數變少,生活習慣因疫情而改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跟往年同期相比,您今年患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的情況有變化嗎?」今年6月,廣東省疾控中心發出一份面向社會公眾的問卷調查。

6月22日,該中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民眾覺得,自己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患感冒或流感等疾病的次數減少了。此外,還有36.2%的人說「不確定」,僅7.29%的人覺得增加了。

為何會出現患病者減少的情況?據上述中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市民認為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後,他們的個人生活習慣有所改變。其中,92.28%的人認為這個改變是「外出戴口罩」,84.57%的人認為是「洗手次數變多」,還有82.79%的人認為與「減少與多人的聚餐、聚會」有關。

對此,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分析認為,外出戴口罩、洗手次數變多、減少聚會聚餐、加強家居和辦公室通風等習慣上的改變,確實影響了民眾患病次數。其中最奏效的,當屬兩個防病高招: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

7月11日,丁香園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具體到不同科室,兒科、外科、內科門診量受疫情的影響最大,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究其原因,是今年1月疫情爆發後,多地診所被緊急叫停,直到2月各地診所才逐步恢復開診,但去診所看病的人依然寥寥,這與疫情期間患者的謹慎心態有關,也與防控期間的居家隔離措施有效阻斷了傳染途徑分不開關係。疫情之後,雖然社會生活逐步恢復常態,但公共場所仍要求戴口罩,這降低了各類常見傳染疾病的傳播機率。

公共衛生專家:

防新冠也擋住了感冒,病人戴口罩的好習慣要保留

在鄢毅看來,病人減少,這是好事,表明大家更健康了。「疫情過了,養成了生病就戴口罩的習慣,會減少呼吸系統疾病傳染的機會,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也會減少。」鄢毅希望大家今後在生病時,也要注意戴口罩和勤洗手,減少聚集,保持這種良好習慣。

疫情期間,大家減少外出聚集,出門戴口罩,感覺自己患感冒的次數少了,這在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公共衛生諮詢專家欒榮生看來,這就是防新冠連帶感冒等疾病「一起防了」。據欒榮生介紹,根據疾控系統的疾病監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包括其它的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等跟著減少了。「都是連帶的,因為他們的傳播途徑都是一樣的。你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並不是只過濾新冠,其它的也都擋住了。」

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北京出臺《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該條例已於6月1日開始施行,其中便包括,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要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時需佩戴口罩。

談及戴口罩這一習慣,欒榮生表示,今後,病人最好戴口罩,明確的傳染源一定要戴,以防四處傳播。「疫情期間養成的習慣,以後要形成規範。自己感冒了,儘量待在家裡不要出去,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一定要戴口罩,養成習慣。」

「好的習慣要保留下來,如病人要戴口罩的好習慣。」但欒榮生同時表示,疫情過後戴口罩這一習慣將僅針對病人,其他人並不需要戴。

為此,欒榮生表示,相關部門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在這方面的意識和素養。除了病人戴口罩,目前推廣的公筷也可以作為一種衛生習慣,保留下來。「戴口罩要成為個人修養,自己感冒了,要想到不能傳染他人,這對大家都好。」

