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結構
1 新型兒科診所行業概述新型兒科診所特點 兒童醫療供需現狀2 國家相關政策3 新型兒科診所品牌分析 26家新型兒科診所對比 新型兒科診所發展狀況4 新型兒科診所投融資盤點5 新型兒科診所發展趨勢6 新型兒科診所投資邏輯
1 新型兒科診所行業概述
在醫療市場、國家政策和投資的作用下,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迅猛,健康管理、專科醫療、健康養生、生物醫藥等領域都取得長足的發展。其中以提供兒童診療、兒童保健、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服務為特色的新型兒科診所,正在迎來大爆發。
新型兒科診所特點
相比傳統兒童醫院和傳統診所而言,新型兒科診所主要有三個特點:連鎖化、專業化、便捷化。
兒童醫療供給現狀
新型兒科診所的催生,主要是因為國內兒科供需現狀嚴重不平衡,兒童醫療供給無法滿足現階段兒童醫療需求,主要體現在:
一方面,兒童醫療機構及兒科醫生供給嚴重不足,醫療服務質量偏低,醫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兒科醫生流失率高。
兒童醫院數量不足
我國兒童專科醫院總體供給量不足。據衛健委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兒童專科醫院達到228所,比2016年末僅增加19所,佔全國3萬醫院數量的0.9%。據統計,全國兒科床位大約26萬張,僅佔全國醫院總床位數的6.4%。
在區域分布上,兒童醫院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經濟發展好的地區,西部地區兒科醫療服務資源嚴重緊缺。兒童醫院病床使用率高企,2014年達到103.8%,僅次於腫瘤醫院,排名第二,較大幅度超過整體床位使用率(2014年為88%)。
公立醫院患者就診體驗差
據研究,公立醫院平均就診時間為6分鐘,就診等候時間近100分鐘,劃價等候時間近20分鐘。
等候的時間是急診時間近20倍;患者真正接受診療服務的時間僅佔整個就醫過程的5%,過長的等待時間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就診體驗。
兒科醫生數量少
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兒科醫生約15.4萬名,每千人口的兒科醫生數量為0.63名,即平均每2000名兒童才能擁有一名兒科醫生。
發達國家每千人口的兒科醫生數量一般為0.85-1.6,美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則擁有1.46位兒科醫師。參照美國兒童醫師人均比例,中國兒科醫師的缺口至少為20萬。中國兒科醫師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培養機制長期缺失。兒科醫生數量稀缺的原因有:
直接原因:國家在1999年,盲目參照國際做法,取消兒科專業。到研究生階段才有細分的兒童專業,兒科專業招生少,兒科醫生的供給相應減少;根本原因:兒科醫生工作量大,風險大,容易與患者父母鬧醫患,收入低,願意學習及從事的醫生就少。兒科醫生工作負擔重
我國兒科醫生本就緊缺,二孩政策放開後,兒科醫療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兒科急診已佔全科室急診的10%。
據統計,平均每位兒科醫生日門診承擔數量約17人次,是其它執業醫師2.4倍;年承擔出院人數約為200人次,是其它執業醫師的2.6倍;兒科醫生面臨著超額的工作負擔。
兒科醫生從體制內流失嚴重
雖然公立醫院兒科醫生存在巨大缺口,供給偏少,但是兒科醫生目前仍在大量流失。據統計,2011-2014年兒科醫生流失人數達1.4萬人,小於35歲從業人員流失率高達15%。兒科醫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
兒科用藥量少,以藥養醫的背景下,兒科收入低,工作量大;兒科溝通的複雜性,兒科醫生往往需要面對多名精神緊張的患兒家屬(包括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常見的醫患溝通困難在兒科更為嚴重。兒童醫療需求現狀
另一方面,兒童醫療需求旺盛,單一的兒童診療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父母對兒童健康管理的需求,兒童醫療產業從單一兒童診療向全面兒童健康管理過渡。
第四次嬰兒潮、二胎全面放開帶來龐大的兒童人口基數
由於人口結構的變遷,1983-1992是中國的生育高峰,新生兒出生率一直在10%以上,這批嬰兒潮出生的人群如今步入結婚生子的年齡,於是新生兒及兒童出現,超2億兒童(0-14歲)人口基數自然帶來旺盛的兒童健康產業需求。
兒童患病率高,門診量持續增長
根據2013年衛生部第五次中國衛生調查研究報告顯示,0-4歲兒童的兩周患病率高達10.6%,5-14歲的兒童兩周患病率達到5.3%。
綜合醫院兒科門急診量增長迅速,2013年綜合醫院的兒科門診人次接近2億,佔總的診療比例近10%,2012與2013年均排名第一。《2014中國衛生統計年鑑》顯示,從2000年至2013年,我國綜合醫院兒科門診人數翻了4倍,CAGR為11%,門診人次佔兒童總數的比重從2000年的20%上升為84%。
