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與最難、最累相對應的應該是更合理的薪酬待遇、更高的社會認同。在這一點上,醫療機構也好,家長們也好,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專家稱,我國兒科醫生緊缺,平均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科技日報》3月26日)

    兒科醫生到底有多緊缺?感性的認識是,每到病毒性流感高發季節,幾乎所有醫院的兒科門診都是人滿為患。因為患者太多,醫生直到下午兩點鐘才得空扒兩口飯;醫生一出診室就被圍上,上趟洗手間都不得不先道歉;為了減少上廁所次數,嗓子發炎也不敢多喝水……如此高強度之下,兒科醫生病倒的情況也比較常見。不久前,揚州一家醫院「多名兒科醫生病倒」不得不張貼告示,請家長另擇他處看病,就是例證。

    理性的認識是,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統計,中國14歲以下的兒童數量超過2億,兒科醫生的數量卻不足10萬,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僅為發達國家標準的1/3。幾年前,我國的兒科醫生缺口就超過20萬。更令人憂心的是,2010年至2014年我國兒科醫生總量並未增長,反而減少了約 0.3萬人。如果再把這樣的態勢放在「全面二孩」可能帶來的巨大就診需求中去看待,兒科醫生荒的破題之切,已是急在燃眉。

    兒童處在生長期,比成人更柔弱。優質、專業的醫療資源理應向兒童群體傾斜,可為什麼我國兒科醫生長期緊缺,局部甚至出現兒科醫生荒?根本原因在於重視不足。

    在一些人固有觀念裡,治療小孩感冒發燒咳嗽的兒科醫生算不上醫生中的「高精尖」;在醫療行業也流行著「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的順口溜;甚至在兒科醫生的培養上,教育部門也一度出現「輕視兒科」的傾向。1998年學科調整之後,兒科專業停止招生,切斷了兒科醫師的穩定來源,從根源上造成了今天兒科醫生短缺的局面。儘管2016年開始,教育部恢復了8所大學兒科專業的本科招生,但這種補缺口還需時日。而且,長期形成的輕視,依然慣性存在,需要努力糾正。

    眼下,除了加大兒科醫生培養力度外,還需要引導醫療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根除把兒科視為「小兒科」的偏見。醫生是救死扶傷的特殊職業,所謂「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者,心不近佛者,不可作醫誤世」。所有醫生都應該得到尊重,但兒科醫生應該得到更多一些的尊重。

    兒科又被醫家稱做「啞科」,因為幼童不能言語,即使能言語亦往往詞不達意,治療不懂得配合,稍有不慎便會貽誤病情,所以一般都認為治小兒病最難、最累。與最難、最累相對應的應該是更合理的薪酬待遇、更高的社會認同。在這一點上,醫療機構也好,家長們也好,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幼者無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這是中華「兒科鼻祖」、北宋名醫錢乙一生的追求。這又何嘗不是兒科醫生們的共同追求呢?專家在公開場合的痛心詰問是一個提醒,提醒政府進一步加大力度破解兒科醫生荒,也提醒公眾:不論多麼心焦如焚,哪怕是扎針沒扎準,也要對廣大醫護人員特別是兒科醫生保持起碼的體諒和尊重,治小兒病不易,切莫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相關焦點

