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劇震撼過舞臺:數十大不可錯過的經典話劇
《雷雨》:中國話劇百年第一戲
中國話劇史的一座豐碑,它使24歲的曹禺一鳴驚人,使中國話劇走向成熟。中國話劇這一百年來,如果只選一部戲作為代表,則非《雷雨》莫屬。它是中國第一部可讀、可演的話劇,它的誕生打破了此前中國只能演國外話劇的局面;它是中國話劇史上演出最多、演出團體最多的傑作,是中國話劇百年史的神話和奇蹟;《雷雨》幾十年的演出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話劇導演藝術史和社會接受史,更是中國話劇表演的發展史。
這些都使《雷雨》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話劇百年第一戲」。
《茶館》:「東方舞臺上的奇蹟」
當代中國話劇舞臺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老舍後期創作中最為成功的作品,被外國專家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當話劇後輩們不斷以仰望的姿態回望這部經典時發現,剔除龐雜的情節轉合、剔除特有時代的立場判斷,遊走於老舍筆端的其實是一種「大寫意」式的蓄勢而發的經典東方美學。1980年9月,《茶館》應邀赴前西德、法國和瑞士三國演出,中國話劇第一次走出國門。到2004年5月27日,《茶館》公演500場……一部三幕話劇,世俗百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濃縮了中國半世紀的滄桑沉浮,為後世留下一個巨大的文化背影。
《屈原》:歷史劇集大成者
《屈原》不但是上世紀40年代革命歷史劇最輝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個現代文學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這部一氣十天呵成的五幕歷史劇,可謂話劇巨匠郭沫若歷史劇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集大成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郭氏的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日本、蘇聯、羅馬尼亞、捷克等國上演《屈原》共達600餘場,創中國話劇在國外上演最高紀錄。
《壓迫》:現代主義話劇的典範
作於1925年冬天的獨幕劇《壓迫》,被洪深認為是「那時期創作喜劇中的惟一傑作」。該劇創造出了堪稱典範的人物語言和最為人稱道的劇作結構,在同期大多數粗糙、低質的作品中顯得鳳毛麟角一般可貴。丁西林的「世態喜劇」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並未得到應有的評價,《壓迫》也不例外。事實上,以《壓迫》為代表的丁西林喜劇,是中國最早成功嘗試現代派話劇的典範,具有某種程度的「超前性」,在整個中國話劇史上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上海屋簷下》:抗戰戲劇的嚆矢
創作於抗日戰爭前夕的《上海屋簷下》,通過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慘遭遇,和他們的喜怒哀樂,揭露了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現實,暗示出雷雨將至的前景,力圖使觀眾「聽到些將要到來的時代的腳步聲」。作者夏衍說這是一出悲喜劇。《上海屋簷下》因「八·一三」中日在滬開戰而失去了上演的機會,直至1939年1月,才由怒吼劇社在重慶首演。但這部戲的產生,卻是中國抗戰戲劇的嚆矢,奠定了夏衍在中國話劇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