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兩月改寫西遊記 稱唐僧孿生弟弟取真經

2020-12-22 東方網

  11歲娃娃兩月改寫《西遊記》

  6萬字小說通過著作權認證後又自創另一部近8萬字小說,自稱是父親「逼」他寫

  東方網10月23日消息:當你還在11歲的時候,是在捉知了還是在玩遊戲?而今年11歲的李無痕(化名),卻已經完成了兩部6萬字以上的小說:一部是以《西遊記》改寫的小說《神奇的「智慧」之

旅》,另一部是完全自創、長達78000字的《2008年「環遊」世界》。近日,《神奇的「智慧」之旅》通過了著作權認證。

  「唐僧的孿生弟弟取到真經」

  無痕回憶說,今年3月,他開始操筆改寫《西遊記》。寫到中途,他想偷懶不寫了,但在父親的「逼迫」下,5月1日,6萬餘字的《神奇的「智慧」之旅》全部完稿。「與原版《西遊記》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取到真經的『唐僧』其實是唐僧的孿生弟弟。」無痕一臉興奮地說。

  看到兒子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父母非常高興。在母親的帶領下,無痕來到市版權局版權保護中心填寫了著作權登記的申請。近日,這部《神奇的「智慧」之旅》順利通過認證,獲得了著作權,其作品登記字號為:31———2006———A———3331。

  兩個月寫完第二部小說

  緊張的小學畢業考試後,無痕又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二部小說,且這部小說的所有角色、情景全部屬於自創。為期兩個月的暑假生活結束了,無痕的第二部作品———長達78000字的《2008年「環遊」世界》也誕生了。初稿完成後,父親充當起了業餘打字員,把小說一字一句地敲進電腦並列印出來,讓兒子一遍又一遍地為作品潤色。

  「兒子是我最大的財富」

  「兒子是我最大的財富,我們就是不吃不喝,也要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無痕的父親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注重。據其透露,從8歲起,他就每天給兒子布置一篇作文,完成「任務」才準睡覺。今年9月,無痕升上我市一所重點初中,父母又私底下和老師「合謀」給他開「小灶」,仍舊是每天一篇作文。

  「小作家」:其實我好想偷懶

  「小說開始都是我自己想寫的,可寫到中途我就不想寫了,但是因為爸爸估倒叫我寫,我沒有辦法,只好把它寫完了。」「小作家」說,自己很喜歡看科幻、偵破之類的小說,但電視看得不多,和同學們玩的時間也比較少。

  「其實我真的好想好想偷懶哦。」無痕告訴記者,他其實也很想玩。

  《神奇的「智慧」之旅》節選

  第一回合猴王出世

  在遙遠的東方一隻雄雞屹立而起,雄雞下有一群卵,那便是出名的東沙群島,像一堆樹葉飄浮在水面上……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石猴拼命地喊叫,可沒用,這裡是孤島。石猴捶打起來手都紅了。他心想,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於是,他用了一百年的光陰在裡面自學成才,先後創造出了雷射槍一支,手榴彈五枚與萬能膠囊,一切準備就緒後,他便準備逃出升天。

  悟空先用雷射槍,幾槍下來,沒有絲毫碎裂。這石頭還真成精了,練就了金剛不壞的神功。這可惹惱了石猴,他把五枚手榴彈一起引爆。「糟了,這樣我也會被炸死的。」石猴準備去熄火,可是來不及了。

  「轟」的一聲,手榴彈引爆了,百年的海嘯也一齊而來,助石猴出世。這時,一個大蘑菇升上了天,底下還拍起了一朵絢麗的大浪花。

  正在天上與大臣看電視的玉皇大帝一驚,汗都嚇出來了。他連忙大叫:快!叫千裡眼、順風耳一探究竟。

  這時千裡眼拿起顯微鏡,放大十億倍,連細小的細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順風耳則拿著雷達四處聽。後發現是一隻靈猴出世,沒什麼大驚小怪,便不了了之。

  各方評說

  想像力豐富但略顯稚嫩

  「想像力豐富但略顯稚嫩。」市版權局版權保護中心對李無痕的這部作品的評價,代表了許多人的看法:這部略顯稚嫩的作品充滿了兒童特有的想像力,實為一部開拓兒童視野,培養兒童空間拓展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好作品。適合兒童、家長等各層次人群閱讀。作為一名僅僅11歲的小孩能持之以恆地完成作品更是難能可貴。

  有拔苗助長之「嫌」

  針對「小作家」的異常勤奮,重慶一中的政治研究員張群力老師則認為,這樣做有「拔苗助長」之嫌,不應提倡。張老師認為,孩子在小時候應該以全面的素質教育為主,過早的「特色教育」很可能會扼殺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賦。

