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2020-12-22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取經?取的是什麼經?取來經幹什麼用?這些曾是兒時看《西遊記》時留下的種種疑問。 唐僧到如來佛那兒,當然取的是佛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可唐僧為什麼要

  原標題: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取經?取的是什麼經?取來經幹什麼用?這些曾是兒時看《西遊記》時留下的種種疑問。

  唐僧到如來佛那兒,當然取的是佛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可唐僧為什麼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動機,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俗話說:「人無利,不早起。」人,一個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經過考慮,抉擇的。凡考慮,抉擇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的。

  網絡配圖

  唐僧去西天取經,既然他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抉擇,我們就可以認定:這是他的 選擇!

  可是,他的這個 選擇卻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來沒有。唐太宗辦水陸法會,要選舉一名有大德行的人來作壇主主持人,眾人選舉出了陳玄奘法師。玄奘法師的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母親更牛,是開國原勳殷開山丞相的女兒,標準的高幹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

  於是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

  「根源又好」,這是真的。

  「德行又高」,這從哪兒說起呢?看不出來,作者只說「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可以看出來的是:陳玄奘這個人很單純,很單純。我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了。

  菩薩送來兩件寶物「錦闌袈裟,九環錫杖」,袈裟賣五千兩,錫杖賣二千兩,我們看有錢的愚僧是怎麼說的: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穿上身就是長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

  就是皇帝唐太宗也問:「有何好處,就值許多?」可見挺貴的,合人民幣約700000元了。

  儘管貴,唐太宗還是說「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願送錦闌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玄奘叩頭謝恩。

  網絡配圖

  太宗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玄奘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君臣個個欣然,文武人人喝採。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寶杖,太宗又賜他兩隊儀從,著多官送出朝門,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裡去,就如中狀元誇官的一般。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

  你看那長安城裡,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看誇獎。俱道:「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玄奘直至寺裡,僧人下榻來迎。一見他披此袈裟,執此錫杖,都道是地藏王來了,各各歸依,侍於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禮佛,又對眾感述聖恩不已。

  最後,菩薩對太宗皇帝說,你辦的這個水陸法會跟本就不行!你請的法師只會講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經,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馬上叫法會暫停,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重做法事。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這下好了!玄奘是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軟,推也推不掉的,躲也躲不脫了,只得上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說的是「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

  網絡配圖

  可見,玄奘法師壓根都沒有取經的願望與念頭。談不上什麼修行,也談不上什麼覺悟,更談不上什麼普度眾生,僅僅只是因為我貪了你的小便宜,不得已要還你一個人情,那就只有替你賣一回命了!

  唐王大喜:「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裡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唐王果真是十分賢德,把個玄奘師傅感動的連毒誓都發了。玄奘回到寺裡。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願上西天,實否?」

  玄奘道:「是實。」

  他徒弟道:「師父呵,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

  不得不啊。我現在已經沒有選擇了。拿了人家的手軟,不得不為人家賣命啊!

