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局局長:下決心解決「植樹不見樹、造林難成林」丨2019兩會

2020-12-22 第一財經

「植樹不見樹、造林難成林」「年年植樹年年綠,年年種樹老地方」。多年來,人們常常用這樣的話來形容一些地方植樹造林的不正常現象。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12日一早在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植樹不見樹、造林難成林」,這個問題在個別地方是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張建龍分析說,簡單說就是在不該種樹的地方種了樹,應該好好、認認真真去種而沒有做到;應該種灌木的地方種了喬木,沒有科學造林。「三分造、七分管」,管不好,也成不了林。

「所以,這個問題也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關注並要下決心解決的問題。」張建龍說。

他同時表示,近年來,國土綠化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數字也是枯燥的,通過大家的切身感受,無論是探親訪友還是旅遊,還是在周邊生活,大家能夠感覺到這幾年的變化,就是綠化造林、植樹造林面積增加了,這是社會公認的。」

張建龍說,不僅國內公認,在國際上也得到了讚譽。中國的人工造林11.8億畝,在全世界是人工造林最多的國家。有的說佔到了世界人工造林的50%,也有的說佔到三分之一。不管怎麼說,中國的人工造林是世界最多的。

張建龍說,中國的荒漠化防治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2017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在中國庫布其召開大會,充分肯定了中國的防沙治沙工作。美國航空航天局最近公布了一組研究數字,說世界綠色的增加四分之一來自於中國,並且植樹造林佔到了42%,這也給予了很高評價。

「總體上看,中國的造林綠化成果是很大的。當然,我們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的國家,生態仍然非常脆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綠化水平,提質增效,實施質量提升工程,把森林質量提升起來。」他說。

在回答記者有關機構新組建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籌管理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各類保護地之後,是否有助於減少類似秦嶺北麓違建別墅的問題,以及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情況的問題時,張建龍表示,這次機構改革組建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牌子,就是想在體制機制上解決「九龍治水」的問題,從體制機制上保證責任明確,加大保護力度。

張建龍告訴記者,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從2015年開始的,中央深改委原來批了三江源、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和海南熱帶雨林5個,加上原來試點的5個,目前有10個試點單位,涉及12個省區、20多萬平方公裡。國家公園試點也是要解決各類保護地交叉重疊、界限不清等問題。

張建龍介紹,截至目前,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中央出臺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審議通過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國家林草局也起草了保護國家公園的布局和標準。

國家層面上,國家林草局加掛了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牌子。有關省如青海省、甘肅省、陝西省、四川省、海南省相關機構也將掛牌。儘管不夠完善,但是初步建立起了管理機構。

同時,通過監管執法,國家公園範圍內一些非法的、不合理的工程項目,逐步開始退出。張建龍舉例說,甘肅祁連山就是一個典型,100多個不合理、違法的礦停止了,並逐步退出。在10個國家公園裡聘任了5萬多名管護員,管護力度增加,國家公園都要建立專項規劃,還要健全制度建設以及出臺相關法律。

張建龍對記者表示,建國家公園,要做到生態美、百姓富。通過生態效益的補償和項目支持,使國家公園裡的百姓能夠就地就業,並且能夠享受一定的補貼。「三江源國家公園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範例,一共聘任了將近18000名管護員,每人每月1800元,解決了幾十萬人的脫貧。不僅管護了資源,也有效推動精準扶貧。」

