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日記》:一份來自童年愛的缺失,一場自我療愈

2020-08-26 心語愛

文|心語愛

弗洛伊德說:「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

童年就像人生的一粒種子,是夢開始的地方。但童年也可能是部分人的黑暗時光,如果我們的童年存在缺失,將要用一生去彌補。比如:

  • 有的懦弱、自卑,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 有的敏感、怯弱,無法面對自己內心的痛苦;
  • 有的逞強、死扛,用表面的堅強掩蓋內心的脆弱。

這問題的根源在一套名為《櫻桃日記》的治癒系繪本中,得到了印證。並給我們指出了解決方向:童年的遺憾或傷痛像埋在內心的一顆「不定時炸彈」,最有效的解救方法就是像「小櫻桃」一樣勇敢面對,用愛和解。

接下來我將從整套繪本的角度出發,對繪本創作者、繪本構思和繪本背後蘊含的啟發和意義三個方面探討我對本書的理解和看法。

01.繪本創作者:用「日記寫作」的獨特視角串起整套繪本的靈魂,形式新穎、內容有趣、製作精緻

《櫻桃日記》是由法國著名小說家若裡斯•尚布蘭編寫,由法國漫畫繪者插奧雷莉•內雷傾情繪製而成的系列繪本。一共由5冊構成,分別是《石壁上的動物園》、《艾克託爾的書》、《第五件珍寶》、《無面女神》和《英仙座流星雨》,目前國內只出版了前四冊。

自2012年第一冊出版以來就獲得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傑出青少年漫畫獎」等多個獎項,在數十個國家熱銷。

1.小小的日記本,是寫作夢開始的地方,也是故事的開端。

從小就有清晰的夢想是一件幸運的事。在繪本開頭,小櫻桃就寫道:我今年10歲半,夢想是成為一名小說家,我熱愛寫作,熱愛看小說、漫畫、科學雜誌……

日記本是媽媽買給小櫻桃的,是幫助她實現夢想的方式。並鼓勵她說:「如果你想成為小說家,就要多寫,從寫日記開始就很好。」從前…故事也就此展開。這是小櫻桃夢想開始的地方,也是故事的開端。

2.新穎的表達形式——手帳日記

繪本最新穎的地方就是以日記為載體,配合手寫字體、手繪、照片、樂譜、書信、漫畫等豐富的表達元素,給孩子真實而有趣的體驗和感受。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寫作和繪畫欲望,鼓勵孩子熱愛生活,熱愛記錄美好。

比如,和女兒親子共讀時,女兒總是忍不住多看幾眼裡面的手繪,她說:「我也要學這樣畫畫。」

也可以借鑑書中方式,鼓勵孩子日記的形式可以多元化,比如今天看了場電影,不僅可以寫出電影的感悟,還可以把電影票、電影精彩場景列印出來貼在日記本中,這是非常棒的記錄體驗。

3.故事內容靈活、有趣,引人入勝。

本書以「揭秘」為故事導向,從「無法接受心愛的動物園關張的米歇爾」到「陷在對亡夫的思念中無法自拔的龍桑太太」,從「失去童年記憶的桑德拉」到「企圖挽回心靈伴侶的安娜貝拉」,每一個故事都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秘欲望。通過小櫻桃開動腦筋為他人解開心結,把故事融入生活,讓讀者從中看到自己的童年,收穫一份溫暖、一份力量。

4.繪本製作精緻,給讀者一場視覺盛宴。

繪本編者若裡斯•尚布蘭為兒童和青少年創作故事已經有10餘年了,從孩子的視角觀察成人世界,結合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和感悟,創作了《櫻桃日記》。而繪本的繪畫者奧雷莉•內雷更是花費了8年時間來創作手繪和漫畫,可謂是苦心孤詣、用心良苦。

