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小吃東京開店 經營者期待作為文化符號在日本紮根

2020-12-22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軼豪):今年6月初,中國的沙縣小吃在東京開了第一家店,正式進軍日本,在旅日華人中間引起了一定的反響。近日,記者前往店內採訪,在與老闆王遠耀的對話中感受到了他想讓沙縣小吃在日本遍地開花的「雄心」。

在國外打拼的華人,往往都會惦念家鄉的味道。最近沙縣小吃在東京的開業,讓他們又多了一個去處。

「我在日本已經生活了很久,國內的飲食文化已經深入日本當地了,但很多味道都偏於這邊本土,有一點會失去國內的味道。但是這家店我覺得還可以。湯也是他們的特色,我下次來嘗。但菜品還是比較少。」

「我覺得味道挺好的,跟國內的味道差不了太多。在家想吃的時候,要是特意出來走這麼一段路可能就比較懶。希望還是有外賣這個服務。」

沙縣小吃在東京的店位於高田馬場。這裡緊鄰早稻田大學,有大量的中國留學生,而且這裡集中了很多物美價廉的店鋪,形成了學生區的飲食特色。王遠耀之前選址也看了很多地方,最終定在這裡是看重了這裡的「地利」之便。除此之外,王遠耀說能夠成功開店也離不開「天時」和「人和」。

王遠耀上世紀80年代末來日留學,畢業後在日本的一家著名大企業就職,2000年辭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除了打拼事業,作為福建人的他一直希望把沙縣小吃帶到日本。而去年的一次回國學習,讓他下定決心付諸行動。王遠耀說:「去年參加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讓我們看看可以把哪些中國文化帶到國外去。我就跟福建省政府說了(在日本開沙縣小吃),福建省政府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如果能做起來的話,對他們來說在國際上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廣,好好做,我們政府支持你。就這一句話,我們就開始準備開店的事情。」

所謂「人和」就是王遠耀的合作夥伴——也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老家經營沙縣小吃的毛胤盤夫婦到東京來幫忙。而他們在日本留學的兒子毛偉明作為店長也在店裡忙前忙後。這家店也是小毛的一個夢想。毛胤盤說:「當時剛來到日本,沒有沙縣小吃。我從小在沙縣長大,最喜歡吃沙縣小吃。現在開了第一家店覺得夢想成真。」

沙縣小吃6月初正式開業,一個多月來一直人流不斷。在不斷聽取顧客意見的同時,店內還在嘗試增加新的菜品。王遠耀已經瞄準了9月份將要在東京舉辦的「2018中國節」,想把它作為擴大知名度的契機。王遠耀說:「9月的8號、9號『中國節』會在代代木公園(舉行),我們會設攤位。如果天氣好的話。來個7、8萬,10萬人的話,我跟你說,我們店絕對(火)爆了。」

據王遠耀介紹,目前店內的客源除了去過中國或對中國飲食感興趣的日本人,7成左右還是中國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喜好,也有不同意見的反饋。王遠耀頗有信心地表示,要用兩三年左右的時間把日本的沙縣小吃做到兩三百家。但是他強調,不論採取哪種加盟方式,都要保證原汁原味、物美價廉,還要嚴把衛生關,最終要讓沙縣小吃的文化在日本紮根。王遠耀說:「我們是想把這個品牌做好,最終是想把沙縣小吃的文化帶到日本來,真正是想打入日本人的胃口。」