兒童醫療費用支出提升
隨著國內家庭消費意識、收入水平和對子女養育投入的提高,孕、嬰、童行業將是一個朝陽行業,兒童支出在整個家庭支出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兒童醫療支出作為家庭支出中的剛需,無論是從家長收入能力上來看,還是支出比重上來看,都將利好兒科診所產業發展。
兒童醫療健康管理意識增強
社會養育意識的變化,這批獨生子女生育後代,更傾向於選擇精細化的養育方式,相對應的就是對於兒童類的服務質量整體提升。這在兒科醫療領域尤為明顯,家長更願意去選擇優質的兒童醫療機構。
2 國家政策鼓勵兒童健康產業發展,發展新型診所符合政策導向
2016年5月,國家衛計委等部門發布《關於印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和發展意見的通知》,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鼓勵和推進兒童醫療相關服務的建設,解決「兒科荒」問題,明顯表現出國家政策導向。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在2020、2030年將超過8萬億和16萬億,促進兒童健康產業發展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2018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健康兒童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覆蓋城鄉的兒童健康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2019年5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意見的通知》,在北上廣深等10個城市開展促進診所發展的試點工作。2019年12月,上海衛健委公布《上海市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旨在加快診所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診所執業環境、促進診所健康發展。3 新型兒科診所品牌層出不窮,行業熱度倍增
兒科醫療供需不平衡,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導向,一批新型兒科診所開始崛起。以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為特色、裝修童趣十足、接納聯合了體制內醫生資源的私立兒科診所出現在各地。
據統計,目前我國新型兒科診所約200家,其中具有1家及以上門診數量、獲得資本方投資的兒科診所及醫院大約26家。
26家新型兒科診所對比
新型兒科診所分布區域以一線城市為主
新型私立兒科醫療機構的發展以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為早期探索點,特別是以北京和上海為主要發源地,目前在全國主要城市開始全面開花。
上海的新型兒科診所定位高端,診費基本都在500元以上,北京則相對低一些。其它一些二線明星城市也開始有了新型的兒童診所。一些連鎖診所也是剛剛開始建設,基本都在5家店以內。
兒科診所定位以中高端居多
新型兒科診所以中高端的診所服務模式為主,普遍採用會員制服務,會員制服務費在2000-20000元之間。
常見服務內容有兒童全科、兒童疫苗注射、母乳餵養、發育指導、心理促進和家庭醫生服務等;新型診所會經常開線上或線下的活動,帶著父母一起參與,試著建立患者健康教育的社群,加強黏性和影響力。相比傳統兒童專科醫院投入高、收益大
從成本上來看,一線城市平均每平米1萬元投入;中高端單店500-1000平米,大約需要投入500-1000萬。
而從收益上來看,傳統診費一般在20元左右,中高端兒科診所診費在500-800元,客單價500-1000元,超1000元的也很多,具有投入高、收益大的特點。
新型兒科診所進入壁壘高
醫療執業資質壁壘
中國衛生主管部門要求新辦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從嚴按照規划進行,兒科連鎖診所需向衛生主管部門申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對診療科目範圍有嚴格約束。
醫學人才壁壘
醫學專業人是兒科連鎖診所創建其核心競爭力的保障,目前中國高等兒科醫學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型三甲醫院和科研院所。
管理壁壘
與眼科、口腔診所等高度標準化、高度依賴器械的醫療服務機構不同,兒科連鎖診所高度重服務質量,需要打磨管理和運營模式,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簡單複製來發展壯大。
品牌壁壘
兒科連鎖診所主要服務兒童及其家長,具有自發、天然的社交傳播屬性,兒科診療口碑、醫生配置、親友認可度是影響其選擇品牌的重要影響因素,品牌一旦形成,很難遷移。
地理半徑壁壘
兒科診所的覆蓋半徑通常在3公裡,常見選址方式有兩種:
一是選擇中產階級聚集居住的中高端小區,交通便捷,附近有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另一種是選擇人流旺盛的中高端的商圈ShoppingMall,與童裝、玩具、兒童教育機構等相鄰。兒科診所在有效輻射範圍內佔據某一地理位置,獲客上量,形成品牌認同,會建立較高的壁壘。
4 新型兒科診所投融資盤點
目前各地已經出現了一批獲得融資的兒科連鎖醫療機構,簡要梳理如下:
目前看來,位於北上廣深的兒科診所無疑是資本關注的重點,已獲融資的兒科醫療機構都位於這片區域。川渝、武漢、鄭州等人口基數大、經濟增長快、戶籍制度寬鬆、中產階級消費能力充足的中心城市也有可能出現規模較大的兒科連鎖醫療機構。明星兒科醫生創建兒科診所受資本歡迎,例如歐茜與媽咪知道合作建立智培兒科;崔玉濤獲弘暉資本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建立線下兒童健康管理中心裴洪剛等。此外,全科診所和日間手術室的部分業務模式、獲客方式、門店裝潢、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等也可供借鑑和參考。例如,日間手術室是否可與兒科診所進行有機結合。從新型兒科診所獲得融資時間來看,2016-2018迎來了資本投入的風口,一批新型兒科診所獲得資本投注,經過三四年的發展,已經到了市場驗證階段。目前投資機構趨於冷靜,只有單店模式得到驗證、真正以提高兒童診療水平及效率為核心、並能夠健康造血循環的新型兒科診所才能夠繼續發展壯大,得到價值投資者的長期關注。5 新型兒科診所發展趨勢
連鎖診所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
一是從實體診所往線上走,連鎖擴張中最需要的就是醫生,通過建立兒童網際網路平臺,可以快速獲取醫生及一部分潛在客戶,同時橫向加強自己的影響力,如幸福嘉園。
二是對於母嬰或兒童的移動醫療平臺,他們已經有了相當數量的醫生和潛在客戶。只需線下確定自己的運營模式,找到負責診所建立及連鎖的的管理團隊就好。如:醫信婦兒旗下的智培兒科,育學園線下兒童健康管理中心。
商業保險深度參與兒科診所建設
在上海和北京大部分定位中高端的診所都已介入高端醫療險,過去幾年保險客戶基本上市外籍客戶或是外籍公司的員工。
隨著我國高端商業健康險的快速發展,很多中產階級也已經開始購買性價比較高的商業健康險做為醫保的補充,為全家健康多設一層保障。
兒科診所或為家庭醫生服務探索的先鋒隊
公立醫院的兒科診療,已經難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優質的兒科診所可以逐漸發展到全科診所,如卓正;為很多中產階級提供「家庭醫生」服務。
從以兒童醫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變
新型兒童健康管理機構的發展路徑必然是重視預防保健,從根本上降低兒童患病率;優化服務,提高患兒的接診服務、綠色轉診會診等
醫療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
完善的醫療信息化系統,可以有效整合患者基本體徵數據、就診報告、隨訪記錄、形成類似家庭醫生模式的服務體系,對患者及其家庭有較強的把控能力,以大數據提供的數據統計體系為依託,有利於為兒童保健、醫療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6 新型兒科診所投資邏輯
外部政策及市場環境利好
政策支持:《關於印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和發展意見的通知》非常明確列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科專科醫療機構,並給與多方面的支持。
市場持續增大:市場原本就缺醫生,二胎放開,兒科醫生又不能快速培養出,優質兒科診所將會很受歡迎。
市場供給緊缺:雖有一些兒科診所出現,但整體來講中國的兒科診所才剛剛開始起步。
未來家庭醫療發展入口:兒科診所做家庭醫生診所的前身,逐漸轉變主流的家庭醫生診所,有可能成為更大綜合醫療集團。
清晰定位、標準化、可複製是新型兒科診所發展核心
相比於大型兒童公立醫院、基層診所社區,新型兒科診所需要清晰定位,在醫療服務的便捷性、服務質量、兒童健康預防與管理等維度打出差異化,同時儘量降低醫療技術門檻,在醫生供給、診療流程、醫護服務層面形成標準化規範,為門診複製做好基礎。
單店模型打磨是兒科診所複製前必經的階段,這一階段不在於走得快而在於走得穩。醫療服務核心往往體現在醫療水平上,與醫生團隊有緊密關係,明確股權分配、公司治理、績效分配等利益分配機制,加強醫生職業路徑規劃,建設內外部合作及培訓體系,提升醫療品牌口碑,才能促進新型診所持續發展。
新型兒科診所是更適合長線價值投資的優質資產
國內兒科醫療服務市場嚴重不足,優質的兒科醫療服務更為不足。中國醫療市場缺的不是患者,是優質的可信任的服務。優質的新型兒科診所是值得投資的價值資產,隨著時間積累,品牌價值也會逐步凸顯,特別是連鎖兒科診所會增加品牌和規模效應。
我國新型兒科診所還處於起步初期階段,缺乏成熟的運作、複製模式及產業鏈,但作為國內兒童醫療機構的補充與升級,盈利與發展空間巨大,有望形成幾個區域性及全國性的大型兒科連鎖品牌,值得長線價值投資者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