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三九天,新能源車主的「裡程焦慮」如何破?

2021-01-11 騰訊網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 黃昂瑾 牛谷月)「我把車內溫度從-10度加到24度,消耗了8公裡的電量;開空調15分鐘,消耗了12公裡的電量。另外,停車一晚掉了1公裡的電量。」這是入手特斯拉Model 3不到半年的車主孔先生近日觀察所得,坐標北京城區。

新能源汽車電池遇低溫掉電、續航裡程縮水,似乎每到冬天都會成為熱議的話題。電池「怕冷」本性雖難改,消費者入圈熱情卻不減。根據工信部消息,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30萬輛,有望較2019年增長7.79%。可是,面對近日北方多地氣溫跌破-20°C、南方城市也觸及零點的寒冷天氣,新能源汽車車主的「裡程焦慮」犯了嗎?

冬季「裡程焦慮」因車、因人而異

孔先生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冬季氣溫降低,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確有縮水現象,但不明顯,對日常通勤的影響也不大。他認為,冬季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減少主要是由於使用車內空調對電量的消耗較大,電池性能受低溫影響造成的續航裡程縮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對於非家用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而言,情況可沒這麼樂觀。一位來自西安的駕校教練告訴央廣網記者,他平時駕駛一輛購置於四五年前的海格純電動客車接送學員,「夏天充一次能跑100公裡,冬天充滿只能跑66至70公裡。一天充兩回。開空調消耗不怎麼費電,主要是冬天電池容量縮小,每次充電的儲能容量不夠用。」

「從目前市面上產品來看,20萬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往往擁有比較好的電池熱管理系統,能使電池維持正常的工作溫度,從而使電池電能不會有明顯衰減。如果是10萬左右的新能源汽車,沒有電池包和電池管理系統,保溫性較差,電池電能的衰減就會更加明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告訴央廣網記者。

實際上,不論是新能源汽車電池受低溫影響導致性能衰減,還是由於車內用暖導致耗電量增加,都將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據宇通客車新能源部負責人介紹,電池受化學特性影響,低溫下其性能會有所下降,同時,由於低溫天氣開啟制熱空調、電除霜等電附件需要耗電,綜合表現為低溫天氣下新能源汽車續駛裡程變短。

「電池的性能決定了它最佳的工作環境是25攝氏度左右,所以冬季低溫環境下新能源汽車電池掉電是必然的。」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與產業聯盟秘書長鄭甲兔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關鍵是如何在保證一定生產成本的同時,降低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縮減的程度,把縮減的裡程數控制在大眾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電池「怕冷」本性如何破?

對於如何改善低溫天氣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縮水的問題,宇通客車新能源部負責人表示,可從電池內部材料和外部加熱技術雙向發力。一方面,可通過改善電池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低溫電導率,提升電池低溫性能;另一方面,可通過電池加熱技術,使電池工作在適宜的溫度區間,提高電池放電性能。

針對現在市面上主要使用的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張翔介紹,三元鋰電池具有密度高、電能容量大的特點,但也存在易燃的風險。目前的優化方案之一是通過調整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中三種金屬元素的配比,找到一個既能保證電池容量,又能降低風險係數,還能降低生產成本的平衡點。

鄭甲兔也表示,在緩解新能源汽車續航縮水問題的眾多嘗試中,目前較為有效的解決方案是通過電池管理系統,讓新能源汽車電池在一個恆溫的狀態下工作,既要確保新能源汽車行駛過程中電池是在恆溫狀態下工作,還要加強新能源汽車在低溫環境中停靠時電池的保溫措施。

在張翔看來,要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除針對電池的研發創新外,還需要從減少車輛風阻係數和輪胎滾動阻力等多種技術路線攻關。

此外,對新能源汽車車主而言,也可通過使用習慣的改善緩解上述問題。上述負責人建議,一是設置合理的空調取暖溫度,採用內循環;二是注意電除霜功能應主要用於除霜除霧,避免長時間開啟和用於取暖;三是根據車輛使用情況合理預留充電時間,減少低溫存儲,避免電池溫度下降過快;四是調整汽車輪胎氣壓至廠家推薦值;五是如果條件允許,可將車輛停放在暖庫中。

專家:看好新能源汽車前景 市場廣闊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而據中汽協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有望達3000萬輛。

「也就是說,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600萬輛,而2020年的銷量大概是130萬輛。」張翔表示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前景,「按照國家規劃發展願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擁有可觀的市場空間。」

鄭甲兔指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技術上,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的生產、管理技術都有了很大提升;規模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排全球第一,市場空間廣闊;經驗上,國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運營經驗、應對風險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積累。此外,從能源結構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將對優化能源結構有所貢獻。他認為,未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會越來越好。

