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兒科「醫生荒」 四川提高兒科醫生薪酬待遇
知道一下 兒醫有多荒? 國家衛生計生委2016年初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設置兒科的醫療機構共有35950個。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11.8萬人,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1.46人。 兒醫為何荒?
-
重開本科也難解兒科醫生荒 擴大了招生就有美好前景嗎?
2016年3月22日訊,兒科醫生荒有多嚴重?據統計,我國目前的兒科醫生缺口有20萬,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對應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僅為0.53人,也就是一千個兒童對應半個醫生。對於重開兒科本科的計劃,裴新已經聽說,但他並不十分看好以這種方式緩解兒科醫生荒。「你確實把學生招進來了,但將來人家畢業了會不會去乾兒科呢?」他認為,問題主要出在行業吸引力不足上。「如果兒內科真的吃香,學臨床的早就自己搶著轉兒科了,可現在又有幾個人這麼做呢?」
-
「兒科醫生荒」調查
曾經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工作的範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醫生全部病倒,兒科暫停接診!」近年來,全國多地多家醫院出現由於兒科醫生資源緊缺,兒科不得不停診的情況。兒科醫生人才流失,已經從特殊現象變成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
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別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專家稱,我國兒科醫生緊缺,平均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
-
兒科"醫生荒"一年之變 成都85家醫療機構開設兒科夜間門診
近年來,我國多地面臨兒科醫生短缺的現狀。在全面二孩時代,緩解兒科「醫生荒」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去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劉文英率先提出要解決兒科「醫生荒」的建議,華西都市報邀請省政協委員討論,為緩解兒科醫生荒支招。本報的深度、持續報導引起了國家衛計委、教育部高度重視,兩部委攜手出臺了一系列緩解兒科「醫生荒」的舉措。
-
半月談|兒科「病人荒」,醫生心慌慌
兒科「病人荒」,醫生心慌慌半月談記者 徐弘毅安徽省宿松縣人民醫院兒科10名醫護人員,因績效考核過低,以科室名義聯名打報告,要求集體轉崗,引發輿論關注。有兒科醫生反映,基層兒科醫生多年老問題仍然存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下又疊加「病人荒」的新情況,令績效收入本就不高的兒科醫生境遇「雪上加霜」。
-
省政協委員、華西附二院兒科醫生母得志:四川應在更多大學開設兒科...
如何破解「兒科醫生荒」?省政協委員、華西附二院兒科醫生母得志:四川應在更多大學開設兒科專業近日,天津海河醫院貼出的一則通知刷爆了朋友圈,這所醫院三名兒科醫生因為超負荷工作,全都病倒了,造成該院兒科不得不停診。
-
千名兒童僅0.43位兒科醫生 別讓兒科淪為「小兒科」
但如何提高兒科醫生的待遇和地位,是個不太好付諸實施的難題。常見的措施是,給兒科醫生發放崗位津貼,讓他們得到的績效工資更多一些,在職稱評審時給予優先等。將來還可減免兒科專業學生的學費,在兒科醫生入職時發放一定的補貼……每一樣措施都會產生相應的效果,多措施結合,就有望累積起兒科醫生較高的待遇和地位。
-
醫院遭遇"醫生荒" 兒科、婦產科醫生缺口最多
醫生荒,三甲醫院同樣缺人 「逃跑醫生」,80後醫生現逃離體制潮。近日,媒體曝出,跳槽醫生增多,讓醫院的部分科室出現「用工荒」,甚至導致一些科室因無人可用而不能正常運轉。 醫生荒的情況在青島同樣存在。8月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市衛計委組織島城媒體看醫院活動,看過去一年各大醫院在改善醫療環境、為患者提供更好服務方面所做的工作。
-
兒科醫生荒,新型兒科診所出路幾何
兒科醫生數量少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兒科醫生約15.4萬名,每千人口的兒科醫生數量為0.63名,即平均每2000名兒童才能擁有一名兒科醫生。發達國家每千人口的兒科醫生數量一般為0.85-1.6,美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則擁有1.46位兒科醫師。參照美國兒童醫師人均比例,中國兒科醫師的缺口至少為20萬。中國兒科醫師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培養機制長期缺失。兒科醫生數量稀缺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國家在1999年,盲目參照國際做法,取消兒科專業。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做醫生的偶爾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新一代年輕人在「兒科醫生」這個特殊崗位上成長與奮鬥的故事。
