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2020-12-08 澎湃新聞

疫情期間中國基層診所的發展情況有了一份數據分析。

7月11日至12日,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在杭州舉辦2020中國診所發展大會,會上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簡稱「報告」)。澎湃新聞記者從大會了解到,該報告共有4000多家診所參與調研,覆蓋全國26個省市,其中廣東、山東、河南三省的比例最高,共收集疫情影響下的診所生存和發展數據達14000多條,從疫情期間診所的生存現狀、信心指數和用戶就醫行為變化等角度對行業進行調研,並梳理了疫情後診所用戶就醫行為和需求。

報告數據顯示,96%的診所在疫情期間停診1-3個月;復工後,門診量受影響最大的專科是兒科、外科、內科;超八成診所啟動線上服務,核心為維護患者關係;疫情後,用戶線上診療習慣還得到保留。

現狀:93%受影響停診,兒科門診下降80%

根據《2019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診所(醫務室、護理站)數量,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是河北、山東、四川、廣東、遼寧,診所數量超過1萬家的省份有7個。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衝擊,作為最小醫療單元的基層診所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據天眼查數據,2020年1月至5月共註銷、吊銷關鍵詞為「診所」的相關企業共2376家,其中1月至3月為1304家,4月至5月為1072家。

報告的調研數據也顯示,疫情期間,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停診1個月以內的診所佔24%,大部分診所停診時間在1個月到3個月之間,比例為96%。

具體到不同科室,兒科、外科、內科門診量受疫情的影響最大,有80%的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原因是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隔離措施有效阻斷了傳染途徑。疫情之後,雖然社會生活逐步恢復常態,但公共場合仍要求帶好口罩,降低了各類常見傳染疾病的傳播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科室,醫療美容科門診量與疫情前相比基本持平。對此,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表示,醫美等專科可以有更多生活化的產品輸出,相對來說更加高頻,可以產生生活消費類的醫療,因此更加有競爭優勢。

應對:83%拓展線上服務,91%深化培訓

在疫情帶來病人少、獲客難的壓力下,診所的經營理念與方式也在全面升級。

疫情期間,83%的診所積極拓展線上服務,開展的服務類型中,微信(群)答疑是最主要的渠道,佔比92%,其次是電話諮詢。不過56%的診所表示,開通線上服務是為維護患者關係,提高服務流程的完整度。

報告顯示,73%的診所門診量同比下降40%以上,這使得診所管理者不得不更加關注內功的修煉,花精力來提升自我、打造品牌。停診期間,91%的診所開展了員工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在診所管理者認為員工最需要提升的能力中,排第一的是營銷獲客,佔74%,但僅33%的診所在停診期間開展了相關培訓,重點開展的培訓項目前三是:專業技能(64%)、服務能力(57%)和診療流程(54%)。

對此,丁香園副總裁,丁香診所負責人楊澤方表示,質量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在專業能力和服務能力上做培訓雖然對獲客來說是慢功夫,但積累半年以上效果是可見的;相反,重市場運作,輕醫療質量則隨時可能遭遇危機。

該觀點在「疫情後診所用戶就醫行為和需求」這一章節中也得到了數據驗證。數據顯示,「口碑推薦」是用戶首次選擇診所就診的最主要因素,比例高達75%,遠超排名第二的線上推廣(20%)。用戶持續選擇一家診所就診,最看重的前3個因素是醫生專業水平(91%)、患者評價反饋(67%)和醫護人員態度(55%)。