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張翔認為,一是降低成本,由於新能源汽車價格高於燃油車,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還需要政府補貼予以支持。二是提高安全性,針對此前出現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著火的問題,要進一步從技術等層面加以優化,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三是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從電費、停車費等方面,降低車主在使用新能源汽車過程中的成本。

根據《規劃》部署,將堅持整車和零部件並重,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升動力電池、新一代車用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基礎能力,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將加快車用作業系統開發應用,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強化質量安全保障;將加快推動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互通水平。

來源:央廣網

相關焦點

  • 主打沒有裡程焦慮 理想智造ONE高溫測試
    不少傳統車企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車產品,但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純電動車,而由此又衍生出了一個新名詞「裡程焦慮」。先說油電混動,它是目前市面上技術最成熟且用車體驗完全等同於傳統能源車的產品,但在國內除了極少數城市外,大部分地區都無法享受各地新能源政策,因此它的目標消費人員其實與傳統能源車是高度重合的。而純電動車型是目前市場的主力,但它的痛點也很明顯,就是續航裡程的問題,就算是目前最高端的純電動車型,它們的綜合續航裡程也只有四百到五百公裡。
  • 續航能力折上折 急速降溫下新能源車主有點糟心
    本報記者 蔣慎敏  這幾天的新能源車主們,頗有一種「欲雪車先知」的無奈——  隨著氣溫下降,愛車續航縮水。一啟動,表現裡程就要掉一大截,空調加熱更是耗電大戶,放不開手腳。  感受最深的,恐怕要數開新能源車的網約車司機了,有幾位網約車司機租來的車,乾脆直接「罷工」了!
  • 首批新能源車迎來更新潮!換電池價格等於半輛車,車主面臨兩難
    是留車換電池,還是「止損」換新車,不少車主陷入兩難境地。在大氣汙染治理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純電動新能源車以其零排放、低能耗的優勢還在不斷擴大應用。如何讓更多車主吃下定心丸、不為電池煩惱?對此專家建議,國家應完善純電動車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機制,同時給予車主回收電池、置換新車的補貼力度,打消其顧慮,促進用車良性循環。
  • 新能源車是種趨勢,大背景下混動、插電混、純電動我們該如何選
    [摘要]傳統車企推出新能源產品,後期保障的能力是新勢力新能源車企所不具備的。大背景下我們該如何站隊?其實已經很明了了。《新能源車是種趨勢,大背景下混動、插電混、純電動我們該如何選》角師傅對這篇文章的題目想了許久,大體內容分為兩大方面,第一新能源車是不是未來的趨勢,第二新能源背景下消費者該選擇誰,這個隊伍怎麼站才是正確的……
  • 當北汽殺入廣汽比亞迪老家,新能源車主如何用腳投票?
    ▲北汽新能源EU5要知道,廣州、深圳分別是廣汽和比亞迪的大本營,而海南省離廣深二地也非常接近,北汽新能源的車型究竟是如何實現成功南下的?這背後又意味著什麼呢?帶著這個好奇心,車東西在深圳走訪了多家北汽新能源4S店,並與多位北汽新能源車主進行了交流。
  • 新能源車續航裡程縮水的那些事
    毫無疑問,小夥伴購買新能源車時最關注的一點肯定是續航裡程。 但當我們實際開上手,無論我們怎麼跑都跑不到廠家給出的續航裡程數據,甚至相差甚遠,到底why?
  • 電動汽車充電寶 裡程焦慮的一粒安心丸
    對電動汽車裡程焦慮也一直是電動車普及不開的最大障礙之一。各大廠商現在也千方百計地研發各種技術來消解大家對電動車的「裡程焦慮」症狀,甚者有些車主都在想一些奇葩的方法。一般我們外出擔心手機沒電,大家第一意識就是帶上充電寶。基於這個意識,汽車充電寶就誕生了。
  • 續航裡程為0後,純電動車還能跑多遠?新能源車開多少年才報廢?
    燃油車油表到底後,通常還能開個近三十公裡,那麼純電動車的表顯續航裡程為0後,還能開多遠呢?私家燃油車通常60萬公裡就要被強制報廢,那麼新能源車開多久才強制報廢呢?近期「依威能源」推出了純電動汽車代充服務,代充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呢?本期電動湃「有問必答」欄目,湃客和你聊聊自己的看法。
  • 第一批新能源車電池面臨報廢,車主哭訴:換電池還是賣車
    現在新能源車成了消費者喜歡的車型,平時也不用加油,可以省下油費,並且在政策的推動下,買一輛新能源汽車還有一定的補貼。新能源汽車也已經不是新鮮物了,尤其是對於第1批購買新能源車的車主而言,他們也是第1批享受的人。新能源車的牌照是綠色的,很多車主都說快要養不起新能源車,那這又是怎樣一回事?來看看一些新能源車主的回答吧。
