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有計劃
有本雜誌上刊登過這麼一個故事:
在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做了十幾年生意的商人,他的事業一直發展得不溫不火,然而到了後來,他竟然失敗了。當一位債主跑來向他要債的時候,這位可憐的商人正在思考他失敗的原因。
商人問債主:「我為什麼會失敗呢?難道是我對顧客不熱情、不客氣嗎?」
債主說:「也許事情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可怕,你不是還有許多資產嗎?你完全可以再從頭做起!」
「什麼?再從頭做起?」商人有些生氣。
「是的,你應該把你目前經營的情況列在一張資產負債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後再從頭做起。」債主好意勸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項目詳細核算一下,列出一張表格嗎?是要把門面、地板、桌椅、櫥櫃、窗戶都重新洗刷、油漆一下,重新開張嗎?」商人有些納悶。
「是的,你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按你的計劃去辦事。」債主堅定地說道。
「事實上,這些事情我早在15年前就想做了,但是一直沒有去做。也許你說的是對的。」商人喃喃自語道。後來,他確實按債主的主意去做了,在晚年的時候,他的生意成功了。
如果一個人做事沒有計劃、缺少條理,那麼無論其從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績。對於企業的發展亦然,一個在商界頗有名氣的經紀人把「做事沒有條理」列為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對青少年來說也同樣,如果學習沒有計劃,只知道埋頭苦學,那麼想取得好成績就會很難。
事實上,做事有計劃不僅是一個人做事的習慣,更能夠反映出其做事態度,它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做事如何有計劃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每日早上,青少年先不要忙於學習,想一想,今天需要做什麼,昨天還有哪些事情沒完成,形成今天的計劃,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分清輕重緩急,哪些先做,哪些可以緩一緩,這樣就不至於忙亂,甚至還會有時間活動一下。具體要求如下:
1.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慮清楚,養成事前先分析的習慣。
2.做什麼事情都要謹記「有序」要則,自己先在心裏面想好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以此類推。
3.要牢記兩個公式:計劃≠方案;希望≈計劃。如果做每件事情前都先提一套方案,那麼做任何事情成功的機率都不會低。
永遠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延宕是偷光陰的賊。
——狄更斯
要學會強迫自己天天讀書,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擱到明天。今天丟棄的東西,明天怎麼也補不上了。
——蘇霍姆林斯基
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於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時間和選擇要點。只是要注意這種分配不可過於細密瑣碎,善於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約時間,而不得要領地瞎忙等於亂放空炮。
——培根
5.尊重他人
尊重就像一個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她透明的微笑叫理解,她淳樸的心靈叫高尚;尊重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飽含待人處世的智慧,盡顯人格操守的高貴!
尊重猶如一朵花,一朵開在每個人心間的花;尊重猶如一條路,一條通往美好之境的路;尊重猶如一團火,一團溫暖你我心靈的火。
什麼是尊重
當你在生命長旅之中跋涉,會有朋友鼓勵的目光關注著你、給你力量,那是尊重;當你遭遇人生的挫折,老師溫暖的雙手緊握著你,那是尊重;當你拾起馬路上的垃圾,路人讚許的微笑感染著你,那是尊重;當你懊悔曾經的過失,父母會以寬容和理解來給你安慰,那也是尊重。
尊重是暖人心靈的清風,是讓你感到踏實的舒心丸,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強心針。它常常與真誠、謙遜、寬容、讚賞、善良、友愛相得益彰,與虛偽、狂妄、苛刻、嘲諷、兇惡、勢利水火不容。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對別人成功的敬佩、讚美與追求;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對別人失敗後的東山再起充滿信心。青少年要學著擁有這種優秀品質。
尊重能夠表現出一個人的品格,尊重他人者對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平等相待,對他人人格與價值能夠給予充分肯定。任何人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審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別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們不要用傲慢和不敬的話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別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應有的尊重。懂得尊重他人者,他人也必會以尊重回贈之。
尊重他人的力量
在美國,一個靠擺地攤為生的年輕人,正當他在寒風中縮著身子啃發黴的麵包之時,當地頗有名望的一個富商恰巧散步經過他。富商憐憫地將8美元塞到年輕人手中,頭也不回地走了。沒走多遠,富商忽又返回,從地攤上撿了兩本舊書,並說:「對不起,我忘了取書。其實,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兩年後,富商應邀參加一個慈善募捐會時,一位年輕書商緊握著他的手,感激地說:「我一直以為我這一生只有擺攤乞討的命運,直到你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這才使我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從而創造了今天的業績……」
不難想像,沒有那一句尊重鼓勵的話,這位富商當初即使給年輕人再多錢,年輕人也斷不會出現人生的巨變,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