此外,報告還發現,疫情期間大眾使用線上醫療的習慣在疫情後得到了保留。疫情發生以來,96%使用過線上服務的診所社群用戶認為線上醫療可以解決問題。丁香醫生問診平臺的數據也顯示,3月至5月用戶數量、問診量較疫情前翻了近1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丁香園:基層醫療機構受疫情影響大 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7月11日,丁香園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停診1個月以內的佔24%,大部分診所停診時間在1~3個月之間,比例為96%。具體到不同科室,兒科、外科、內科門診量受疫情的影響最大,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 疫情也無法阻擋愛美之心,行業報告顯示,醫美迅速恢復,中醫不降反升
    2020診所發展大會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醫美、中醫表現最為亮眼《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顯示,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其中停診1個月以內的診所佔比截止6月,診所已展現從疫情下逐步復甦的力量,85%的診所已恢復營業。但受疫情影響,92%的診所門診量同比有所下降,73%的診所門診量比下降比例達40%以上。報告發現,開業時間5年以內的診所,抗疫情打擊能力更強。
  • 疫情衝擊 兒科診所成重災區
    「在停診的兩個月裡,診所收入為零,成本卻一點也沒減少」,一位連鎖兒科負責人向《看醫界》坦言,疫情對部分以兒內科為主要業務的診所帶來了嚴重打擊,「雖然診所早就恢復門診,但因為不具有發熱門診資格,這部分收入直接被腰斬」,這位負責人表示,兒內科收入不僅僅是自己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相當大一部分兒科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業務量減少可以說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普遍現象。
  • 贏了抗疫,輸了生意:2020臺灣診所門診量「蒸發」1500萬
    2019年末中國臺灣地區診所從業者分布圖診鎖界製圖,數據來源臺灣省衛生福利部但臺灣診所配合抗疫的成功,難掩疫情持續籠罩下客流慘澹的事實。1月4日,臺灣衛生健康部門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最新的醫療衛生數據,相比2019年同期,2020年前三季度全臺醫療機構的門診量下降1941萬人次,預計全年的醫療機構門診量減少超2000萬人次。
  • 有兒科診所門診量跌一半 感冒藥銷售降幅最...
    「醫院每日的門診量,以前忙的時候日均有七八百人,一般在500人左右,現在基本只有兩百多人了。」在鄢毅看來,不僅是普通感冒、流感等常見呼吸道疾病減少了,連往年常見的手足口病等傳染病也少了很多。除了門診,住院的病人減少更多。「(下降)50%到60%,原來,兒科住院部有上百個病人住院,連過道的加床都會住滿。現在,床位基本空一半,只有40來個病人。」
  • 兒科診所降幅78%!《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首次發布
    2020年7月11日至12日,由丁香園主辦的《中國診所發展大會(CCDC)》在杭舉辦。會議圍繞「聚基層」「新生長」兩大議題,深入探討疫情時期診所發展的困境與機遇,會上重磅發布《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
  • 民營醫療機構「尋路」:兒童診所受疫情影響大,醫美一枝獨秀超預期
    與此同時,醫美卻成為了民營醫療機構中的「異類」,在複診後業務量迅速回升,遠超去年同期。在疫情影響下,各類的民營醫療機構,正在竭盡全力去探尋一條向上的路。兒科診所承壓如果沒有疫情,專注於兒科診療的民營醫療機構知貝醫療,將立足華南,籌建第七家連鎖兒科診所。
  • 丁香園2020中國診所發展大會,求解後疫情時代的生存難題
    並不是所有的診所都受到了疫情拖累。在丁香園的報告中,有12%的新開診所在6月份實現了門診量的持平甚至增長。「在整個疫情當中,我們經常聽到有診所撐不下去了,關掉了。但直到今天,大概只有2%的診所老闆有關停或轉讓的計劃。」
  • 兒科診所行業報告:醫療資源向基層轉移 民營兒科連鎖診所興起
    近來年,連鎖兒科診所在一二線城市不斷出現。以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為特色、裝修童趣十足、接納聯合了體制內醫生資源的私立兒科診所正在迎來爆發。近日,探針資本針對該領域製作了年度行業報告,由動脈網獨家發布。一、需求旺盛兒科需求不斷上漲,是這些年的顯著趨勢。