  • 新能源車主現狀:寧願蓋棉被開車,也不捨得開空調
    近日網絡上有一張圖片火了,一位北汽新能源車主曬出了車內的照片,這輛車裡不但鋪著厚厚的棉坐墊,座椅上居然還放著一床棉被。看到這張照片很多網友都感到很疑惑,難道這位車主平時睡在車上嗎?為何要在車裡放一床棉被呢?
  • 換電池比換車貴 新能源車主只有「報廢」一條路可選?
    但同時,最早一批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卻嘗到了「小白鼠」的苦澀。「原本想為開了近4年的新能源車換塊電池,可沒想到一塊電池差不多能抵三分之二輛車,還是先不換了。」北京新能源車主林達(化名)如是說。「新能源車最重要的是電瓶,一般開了三四年的新能源車基本上電瓶都已經損耗得差不多了,而且續航裡程也大打折扣,我不考慮買二手新能源車。」一位在逛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消費者這樣向記者表示。
  • 外牌車境遇直追滬C 如何選購一臺心儀的新能源車型?
    外牌車境遇直追滬C 如何選購一臺心儀的新能源車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選購一臺心儀的新能源車型呢? 什麼樣的新能源車型才最可靠? 對於購置純電新能源產品的消費者來說,首要看重的是續航問題,然而目前市面上對於新能源車型的續航裡程可靠性普遍有所質疑。而雪佛蘭於今年2月推出的首款純電城際轎跑——Menlo暢巡,其NEDC綜合工況續航裡程達410km,且續航表現真實可靠,完全能夠滿足日常出行代步需要。
  • 【財經翻譯官】車主L先生的「電量焦慮症」
    臨近雙11,在某知識社區網站做的一項消費體驗調查中,新能源車赫然上榜。槽點記者聯繫到了調研中最活躍的一個網友——L先生。他說,這個問題他可以列出一長串的名單,但新能源車必須排在前位。L先生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項目經理,也是一位資深的新能源車「老司機」,有一輛某牌EV300,2016款。
  • 威爾森:2017年新能源車增長動力分析
    但對於新能源車市場,大部分廠商也是兩眼一抹黑。當下新能源車市場的機會到底在哪裡?2017年增長的動力來自哪裡?相信這些是廠商更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鑑於此,威爾森對2017年的銷量增長進行抽絲剝繭,挖掘新能源車銷量增長的動力來源,解讀市場發展的機會點。
  • 依威能源:完善的運營體系增加用戶黏性
    依威能源首屆「830能源節」以銷售額5分鐘破50萬,30分鐘破100萬,全天突破239萬完美收官。全天累計訂單對應的電量約可供新能源汽車行駛1,195萬公裡,節省碳排放量達38,240噸。當天創造了最高單人消費超13,000元的優秀成績。
  • Experience丨忘卻裡程焦慮,進入幾何A的世界
    告別電量困擾,迎接未來新物種。幾何A,簡簡單單,寓意非凡。精心雕琢的背後,是以設計去打磨,用細節去丈量。點、線、面交織而成的純白色車體,稜角不多卻層次分明,淡化的吉利LOGO似乎在告知世界它的特殊身份。對於未來世界的解讀,從這輛車開始。
  • 裡程焦慮的「終結者」
    高效熱管理不僅可以提高續航裡程,還能顯著改善乘客舒適度,提高汽車充電性能、電池耐久性以及續航裡程的可預測性。最後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除了裡程焦慮之外,如何在不同路線和天氣條件下預測剩餘裡程也是許多潛在買家關心的問題。 裡卡多在xEV系統的設計中採用了綜合熱管理策略,不僅著眼於動力傳動系統,也注重整個車輛系統(包括乘客艙)。
  • 第一批新能源車主該換電池了,得知費用後,車主屬實「扎心」了!
    確實,我也認為很多人現在買車也抵不住這種誘惑,但是最近買完第一批新能源的車主已經過完六年了,這第一批車主該換電池了。他們的心情可以說是非常不美麗的,因為這第一批新能源車主了解到更換電池的價格之後都不想換了,都不如直接把車換了這樣更加實在。有換電池的那個錢還不如再買一輛新的能源汽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續航裡程太「虛」 為何新能源電動車表顯裡程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
    「實際行駛113公裡,表顯裡程掉了289公裡,實際行駛裡程僅有表顯裡程的三分之一多。」這是北京一位新能源車主本周遭遇的糟心事,但糟心的遠遠不止他一人。如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續航裡程400公裡以上已成為主流。
  • 國內首批新能源車主哭訴:修不好賣不了,換一次電池白省六年油
    目前從汽車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未來市場的主導,近幾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推廣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在首批新能源汽車上市之初,國家的大額度補貼的確吸引了不少車主,在補貼費用之下又可以省一大筆油錢,的確為許多司機朋友帶來了很大的誘惑力,從第一批新能源車主上路到如今已經大概經歷了6年的時間了,現在這些新能源車主又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呢?