相關焦點

  • 沙縣小吃東渡日本去了
    日本也有正宗的沙縣小吃了。上周六,日本首家沙縣小吃店在東京新宿區高田馬場正式開業。這是獲得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商標許可的首家海外連鎖示範店。這家沙縣小吃的店主來自沙縣青州鎮,他從市面上常見的47種沙縣小吃中,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拌麵、扁肉、蒸餃、燉罐作為進入日本的首波主打。據介紹,這4種小吃的食材均從沙縣本地配送,價格基本在480日元(約合人民幣27元)。新店開業吸引當地華人光顧,甚至排起了長隊。
  • 沙縣小吃走紅美國,阿香米線開到日本,誰是第一個中國「肯德基」
    奶茶不僅在中國很火,最近日本也流行中國奶茶了。隨著coco、貢茶等品牌紛紛在日本開店,掀起了日本全民排隊買奶茶喝的熱潮。其實不只是茶飲,近年來中式餐飲也在國外頻繁亮相,比如小肥羊、海底撈、沙縣、外婆家、阿香米線等不少本土餐飲品牌相繼走出國門,在海外開店。
  • 沙縣小吃把店開到了巴黎,走出國門的小吃們都過的好嗎?
    除了去美國和法國,沙縣小吃還去了日本。今年6月,距離東京繁忙的新宿區不遠的高田馬場站附近的一個角落開設了第一家沙縣小吃店,開業僅5小時營業額就突破2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17萬元。這是沙縣小吃轉型升級戰略向國外拓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 「開店的目的,是不想開店」 國民美食沙縣小吃的現代化「闖關」
    如今的俞邦村,約90%以上的勞動人口在外做小吃,早早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實現了「村裡一棟樓,城裡一套房」。親幫親,村帶村,縣學縣。如今,沙縣小吃已拓展到全國,甚至開到了美國、日本、葡萄牙等地。截至目前,全國有6萬多家沙縣小吃店,其中約3.2萬家由沙縣人經營,還帶動周邊將樂、尤溪等多個縣區農民跟進。
  • 免費試吃一個月,單品只需一枚硬幣…沙縣小吃火到日本去了!
    遍布中國街頭的沙縣小吃在東京也能吃到了! (沙縣小吃店經營者王遠耀提供) 店鋪經營者王遠耀告訴記者,他從福建請來了專門做沙縣小吃的師傅。作為福建人,他要把家鄉的元祖味道帶到日本。 試吃一個月一些通過網絡得知店鋪開業的日本人和在日華人也慕名而來。 沙縣小吃入駐日本的消息一度上了微博熱搜,在日本也引發熱議。 一些日本網民留言:「既便宜又快捷、著名的中國味道沙縣小吃終於來到日本啦。」 「果然中國人要開始掌握日本人的胃了嗎?就這麼一段時間,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都來到日本了。」
  • 沙縣小吃首次落戶法國 沙縣小吃的海外旗艦店有哪幾個國家?
    法國當地時間11月2日上午,素有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的沙縣小吃首次落戶法國,成為繼今年6月3日進軍日本市場之後,獲得沙縣小吃集團商標許可的又一家海外旗艦店。沙縣小吃進軍日本今年6月9日,沙縣小吃集團旗下的一家沙縣小吃連鎖店--沙縣小吃高田馬場店正式開業,標誌著中國沙縣小吃正式進軍日本。2008年沙縣政府全資投資設立了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
  • 沙縣小吃在美國開業3小時就關門 竟因人太多!
    餐飲連鎖店沙縣小吃起源於中國東部福建省沙縣,已經在中國大獲成功,經營花生醬拌麵和豬肉餛飩等傳統小吃。沙縣小吃的製作工藝已有1000多年歷史,隨著當地人離開家鄉遠赴外地工作而傳播開來。 沙縣小吃製作工藝淵源傳自古中原一帶民俗,在沙縣民間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古代漢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2007年,沙縣小吃製作工藝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沙縣小吃攜「四大金剛」,進軍日本市場,生意好到爆
    近日,沙縣小吃在日本高場馬場分店開了一家分店,該店是沙縣小吃在日本的第一家店。開業第一天生意相當火爆,店內已經爆滿,而店外還排起了長長的隊。來沙縣小吃吃飯的大多是在日本留學或者工作的中國人。到店內就餐的一位學生說大學四年在北京讀書,一周至少吃四五次沙縣小吃,來日本後再也沒有吃過了,很懷戀沙縣小吃的味道,感覺讓他回到了家鄉,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時代。而店中的另一位中國留學生則表示,自己把沙縣小吃的「四大金剛」都點了,一個蒸餃、一個拌麵、一個混沌,一個湯。看來小夥不但是沙縣小吃的忠實粉絲,而且食量也不小啊。哈哈。
  • 沙縣小吃正在退出市場:熬不過時間!
    前一段時間,沙縣小吃突然出現在熱門搜索列表中,因為製作技巧被擬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突然的熱浪意識到沙縣小吃沉默太久了!這種曾經風靡街頭和小巷的全國性小吃似乎已經從年輕消費者的生活中「消失」了。新快餐品牌的崛起,中國快餐業巨頭沙縣黯然失色在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縣小吃,而沙縣是當之無愧的民族小吃。
  • 沙縣小吃在美國開業3小時就關門 原因:人太多!
    開店僅一個月,生意就如此火爆,這是店長邵彬芳沒想到的。「我們開業第一天,三個小時就關張了,原因竟是顧客太多,餐食被一搶而空,」她說。「我們原本上午11點才開門,但沒過幾天就有顧客反映:『能不能早點營業,如果早飯能吃上沙縣小吃就太好了。』」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沙縣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興忠說,20年來,沙縣人始終牢記總書記囑託,將沙縣小吃開遍祖國大地,把沙縣小吃培育成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薄利多銷找準發展路  沙縣夏茂鎮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館漸漸成了旅遊打卡地。婚喪嫁娶各類生活場景,精細到堪稱繁瑣的製作工藝,將軍米粿、洪武金包銀、夏茂烤鴨……沙縣小吃背後,是當地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傳承。