  • 疫情衝擊,一家新建兒科診所的運營之道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廣大醫療機構普遍受到衝擊,社會辦醫、尤其診所更是損失慘重。根據《看醫界》聯合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調研發布《2020中國診所疫情期間運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調研統計顯示:5月份,超半數診所的門診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二分之一,近半數診所(1-5月)營收降幅超七成。
  • 資本掘金民營兒科診所,醫生極度匱乏
    不足十萬的兒科醫生,卻要撐起全國一年近3億人次的門診量。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0~14歲兒童的數量已高達近3億;其中0~5歲的低齡兒童達到了近億的數量級。兒童醫療先天具有的服務特性,便利化要求以及高頻化需求,敦促著這一行業需要快速進入市場化進程。
  • 兒科診所突破多,專科門診可否逆襲全國?
    近日,動脈網發布了《兒科診所行業報告》。報告指出:隨著兒科醫療的需求不斷升溫,兒科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正在變得更加多樣化。
  • ...近600家診所緊急轉讓|診所|疫情|緊急|醫療|門診部|機構|數量|...
    01 疫情期診所轉讓情況報告疫情期漸退,轉讓倒閉期來襲整體看來,一二線城市及省會城市診所經營壓力較大,面臨高房租、高人力支出的成本壓力。在一線城市中,上海地區診所轉讓數量較少,且以口腔、醫美等消費醫療門診為主,這與上海地區高端醫療多,小體量診所少的基礎醫療格局有密切關係。
  • 兒科醫生荒,新型兒科診所出路幾何
    兒科醫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兒科用藥量少,以藥養醫的背景下,兒科收入低,工作量大;兒科溝通的複雜性,兒科醫生往往需要面對多名精神緊張的患兒家屬(包括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常見的醫患溝通困難在兒科更為嚴重。
  • 兒科診所爆發了!「走向基層、連鎖經營」才是王道~
    以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為特色、裝修童趣十足、接納聯合了體制內醫生資源的私立兒科診所正在迎來爆發。今天,我們共同來看一下國內兒科診所的行業發展報告分析, 從市場、政策、需求、案例等方面度多維度地給予數據說明,以期為行業提供參考。
  • 診所全景營銷創始人武威名:個體診所如何提升門診量【連載二】
      前面我們談過關於診所門診量的問題,今天繼續分析:個體門診如何提升門診量以及影響診所門診量的因素有哪些因為只有明確了影響門診量的因素,我們也就知道了應該如何改善門診量以及從哪些方面改善門診量!幾乎每一家門診都想要提升門診的門診量,都知道門診量的重要性!既然門診量很重要,那麼在診所經營的整個流程中,有哪些因素會對門診量產生重大的影響呢?
  • 單店利潤200萬,疫情下連開4店,一家縣域連鎖診所品牌的成長之路
    開元紅連鎖診所的第一家店聲名鵲起後,趙連偉診所平時的門診量保持在300~400人次,門診量最高峰可達到一天600人次。「那時候非常辛苦,僅每天輸液的有180人左右,醫生也是戰戰兢兢、提心弔膽,當聽到小孩子一哭,就心跳加速,生怕有什麼問題。」
  • 附一醫新院增設周末門診 雙休日也可掛「專家號」
    據附一醫門診部負責人介紹,由於新院門診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所以每周一都是該院的就診高峰。  為削減高峰期就診量、填充峰谷期就診量,該院多年前就在老院推出周末門診。「近年來,新院門診量遠超老院,佔總門診量的61%以上,如上周一門診量為16538人次,其中新院區門診量為10187,佔總量的61.6%。」
  • 患者門診輸液被確診新冠肺炎!疫情期,診所千萬不要再輸液了……
    在村衛生室輸液的患者被確診了如題,筆者今天想傳遞的就是這一句話——疫情期間診所不要再輸液了!之所以想提及這個話題,是因為大「敵」當前總有一小眾人抱著僥倖心理,覺得「瘟神」不會來到自己的身邊,因此掉以輕心,釀成大錯。
  • 兒科診所為什麼是一門好生意?天愛兒科、媽咪知道、叮叮兒科、昱...
    再次,兒科診所本身的現金流和穩定性非常好,雖然淨利潤率不是特別高,但是兒科客戶的粘性和品牌及口碑的重要性,帶來了兒科診所業務量的穩定性。經過了開始的發展階段後,門診量就可以持續上升。  媽咪知道創始人兼CEO梁亮:首先,兒科診所產業更加垂直和細分,兒童專科服務也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