  也許你覺得小編曲解了唐僧的形象。可是你仔細回想一下,在取經途中唐僧曾多次呵斥素悟空不要多管閒事,快快趕路。難道不是想要快點結束這一場劫難嗎?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什麼只能走路去取經?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什麼只能走路去取經?很多人看《西遊記》都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為什麼唐僧師徒要一步步走路到西天去取經?特別是本領高強的孫悟空一個筋鬥雲就搞定了,幹嘛還要那麼折騰人呢?對於這個問題,孫悟空和我們一樣也有過這樣的想法:「這都是我佛如來坐在那極樂之境,沒得事幹,弄了那三藏之經!如若有心勸善,直接送到東土大唐,豈不一樣的萬古流傳?
  •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呢?
    既然題目都說了,師徒4人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那麼我們分析就應該從5個方面來分析,分別是他們一群人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以及這師徒4個人去西天取經的4個原因。其實這4個人去西天取經是因為受到了佛祖的昭示。沙僧之所以要西天取經,是因為當時沙僧被貶下凡受到的懲罰,是每7天飛劍都會穿透肋下百次讓他飽受疼痛。菩薩看他可憐就叫他皈依佛門,且答應他將會保證讓他不再受飛劍之苦。而且沙悟淨這個名字並非唐僧為沙僧取的,是菩薩為沙僧取的,也是為了免除他曾經做過的吃人殺生之事。
  • 《西遊記》如來佛祖既讓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為何又要設置劫難?
    本期話題【《西遊記》如來佛祖既讓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為何又要設置劫難?】看過《西遊記》的觀眾心底想必都有一種感慨,那就是唐僧師徒真是真的是多災多難,一路西行誠心求取真經,但是卻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妖怪或者劫難,可以說每一次都驚險萬分,讓人非常心疼。但是觀眾卻也因此有個疑惑,那就是如來佛祖即讓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為何又要設置劫難?
  • 《西遊記》你真的看懂了嗎——取西經是唐僧自願的嗎
    《西遊記》主要講了個什麼故事呢?主要講師徒四人一路打怪升級過副本,去往西天獲得裝備和成就。也有些可愛的人說可以把書名改成《一路向西》。簡單點說就是四個字:西天取經。那麼大家知道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取經呢?大家一般主觀臆想的答案是:為了弘揚佛法!!!也會有朋友說,唐僧是為了學習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取經的,等等等等。為什麼呢?
  • 《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人,為什麼是玄奘,而不是其他高僧?
    看過《西遊記》這部小說,或電視劇的人都非常熟悉,唐僧取經是小說的主線。一開始很納悶:一路上那麼辛苦,到底要到西天取什麼寶貴的東西啊?最後到了大雷音寺那裡,取到的自然就是佛經了。看完小說和電視劇之後,會產生另一個疑問:唐僧為什麼要取經?或者說,去遙遠的西天取經的人,為什麼是唐僧,而不是其他僧人?
  • 歷史上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是誰?不是唐僧,而是八戒
    就因為這句話,唐僧玄奘開啟了他十萬八千裡的西行之路。一、玄奘為何要去西天取經?雖然《西遊記》是一部小說,但我們知道,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跡卻是真實的歷史,而玄奘的目的也的確是為了到天竺求取真正的大乘佛法。唯一不同的是,玄奘是自己要去,而不是被觀音點化的。玄奘為什麼要去求取大乘佛法呢,和佛法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所謂大乘佛法,就是指在天竺的佛經原著蘊含的佛法,而小乘佛法就是被翻譯過來的其他語言的佛經蘊含的佛法,包括中國的漢字佛經。
  • 史上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既不是唐僧,也不是法顯,比玄奘早500多年
    說起唐僧無人不曉,上到七八十的老人家,下到三五歲的小孩都能侃侃而談,這還要拜電視劇《西遊記》所託,一部86版《西遊記》連續多年熱播,曾重播3000多次,《西遊記》應該是全國人民看過次數最多遍的電視劇了吧,唐僧的那句口頭禪都成為流行語了—— 「施主,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
  • 假如去西天取經的人不是唐僧,換成趙文卓的法海,會怎樣?
    西遊記和白蛇傳都是我們很熟悉的神話故事,兩個故事中的唐僧和法海都是得道高僧,不同之處就是唐僧手無縛雞之力,而法海是佛教裡的法師法力高強。假如西遊記裡去西天取經的人換成法海,會是怎麼的效果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有趣的話題。
  • 唐僧取西經,取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故事的講的就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唐僧和徒弟們經過一十四個看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了西天如來佛祖之出,然而唐僧取經真的是為了那本真經嗎?小編本不是這麼認為。在前面我也和大家談過一些我的觀點,首先唐僧取經並不是出自本意,只是面子上不好看罷了。剛開始的時候給唐僧戴的帽子太高了,這個帽子是誰戴的,自然是唐王李世民。先是讓唐僧做了舉辦水陸大會的頭頭,然後又要買昂貴的袈裟和錫杖送給唐僧,並且與之結拜為兄弟,你說哥哥有事了,給了你這個弟弟這麼多好處,你說這事誰該去。
  • 易經:七日來復,唐僧送經時間為何必須是8天?看觀音菩薩怎麼說