  • ①色彩:整部繪本的色彩主色調為暖色系,以紅、橙、淡黃為主,給人一種柔和、溫暖的感覺。也預示著整部繪本的走向是溫暖向好。

  • ②文字:文字最有特色的便是手寫字體,還時不時地配合劃線、修改符號等,給人一種真實寫日記的體驗感。
  • 結合手繪、解說、注釋等,讓整個故事內容更加豐富和生動。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五件珍寶》裡,有一頁專門介紹圖書裝訂,裡面的專有名詞,還配圖作了解釋,讓孩子閱讀起來更加輕鬆。同時增加了孩子的閱讀信息量。

02.繪本構思:以故事為背景,揭露人物衝突的背後隱藏的秘密

《櫻桃日記》以探秘故事為背景,向我們講述一個敏感女孩對善意和真誠的思考,對親情和友情的探索。起初我認為這不適合成人閱讀,但隨著故事的深入,越來越清晰地發現故事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且這秘密是不少成年人都可能面臨的痛苦,它指引我們從中見他人、見自己,從中獲得自愈和重生。

1.人物衝突

  • ①與媽媽的衝突

小櫻桃與媽媽的衝突自始至終都存在著。在《石壁上的動物園》中,媽媽就不希望小櫻桃跟德雅爾丹太太來往,讓人不禁想探其原因。後來在《無面女神》中,德雅爾丹太太企圖利用小櫻桃和媽媽參加解謎遊戲,幫她找到失散多年的朋友。媽媽和小櫻桃的矛盾徹底爆發了,有一段對話能清晰他們的問題:

媽媽說:「我受夠了,她不停地摻和我們的生活。每次只要咱們倆的關係變得親近一點安娜貝拉(即德雅爾丹太太)就會插進來,這太讓人洩氣了。」

小櫻桃問:「這些年來你一直這樣,她到底對你做了什麼?」

媽媽說:「他偷走了我女兒的愛,小時候你還那麼小,你有好幾個星期都沒有說話,她偶爾過來看你,有一天竟然把你逗笑了。你明白嗎?我在你身上做不到的,她永遠能做到,這太不公平了。」

看到這,讓人疑惑為什麼媽媽會偏執地認為小櫻桃與德雅爾丹太太相處會奪走女兒的愛?

  • ②與朋友的衝突

《埃克託爾的書》中談到小櫻桃因沉迷於揭露真相而忽視了朋友,導致艾莉卡不悅,甚至與她多次發生爭執。但她仍然執迷其中,其背後隱藏著甚麼不為人知的心理秘密?

  • ③與自己內心的衝突

隨著一個又一個謎團被揭開,小櫻桃幫助了一個個故事主角打開心結,重獲新生的同時,自己反倒變得不安、惆悵和痛苦。

後來,石壁畫家米歇爾來到以前的樹屋,對小櫻桃說:「你發現了動物園,並治癒了我的心病。現在我看出來你也有一塊心病,我想幫你,跟我說說吧,你的秘密是什麼?那個促使你幫助別人卻讓你這麼難過的秘密是什麼?」成功引發讀者好奇和繼續閱讀的欲望。

2.真相浮出水面:童年父愛的缺失,是一生的遺憾,也是一切問題的主要根源。

在《第五件珍寶》的結尾,當小櫻桃翻看舊相冊時,看到與爸爸合照的全家福,突然淚如泉湧,對媽媽說:「我好想他,每天都想。」在接下來的《無面女神》故事開頭,小櫻桃自述:「我今年12歲,爸爸走了差不多快8年了。我對他只有一點模糊的記憶,幾乎已經記不清他的聲音和長相了。幸好我們還有一些她的照片和錄像。」

這段話揭示了她內心的秘密,也揭開了所有衝突的真相。失去父親,是她童年的遺憾,是一生的痛。她之所以痴迷於幫助別人彌補人生遺憾,其實是對自己童年遺憾的變相彌補,是心靈的自我慰藉,是一場自我療愈。因此,有時她控制不了自己內心對痛苦的修復,而忽略了朋友,這是一個受傷孩子的情感需要。

自從爸爸走後,媽媽對爸爸的愛便轉移到女兒身上。但德雅爾丹太太的介入,讓她產生了危機感,害怕她拿走女兒的愛,因此阻止女兒跟德雅爾丹太太來往。這看似荒誕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感依賴症。