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 攝影報導

編輯 郭宇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兒科診所降幅78%!《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首次發布
    2020年7月11日至12日,由丁香園主辦的《中國診所發展大會(CCDC)》在杭舉辦。會議圍繞「聚基層」「新生長」兩大議題,深入探討疫情時期診所發展的困境與機遇,會上重磅發布《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
  • 都賣感冒藥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銷量慘跌9成
    但另一方面,流感患病人數變化會直接影響感冒藥的銷量,此前就有醫藥代表表示,今年感冒藥銷量掉了9成,很多感冒藥廠都特別慘。   不過,21新健康記者梳理發現,確實有許多感冒藥企業營收下降,但香雪製藥、以嶺藥業等藥企卻出現營收上漲,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營收差異變化呢?
  • 新一輪感冒來襲 成人也「中招」
    與氣溫變化有直接關係,市民不要急著減衣供暖季結束後,我市便遭遇了冷空氣,氣溫反覆變化。3月31日,記者走訪發現,新一輪感冒來襲,不僅感冒的孩子增多,而且一些大人也沒能抗住,出現了感冒症狀。對此,醫生表示,此次感冒小高潮與氣溫變化有直接關係。
  • 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報告數據顯示,96%的診所在疫情期間停診1-3個月;復工後,門診量受影響最大的專科是兒科、外科、內科;超八成診所啟動線上服務,核心為維護患者關係;疫情後,用戶線上診療習慣還得到保留。現狀:93%受影響停診,兒科門診下降80%根據《2019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診所(醫務室、護理站)數量,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是河北、山東、四川、廣東、遼寧,診所數量超過1萬家的省份有7個。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衝擊,作為最小醫療單元的基層診所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
  • 兒科診所突破多,專科門診可否逆襲全國?
    公立醫院的兒科醫生大量出走,以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為特色、裝修童趣十足、接納聯合了體制內醫生資源的私立兒科診所正在迎來爆發。連鎖兒科診所在一二線城市不斷出現。位於北上廣深的兒科診所無疑是資本關注的重點,已獲融資的兒科醫療機構都位於這片區域。這些初具規模的兒科診所究竟現狀如何?能否開啟專科門診的在中國發展的新天地?我們選擇了其中幾個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診所一探究竟。
  • 這家醫院的兒科「新冠」門診火了
    為了更加迅速地識別、診斷「新冠」患兒,避免在就診過程中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領導和我們科室負責人反覆討論、論證,最終決定成立兒科發熱門診。2020年1月30日大年初六,在家中接到通知,讓我參與兒科「新冠」門診的組建工作。
  • 疫情衝擊 兒科診所成重災區
    「在停診的兩個月裡,診所收入為零,成本卻一點也沒減少」,一位連鎖兒科負責人向《看醫界》坦言,疫情對部分以兒內科為主要業務的診所帶來了嚴重打擊,「雖然診所早就恢復門診,但因為不具有發熱門診資格,這部分收入直接被腰斬」,這位負責人表示,兒內科收入不僅僅是自己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相當大一部分兒科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業務量減少可以說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普遍現象。
  • 兒科診所行業報告:醫療資源向基層轉移 民營兒科連鎖診所興起
    根據平安證券研究所的測算,醫院住院服務佔比的變動不會太大,但醫院門診服務將大比例向基層轉移,這也是民營兒科連鎖診所逐步興起,接納部分萎縮的公立醫院兒科業務的機遇。兒科連鎖診所作為一種重服務質量的業態,與眼科、口腔診所等高度標準化、高度依賴器械的醫療服務機構有較大不同。該領域的參與者必須在發展實踐中結合自身管理經營特點,建立適應外部市場環境的管理經營模式。新進入者不可能期望在短期內通過簡單複製其他企業的管理經營模式,來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壯大。
  • 兒科醫生荒,新型兒科診所出路幾何
