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擊鼓》先秦·佚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覓良緣,遇良人,幸福平安的度過此生,即使孩子會從原生家庭和父母懷抱中脫離出來,非常的不捨得,但是還是會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可是這對中西合璧的跨國愛情,卻受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不知道是早有預感還是一語成戳,最後竟然變成了真的。
就在八十年前,一位英國女子喜歡中國文化,對一位中國男子心生好感就在一起了,英國女子的母親非常抗拒,反對他們兩人結合,英國女孩不顧反對嫁給了這個中國男子,母親預言惡毒:你們的孩子將自盡而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一、富家紈絝才華橫溢
這個中國人就是當代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他與夫人一起翻譯的《紅樓夢》,《離騷》等中國古典文學,給世界展現了中國古典文化風貌,由此中國文學開始走向世界。
楊憲益是個家境富裕的紈絝少年,出生於1915年,是家裡唯一的兒子,父親曾任天津中國銀行行長,只是英年早逝,再加上兩個叔叔同樣紈絝,家中揮霍無度,光景一年不同一年,靠吃老本過日子。
當時的中國權貴階層,都流行到海外求學,楊憲益在二十一歲的時候,花了5個月的時間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就通過了英國牛津的入學考試,但是楊憲益的紈絝形象,讓老師認為這個學生並沒有真才實學,只是僥倖考上的而已,於是就要求他必須延遲一年才入學。
老師的要求對於楊憲益來說是非常令他愉快的,因為這樣他就有一年的時間自由的撒歡了。在這一年中,他遊歷了歐洲大江南北,盡情的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品美酒,進賭場,逛妓院等等,紈絝形象一覽無遺,雖然如此,但是愛讀書的天性依然沒變,無聊的時候總喜歡拿書出來翻翻。
這個時候楊家光景雖然不同往日,但是好在家底厚,所以吃喝玩樂方面不愁資金,也是因為這一段遊歷歐洲,讓楊憲益領略歐洲無數風土人情,為他在後來的翻譯成就上做了堅實的見識基礎。
一年以後順利入學,但是在牛津依然不改本色,總是做一些違規的事情,好在聰明有才情,愛讀書,他把屈原的《離騷》翻譯成了英文,這一舉動簡直就震動了整個留學界,讓楊憲益小有名氣,當時的他才24歲,他翻譯的《離騷》如今還在歐洲的各所大學圖書館中找到印刷原本。
他的這一舉動也震驚了牛津院校,因為在當時還沒有中國的著作被翻譯成外文供外國人閱讀,他的這一做法,直接就開啟了中譯英的文學之路,也是這一次,外國人開始關注中國文學,也因此引起了未來妻子戴乃迭的關注。
二、英國女子深深迷戀
戴乃迭曾經在中國北京出生,7歲後才回到英國倫敦生活,因為人生啟蒙在中國,所以對中國很有感情,希望以後有機會還能回到中國玩耍。在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戴乃迭毫不猶豫的選擇中國語言文學,同樣在牛津大學求學,因為楊憲益的《離騷》,兩人有幸相識,並且進一步的接觸。
戴乃迭發現眼前這名中國學生飽讀經書,中國文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不禁對他產生好感,一來二去兩人就確立了戀愛關係。
後來兩人畢業,戴乃迭就跟著楊憲益回到中國,原本這場跨國的愛戀應當得到祝福,因為兩人跨越了國度,各自成全了彼此的愛情。可是戴乃迭的家中母親並不想要女兒和楊憲益結合,為了阻止,還非常惡毒的預言他們兩人在結婚之後,你們的孩子將自盡而亡。但是母親的反對和惡毒的話語絲毫沒有阻礙戴乃迭想要和楊憲益兩人在一起的決心,毅然決然的跟著他回到中國。
真是出國前一個光景,出國之後又是另一個光景,本來出生優厚的楊憲益留學歸來家中條件已經幾乎被敗了個乾淨,只能靠典當書籍籌錢才能買回國的船票,雖然經濟上十分拮据,可夫妻兩人把日子過得美滿和諧。
回國後的楊憲益在編譯館找到一份翻譯的工作,把中國的文學著作翻譯成外文,這對於有翻譯《離騷》基礎的楊憲益來說最適合不過了,妻子戴乃迭同樣跟著丈夫在編譯館從事翻譯工作。
他們兩人互補搭配,戴乃迭以英文為母語對中文有所涉略,楊憲益以中文為母語且極具語言天賦,兩人翻譯出來的作品,品質極高。
但是當時中國內憂外患,處於戰爭之中,兩人最先翻譯的《資治通鑑》稿件在戰爭中不幸遺失了。隨後他們翻譯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全本,一起攜手這麼多年來翻譯的字數早就達到了上百萬。
他們兩人聯合共同翻譯的著作在當時屬於精品,他們已經不單單是夫妻關係,還是精神上的伴侶,志趣相投的朋友。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他們兩人的兒子因為在中國的特殊時期被批鬥而精神出現問題,最終自殺身亡了。
兒子的死亡對他們夫妻兩人觸動很大,戴乃迭的母親預言一語成讖,而當年算命並沒有被批為迷信的年代裡,楊憲益曾經被算命先生批:克子喪父,他是家中僅留的男丁。
兒子的自殺讓兩個人之間開始有了裂痕,因為他們各自都被年輕之時的斷語所困擾,戴乃迭也不知道自己的母親這麼說到底對不對,但是如今一語成讖對她來說非常的難以接受。
他們之間不再如當初一般的熱情和諧,但是依然不離不棄。晚年的戴乃迭思想已經逐漸不清晰了,健忘症使她忘記身邊的朋友,包括相濡以沫的丈夫楊憲益,只是楊憲益一直在她身邊,不離不棄。戴乃迭去世後,楊憲益不再從事翻譯工作,就此停筆。
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楊憲益出生殷實之家,幼年喪父,後來家道中落,在六十四歲的年紀兒子自殺身亡,他生命中重要的人都最先離他而去,留他一人在這個世界上孤獨的活著。
但是他卻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將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外文,讓中國文化就此得以傳播,讓世界人民都了解中國這個民族。戴乃迭作為楊憲益的妻子和事業上的搭檔功不可沒,不顧母親的惡毒反對隻身來到中國,全力幫助丈夫成就事業,可以說兩人是最完美的搭檔。
他們之間的愛情受人讚嘆,兒子的離世雖然給他們兩人帶來了憂傷,甚至有些相互埋怨,但是並沒有拆散他們。可以說這輩子真正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相濡以沫的愛情。
結語
人生如同一場修行,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他們年輕時候有過很多美好的回憶,就算是被預言打破,被算命先生攻陷,也絲毫沒有影響兩個人相互之間的信任和愛情。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真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美好愛情境界。
參考資料:《擊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