情感依賴症是指過於喜歡或者寄託過多個人感情於某個人或某件物品上,一旦失去就難以適應等表現,可引發焦慮和抑鬱。

很明顯,媽媽對女兒的過度關注和約束,源於失去丈夫導致的情感缺失。因而只能將情感轉移到女兒身上,依賴女兒寄託內心的寂寞與孤獨。但這又引起女兒對她的一系列反抗,比如不願對媽媽說心裡話,甚至撒謊。

03.繪本背後蘊含的人生啟發和意義:直面痛苦,用愛和解,終將獲得幸福

1.最大的問題是逃避,最好的辦法是面對。

故事結尾,小櫻桃選擇用寫作的方式釋放內心的痛苦,撫平童年的創傷。媽媽送她一個新的日記本,並問道:「你想好從哪裡開始寫了嗎?」小櫻桃說:「我覺得我想好了,我想談談爸爸的事。」

一切問題都到了該面對的時候了,相信小櫻桃誠實地面對失去父親的事實,一切便能迎刃而解。與自己和解,對媽媽敞開心扉,將對治癒別人的執迷轉為對朋友的珍視。一定能從父愛的缺失中治癒,並走出來。

父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父愛和母愛對孩子都不可或缺。世衛組織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許多孩子因意外而失去父(母),或者因離婚而人為失去父(母),又或者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無論何種情況,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與愛,都將造成孩子一生的遺憾和心理缺陷。

魯迅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繪本中,無論是失去心愛動物園的米歇爾,還是失去丈夫的龍桑太太,無論是喪失童年記憶的桑德拉,還是遺失青年摯友的德雅爾丹太太,或者是失去父親的故事主人公小櫻桃,都在向我們說明一個道理:人生的痛苦就像一個「坑」,爬出去了是經歷,爬不出去便是深淵。

願我們做生活的勇士,不做命運的可憐蟲。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如小櫻桃一樣,有荊棘有坎坷。唯有直面困難,擁抱痛苦,才可能從中獲得成長和重生。同時,正是因為這些經歷,我們的生命才變得更加堅韌而有力量。

2.習得幸福的能力,化「不幸」為「萬幸」。

幸福的「積極心理學」倡導人泰勒•本•沙哈爾說:「真正的幸福不應該是絕對不摻雜不良的情緒,而是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

在《幸福的方法》中,他提到「感悟幸福型」一詞,即: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夠享受當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行為,他們也可以擁有更加滿意的未來。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意,沮喪、快樂、悲傷、歡笑才是生活的本真。你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看待、如何做。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既然無法改變既定的因素,那就做個「感悟幸福型」人。享受當下的幸福,努力創造未來的幸福,做個擁有幸福能力的人。

  • ① 接納痛苦,相信自己終將獲得幸福。

武志紅說:「擁抱你的痛苦,這是成為你自己的必經之路。」

納撒尼爾·布蘭登說:「要想找到價值,人們必須相信自己有資格享有這種價值。若要為幸福而奮鬥,人們必須相信他自己有資格擁有幸福」。

因此,首先接納自己的悲傷和不幸,因為它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納完整的自己。同時,相信自己終將獲得幸福,相信自己值得擁有幸福。

  • ②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惠特曼說:「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麼,而要問問什麼會令你滿足,並且為之做點什麼吧!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的,正是你為之付出的。」

幸福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助人者自助,樂己者樂人」。故事中的小櫻桃便是例子,她善良、勇敢且機智,努力幫助別人擺脫痛苦,找回快樂,從中獲得溫暖和幸福。

主持人白巖松曾談到:做慈善就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收穫內心的平靜,讓自己離幸福更近。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不能像名人那樣做慈善,但卻可以以己之力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比如,幫助同事弄懂一個項目如何跟進,公交車上給老人或孕婦讓座,幫助行動不便的人撿起地上掉落的物品等。你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對別人來說卻是陽光,你的一份善意,對別人來說就是溫暖。相對地,「予人玫瑰,手留餘香」,每一個善於幫助別人的人,內心也會收穫幸福和充盈。

