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取經?取的是什麼經?取來經幹什麼用?這些曾是兒時看《西遊記》時留下的種種疑問。 唐僧到如來佛那兒,當然取的是佛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可唐僧為什麼要
原標題: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取經?取的是什麼經?取來經幹什麼用?這些曾是兒時看《西遊記》時留下的種種疑問。
唐僧到如來佛那兒,當然取的是佛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可唐僧為什麼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動機,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俗話說:「人無利,不早起。」人,一個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經過考慮,抉擇的。凡考慮,抉擇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的。
網絡配圖
唐僧去西天取經,既然他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抉擇,我們就可以認定:這是他的 選擇!
可是,他的這個 選擇卻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來沒有。唐太宗辦水陸法會,要選舉一名有大德行的人來作壇主主持人,眾人選舉出了陳玄奘法師。玄奘法師的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母親更牛,是開國原勳殷開山丞相的女兒,標準的高幹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
於是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
「根源又好」,這是真的。
「德行又高」,這從哪兒說起呢?看不出來,作者只說「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可以看出來的是:陳玄奘這個人很單純,很單純。我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了。
菩薩送來兩件寶物「錦闌袈裟,九環錫杖」,袈裟賣五千兩,錫杖賣二千兩,我們看有錢的愚僧是怎麼說的: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穿上身就是長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
就是皇帝唐太宗也問:「有何好處,就值許多?」可見挺貴的,合人民幣約700000元了。
儘管貴,唐太宗還是說「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願送錦闌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玄奘叩頭謝恩。
網絡配圖
太宗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玄奘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君臣個個欣然,文武人人喝採。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寶杖,太宗又賜他兩隊儀從,著多官送出朝門,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裡去,就如中狀元誇官的一般。這位玄奘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
你看那長安城裡,行商坐賈、公子王孫、墨客文人、大男小女,無不爭看誇獎。俱道:「好個法師,真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玄奘直至寺裡,僧人下榻來迎。一見他披此袈裟,執此錫杖,都道是地藏王來了,各各歸依,侍於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禮佛,又對眾感述聖恩不已。
最後,菩薩對太宗皇帝說,你辦的這個水陸法會跟本就不行!你請的法師只會講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經,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馬上叫法會暫停,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重做法事。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這下好了!玄奘是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軟,推也推不掉的,躲也躲不脫了,只得上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說的是「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
網絡配圖
可見,玄奘法師壓根都沒有取經的願望與念頭。談不上什麼修行,也談不上什麼覺悟,更談不上什麼普度眾生,僅僅只是因為我貪了你的小便宜,不得已要還你一個人情,那就只有替你賣一回命了!
唐王大喜:「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裡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唐王果真是十分賢德,把個玄奘師傅感動的連毒誓都發了。玄奘回到寺裡。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願上西天,實否?」
玄奘道:「是實。」
他徒弟道:「師父呵,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兇難定。」
不得不啊。我現在已經沒有選擇了。拿了人家的手軟,不得不為人家賣命啊!
也許你覺得小編曲解了唐僧的形象。可是你仔細回想一下,在取經途中唐僧曾多次呵斥素悟空不要多管閒事,快快趕路。難道不是想要快點結束這一場劫難嗎?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