  • 中青報:切莫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原標題:切莫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與最難、最累相對應的應該是更合理的薪酬待遇、更高的社會認同。在這一點上,醫療機構也好,家長們也好,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
  • 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別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專家稱,我國兒科醫生緊缺,平均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
  • 兒科停診不是「小兒科」
    近日,天津海河醫院發布公告,因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即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海河醫院兒科有3名醫生,其中王醫生因惡性腫瘤住院治療;尚在哺乳期的劉醫生患上了乳腺炎,高燒39度不退;感冒的謝醫生把家人都傳染了,孩子目前已入院。
  • 探究兒科超負荷運轉背後:兒科醫生荒不是「小兒科」
    1月7日,天津市海河醫院兒科的一張通知更令人揪心: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特此通知,請理解見諒!《法制日報》記者探訪發現,綜合型醫院兒科建設乏力、基層醫療衛生水平不高以及患者就診觀念等,或成為致醫院兒科「超負荷」運轉的深層次原因。
  • 千名兒童僅0.43位兒科醫生 別讓兒科淪為「小兒科」
    可見,兒科問題已成為最現實的民生焦慮,作為國家衛生主管部門,應充分認識到培養兒科醫生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決不能將兒科當成「小兒科」,使民間流行的「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老話真正得到改寫。
  • 黃浦中心醫院停止兒科夜班急診 醫院:招不到兒科醫生
    很難想像,這家二級綜合醫院的兒科只有3名醫生:一個是今年已經退休的小兒科醫生,醫院極力挽留返聘留下;一個是明年即將退休的小兒科醫生;兒科主任最近生病了,讓本來就很艱難的小兒科愈加捉襟見肘,小兒科主任不得不每周帶病來幫忙看病一次。  「我們每年都在招小兒科醫生,可是招不到。」
  • 「小兒科」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小兒科」英文怎麼說? 2019-08-02 10:19 來源:chinadaily.com.cn 作者:   小兒科,在醫學用語中指治療兒童各種疾病的一個科室(pediatrics),生活當中該詞語也常常用來比喻價值不大、不值得重視的事情或被人瞧不起的行當等
  • 北京18家醫院盤活兒科資源:「打包發展」助「小兒科」長大變強
    來源:海外網原標題:「打包發展」助「小兒科」長大變強5月11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護士為一名新生兒做檢查。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圖為兒研所風溼免疫科周志軒主任(左)遠程會診。  機制創新盤活兒科資源「一盤棋」兒科苦兒科難,兒科不掙錢,還有高風險,結果受重視程度低,發展緩慢,真是成了「小兒科」。「對此,大家有共同的感受,過去沒有一家綜合醫院能夠真正把兒科做強做大。」
  • 兒童用藥並非「小兒科」
    本報記者 奚振海兒童看病要去「小兒科」,但給兒童用藥卻絕非「小兒科」問題。在日前舉行的2020「全國安全用藥月」廣西宣傳活動上,來自廣西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建議,孩子生病要及早治療,給兒童用藥要注意避免「憑經驗用藥」「過度用藥」等誤區。近年來,醫療機構對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越來越嚴,市民對於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也提高了警惕。
  • 盤點合肥最好評的兒科醫生和兒童醫院
    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春季到了,合肥各家醫院的兒科又開始人多了起來,咳嗽感冒的小孩越來越多,季節交替就是生病的高峰期,家長們都十分關心合肥究竟哪些醫院的兒科最好,哪些醫生又是最靠譜的呢?小編盤點了合肥最被家長信賴的醫院和最好評的兒科醫生,趕快收一份!
  • 這件「小兒科」的事,他一做就是34年!
    這件「小兒科」的事,他一做就是34年!「這也太『小兒科』了。」我們常用「小兒科」來形容事情容易,價值低可事實上,小兒科——醫院中治療兒童各種疾病的一個科室裡面的學問可並不簡單!如何從還不會說話的孩子的咿咿呀呀中確定病情;如何指引焦慮的家長使之配合治療如何堅持初心,勤奮踏實,在崗位上堅持了這麼些年?
  • 這群了不起的人,叫「小兒科」的醫生