  • ③ 提高幸福的感知能力。

試想下:小時候,一顆棒棒糖、一件新裙子、與同伴肆無忌憚地玩耍就是幸福。長大後,當初的快樂和幸福消失了,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自我滿足的能力,而是感知幸福的能力降低了,對幸福的敏感度變得麻木。如果我們能對周圍的一切保持清醒的覺知和感應,用心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相信你的生活會煥發出另一番幸福與活力。

比如每天10分鐘冥想,掃描令自己幸福的事或人,甚至某個瞬間,去感受幸福帶來的內心喜悅與和諧。

  • ④ 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一種幸福。

故事中的小櫻桃從小喜歡寫作,成為小說家是她從小到大的夢想。而她也一直堅持著這份熱愛。在她痛苦無助之時,也是通過寫作的方式去直面內心,寫出痛苦,排解悲傷。

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是一種釋放負能量的方式,也是一種獲取幸福的渠道。唱歌、彈吉他、聽音樂、看書,選擇任何喜歡的事去做。利用這份喜愛去創造能量和幸福。

阿德勒說:「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

擁有痛苦的人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給自己設限,早早地把自己的人生判為悲慘和絕望。我們需要習得幸福的能力,化不幸為萬幸,在痛苦中成長,在浴火中重生。

結語:

麥家說:「我寧願不要今天的成功,我想要快樂的童年。」

但人生無法預定,更無法交換。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世間的悲歡離合,才有了人生活著的深沉意義。

如果你深陷童年的缺失中,而不自知。如果你被童年的苦痛羈絆,無法自拔。希望《櫻桃日記》中的小櫻桃能給你帶來力量,從中找回自己,治癒自己。

童年是每個人愛與痛的起源,既然我們無法左右童年,那就用愛與自己和解,給自己幸福的力量。相信每一位認真生活的人,都值得擁有幸福,也終將獲得幸福!