  • 小吃大功夫——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調查
    薄利多銷找準發展路沙縣夏茂鎮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館漸漸成了旅遊打卡地。婚喪嫁娶各類生活場景,精細到堪稱繁瑣的製作工藝,將軍米粿、洪武金包銀、夏茂烤鴨……沙縣小吃背後,是當地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傳承。沙縣小吃繼承了來自中原黃河流域的飲食文化傳統,蒸、煮、炸、烤、醃……各類技藝手法流傳至今,被稱為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同時,它又兼具閩南一帶的獨特飲食基因和客家的飲食文化風格,口味豐富而多變,清鮮淡甜與鹹辣酸爽並存,所以天南海北的食客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味道。「最早走出沙縣做小吃的多數是夏茂鎮人。」
  • 做速凍產品的惠發食品,「盯上」了沙縣小吃
    你家旁邊就有的沙縣小吃,將迎來品牌標準化升級。1月6日,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沙縣小吃這一品牌進行深度合作。具體來說,惠發食品與沙縣小吃集團將全面展開獨家戰略合作,全面負責沙縣小吃商標品牌運營,為沙縣小吃產業搭建一條涵蓋產品定向研發、標準化生產加工、倉儲、分揀、冷鏈運輸、品牌餐飲為一體的全程可追溯生態產業鏈、供應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在保持沙縣小吃傳統優勢的前提下進行全面升級。說到沙縣小吃,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前陣子沙縣小吃製作技藝擬入非遺的消息還登上熱搜。
  • 沙縣小吃登陸法國,拌麵身價翻了10倍
    沙縣小吃的海外版圖又擴大了。它位於法國的首家門店,最近在巴黎庫爾布瓦市開張了。為了適應當地的語言文化,沙縣小吃給自己起了個法文名字「Sha Village」(沙縣)。這家店不僅裝修提升了一個檔次、設置了沙發座,連菜單名也改成了「沙縣食鮮」。雖然拌麵和蒸餃依然菜單上是最經典的產品,但食物的價格已不再親民。一碗拌麵賣到了10歐元。實際上,沙縣小吃進駐海外市場後,都會進行「本土化」改造。
  • 【中國企業家】餐飲遊擊隊:沙縣小吃的秘密
    如果按照以往沙縣小吃店的風格,這些新添的品類是不能出現的異類。一般認為,蒸餃、拌麵、餛飩、燉罐、商務套餐和滷味是沙縣小吃店常見的六大品類,而判斷一家沙縣小吃是否由沙縣本地人所開、味道是否正宗,沙縣小吃從業者之間早有共識——「店裡是否有炒菜、蓋飯,如果有,則不正宗。」作為地道的沙縣人,羅光華經營沙縣小吃已有十餘年。
  • 「沙縣小吃」為何能火遍全國?
    薄利多銷找準發展路沙縣夏茂鎮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館漸漸成了旅遊打卡地。婚喪嫁娶各類生活場景,精細到堪稱繁瑣的製作工藝,將軍米粿、洪武金包銀、夏茂烤鴨……沙縣小吃背後,是當地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傳承。沙縣小吃繼承了來自中原黃河流域的飲食文化傳統,蒸、煮、炸、烤、醃……各類技藝手法流傳至今,被稱為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同時,它又兼具閩南一帶的獨特飲食基因和客家的飲食文化風格,口味豐富而多變,清鮮淡甜與鹹辣酸爽並存,所以天南海北的食客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味道。「最早走出沙縣做小吃的多數是夏茂鎮人。」
  • 沙縣小吃築就大產業
    扁肉是「水泥」,拌麵是「鋼筋」, 沙縣小吃逐漸築就了大產業。沙縣位於福建三明市,自古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金沙縣」之稱。上世紀90年代初,沙縣俞邦村老支書俞廣清作為致富帶頭人,在福州開了一家沙縣小吃。最初,沙縣人只把開店當作維持生計的手段。大家沒想到的是,開小吃竟然被當成了「大事兒」來發展。▲近年來,俞邦村依託傳統小吃文化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到沙縣調研小吃發展。
  • 你吃的沙縣小吃確定不是冒牌貨?快來對照一下真正的沙縣小吃
    而且很多人都是為了去品嘗小吃所以才會選擇去當地旅遊。在國內有一家非常出名的小吃店,很多人都說它是全國連鎖品牌,這就是沙縣小吃,它曾經火遍全國,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原來越高,而沙縣小吃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很多人對於它的評價並不是很高。
  • 沙縣小吃:小吃也有大功夫
    薄利多銷找準發展路沙縣夏茂鎮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館漸漸成了旅遊打卡地。婚喪嫁娶各類生活場景,精細到堪稱繁瑣的製作工藝,將軍米粿、洪武金包銀、夏茂烤鴨……沙縣小吃背後,是當地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傳承。沙縣小吃繼承了來自中原黃河流域的飲食文化傳統,蒸、煮、炸、烤、醃……各類技藝手法流傳至今,被稱為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同時,它又兼具閩南一帶的獨特飲食基因和客家的飲食文化風格,口味豐富而多變,清鮮淡甜與鹹辣酸爽並存,所以天南海北的食客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味道。「最早走出沙縣做小吃的多數是夏茂鎮人。」
  • 沙縣小吃落戶澳大利亞
    東南網3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辰祥) 沙縣小吃澳大利亞第一家Redfern(瑞德芬)店日前在雪梨開張。這是繼去年在日本、美國、法國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推廣之後,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製作工藝首次落戶澳大利亞。沙縣小吃素有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