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對曰:「……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孟子回答(梁惠王)說:「講仁德的人是天下無敵的。」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孟子)說:「孝敬自己家中長輩,並推廣到孝敬別家的長輩;愛護我家的兒女,並推廣到愛護別家的兒女。」
3、(孟子)曰:「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孟子)說:「用秤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麼東西都是這樣,人的心更需要這樣。」
4、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孟子·梁惠王下》)
【譯文】孟子回答(齊宣王)說:「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快樂的人,人民也會因你的快樂而快樂;以人民的憂愁為自己憂愁的人,人民也會因你的憂愁而憂愁(人民便會和你一條心)。」
5、(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孟子)說:「……我善於養我(這種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
6、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孟子說:「(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過失來,他很歡喜。(當年的聖君)禹聽到不同意見後,很謙虛地向人家下拜。」7、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孟子說:「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條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條件,不如依靠社會上人們和諧一致的有利條件。」
8、(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孟子說):「在道義上佔主動的人,能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在道義上不佔主動(無道、無德、無理)的人,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很少人幫助的人,連他的親朋故舊也會背叛他;而那種得到多數人幫助的人,整個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
9、(孟子)曰:「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蝕,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孟子)說:「古時的君子,犯了過失,如天上的日蝕月蝕一樣,人們都能看得見。到他們改正錯誤以後,人們也都抬頭看得很清楚。」
10、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譯文】孟子說:「上面的人(指當政者)愛好什麼,下面的人也愛好什麼,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厲害。一個君子的道德表現好像是風,廣大人民好比是草。風向哪邊吹,草便向哪面倒。」
11、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孟子·滕文公上》)
【譯文】孟子說:「老百姓生活和生產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對待啊。」
12、孟子曰:「賢君必恭儉禮天,取於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譯文】孟子說:「一個賢明的君主,必須恭敬節儉,一切依禮來對待下面。從人民那裡索取時,要按規定辦事。」
13、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譯文】孟子說:「(一個大丈夫)應住到天下最大的地方——'仁』裡,站在天下最高的位置——'禮』上,履行有利於天下的大道。如果得了志,應按這個道給人民辦好事;如果不得志,也要獨自按自己的道來行事(不要與社會上的壞人同流合汙)。」
14、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 (《孟子·滕文公下》)
【譯文】孟子說:「榮華富貴不能亂我的心,貧賤困厄不能變我的志,威武強力不能屈我的節,這樣才叫大丈夫啊!」
15、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便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如果不用音樂方面的六律,便不能端正五音;……如果不實行仁政,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16、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因為行仁,他們(的後人)失天下是因為他們不行仁。一個國家的衰敗和興起、生存和滅亡,都是這個道理。」
17、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我愛別人,可是別人不親近我,那就要反問自己的仁德夠不夠啊!我管理別人,但是沒管好,那就要反問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夠不夠啊!我有禮貌地對待別人,可是得不到相應的回答,那就要反問自己的恭敬夠不夠啊!」
18、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天下的基礎是國,一個國的基礎是家,家的基礎是每一個人。」
19、孟子曰:「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服從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滅亡。」
20、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獲得天下有方法:獲得了百姓的支持,是獲得了天下。獲得百姓支持有方法:獲得了民心,便獲得百姓支持了。獲得民心也有方法:他們所希望的,替他們聚積起來;他們所厭惡的,不要加到他們頭上,如此罷了。」
《道德經》最厲害8種思維顛覆你的大腦,讀完真的不一樣!
老子《道德經》全原文、譯文、(中),感悟先賢智慧,有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