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是有時限的,觀音當初對外的官方宣布一直都是兩三年時間就可以搞定。這句話她不只對唐僧一個人說過。剛剛敲定項目之後,靈山腳下的金頂大仙迫不及待問她:取經這個事要用多少年?心裡有個數到時間我好迎接。菩薩說:大概三兩年吧。
《西遊記》第八回「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金頂大仙在門首接住,讓菩薩喝口茶坐坐。觀音不敢久停,就說:『我現在有要事在身,剛領了如來的法旨,要到東土去找取經人,改天吧。」大仙就問:「改天是哪天?」額,不,大仙就說,取經隊伍幾時能到?菩薩回應「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應該就可以到了。」
所以當唐王問起的時候,唐僧也說是三年,其實他心裡是有數的,菩薩越是保證他就越是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故而在跟自己長安洪福寺裡的徒弟說起歸期時,他就沒有那麼斬釘截鐵,而是含糊其辭,用了一個非常模糊的說法:「徒弟啊,我這一去,或三二年,或五七年,只要看到山門裡松枝頭向東的時候,我就回來。不然的話,說啥都不好使。」
結果這一去,就用了整整十四年,從貞觀十三年一直到二十七年,把個唐僧生生從一個小鮮肉熬到了油膩中年。金頂大仙天天盼月月盼,聽說只有三年,早早就在道觀門口等著,差點沒有變成望夫石。他後來還因為此事跟觀音撒嬌,說好的三年呢?菩薩的三年也太長了吧。
《西遊記》九十八回大仙笑道:「聖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她十年前領如來金旨,說是向東土尋取經人,原說二三年就到我這兒。我年年等候,渺無消息,沒想到今年才遇見。」這時候如果用一首歌來表達大仙的心情,那一定是歌神張學友的《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那麼菩薩原定三年就能完成的事情,為什麼被生生拖到了十四年?這算不算唐僧師徒任務失敗?當然不是,當初定的三年只是一個草案,後來如來和觀音一細想,都說免費的是最貴的,如果這麼輕易就讓他們取到三藏真經,那豈不是會被人當白菜看待?弄不好會在村頭的廁紙中驚喜地發現我們送的經卷。折騰一次,索性也要聽個響,要保證效果。而且之前的三年太草率了,又沒有特殊的含義和象徵,包裝不夠。而十四年就完全不同了。
豬八戒和沙和尚的武器重量都是伍仟零四十八斤,正好是一藏之數,而孫悟空的金箍棒重達一萬五千三百斤,已經超出了三藏之數,這也就意味著為什麼孫悟空會成佛,而他們兩人沒有。所以你看,這些數字都不是瞎想出來的,都是有設定的,十四年就是五千零四十天,再加上八天往返長安與靈山,正好是一藏。
《西遊記》九十八回,菩薩對如來道:「弟子當年按照你的意思去東土尋取經人,如今終於抵達靈山,但是用了十四年,共計五千零四十天,還不夠一藏。」於是她就讓四大金剛把正在雲中飛翔的師徒四人又甩回地面,讓他們再徒步一段,用來消耗時間。
也許是為了配合這個打造出來的概念,這時候如來也反水了,給他們的經典也不是像當初所說的三藏真經,而是在三藏裡拼湊出來一藏之數帶回長安。用一藏的時間,換來一藏的經典,這樣看起來就顯得這次活動的整個策劃都很有章法,完美!。但有一個疑問不是當講不當講:如來和觀音真的確定自己不是強迫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