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英文寫作老師,查字典在我看來是一項非常基本和重要的能力。會不會查字典,查的字典對不對、夠不夠可以直接決定一篇作文中語言的質量。不過有時候,在英語閱讀中不查字典是更好的。
為什麼呢?因為流暢性是閱讀時很重要的體驗,可以是獲取材料中的信息也可以是純粹享受閱讀的樂趣,而老是停下來查詞會影響閱讀的連續性。更重要的是,很多我們覺得是「生詞」的詞其實沒有必要查。
當然,假如你每段話中都有好幾個生詞,那這樣的材料對你來說可能太難了。如果你的目的是通過閱讀提高英文能力的話,建議選擇難度更低、生詞更少的素材,這樣更容易堅持,也更容易享受閱讀。等你的詞彙量和英語水平提高之後再讀難一點的文本。
實際上,閱讀能力包括故意選擇不查生詞,而是在閱讀中通過上下文做合理的猜測。沒錯,閱讀不是在心裡一詞一句翻譯,確保沒有生詞,雖然不少人會覺得這是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
猜測是閱讀能力的一部分,還是閱讀樂趣的一部分。我們閱讀時肯定是帶著好奇心在讀,有的閱讀更像是解謎,生詞不僅不會阻礙我們理解,反而會促進我們的理解。下面我由淺入深通過 3 個例子來說明。
1. 下面的圖片是我最近在朋友圈看到的。大家可以先自己猜一猜清單中最後一個詞 Lysol 是什麼?或者它屬於什麼類別?
你可能會這樣猜:
A)這可能是一種食物,因為倒數兩項 water 和 rice 都是食用的;
B)這可能是一種廚房或洗手間使用的清潔用品或消毒用品,因為前面的 toilet paper, paper towels, sanitizing wipes 都是這樣的;
C)這可能是一種貼身衣物,比如內衣、襪子,因為這些商品是不可退換的。
D)其他。
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Lysol 是什麼東西也並不重要。你可能發現了,你在猜的時候參考到了清單上的其他東西,照顧到了「Returns will not be accepted」這一信息,能夠推測它大概的範圍。這就可以了。這就是閱讀能力和閱讀的樂趣。
2. 下面這個是改編自《經濟學人》的句子:
It is noted that Brigadier Terrence Clarke, a Conservative PM, "stood 6ft 3in in his size-12 boots, weighed in at 20 stone, favoured yard-wide trouserings and took every opportunity to sing the National Anthem."
我們來猜一猜「stone」是什麼意思?
句中的 6ft 3in, size-12 boots, yard-wide trouserings 三個表達中只要理解一個,就可以大概知道這個人身材魁梧。而「stone」所在的上下文是「weighed in at 20 stone」,說明這應該是個計量單位。猜到這裡就足夠了。也就是我們只要知道這句想突出他的體型特徵就可以了。
當然,如果你是做諮詢的,你可能會進一步猜測,既然作者寫到了這個人的體重,那應該是有特色的,再考慮到其他幾個表達,估計至少得在 200 斤開外?這樣除以 20,一個 stone 就至少是 5 公斤了。Close. 1 stone = 14 lb (6.35 kg)。
3. 最後一個例子是前兩天現象級英語社群中會員提出的問題:下圖第一句話中的 cajole 應該怎麼理解呢?
她還補充說,自己知道 cajole 有「哄騙,勸誘,說服」的意思,但是感覺放在文章裡意思並不通順,所以感覺很困惑。
下面是我的解謎思路。
這句話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not the first American politician」說明上文已經討論過 Trump 的做法,而 cajole 作為這段話第一句的段落主題句中的核心動詞,說明下文一定會討論其他美國政客的類似做法。這意味著想理解 cajole 這個詞,可以往前看也可以往後看。
果然,前文有這麼一句話:
Most dramatically, Mr Trump bribed and cajoled Carrier, a maker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in Indiana, to change its plans and keep 800 jobs in the state rather than move them to Mexico.
這句話要好理解很多,具體給出了例子,而且又出現了 cajole 一詞。
再看下文:
For all its reputation as the bastion of rule-based capitalism, America has a long history of ad hoc political interventions in business (see article). States routinely offer companies subsidies of the sort that Indiana gave to Carrier. From John Kennedy, who publicly shamed steel firms in the 1960s, to Barack Obama, who bailed out car companies in 2009, all presidents have meddled in markets.
裡面的 ad hoc political interventions, routinely offer companies subsidies of the sort that Indiana gave to Carrier, meddled 這些表達都是 cajole 的同義詞或近義詞,因為講的是其他政客的類似做法,是為段落中心句服務的。
這樣 cajole 一詞是不是就好理解了呢?它在文中的意思和字典(《朗文英語詞典》)中的意思是一致的:to gradually persuade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by being nice to them, or making promises to them。
在剛才解謎的過程中我沒有查字典,而是通過上下文的同義替換詞和作者的語氣去猜測的。而第 1 和第 2 個例子,我們都是通過上下文的類別和範疇去猜測的。這才是真正的閱讀能力,閱讀的樂趣所在,也是我們社群推崇的學習方法。
補充一點,有一定基礎的同學強烈建議大家多用英英詞典,少用英漢字典。有的漢語釋義沒能準確反映英語單詞的意思,比如 cajole 這個詞,「哄騙,勸誘,說服」和英文釋義給我們的印象是不完全一樣的。多查英英詞典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一些詞義。
知道什麼時候該查字典,什麼時候不該查字典也是英文學習的一項技能。現在希望你已經 get 到了這項技能!
P.S. 你在閱讀英文時還有哪些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有空可以寫文章詳細解答。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覺得有幫助,別忘了多點「在看」,多分享轉發。我會更有動力多寫這樣技術性乾貨文。
孟慶偉 Justin
個人微信 ID:justinqmeng
現象級英語聯合創始人
《經濟學人》11 年研究者
雅思寫作 8 分,口語 8 分
題圖:Soroush Zargar
同類文章推薦:
我是如何查英英詞典的?
剛開始讀《經濟學人》,該怎麼讀?
最近推文:
推薦一檔我最喜歡的英文脫口秀
我是這樣利用《經濟學人》提高英文寫作的
我怎麼看英國大學為防止中國留學生流失,降低英語成績門檻?
我們一起搞個「英語名師打假Show」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