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兒半醫 如何拯救兒科醫生荒

2020-12-17 新華網重慶頻道

  • 我國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兒科執業醫師數為0.53人

  • 千兒半醫 如何拯救兒科醫生荒

      國家衛生計生委24日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低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兒科執業(助理)醫師存在較大缺口。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地,兒科醫療保健的「供需矛盾」正逐漸凸顯。拯救兒科醫生「荒」的關鍵在於建立能衡量實際醫療服務付出的價格激勵機制,保障兒科醫生薪酬,提升職業吸引力,留住轉身離開的兒科醫生。

    新華網重慶頻道策劃推出                   責任編輯:陳豔秋

  •     國家衛生計生委24日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設置兒科的醫療機構共有35950個。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11.8萬人,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1.46人。此一局面,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開放,會更趨於嚴峻。

  •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認為,兒科具有職業風險高、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特點,長期以來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和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相符,兒科醫務人員流失較多。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的統計,平均每年每間醫院有2名兒科醫師離職。

        出診任務繁重

        據統計,我國兒科門急診量年診療人次4.71億,佔全國門急診總量的9.84%;出院近2162萬人次,佔醫療機構總出院人次數的10.3%。醫療機構每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日均承擔的門診人次數約為17人次,是醫療機構其他執業(助理)醫師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擔的出院人次數近200人次,是其他執業(助理)醫師的2.6倍。

        薪酬待遇低

        2015年全面取消「以藥補醫」前,一個體重10公斤孩子的用藥量最多只有一個成人的四分之一,這也就意味著同樣的工作量,兒科醫生的獎金可能只有其他醫生的四分之一。

        職業風險高

        最讓兒科醫生糾結的是一個「患」字——擔心醫療風險大、擔心醫療糾紛多、擔心患者家屬不理解。兒科是一門「啞科」,孩子說不出哪裡不舒服,無論是扎針還是用藥難度都比成人大。家長看著孩子不舒服,情緒焦慮,容易與醫生發生糾紛。

  •     向源頭深究,有人指明,1998年,教育部調整高校專業目錄,「兒科學」就調整沒了,這就使得兒科醫生成為無源之水,埋下了今日的禍根。

        對此,教育部高教司農醫處處長王啟明稱,當年專業調整並非是將大學本科兒科專業取消,而是將之併入臨床醫學專業。這既是遵循國際慣例之故,也是符合醫學人才培養規律的選擇。從實際看,2015年,可以作為兒科醫生來源的臨床醫學和中醫學的招生人數已經達到了9萬人,足以表明其來源不是問題之所在。「我們也進行過專門研究,從反饋意見看,當前兒科醫生缺乏吸引力,醫學畢業生不願意入此領域。」

  •     醫改全面實施對於兒科醫生的收入會有所改善,但兒科醫生負荷重、工作時間長,如果不能從經濟方面有更大的體現,很難保障兒科醫生隊伍的穩定性。

        因此,應當建立能夠合理衡量實際醫療服務付出的價格激勵機制,發改委物價部門應進一步調整兒童醫療服務收費標準,使兒科醫療保健服務的勞動價值能夠得到合理補償,同時建立符合兒科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使兒科醫生在為社會提供優質兒科醫療保健服務的同時,獲得合理報酬。   

        註:稿件內容綜合於新華社、京華時報相關報導

  •     ◆ 教育部:

        教育部已經同意支持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專業,並將於今年7月開始招生。

        同時,教育部要求38所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增加研究生兒科專業招生數量,力爭到2020年達到在校生1萬人。