    金頂大仙聽說觀音菩薩要到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對三界的取經工程,也表現出了一定的熱情和關心。在向觀音菩薩獻過茶後,金頂大仙問菩薩:取經人大約什麼時候能到?觀音菩薩答:大約估計二三年時間,或許能到此。觀音菩薩在與金頂大仙的對話中,也充分留了空間和餘地,比如一句話中,用了3個模糊的詞語:「大約」、「估計」加「或許」。此次工程,就連如來佛祖也深知取大到真經大為不易,當聽到觀音菩薩接下此事後,也是心中大喜: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
  • 西天取經團隊三次差點散夥,唐僧靠什麼取得真經成功?不是孫悟空
    西天取經團隊三次差點散夥,唐僧是靠什麼取得真經成功?不是孫悟空。首先說唐僧,雖然時常優柔寡斷,不明是非,但是他有權力、有素質、有修養。特別是他一定要到達西天的目標一直不曾改變,到西天取到真經的信念一直沒有妥協,堅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從不丟棄。
  • 西遊記;為什麼要安排觀音菩薩去落實取經任務,你看如來怎麼說
    文/阿昕小書童,本文由阿昕小書童原創 大家應該都看過西遊記,很多人看到的西遊記,可能來自動畫,小人書,漫畫,更多看的還是老版的西遊記,也有對西遊記特別感興趣的人去看的古本,很多人都把西遊記當做神話故事來看,但是真的是這樣的麼?為什麼是唐僧這個人去取經,為什麼天蓬元帥調戲了一位宮女就被貶下凡間變成了豬八戒?
  • 為何觀音找3個犯了天條的人,陪唐僧取經?其中有什麼含義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為何觀音找3個犯了天條的人,陪唐僧取經?其中有什麼含義。大家對於《西遊記》這部電視劇應該不陌生,電視劇中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唐僧只是一個人去西天取經,可取經的路太長了,而且路上全部都是妖怪,為了保護唐僧的安全,觀音菩薩為他派送了三個徒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觀音菩薩給唐僧找三個犯了天條的徒弟呢?有專家卻表示你將他們三個人的名字連起來就知道,那麼這三個人的名字代表什麼呢?
  • 唐僧去取經屬於偷渡?又是如何從長安到達印度?這篇文章有答案
    提起唐僧取經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對於唐僧取經的原因?想必不一定都了解。比較一致的說法就是,為了弘揚佛法。也有人會說,是為了學習取得更高造詣,習得更高深的佛法,但這些都不是的主要的。那究竟原因是什麼呢?
  • 歪讀西遊記:驚奇發現,取經並非唐僧本願
    如來為拓寬在東土大唐的業務,就安排觀世音菩薩,前去大唐尋找佛教「代理人」,忽悠人去西天天竺國雷音寺取經。然而,筆者在看這段時,驚奇發現,唐僧去西天取經,並非出自他本人意願,而是不得已而為之。具體是怎麼回事兒呢?這得從觀世音菩薩到了東土大唐說起。
  • 東晉法顯西行取經比唐僧早200年 首位出國取經大師
    一部《西遊記》,使唐僧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家喻戶曉。很多人卻不知道,比唐僧早兩百多年還有一位中國歷史上去西天取經的第一人,他就是65歲高齡的東晉高僧法顯大師。更牛的是,回南京譯經的同時他還寫下了我國首本記述當時中亞、印度和南海諸國山川地貌和風土人情的遊記《佛國記》。
  • 如果不去西天取經,孫悟空的結局會如何?你看如來是怎麼說的
    每次看西遊記的時候,腦子裡都有一個疑問:如果孫悟空當初沒有接受招安,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那他的結局會是怎麼樣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小編心裡也有好幾個不同的答案。第一個答案:孫悟空不去西天取經,那麼他就會一直被如來關押,直到他老死的那一天。
  • 西遊記中唐僧經歷八十一難,真實的玄奘西去取經承受哪些磨難?
    《西遊記》中唐僧前世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投胎到江寧陳家。小時候的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被觀音菩薩選為取經人,趕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真經。唐僧在西去的路上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一路降妖伏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
  • 西遊記:唐僧去西天取經,為何不能少孫悟空?這4個原因說出真相
    西遊記:唐僧去西天取經,為何不能少孫悟空?這4個原因說出真相說到西遊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四大名著之一,憑藉著豐富的神話色彩和人物形象被搬上熒幕,深受觀眾的喜愛。在西遊記中,大家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孫悟空,孫悟空神通廣大、本領高強,天不怕地不怕,既敢大鬧天宮又敢下到地府改寫生死簿。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了不少的妖怪,也碰到了不少的困難,基本上每次都多虧了孫悟空才化險為夷。或許很多人覺得,孫悟空很多次遇到妖怪都只會去天庭搬救兵,難道真的是這樣嗎?他就僅僅只是去搬救兵嗎?
  • 觀音原計劃二三年,唐僧取經為何用了十四年?是任務失敗了嗎?
    取經是有時限的,觀音當初對外的官方宣布一直都是兩三年時間就可以搞定。這句話她不只對唐僧一個人說過。剛剛敲定項目之後,靈山腳下的金頂大仙迫不及待問她:取經這個事要用多少年?心裡有個數到時間我好迎接。觀音不敢久停,就說:『我現在有要事在身,剛領了如來的法旨,要到東土去找取經人,改天吧。」大仙就問:「改天是哪天?」額,不,大仙就說,取經隊伍幾時能到?菩薩回應「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應該就可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