相關焦點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回應:為何「植樹不見樹,造林不見林」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張建龍在兩會「部長通道」上回應了「植樹不見樹,造林不見林」的問題。張建龍表示,這個問題在個別地區是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簡單來說,就是在不該種樹的地方種了樹,應該好好種樹的地方沒有好好種。張建龍指出,一些地方,在應該種灌木的地方種了喬木,沒有科學造林。「造林一定要管好。
  • 2020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舉行 19年栽下樹木38230餘株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現場類似的節奏,幾乎成為了義務植樹者們的常態。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張永利 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4月的第2個周六上午,2020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在北京市通州區北京副中心城市綠心地塊舉行。
  • 林業科技:大別山區毛竹造林快速成林技術
    各級政府正通過毛竹造林,實施芭茅山改造和竹業致富工程。 通過母竹移栽開展毛竹造林的傳統做法,因運輸困難、成本特別高而難以大面積應用。近年來,金寨、霍山、太湖等縣開始採用毛竹實生苗造林,有起苗及運輸容易、造林簡便、適應性強、成本低等優點,但仍因長途運輸竹苗、整地方法不當等原因導致成活率、發筍率不高,成林時間漫長,嚴重影響了毛竹成林及竹業發展。
  • 3.12植樹節:2019年全國造林706.7萬公頃 螞蟻森林植樹造林3.9萬...
    受疫情影響,國人不能外出植樹,但是多滴開展線上「雲植樹」活動,滿足市民造林綠化的心願。近幾年,全民義務植樹深入開展,國土綠化事業取得了新成績。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騰訊、京東、蘇寧等網絡募捐平臺,倡導綠色低碳理念,吸引超1億人次關注參與「百萬森林計劃」等綠化行動,植樹1300多萬株。
  • 武都:城區造林綠化顯成效
    中國甘肅網3月14日訊(通訊員 嚴豔)近年來,市區兩級高度重視城區造林綠化工作,把造林綠化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強防災能力的重要舉措,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城區綠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贏得了廣大幹部群眾的充分肯定
  • 陝西榆林:資源型企業認領實施五十萬畝造林綠化任務
    春季造林綠化暨「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開展以來,陝西榆林市全市上下齊動員,迅速掀起造林綠化新熱潮。其間,榆林41家資源型企業也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認領超過50萬畝的造林綠化任務並全面啟動實施相關工作。
  • 榆林41家企業認領實施50餘萬畝造林綠化任務
    自春季造林綠化暨「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開展以來,榆林大地到處植樹忙,迅速掀起造林綠化新熱潮。來自全市的41家企業也積極響應,快速行動,認領實施500538畝造林綠化任務,助力榆林早日建成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 4月11日,榆林礦業集團和橫山區山東煤礦在榆橫大道橫山段15公裡兩側50米處正式入場植樹,成為全市最早開工實施造林綠化的認領企業。
  • 「十三五」期間我國造林5.29億畝 新增98個國家森林城市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12月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快實施造林綠化和重點區域工程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綠化。
  • 廣東推出線上「雲植樹」活動 2019年義務植樹1.4億株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義務植樹的高峰預計將延遲至4、5月份。今年,廣東省林業局創新義務植樹形式,推出線上「雲植樹」活動,讓大家在疫情期間也可以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為家園添綠。據統計,2019年全省共有4600多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1.4億多株,形成全社會播綠植綠的良好氛圍。
  • 【基層播報】植被恢復後林草局送來了錦旗
    【基層播報】植被恢復後林草局送來了錦旗 2020-04-02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造林奇蹟的背後
    城市的一個普通商人,你讓他跑工商局辦件事,都要幾經折騰,頭疼得要命,何況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為了砍幾棵樹,讓他們填寫看不懂的表格材料,求村支書開具證明,在縣政府辦公室敲門詢問,求科長局長們蓋章。一些地方公務員治理糟糕,設檻尋租,鷺鷥腿上劈精肉,這些都很常見。這一關一道對農民而言,比少林寺十八銅人陣還難過。這就是中國農村林木採伐的法律環境。
  • 春滿人間播新綠——2020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側記
    4月11日上午,2020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在北京市通州區北京副中心城市綠心地塊舉行。來自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和北京市的128名部級領導幹部,共同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比往常晚了10多天。一大早,部長們佩戴口罩,統一乘車,來到距市中心37公裡的植樹現場。
  • 黑龍江力推植樹造林:2019年完成造林117萬畝
    同時公布數據,該省2019年共完成造林117萬畝,佔計劃任務的100%。黑龍江是中國林業大省,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木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2019年,該省共完成造林11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74.08萬畝,封山育林37.92萬畝,退化林修復5萬畝。全省共綠化村莊3744個,綠化面積14.34萬畝,有4773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15%以上。
  • 今年全市77萬人參加義務植樹!
    記者日前從鄂爾多斯市林草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鄂爾多斯市持續不斷推進國土綠化工作,林業和草原生態建設各項工作成果豐碩。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09.04萬畝,其中新造林47.04萬畝,完成草原建設296.5萬畝,其中圍欄完成82萬畝,人工種草214.5萬畝。 從林業綠化主要工作來看,在國家重點工程方面,全市共完成國家林業重點工程55.4萬畝。
  • 綠色發展要聞丨中國綠化基金會全年植樹同比增長近三成
    綠色發展要聞丨中國綠化基金會全年植樹同比增長近三成 2020-12-22 1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南市隆子縣40萬畝沙棘成林:咬定「青灘」不放鬆
    「大家只能守著自己的幾畝地種點青稞、放點牧,一年下來,溫飽都解決不了,我們都開始擔心隆子人今後是否還能在這裡生存。」隆子縣原新巴鄉鄉長朗宗曾這樣說過。  「隆子要想存,就得風沙停;要想風沙停,就要多栽樹」。1964年,朗宗帶領群眾在新巴鄉芒措村的沙灘上試種沙棘和銀白楊等植物,當年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
  • 包工頭植樹1.5萬畝,虧了800萬元
    2019年4至6月,馬天才召集本村100多名農民工,在樂都區共和鄉克什加村、達拉鄉馬趟村進行挖坑、栽樹等,應為農民工支付19萬餘元的工資。2019年8月,馬天才與綠陽公司籤訂苗木種植勞務承包合同。合同顯示,甲方(綠陽公司)將在共和鄉克什加村、達拉鄉馬趟村秋季植樹,甲方提供苗木給乙方,乙方根據甲方提供土地面積,按照每畝167棵種植樹木。「甲方以260元/畝的價格承包給乙方,付款方式為:乙方所承包種植面積總量的60%的民工勞務工資,秋季種植結束,一個月內付60%,餘額部分由林業部門驗收合格後,於次年元月底之前一次性結清……秋季植樹結束前民工工資及乙方所需費用由乙方自行墊付」。
  • 瀘西縣舉行2020年普通高考優秀學子植樹活動
    ,參加植樹活動的優秀學子們(高考分數600分以上)已達416名。植樹現場熱火朝天,大家齊心協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移樹入坑、培土固根、提桶澆水,一棵棵小樹俏然挺立,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縣四套班子領導及縣文旅局、縣教體局、縣林草局等有關部門人員
  • 國家機關156名部級領導在京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29日上午,在明媚的春光裡,「建綠色家園--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在京舉行。來自全國綠化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國務院各部委、首都綠化委員會的156名部級領導揮鍬培土、播春灑綠,在海澱區四季青鄉栽下了1500多株油松、側柏等樹木,為首都濃重的春意再添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