    兒科醫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兒科用藥量少,以藥養醫的背景下,兒科收入低,工作量大;兒科溝通的複雜性,兒科醫生往往需要面對多名精神緊張的患兒家屬(包括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常見的醫患溝通困難在兒科更為嚴重。
  • 兒科診所為什麼是一門好生意?天愛兒科、媽咪知道、叮叮兒科、昱...
    經歷了前幾年的迅猛擴張之後,兒科診所的發展也進入到新的調整期,從業者們重新開始考慮兒科診所的新商業形態、需要達成的目標以及匹配的資源,尤其是在國家大力推行分級診療、鼓勵非公醫療發展的政策大背景下,診所迎來新發展機遇。  5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醫保局制定了《關於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感冒高發,服藥要謹慎 23歲小夥吃了幾片感冒藥胃出血了
    對普通患者來說,感冒藥可有效緩解其不適症狀,但對於有胃腸疾病,特別是胃潰瘍的患者,感冒時服用感冒藥可誘發消化道出血,一定要遵醫囑,23歲的顏先生中招了。  吃了感冒藥 腹痛難忍  23歲的顏先生是一名銷售人員,平時常出差,三餐並不固定,最近一年裡總感覺胃不舒服,吃東西不消化,有時候會胃疼,但是並沒特別在意。幾天前,顏先生突然感冒發熱,由於經常出差,他習慣在身邊備著感冒藥。所以,頭昏腦熱的他趕緊吃了感冒藥,便沉沉睡去。
  • 兒科診所為什麼是一門好生意?天愛兒科、媽咪知道、叮叮兒科、昱博士兒科是這樣說的
    經歷了前幾年的迅猛擴張之後,兒科診所的發展也進入到新的調整期,從業者們重新開始考慮兒科診所的新商業形態、需要達成的目標以及匹配的資源,尤其是在國家大力推行分級診療、鼓勵非公醫療發展的政策大背景下,診所迎來新發展機遇。
  • 病毒性感冒吃什麼藥好的快?有哪些感冒藥可以治療?
    其實不僅是食品行業在慢慢規範中,國內眾多的行業也在進行規範,特別是這次新冠病毒的爆發。雖說目前針對新冠病毒還無特效藥,不過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指南》和疾病本身的特點,一些廣譜抗病毒藥、抗生素、中藥和生物製品等可能會在臨床得到較多使用。
  • 濟南停售退燒止咳藥,泰安淄博關閉部分門診!山東新冠疫情防控再升級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3日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山東多地相繼發文,大批零售藥店要停售感冒、發熱、咳嗽等藥品,此外,暫時關閉不具備隔離條件的個體診所及門診部亦成為多地區重要舉措之一。漱玉平民大藥房(還鄉店2店)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止咳藥、退燒藥都不能銷售了,但是普通感冒藥可以銷售。「普通感冒藥的購買需要出示身份證,並進行實名登記。」山東淄博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所有零售藥店對銷售發熱、咳嗽類藥品實行登記報告制度,留存聯繫電話或有效聯繫方式,對拒不提供個人信息的消費者,可以拒絕銷售。
  • 產業資本「嘗鮮」本土兒科診所
    兒科診所已經成為中國醫療產業資本追逐的「新大陸」。根據第一財經記者在全國企業信息查詢系統的不完全搜索統計(關鍵詞「兒科診所」),在過去一年,全國有超過74家新註冊的兒科診所成立,過去五年內新增的兒科診所達到251家,這一數字與過去20年總計新增的數量相當。
  • 折騰大半個月,女童從感冒變肺炎!福建兒科醫生:這份就醫流程讓家長少跑腿
    國慶假期,張女士的女兒就出現了感冒的跡象,因為不想擠醫院,張女士選擇上藥店買了些感冒藥給女兒服用。誰知服用兩天,並不起效,張女士便帶女兒到社區醫院看診。、福建省婦幼保健院兒科林海主任介紹,流感與普通感冒從症狀表現來看,有較大差別。
  • 孩子感冒家人接連中招,難道是新一波流感來襲?兒科專家這樣回應
    入夏已久,眼瞅著「三伏天」就要到了,可近一段時間鄭州的氣溫卻十分不穩定,「耳中有蟬鳴,出門涼颼颼」。「我家孩前段時間發燒咳嗽沒咋當回事,結果現在,家裡5口人4個人都接連中招了」。7月14日,在鄭州經開區一家藥店內,有家長反映,「不知道是因為著涼,還是新一波流感要來了?」
  • 孩子感冒發燒怎麼辦?——美國兒科醫生告訴你
    當寶寶生病的時候,你不能直接去醫院,必須先和兒科醫生預約。在狼寶發燒的當天,我跟他的兒科醫生預約了第二天過去看病。 第二天我們如約來到診所。診所人不多,但看上去很繁忙,要見到醫生需要等比較長的時間。
  • 媽咪知道兒科診所王姝彥:離生命最近的兒科需要更多溫暖
    王姝彥,雖然只是國內兒科醫生群體中的一個縮影,但其豐富的公立醫院從業經驗,在歷經走出「體制內」,投身線下私營兒科診所後,她對於這份職業的認知及最真實的狀態,已經有足夠的了解與話語權:離生命最近的兒科需要更多溫暖。
  • 兒科診所還是一門好生意嗎?聽這三家兒科連鎖怎麼說?| 行業聲音
    ,從業者們重新開始考慮兒科診所的新商業形態、需要達成的目標以及匹配的資源,尤其是在國家大力推行分級診療、鼓勵非公醫療發展的政策大背景下,診所迎來新發展機遇。發展現狀和未來方向■天愛兒科總經理何遠強:目前有2家診所,廣州珠江新城診所現在的日門診量在40左右,南海萬達診所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