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令每一個成年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以本人的閱歷和認識就聊聊吧!
第一,家庭很恐慌:
1、學業好壞來此於社會對人的認知要求。一個人學習好更能得到社會的正面認知,並獲得一定的社會榮譽,並帶來物質方面的獎勵,況且我國自古就有「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讀書是獲得社會向上通道最簡捷的辦法,成年人擁有高學歷就能得到高好的社會職位和更好的社會待遇。
2、家長心理補償,面子使然:
家長自己年少沒有好好讀書,把自己人生的不幸歸根於沒有好好讀書,進而在孩子身上「報復性」補償,更重要的是面子問題,培養孩子,如同吃補藥,一通亂吃,身體消化不了,傷身傷錢。
3、社會趨利主義綁架:
當下,教育的產業化還在繼續,教育變成掙錢的工具,一部分專家、學者為了自己的荷包,身先士卒充當各種培訓機構的掮客,不斷製造新名字、雞湯理論,讓教育更加功利化,當然也包括國家的公益教育機構也概莫能外。
第二,孩子的教育怎麼辦:
作為一名來自社會最低層,也曾受過完整國民教育的家長我說說自己的想法。
1、讓孩子弄明白要好好學習的動機是什麼?一味的逼學,上各種補習班,孩子難受,家長更難受。本人過去在農村,條件很差,我學習的動機就是長大要走出去;要向隔壁的小明學習,並要超過他,因為小明學習好,人人都誇,每學期都有獎狀和五毛錢的筆記本。
2、家長和孩子一同共踐行共成長,增加孩子的社會參與度。了解父母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參與生的點點滴滴。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老師是家長、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孩子最基本的技能是從自己穿衣、洗衣和做家務開始,並培養與人交往與人為善的精神。我從就和父母在農村參與各種農活,從父母的辛勞和勞動的艱辛中,讓我認識到生活不易,學習的重要性。而現在的孩子缺乏的是生活體驗,更無限辛的過程過教育,被各種幸福包圍,已變得很麻林,甚至於冷血。
3、從點滴開始,潤物細無聲:
教育要尊崇規則!培養愛,愛他人愛國家;參與家庭家務,培養自力更生基本生存能力,其次才是學業,要一點一滴的來,打好基礎最重要,過分突出技能容易揠苗助長,得不償失。需要一定的放養,放飛天性,強壯其體魄,留下童年的歡歌笑語和皮青臉腫。
3、偉大來自於平凡,做好普通人。
每一個人都是凡人,要讓孩子先做好凡人,誠實帶來幸和快樂,平凡但不能平庸,人生的樂趣,在於永不停息的奮鬥,過程高於結果,那怕是屢敗也必須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