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雅
編輯|小雅
有時候孩子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是因為太粗心大意,老是算錯或者填錯。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平時的課堂上,孩子總是坐不住,導致不能認真聽講,將課堂上的知識吸收進腦子裡。家長覺得自家的孩子也不是不聰明,為什麼學業成績就是不合心意?思考之後,覺得孩子是因為專注力不夠才會這麼大意。
其實這麼說也沒錯,但孩子上課無法認真聽講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執行功能"低。
"執行功能"一詞意為通過有效記憶、抵制衝動和靈活思維三者結合來達成自己擬定的目標。第一個有效記憶,就是指短時間內記憶和調取信息的能力。孩子在腦內儲存自己看到過的重要信息,在需要時讀取信息來解決問題,像考試時,孩子看到題目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依然記不清怎麼做,沒有形成同種類型題的解決方法套路。
第二個是抵制衝動,即有效控制自己身體,不會出現肢體快於大腦的情況。通常意義上可以指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自控力。例如,你將糖果和水果放在孩子面前,讓他進行選擇,如果孩子有認真思量,就能想起家長的教誨,糖分攝取過多會導致蛀牙,而拔牙很疼。
第三個是靈活的思維,意指能夠根據現實情況的不同展開對原有計劃進行調整。當孩子不能一心二用的時候,就會無法平衡自身的行動。就像看電視和作業是很難並行的。
"執行功能"是孩子需要進行培養的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執行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有效完成學習任務並將接收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中。
那麼"執行功能"這項能力為什麼能夠影響孩子的學業?
基於一位心理學家的理念,美國學前教育推出一種課程,名叫tools。這項課程認為在6歲前,玩遊戲是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雖說只是玩遊戲,但遊戲是經過特意設計的。通過評估,會發現上過tools課程的孩子成績會優於其他學校的學生。
接受過tools課程的學生,各方面能力明顯具有優勢,產生優勢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針對的是孩子"執行功能"的培養。
家長需要知道的是執行功能若是培養成功,不止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對孩子的生活乃至未來步入社會都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有的時候家長會擔心孩子跟不上大部分孩子的學習進度,就會想著讓孩子進行學前教育,但與此同時,家長又會擔心進行超前的教育會對孩子產生傷害,想的越多,越覺得選擇孩子教育方式這件事著實難辦。
培養孩子"執行功能"這個教育方式的出現意味家長可以多一種選擇,通過高難度但有趣的遊戲或者其他事物來調動孩子積極性,訓練孩子更多方面的能力。
家長需要做到哪幾點來幫助孩子培養"執行功能"的能力?
1、有效的遊戲內容
就像tools課程中的孩子玩的遊戲一樣,家長也可以通過和孩子玩遊戲來達到鍛鍊孩子的目的。"執行功能"的培養期從一歲開始,到十二歲結束,2-5歲期間是發展的重要時期。家長要及時抓住機會。
配合孩子玩的遊戲可以是角色扮演這樣需要大腦思考的遊戲,又或者是木頭人這種簡單無需前期準備的小遊戲。如果選擇的是角色扮演的話,就需要孩子根據角色制定具體計劃,從人物特點、人物對白和劇情的發展這些方面,讓孩子積極開動他的大腦。
2、 體育鍛鍊也不容忽視
很多家長都認為運動和學習沒有什麼關係,有時候會阻攔孩子出去玩,心裡希望孩子能夠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提高學習成績上。其實不然,體育鍛鍊能夠很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執行功能"。因為,孩子在踢球或者其他的體育項目中,會經常需要觀測敵對方和我方人員的反應,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運球對象,這樣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希望能夠通過有效的教育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不會輕易落於人後。因為家長有時候會對自己的人生境遇產生猶豫後悔的心理,孩子的出生從另一方面來說,就像是自己人生另一種意義上的延續,想著對孩子現今情況的重視就等同於彌補自己過去缺失的東西。
學習成績是每個家長都格外重視的,如果有好的方法就可以儘量地借鑑和嘗試,培養孩子"執行功能"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