我是 ,成長在路上。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和關注,感恩一路有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櫻桃日記1》:孩子的冒險與成長,成年人的療愈與救贖
    《櫻桃日記1:石壁上的動物園》裡主人公「小櫻桃」也有一個偉大的夢想:當一名小說家。「孩子觀察成人世界的方式總是讓我受到很多啟發,我也會時不時憶起自己的童年,憶起當初我做的遊戲、我感到的焦慮、我懷抱的願望」,本書的編劇若裡斯.尚布蘭已經創作兒童故事10年了,他和繪者奧雷莉.內雷一起創作了這套書,這套書也成為他們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 原生家庭最大傷害是自我意識缺失,讓自我意識復甦,做真正的自己
    原生家庭最大的傷害就是導致自我意識的缺失,在原生家庭裡面感知到的東西會植根於你的潛意識。會在日後的生活當中以不同的形式爆發出來,成為各種障礙,成為各種負累,成為各種羈絆,讓你沒有辦法成為自己,所以活出自我是終極的療愈方向,否則就會以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心理問題的形式前來困擾你,這些症狀實際上都是潛意識層面的自我向你發出的信號。
  • 心理創傷發生後,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自我療愈
    如何療愈與清理自己?如何在創傷中蛻變?活出真正幸福的人生?今天,給大家介紹5種實用的療愈方法。01覺察過去的傷痕心理調節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自我覺察「看見」即療愈,真實的看見,是一切療愈的開始。02了解自我防衛的三種形態人際互動時,有三種自我防衛的型態,了解這三種型態,分析自己屬於哪一種,然後清楚地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 《櫻桃日記》:「敏感期」女孩的好奇心,親密關係中的破冰之旅
    《櫻桃日記1:石壁上的動物園》封面圖《櫻桃日記》在豆瓣上交出了9.8分的高成績,並被評為小學生必看讀本。而1983年出生的的漫畫家奧雷莉·內雷在讀過《櫻桃日記》劇本後, 深受故事感動,用8年時間為劇體繪製了這部系列漫畫。《石壁上的動物園》為《櫻桃日記》系列之一,也是其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他也因《櫻桃日記》走上了職業漫畫家之路。
  • 《健康與療愈對話》健康公益療愈課程在西安圓滿落幕
    10月15日,由東方禪文化教育集團聯合熙美醫療主辦、王文丹東方禪繡、富儷達東方禪繡協辦的——《健康與療愈對話》健康公益療愈課堂,在古城西安盛大開啟。本次《健康與療愈對話》西安站的課堂為全國首站,為期三天的課程面向社會各界人士,為疫情當下的人們的身體、心靈、家庭關係等方面帶去健康的能量與支持。
  • 心理學家發現了自我療愈的妙方:潛意識是最好的心藥!
    在走投無路之際,他運用心理學碩士期間的自我催眠方法,用潛意識夢境治癒抑鬱症和殘疾。在之後的10來年裡,他寫了多部關於死亡和生命的心理學小說,在亞洲各地做演講。我有幸參加了2014年他在深圳的講座。當時事業失敗,處處受挫、患有焦慮症的我,被他的故事深深震撼。直覺告訴我,他開創了一個心理治療的新領域。他的方法可以幫助千千萬萬的人!
  • 自我療愈與覺察!
    我們需要覺察,只有覺察,才能開啟自我療愈,不覺察別人,而是檢查自己自己內心的狀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於事物的恐懼,遠遠大於這個事物最壞的結果,可能帶給我們的傷害。所以當你能夠看見這個恐懼,並且戰勝它,你內在的那種不安全感也就消失了。於是你會驚奇地發現身體上的一些問題也隨之而消失。這就是心病還須心藥醫。只有了解內心深處的恐懼或者創傷。從因上入手,這才是改變命運的根本之道。
  • 一場有櫻桃味道的藝術饕餮!
    與此同時,來自美國西北櫻桃的一場「櫻鮮.珍愛」品鑑沙龍給這場藝術盛宴,添加了一抹甜蜜的味道!  美國西北櫻桃在這次藝術季中,與木星美術館聯袂舉辦一場美味跨界沙龍,同時邀請青年藝術家們以 「櫻鮮.珍愛」為主題創作的繪畫、影像、雕塑、文創等各種藝術形式作品也在美術館多功能廳展出。
  • 什麼是心態療愈
    心態療愈是一個自我療愈的方法,幫助我們清除我們強加在心靈之上的種種障礙,比如判斷他人及譴責自己;這些障礙使我們無法在生命中體驗到愛、平安與幸福。心態療愈建立在這個信念之上:讓我們煩惱的不是別人或外在的處境。相反,讓我們陷入衝突與痛苦中的是我們的對別人與事情的想法、情緒與態度。 心態療愈是放下恐懼以及來自過去的負面、有害的想法。
  • 看看《櫻桃日記》
    青春文學,大多帶有成長、活力與些許憂傷的標籤,最近讀的一套青少年漫畫《櫻桃日記》讓我著迷,不同於過去看的一些漫畫作品《櫻桃日記》的編者是法國的若裡斯·尚布蘭,他是一著名的80後漫畫編劇、小說作家。《櫻桃日記》是他蕞重要的作品,自2012年第一冊出版以來就收穫無數好評,獲得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傑出青少年漫畫獎」。繪者奧雷莉·內雷同樣也是位80後,他是法國漫畫繪者、插畫師,曾為多種雜誌繪製插圖,作品豐富,大多是青少年題材。
  • 「沙盤遊戲科普」「內在小孩」的自我療愈
    「內在小孩」的自我療愈榮格的心理分析治癒觀是與發展觀是合二為一的,他認為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容器,代表我們的承受能力。我們在承載什麼?我們發展的則是意識自我的容納與接受,以及擴展意識自我的空間。榮格曾講過一個故事:心理分析好比乘船出海釣魚。海洋下面象徵著無意識的存在,而「魚」可以被看做是來自無意識的禮物。