相關焦點

  • 唐僧取西經,取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故事的講的就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唐僧和徒弟們經過一十四個看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了西天如來佛祖之出,然而唐僧取經真的是為了那本真經嗎?小編本不是這麼認為。在前面我也和大家談過一些我的觀點,首先唐僧取經並不是出自本意,只是面子上不好看罷了。剛開始的時候給唐僧戴的帽子太高了,這個帽子是誰戴的,自然是唐王李世民。先是讓唐僧做了舉辦水陸大會的頭頭,然後又要買昂貴的袈裟和錫杖送給唐僧,並且與之結拜為兄弟,你說哥哥有事了,給了你這個弟弟這麼多好處,你說這事誰該去。
  • 《西遊記》你真的看懂了嗎——取西經是唐僧自願的嗎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先生。86年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稱是經典。也會有朋友說,唐僧是為了學習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取經的,等等等等。為什麼呢?因為86版的電視劇上是這樣演的,所以你也是這麼認為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原著上面是怎麼說的,《西遊記》有兩個版本:原版第十二回,清本當中是第十三回。書中說到,唐太宗問:「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唐僧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 《西遊記》如來佛祖既讓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為何又要設置劫難?
    本期話題【《西遊記》如來佛祖既讓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為何又要設置劫難?】看過《西遊記》的觀眾心底想必都有一種感慨,那就是唐僧師徒真是真的是多災多難,一路西行誠心求取真經,但是卻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妖怪或者劫難,可以說每一次都驚險萬分,讓人非常心疼。但是觀眾卻也因此有個疑惑,那就是如來佛祖即讓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為何又要設置劫難?
  •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什麼只能走路去取經?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什麼只能走路去取經?很多人看《西遊記》都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為什麼唐僧師徒要一步步走路到西天去取經?特別是本領高強的孫悟空一個筋鬥雲就搞定了,幹嘛還要那麼折騰人呢?第三種方式:教會唐僧騰雲駕霧的本領,或者像八金剛那樣用超級吹風技術把唐僧吹過去,速度雖沒有孫悟空快,但差不多幾天也可以完成任務。在第一百回中,唐僧取到了有字真經後,八金剛把他送回大唐,又接回去,總共用了8天時間,除去中間在長安停留了一兩天,差不多來回用了6天時間。
  • 《西遊記》唐僧四人取經成功後,封號分別是什麼?有什麼寓意?
    《西遊記》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著作,86版的《西遊記》更是經典,其中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是眾多版本中的大佬。司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而取經後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被封了什麼封號呢?唐僧:旃檀功德佛。唐僧封為旃檀功德佛主要是因為這一路上,他作為凡夫俗子,經歷種種艱難,而且求取真經毅力堅決;領導三個徒弟取得真經。
  • 《西遊記》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一定可以取得真經!
    看了一大部分西遊記了,這次我要把剩餘的看完它,這部劇不光有名,還很好看,讓我連續看了五天了,這次終於要讓我看完了,我不光要自己看,我要把這個故事講給每個人聽,讓其他人分享我的快樂,下面,我就來講講西遊記最後一部分的精彩故事吧。
  • 唐僧歷經八十難取得真經,老龜為何強行再加一難?其實是觀音故意
    唐僧歷經八十難取得真經,老龜為何強行再加一難?其實是觀音故意!說起《西遊記》中唐僧這個角色,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唐僧本是東土大唐的高僧,為了拯救黎民百姓,願意歷經千險萬苦去往西天靈山取真經。唐僧作為人類,路上肯定會遇到很多妖魔鬼怪,於是就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等為徒,一路護送自己前往西天取經。這唐僧師徒4人一路降妖除魔,歷經八十難終於到達靈山取到真經。但就在他們離開靈山時,老龜為啥非要找茬再加一難?看過《西遊記》的網友都知道,唐僧師徒經歷的第八十難就是金魚精。當時求助觀音菩薩來收服金魚精後,唐僧師徒坐著老烏龜才過了通天河直達靈山。話說,這老龜也不是等閒之輩。
  • 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取經?取的是什麼經?取來經幹什麼用?這些曾是兒時看《西遊記》時留下的種種疑問。 唐僧到如來佛那兒,當然取的是佛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
  • 他沒有白龍馬和孫悟空,卻早在唐僧之前就去過印度求取了真經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使得唐僧取經的故事廣為人知,玄奘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佛教高僧,其實早在唐僧取經之前已經有人做過同樣的事情,而且經歷永遠比他更坎坷。最初多是印度、中亞的佛教徒來中國傳經,往往在傳達轉譯的過程中,因為篇章不全或者編譯者水平的高低,使得很多經文都失去了本意,所以魏晉時期有很多佛教高僧西行求法,求取真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數法顯。法顯,出家前姓龔,平陽人(現山西臨汾西南)。