    1 : 2000截圖來自《人間世》第2季第8集《兒科醫生》近年來,兒科醫生流失綜合醫院兒科門診萎縮甚至關閉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金眼科,銀外科,打死不去小兒科!」這是醫學生之間流傳的一句順口溜現實是兒科醫生缺口變大兒科醫療供需矛盾更加凸顯眼下,一部反映兒科醫生日常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上海拍攝話匣妹跟隨8位年輕的兒科醫生探班劇組
  • 兒科醫學 學業不是小兒科 就業或成大熱點
    數月前,從中央電視臺到微信朋友圈,關於「多地醫院兒科癱瘓」「兒科醫生荒」的話題佔據了各類媒體的顯要位置。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教育部近日發布消息稱,將採取多項措施恢復兒科本科招生,支持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重開兒科學本科專業。這也讓「學兒科」成為今年高考報名的熱點話題。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
    文丨顯微故事 ,作者丨少校,編輯丨萬芳醫生圈裡有這樣一句話:「金眼科,銀外科,打死不去小兒科。」兒科醫生收入低、累、醫鬧概率高,已成了全行業公認的事實。然而兒童儘量避免手術、慎用藥物,也讓兒科醫生成了同行中收入的下限。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不少兒科醫生紛紛離職。據相關統計數據,中國每一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生數量僅為0.53名,遠低於世衛組織每千名兒童一名兒科醫生的最低標準。
  • 新疆多措並舉將「小兒科」提升為「大兒科」
    原標題:新疆多措並舉將「小兒科」提升為「大兒科」自治區衛計委解讀我區加強兒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多措並舉將「小兒科」提升為「大兒科」亞心網訊(記者於夢冉首席記者劉書成)隨著國家「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兒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必將增大,如何緩解我區兒科醫生「荒」,促進兒童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賈玲新劇《歡喜獵人》小兒科但有點意思
    小兒科但是有點意思。為了獵殺外星昆蟲,我們用幾個人隨身攜帶的大炮、繩索和電池輕工具把他們縮成瓶子,也令人費解有點意思。劇情中的美女珍寶(張小斐)追求匡天寶(包貝爾),而況天寶拒絕了她,因為珍寶太「賢妻良母」太粘,而有點意思,給圍著男人轉的女人們敲響了警鐘。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假如身邊有當醫生的,你應該聽過這句話,這是中國200多萬執業醫生面臨的就業困境。為什麼?為什麼小兒科這麼不受待見?多苦多累,咱先不說。這不僅讓大人們抓瞎,兒科醫生也冒冷汗,因為「望聞問切」之中很重要的「問」,沒有「答」。這還不算,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疙瘩,醫治不好、或者處理不當,首先家長不願意,本來我國的隱患關係就挺緊張的,誰還願意往前衝?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
  • 高考志願丨兒科醫學 學業不是小兒科 就業或成大熱點
    除這次恢復兒科專業的8所院校外,首都醫科大學等多所院校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恢復兒科醫學專業。在更多院校恢復該專業之前,報考臨床醫學兒科方向實際上也是一種選擇。從往年招生情況來看,臨床醫學兒科方向一直很受考生歡迎。首都醫科大學該專業方向分數線往往在640分以上。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兒科特長班的錄取分數也高於普通的五年制臨床醫學。
  • 兒童劇不是「小兒科」
    一些人甚至把兒童劇當作「小兒科」,覺得兒童劇不過是逗孩子玩,沒啥藝術含量。在這樣一種思想指引之下,很難創作出好作品,甚至會出現導向錯誤、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劣質作品。  我們都知道,在醫生行當,兒科醫生的標準很高,不僅要掌握各種專業知識,還要有愛心,有耐心,懂孩子。兒童劇創作亦然。要讓作品最大程度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不斷提升兒童劇的質量,就應在專業化上下功夫。
  • 兒科醫生缺口大 有科室七年招不到人
    業內人士表示,兒科醫生職業的「短缺」存在一些重要原因。——人員短缺導致惡性循環。由於常年處於短缺狀態,醫生加班加點是常事,造成健康透支。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宋元宗表示,近幾年來該院兒科自然減員的五名副高以上職稱兒科醫生中,三人是由於惡性腫瘤,一人猝死,一人出現嚴重腰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