  •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相關焦點

    • 破解兒科「醫生荒」 四川提高兒科醫生薪酬待遇
      知道一下  兒醫有多荒?  國家衛生計生委2016年初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設置兒科的醫療機構共有35950個。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11.8萬人,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1.46人。  兒醫為何荒?
    • 重開本科也難解兒科醫生荒 擴大了招生就有美好前景嗎?
      2016年3月22日訊,兒科醫生荒有多嚴重?據統計,我國目前的兒科醫生缺口有20萬,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對應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僅為0.53人,也就是一千個兒童對應半個醫生。對於重開兒科本科的計劃,裴新已經聽說,但他並不十分看好以這種方式緩解兒科醫生荒。「你確實把學生招進來了,但將來人家畢業了會不會去乾兒科呢?」他認為,問題主要出在行業吸引力不足上。「如果兒內科真的吃香,學臨床的早就自己搶著轉兒科了,可現在又有幾個人這麼做呢?」
    • 「兒科醫生荒」調查
      曾經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工作的範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醫生全部病倒,兒科暫停接診!」近年來,全國多地多家醫院出現由於兒科醫生資源緊缺,兒科不得不停診的情況。兒科醫生人才流失,已經從特殊現象變成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 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別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專家稱,我國兒科醫生緊缺,平均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
    • 兒科"醫生荒"一年之變 成都85家醫療機構開設兒科夜間門診
      近年來,我國多地面臨兒科醫生短缺的現狀。在全面二孩時代,緩解兒科「醫生荒」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去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劉文英率先提出要解決兒科「醫生荒」的建議,華西都市報邀請省政協委員討論,為緩解兒科醫生荒支招。本報的深度、持續報導引起了國家衛計委、教育部高度重視,兩部委攜手出臺了一系列緩解兒科「醫生荒」的舉措。
    • 半月談|兒科「病人荒」,醫生心慌慌
      兒科「病人荒」,醫生心慌慌半月談記者 徐弘毅安徽省宿松縣人民醫院兒科10名醫護人員,因績效考核過低,以科室名義聯名打報告,要求集體轉崗,引發輿論關注。有兒科醫生反映,基層兒科醫生多年老問題仍然存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下又疊加「病人荒」的新情況,令績效收入本就不高的兒科醫生境遇「雪上加霜」。
    • 省政協委員、華西附二院兒科醫生母得志:四川應在更多大學開設兒科...
      如何破解「兒科醫生荒」?省政協委員、華西附二院兒科醫生母得志:四川應在更多大學開設兒科專業近日,天津海河醫院貼出的一則通知刷爆了朋友圈,這所醫院三名兒科醫生因為超負荷工作,全都病倒了,造成該院兒科不得不停診。
    • 千名兒童僅0.43位兒科醫生 別讓兒科淪為「小兒科」
      但如何提高兒科醫生的待遇和地位,是個不太好付諸實施的難題。常見的措施是,給兒科醫生發放崗位津貼,讓他們得到的績效工資更多一些,在職稱評審時給予優先等。將來還可減免兒科專業學生的學費,在兒科醫生入職時發放一定的補貼……每一樣措施都會產生相應的效果,多措施結合,就有望累積起兒科醫生較高的待遇和地位。
    • 醫院遭遇"醫生荒" 兒科、婦產科醫生缺口最多
      醫生荒,三甲醫院同樣缺人  「逃跑醫生」,80後醫生現逃離體制潮。近日,媒體曝出,跳槽醫生增多,讓醫院的部分科室出現「用工荒」,甚至導致一些科室因無人可用而不能正常運轉。  醫生荒的情況在青島同樣存在。8月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市衛計委組織島城媒體看醫院活動,看過去一年各大醫院在改善醫療環境、為患者提供更好服務方面所做的工作。
    • 兒科醫生荒,新型兒科診所出路幾何
      兒科醫生數量少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兒科醫生約15.4萬名,每千人口的兒科醫生數量為0.63名,即平均每2000名兒童才能擁有一名兒科醫生。發達國家每千人口的兒科醫生數量一般為0.85-1.6,美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則擁有1.46位兒科醫師。參照美國兒童醫師人均比例,中國兒科醫師的缺口至少為20萬。中國兒科醫師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培養機制長期缺失。兒科醫生數量稀缺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國家在1999年,盲目參照國際做法,取消兒科專業。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做醫生的偶爾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新一代年輕人在「兒科醫生」這個特殊崗位上成長與奮鬥的故事。
    • 省政協委員鄧紹平為緩解「兒科醫生荒」開處方:尊重+提高待遇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訊(記者 劉秋鳳)今年,「兒科醫生荒」再次成為政協委員們討論的話題。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兒科醫生緊缺不僅表現在基層醫院,大醫院也不例外。四川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院長鄧紹平坦承,省人民醫院的兒科醫生缺口也很大。
    • 別把「網紅」兒科醫生的辭職搞得那麼悲情
      他在文章中陳述自己的辭職原因,「兒科醫生工作量大,辛苦,醫患糾紛高發,風險大,還更窮,所以如果有別的可選,大多數醫生不願做兒科醫生」。辭職文章推送當天,閱讀量便突破了10萬,後臺收到幾千條留言。(3月23日 《中國青年報》)  此起彼伏的「辭職信」作為一種網絡輿論和娛樂題材,最近很是火了一把。
    • 海南兒科醫生遭「用人荒」 壓力大、委屈多、收入少
      海南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的背後,是目前醫療系統面臨的一個全國性現象:兒科醫生荒。  據《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的數據,近5年來,中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人下降到10萬人,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緊缺,成為從業界到普通百姓的痛點。  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後,兒科醫生的緊缺將進一步加劇。
    • 中國兒科醫師缺口20萬 破「荒」需多管齊下
      針對兒科醫師來源少的問題,近日,教育部發布消息稱,為解決兒科醫生荒問題,教育部將兒科學專業化教育前移,力爭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一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層次專業教育;此外,還將進一步擴大兒科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爭取到2020年達到在校生1萬人。這是時隔近17年後重啟兒科本科的招生。恢復兒科本科專業的做法能否徹底解決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
    • 探究兒科超負荷運轉背後:兒科醫生荒不是「小兒科」
      事實上,無論兒科醫院還是醫院兒科,人滿為患並非武漢個例,北京、浙江、山東、成都等地也頻現「告急」現象。兒科醫生「縮水」家長苦等,醫生則在連軸轉。記者注意到,兒科醫生連軸轉卻不能滿足需求的同時,醫生「超負荷」工作病倒、醫院兒科停診等消息不時見諸報端。近年來,我國兒科醫療需求快速增長,診療人次以每年400至500萬人次遞增。
    • 【社論】化解兒科醫生執業風險
      【社論】化解兒科醫生執業風險 為破解兒科醫師短缺的困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種種「救急措施」。目前,輿論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兒科醫生的待遇上。
    • 切莫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
    • 上海醫學會兒科分會召開總結會 熱議兒童就醫難如何破題
      (記者 楊靜)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今天(24日)在召開年度總結會,兒保、呼吸等14個學組組長就各學科年度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匯報,並就如何加快兒科醫師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研討。  根據上海交大醫學院兒科學院統計,上海共擁有狹義的兒科醫生2311名,廣義的兒科醫生2812名,上海市14歲以下兒童數為246萬,每千名兒科醫生數(狹義兒科醫生)為0.94。
    • 新式兒科門診登陸湖南 名醫坐診全程預約不排隊
      想找知名醫生又掛不上號,去了大醫院又人滿為患,每看一次病都折騰半天,家長摸不著風,孩子更受不了折騰。不僅如此,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放開,兒童健康需求進一步增長,「兒科醫生荒、兒童就診難」現象將日益突出。   該如何緩解我國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短缺問題?就在11月20日國際兒童日當天,湖南首家新式兒科門診「唯嘉兒科」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