-
省政協委員鄧紹平為緩解「兒科醫生荒」開處方:尊重+提高待遇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訊(記者 劉秋鳳)今年,「兒科醫生荒」再次成為政協委員們討論的話題。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兒科醫生緊缺不僅表現在基層醫院,大醫院也不例外。四川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院長鄧紹平坦承,省人民醫院的兒科醫生缺口也很大。
-
別把「網紅」兒科醫生的辭職搞得那麼悲情
他在文章中陳述自己的辭職原因,「兒科醫生工作量大,辛苦,醫患糾紛高發,風險大,還更窮,所以如果有別的可選,大多數醫生不願做兒科醫生」。辭職文章推送當天,閱讀量便突破了10萬,後臺收到幾千條留言。(3月23日 《中國青年報》) 此起彼伏的「辭職信」作為一種網絡輿論和娛樂題材,最近很是火了一把。
-
海南兒科醫生遭「用人荒」 壓力大、委屈多、收入少
海南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的背後,是目前醫療系統面臨的一個全國性現象:兒科醫生荒。 據《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的數據,近5年來,中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人下降到10萬人,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緊缺,成為從業界到普通百姓的痛點。 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後,兒科醫生的緊缺將進一步加劇。
-
中國兒科醫師缺口20萬 破「荒」需多管齊下
針對兒科醫師來源少的問題,近日,教育部發布消息稱,為解決兒科醫生荒問題,教育部將兒科學專業化教育前移,力爭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一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層次專業教育;此外,還將進一步擴大兒科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爭取到2020年達到在校生1萬人。這是時隔近17年後重啟兒科本科的招生。恢復兒科本科專業的做法能否徹底解決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
-
探究兒科超負荷運轉背後:兒科醫生荒不是「小兒科」
事實上,無論兒科醫院還是醫院兒科,人滿為患並非武漢個例,北京、浙江、山東、成都等地也頻現「告急」現象。兒科醫生「縮水」家長苦等,醫生則在連軸轉。記者注意到,兒科醫生連軸轉卻不能滿足需求的同時,醫生「超負荷」工作病倒、醫院兒科停診等消息不時見諸報端。近年來,我國兒科醫療需求快速增長,診療人次以每年400至500萬人次遞增。
-
【社論】化解兒科醫生執業風險
【社論】化解兒科醫生執業風險 為破解兒科醫師短缺的困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種種「救急措施」。目前,輿論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兒科醫生的待遇上。
-
切莫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
-
上海醫學會兒科分會召開總結會 熱議兒童就醫難如何破題
(記者 楊靜)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今天(24日)在召開年度總結會,兒保、呼吸等14個學組組長就各學科年度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匯報,並就如何加快兒科醫師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研討。 根據上海交大醫學院兒科學院統計,上海共擁有狹義的兒科醫生2311名,廣義的兒科醫生2812名,上海市14歲以下兒童數為246萬,每千名兒科醫生數(狹義兒科醫生)為0.94。
-
新式兒科門診登陸湖南 名醫坐診全程預約不排隊
想找知名醫生又掛不上號,去了大醫院又人滿為患,每看一次病都折騰半天,家長摸不著風,孩子更受不了折騰。不僅如此,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放開,兒童健康需求進一步增長,「兒科醫生荒、兒童就診難」現象將日益突出。 該如何緩解我國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短缺問題?就在11月20日國際兒童日當天,湖南首家新式兒科門診「唯嘉兒科」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