  • 《聽見她說》楊紫:想回到過去殺自己|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
    所以,長大之後的你,該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呢?一、童年心理創傷對成年後的自己有哪些影響人們總是認為童年是一個了解自我、與父母形成安全依賴關係、探索自身潛力的階段,更是一個被鼓勵要自愛的階段,而這對我們未來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至關重要。
  • 自我療愈抑鬱,想要輕鬆自在,試試培養這樣的能力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抑鬱,而抑鬱也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接納和認可,是追求自我完美的一種外顯。孩子的抑鬱很多時候是家長在追求完美,關於孩子抑鬱這樣的話題,可能需要更多的文字,我們另外找一個時間來說。我們今天聊一下,感到抑鬱的時候,如何自我療愈,如何培養自我療愈的能力。
  • 推薦穿越文《民國日記》,意外發現的日記,開啟一場探秘之旅
    推薦穿越文《民國日記》,意外發現的日記,開啟一場探秘之旅作為一個有著10多年看小說習慣的老書蟲,今天小編又來給大家推薦小說啦,希望各位親們接穩拿住了。今天推薦的內容是穿越文《民國日記》,意外發現的日記,開啟一場探秘之旅 這幾本小說雖然長短不同,但小編真心感覺每一本都非常不錯,不信你可以自己打開看一下。如果您覺得自己也喜歡,那麼趕緊點擊文末的收藏按鈕保存起來吧,否則後期想從茫茫書海中找到它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好啦,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小說的世界裡去遨遊吧。
  • 櫻桃妹美妝日記:來自衝繩的椰味乳液!
    櫻桃妹來自寒冷的大東北,坐標大興安嶺,要知道大興安嶺的氣溫簡直低到沒朋友。每年冬天,櫻桃妹都接近崩潰,因為冬天不僅容易感冒,最重要的是皮膚特別幹,敷面膜也無法拯救這張大幹臉,每天早晨上化妝水,「早三晚四「的拍水法則已經不好用了,剛擦完感覺瞬間又幹了,這個問題困擾櫻桃妹多年了。
  • 冥想:意念調動身心的能量,療愈自我
    我們的心理一直在成長變化,我們會盡力天真純粹,幼稚簡單,偏執自我,成熟老練,圓滑世故,圓潤通透;每隔一段大時間我們的心理會發生變化,而每天我們的心神都在變化,這是心神的生長消亡。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所熟知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兩種發生在我們自身的能量變化,是可以經過我們自我的熟悉掌握之後,進行掌控和改變的。
  • 《櫻桃日記1:石壁上的動物園》|治癒系經典,培養孩子思考探索力
    最近,我陪孩子一起看的是一本法國超人氣治癒系列的繪本——《櫻桃日記1:石壁上的動物園》。二、櫻桃日記《櫻桃日記1:石壁上的動物園》《櫻桃日記》系列是由法國著名漫畫編劇、小說作家若裡斯·尚布蘭編著,法國漫畫繪者、插畫師奧雷莉·內雷繪製。
  • 療愈自卑,先卸下面具,直面那個真實的「脆弱自我」
    那麼,如何才能療愈自卑?我想,這是大家都很關心的一個話題。因為自卑帶給我們的痛苦太久了,每個人都想儘快從自卑中抽身,就像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一樣,找到一本武林秘籍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瞬間打通任督二脈,從弱雞一躍成為武林至尊。但其實,療愈自卑,真的沒有那麼容易,也沒有一步到位的捷徑。
  • 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療愈五部曲
    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來自情感關係的創傷,來自工作的創傷。這些創傷如果不能及時療愈,就會不斷的演變不斷的重複創傷的方式▶️如何療愈呢?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分享了4大點!如何療愈曾經的創傷?最重要的一點,書上沒有寫,但是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種體驗,都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結伴同行走得更遠,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靈創傷,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功課,而最好的做功課的辦法就是去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彼此分享自己的喜悲從而更加了解自己。
  • 最重要是的自我療愈!
    最重要的是自我療愈!這麼多年,我都是用這些簡單的方法做自我調節的!希望對朋友們有幫助!1. 自我療愈首先就是自我心理暗示 !多想正能量的東西!做自我調節增強自己的安全感!不要把還沒發生的事情拿來想結果!比如你工作的單位效益不怎麼好!你就開始想你要失業了怎麼辦!這樣就令自己沒有安全感! 俗語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何必把明天的煩惱拿到今天來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