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時該怎麼辦,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答案,那就是查字典,自己動手查字典記得牢,還能知道這個字的好幾種意思。所以從老師到家長,都會告訴孩子,讀書時遇到不會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我女兒六歲,開學剛上小學一年級,在近一年裡,她的識字量從一百左右提高到了三千,自主閱讀量粗估有百萬。我也比較早就她教會了查字典的方法,但是卻沒有要求她在閱讀中遇到生字就查字典,為什麼呢?因為我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我給孩子選的多是故事類、童話類的書籍,情節比較有趣,所以她讀的很投入。有些書裡明顯有一些她不可能認識的詞語,但是我發現她在遇到那些詞語的時候卻幾乎都沒有停頓,而且嘴裡還念念有詞,像讀其他熟悉的詞句一樣自然流利,一本故事書總是能不間斷的津津有味讀很久。待她合上書以後,我就迫不及待的翻到我認為她不認識的那個詞上,問她念什麼,她很理直氣壯的回答「我不認識啊」,「可是我剛才明明看見你的嘴沒停是在讀的呀,那你讀的是什麼?」孩子的回答是她感覺那裡應該是什麼意思就編一個差不多的詞讀過去了。
雖說我一直知道當一篇文章中生詞量沒有超過一定比例的情況下跳過去不讀或者根據上下文猜測一個意思是不會影響閱讀效果的,也就是說女兒的這種行為很正常。但是考慮到孩子在識字積累階段,如果書裡的生字生詞都跳過去了,那就喪失了一次學習積累的機會,就再也沒有辦法多認識字了。於是我跟女兒解釋完原因之後像千千萬萬個家長一樣,要求她遇到不認識的必須要查字典,孩子倒是聽話,起先還能勉強執行,查的慢慢吞吞的,但是漸漸我發現她把那些生字量稍微有些多的新書都放到了書架最裡面不拿出來了,與此同時又翻出了以前讀過很多遍的拼音讀物讀起來,我覺得很反常問她原因,沒想到女兒說是因為查字典太麻煩了,本來她在讀一個故事正起勁,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的情節,可是每遇到一個生字卻要查字典,速度那麼慢影響她著急往後看的心情,時間長了就不太想看新書了。
原來,當孩子讀到興致正濃處卻要停下來查字典是一件很掃興的事,會直接打斷孩子的閱讀興趣。
想到這裡我有些自責,可又不甘心恢復到以前完全靠連蒙帶猜往下進行學不到生字生詞的狀態。思忖良久之後,我想出了一個辦法。這也多虧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要是在以前我就是有這個想法也沒辦法實現。
那就是用詞典筆,本來詞典筆主要用在英語閱讀上,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直接掃一掃就可出讀音,查看意思,省去以前的電子辭典手動輸入字母之苦,裡面也內置有漢語詞典不過卻是附加功能,而我卻偏偏看到了它用在漢語閱讀上的巨大價值。像女兒這麼大的孩子讀中文書時會遇到很多不認識的字,輕輕掃一下也能讀出音和義,非常方便。這樣就相當於完成了一個超快速查字典的過程,學會了生字,同時因為速度夠快也不會打斷孩子的讀書興致,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幫手。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這個時代做家長,思維可一定得跟得上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