  • 《美版西遊記》找到男主角唐僧M.K.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美版西遊記》找到男主角唐僧M.K.該劇被稱作一部「混合了多種流派特點」的功夫劇,故事(非常)鬆散地改編自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Journey to the West)。這個項目早在去年七月的電視評論協會夏季媒體見面會上就已經曝光。在一塊由封建貴族統治的土地上,冷酷無情、訓練有素的「孫武士」(孫悟空?)Sunny(吳彥祖)保護一個年輕的男孩M.K.(Aramis Knight)(唐僧?)
  • 唐僧最後是怎麼死的?有何記載?
    唐僧的原型人物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公元645年,玄藏回來帶來了150件佛像,7尊佛像和657節經文,他長期從事佛經翻譯工作。
  • 《西遊記》中,唐僧為何不幫通天河老龜問壽命?
    唐僧確實沒有幫通天河老龜問壽命,從《西遊記》原著小說中看來,似乎是因為唐僧太忙,忘掉了這件事。但是作者吳承恩在如此一部皇皇巨著的結局安排這樣一段情節,絕非是想簡單的來塑造唐僧"疏忽"的性格特點,這背後其實是一盤"大棋"。
  • 從西遊記看職場學!到達大雷音寺後,唐僧1個舉動看出他的情商!
    從西遊記看職場學!到達大雷音寺後,唐僧1個舉動看出他的情商!說到我國古典的四大名著,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那可是相當深厚,代表著我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巔峰,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在這四部小說中,只有一部以神魔為對象,剖析出整個社會環境中的各種深刻的問題,其實在西遊記中我們也能看出職場學,對我們現在的職場生活也有著很深刻的啟迪,當唐僧一行人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雷音寺之後,他們為了能夠順利的取得真經,唐僧的一個舉動就已經看出他的情商
  • 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薩嗎,師徒四人都封成什麼佛
    地藏菩薩一般手持摩尼珠,而唐僧沒有;地藏菩薩坐騎為諦聽,唐僧為馬或無坐騎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
  • 《西遊記》中,唐僧的通關文牒為何暢通無阻?網友評論才是亮點
    在經典名著《西遊記》當中,其實也有很多大家沒有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如今被細心的朋友再次提起,話題也會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其中的一些評論也十分的搞笑,讓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裡。有小夥伴在網上發了一個很疑惑的問題,那就是《西遊記》當中,唐僧的通關文牒為什麼能夠暢通無阻,到了其他國家和地區,只要拿出通關文牒,就會得到上座,並且國王也會恭恭敬敬的稱呼對方一聲「唐長老」!
  • 歪讀西遊記:驚奇發現,取經並非唐僧本願
    導語:繼續細讀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話說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套路」,被困在了五行山下。如來為拓寬在東土大唐的業務,就安排觀世音菩薩,前去大唐尋找佛教「代理人」,忽悠人去西天天竺國雷音寺取經。有道是「淑女配君子,寶馬配英雄」,這麼好的法器,當然得配大法師啦,而主持這次大法會的人正是唐僧。這些法器我自己也用不上,還是買了送唐僧好了。於是下令,傳唐僧前來試穿。唐僧只好依命進來,還不知道是咋回事兒。唐王讓試穿就試穿唄,又不是讓我跳樓,況且這袈裟、錫杖看著還真不賴!
  • 易經:七日來復,唐僧送經時間為何必須是8天?看觀音菩薩怎麼說
    此次工程,就連如來佛祖也深知取大到真經大為不易,當聽到觀音菩薩接下此事後,也是心中大喜: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一路取經艱險,困難重重,歷經14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才到了靈山大雷音寺,取到了真經。
  • 唐僧遲重瑞與女首富結婚三十載仍稱「您」 相敬如賓從沒開過玩笑
    說到遲重瑞,大家一定不陌生,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86版《西遊記》唐僧的扮演者之一。遲重瑞1952年出生在一個五代京劇世家,雖從小受京劇藝術薰陶,他卻並沒有繼承衣缽從事京劇相關工作。雖然起點頗高,但他拍攝第一部作品時候已經31歲了。若放在現在的娛樂圈,31歲出道並不算有很大的優勢,而且他出演的作品大多都是配角。1984年,楊潔導演拍攝《西遊記》時,扮演唐僧的汪粵因為害怕演了唐僧戲路變窄,拍了三集就離開了。後來楊潔導演找到了徐少華,可沒拍幾集,徐少華要去上學又辭演了(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透露徐少華上的是函授,離開可能是因為片酬)。
  • 唐僧徒步前往印度求取真經,身為大唐人士的他,怎麼克服語言障礙
    《西遊記》是每個中國小朋友乃至成人必讀的名著之一,這是一部根據唐代時著名高僧玄奘(唐僧)徒步前往印度而穿越110個國家,最終求取真經的故事改編而成的小說,深得我國男女老少的喜愛。然而大家在閱讀小說或者觀看電視劇時腦海裡難免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唐代,歷史上的玄奘在前往異國他鄉的過程中是如何克服語言障礙的?
  • 吳承恩寫西遊記是有根據的:唐僧四人的現實原型是這四個人!
    在《西遊記》之中,唐僧的三個徒弟個個神通廣大,無所不能,在取經路上護送師父一路斬妖除魔,最後終於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之上,唐僧究竟有沒有徒弟呢?如果有的話,他們又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有著怎樣的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